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无线充电宝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868207 阅读:1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20 05: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移动无线充电宝电路,用于移动设备充电。微控制器单元电路分别与移动电源管理电路、无线充电控制电路连接,无线充电控制电路与无线发射单元电路连接,电芯与电源保护芯片U7连接,无线充电接收片贴置在充电宝壳体上,无线充电接收片接收无线发射单元电路的磁力线信号。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无线充电双重金属异物检测保护,即无论有无负载只要无线充电线圈上有金属异物都会停机保护,防止异物被加热。使用时不需要反复的插拔充电插头,避免了充电器因为插拔频繁而损害的情况的发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用时安全便捷,具有无线充电和有线充电灵活使用的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移动无线充电宝电路,用于移动设备充电。
技术介绍
现在的移动充电设备(充电宝)可以直接给移动设备充电,且自身具有储电单元的装置。目前市场主要品类多功能性充电宝,基本都配置有标准的USB输出,基本能满足目前市场常见的移动设备,如手机、MP3、MP4、PDA、PSP、蓝牙耳机、数码相机等多种数码产品充电。在日常生活、工作、休闲中,智能手机的耗电量相对较大,需要随时补充电力,由于传统的有线充电模式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反复的插拔充电插头,容易造成接口损害,导致不能充电。现代社会拥有两部手机人士逐渐增多,只能为一部手机进行充电的模式逐步无法满足当今用户的实际需求。充电中接打电话、办公上网、休闲娱乐又会有安全隐患, 因此,采用无线充电成为未来发展的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的形状及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移动无线充电宝电路,采用无线充电方式为移动设备充电,并具备有线充电功能。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移动无线充电宝电路,包括充电宝壳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充电宝壳体内的充电宝电路,所述充电宝电路包括移动电源管理电路、微控制器单元电路、无线充电控制电路、无线发射单元电路、电源保护芯片U7、电芯、外接电源USB接口J1、有线输出端口J2、无线充电接收片,所述移动电源管理电路分别与微控制器单元电路、无线充电控制电路、无线发射单元电路、电源保护芯片U7、电芯、外接电源USB接口J1、有线输出端口J2连接,所述微控制器单元电路分别与移动电源管理电路、无线充电控制电路连接,无线充电控制电路与无线发射单元电路连接,所述电芯与电源保护芯片U7连接,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片贴置在充电宝壳体上,无线充电接收片接收无线发射单元电路的磁力线信号。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具有无线充电双重金属异物检测保护,即无论有无负载只要无线充电线圈上有金属异物都会停机保护,防止异物被加热。本技术采用单桥路驱动三线圈电路,在节省成本的基础上更加优化了客户体验。本技术将无线充电接收片连接到需要充电的电池上,使用时利用电磁感应原理与无线充电器本体的发射线圈靠近即6mm的距离,实现无线充电,在使用时不需要反复的插拔充电插头,避免了充电器因为插拔频繁而损害的情况的发生。本技术使用时安全便捷,具有无线充电和有线充电灵活使用的功能。当使用电芯给有线输出和无线输出同时供电时,优先保证无线充电的正常进行。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电路连接框图;图2为本技术无线充电管理模块的电路图;图3为本技术移动电源管理模块的电路图;图4为本技术微控制器单元模块的电路图;图5为本技术无线发射单元的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移动无线充电宝电路,包括充电宝壳体,还包括设置在充电宝壳体内的充电宝电路。充电宝电路包括移动电源管理电路、微控制器单元电路、无线充电控制电路、无线发射单元电路、电源保护芯片U7、电芯、外接电源USB接口J1、有线输出端口J2、无线充电接收片。移动电源管理电路分别与微控制器单元电路、无线充电控制电路、无线发射单元电路、电源保护芯片U7、电芯、外接电源USB接口J1、有线输出端口J2连接,微控制器单元电路分别与移动电源管理电路、无线充电控制电路连接,无线充电控制电路与无线发射单元电路连接,电芯与电源保护芯片U7连接,无线充电接收片贴置在充电宝壳体上,无线充电接收片接收无线发射单元电路的磁力线信号。移动电源部分电路控制流程,首先电源管理芯片U6通过检出电芯的电压,来分配无线充电和有线充电的电量模式,当电芯电量充足时,能保证给有线充电USB端口J1和有线输出端口J2进行供电;优先保证无线充电正常进行。移动电源管理电路连接为:外接电源USB端口J1的1针和5针之间并联电容C27、电容C28,2针接电源负,3针接电源正,4针、5针接地,1针接电源管理芯片U6的20脚、21脚及输入电压正极VDD5V,电源保护芯片U7的1脚、2脚、3脚分别接电容C30的一端及接点TP7即电池的负极,电容C30的另一端接电源管理芯片U7的4脚及电阻R62的一端,电阻R62的另一端分别接电容C35、电容C36、电阻R60的一端、电源管理芯片U6的10脚、接点TP8即电池的正极及发光二极管D8、发光二极管D9、发光二极管D10、发光二极管D11的正极及BAT即电池的正极,电容C35、电容C36另一端接地,发光二极管D8的负极通过电阻