一种双涡轮驱动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873009 阅读: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20 19: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机械设备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涡轮驱动设备,包括箱体、第一输入轴、第二输入轴、输出轴、第一涡轮组以及第二涡轮组;第一输入轴、第二输入轴和所述输出轴均设置在所述箱体内部,且所述第一输入轴和所述第二输入轴分别通过齿轮或齿轮组与所述输出轴连接,使两个所述输入轴的动力叠加后通过所述输出轴输出;所述第一涡轮组与所述第一输入轴连接,并在所述箱体的外表面悬臂布置;所述第二涡轮组与所述第二输入轴连接,并在所述箱体的外表面悬臂布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整体布局合理紧凑,安装运输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适用于机械设备的
,具体涉及蒸汽透平与有机郎肯循环(ORC)设备的连接,是蒸汽透平与有机郎肯循环(ORC)设备核心连接模块,即一种蒸汽透平与有机郎肯循环(ORC)设备的双涡轮驱动设备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对低品质热源利用率不高,造成很大的能源浪费,不符合当前国内外节能环保的宏观形势。现阶段国内对低品质热源利用主要采用螺杆膨胀机以及有机郎肯循环系统发电(ORC),其中有机郎肯循环系统发电设备的核心动力模块也分成两种,分别为螺杆机与向心透平。由于螺杆机结构与有机郎肯循环系统特性,两种主要余热利用设备都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短板:1)螺杆膨胀机发电或以螺杆机为动力模块的有机郎肯循环系统发电,由于螺杆机结构的局限性,造成发电效率比较低,热源不能充分有效利用,一部分热源直接从出口排出产生一定的浪费。2)以向心透平为动力模块的有机郎肯循环系统发电则由于系统特性对于热源参数的稳定有一定的要求,或者有时热源本身品质较好,在已有型号的ORC机组不能充分使用该热源,通常在蒸发器进口通过减温减压器进行调节,造成不必要的浪费。3)余热综合利用设备一般使用场地有限,对设备的整体布局以及安装 运输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将蒸汽透平系统和有机朗肯循环(ORC)工质透平系统合为一体使用,能够解决上述缺陷,亟需一种能够将两套透平系统连为一体的连接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蒸汽透平与有机郎肯循环(ORC)设备的双涡轮驱动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蒸汽透平设备和有机朗肯循环工质透平设备不能合为一体使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双涡轮驱动设备,包括:箱体、第一输入轴、第二输入轴、输出轴、第一涡轮组以及第二涡轮组;第一输入轴、第二输入轴和所述输出轴均设置在所述箱体内部,且所述第一输入轴和所述第二输入轴分别通过齿轮或齿轮组与所述输出轴连接,使两个所述输入轴的动力叠加后通过所述输出轴输出;所述第一涡轮组与所述第一输入轴连接,并在所述箱体的外表面悬臂布置;所述第二涡轮组与所述第二输入轴连接,并在所述箱体的外表面悬臂布置。本技术的可选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涡轮组与所述第二涡轮组分别设置在所述箱体相对的两个侧面,所述第一输入轴、所述第二输入轴与所述输出轴之间采用汇流式齿轮传动的连接类型。本技术的可选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涡轮组包括第一涡壳、第一喷嘴、第一叶轮和第一壳体,所述第一涡壳通过螺栓与所述第一壳体固定在箱体的一侧端面,所述第一喷嘴位于所述第一涡壳的末端,并通过防转销与所述第一壳体固定在所述第一涡壳上;所述第一叶轮设置在所述第一 壳体内部,并与所述第一输入轴同轴固定连接。本技术的可选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二涡轮组包括第二涡壳、第二喷嘴、第二叶轮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二涡壳通过螺栓与所述第二壳体固定在箱体的一侧端面,所述第二喷嘴位于所述第二涡壳的末端,并通过防转销与所述第二壳体固定在所述第二涡壳上,所述第二叶轮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内部,并与所述第二输入轴同轴固定连接。本技术的可选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叶轮与所述第一输入轴采用过盈或者键连接。本技术的可选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二叶轮与所述第二输入轴采用过盈或者键连接。本技术的可选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输入轴端采用机械密封结构密封。本技术的可选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二输入轴端采用机械密封结构密封。本技术的可选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涡轮组、所述第二涡轮组与所述箱体连接为一体。本技术的可选技术方案为,所述输出轴的轴径分别大于所述第一输入轴的轴径和所述第二输入轴的轴径。本技术的双涡轮驱动设备用于连接蒸汽透平系统与有机郎肯循环工质透平系统,包括第一蜗轮组、箱体和第二蜗轮组;第一涡轮组包括第一涡壳、第一喷嘴、第一叶轮和第一壳体,双涡轮驱动设备内设置有两根输入轴、一根输出轴、若干齿轮,根据所需要的传动比,选择可以直接使用的齿轮轴,所述第二涡轮组包括第二涡壳、第二喷嘴、第二叶轮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涡轮组和所述第二涡轮组分别悬臂布置在所述箱体两侧, 两个涡轮组中的涡轮的进口方向相同,以保证两个叶轮相对所述输出轴的旋转方向相同,传动类型采用汇流式齿轮布局方式,所述第一输入轴和所述第二输入轴分别设置在所述输出轴两侧;两个涡轮组中涡壳与壳体连接并一起通过螺栓固定在双涡轮驱动设备两侧的端面,叶轮与输入轴采用过盈或者键连接,喷嘴通过壳体及防转销固定在涡壳上;输入轴端采用机械密封结构密封。所述的第一涡轮组、第二涡轮组与箱体连接为一体。第二涡轮组的出口与外部蒸发器入口用管道相连,外部蒸发器出口与第一涡轮组的入口相连,热源蒸汽先为第二涡轮组提供压力能做功后再为第一涡轮组的有机工质提供热能换热,使有机工质升温升压推动第一涡轮组旋转做功。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的双涡轮驱动设备可广泛用于不同设备的连接,本双涡轮驱动设备结构简单,采用两个输入轴和一个输出轴的连接,即汇流式的传动类型,两个输入轴可同时转动或先后转动,通过输出轴输出不同的转速,已解决不同需求;同时设备整体布局合理紧凑,安装运输方便。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技术的结构半剖图;图2为技术的箱体内汇流式齿轮传动机构简图。附图标记:1-第一涡壳; 2-第一叶轮;3-第一喷嘴; 4-第一壳体;5-机械密封; 6-第一输入轴;7-齿轮; 8-第二输入轴;9-机械密封; 10-第二壳体;11-第二喷嘴; 12-第二叶轮;13-第二涡壳; 14-输出轴;15-箱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 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涡轮驱动设备,包括箱体15、第一输入轴6、第二输入轴8、输出轴14、第一涡轮组以及第二涡轮组;第一输入轴6、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涡轮驱动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第一输入轴、第二输入轴、输出轴、第一涡轮组以及第二涡轮组;第一输入轴、第二输入轴和所述输出轴均设置在所述箱体内部,且所述第一输入轴和所述第二输入轴分别通过齿轮或齿轮组与所述输出轴连接,使两个所述输入轴的动力叠加后通过所述输出轴输出;所述第一涡轮组与所述第一输入轴连接,并在所述箱体的外表面悬臂布置;所述第二涡轮组与所述第二输入轴连接,并在所述箱体的外表面悬臂布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涡轮驱动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第一输入轴、第二输入轴、输出轴、第一涡轮组以及第二涡轮组;第一输入轴、第二输入轴和所述输出轴均设置在所述箱体内部,且所述第一输入轴和所述第二输入轴分别通过齿轮或齿轮组与所述输出轴连接,使两个所述输入轴的动力叠加后通过所述输出轴输出;所述第一涡轮组与所述第一输入轴连接,并在所述箱体的外表面悬臂布置;所述第二涡轮组与所述第二输入轴连接,并在所述箱体的外表面悬臂布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涡轮驱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涡轮组与所述第二涡轮组分别设置在所述箱体相对的两个侧面,所述第一输入轴、所述第二输入轴与所述输出轴之间采用汇流式齿轮传动的连接类型。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涡轮驱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涡轮组包括第一涡壳、第一喷嘴、第一叶轮和第一壳体,所述第一涡壳通过螺栓与所述第一壳体固定在箱体的一侧端面,所述第一喷嘴位于所述第一涡壳的末端,并通过防转销与所述第一壳体固定在所述第一涡壳上;所述第一叶轮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内部,并与所述第一输入轴同轴固定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联飞李顺胡哺松梅政文孙茴韦钰芳毛颖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长江动力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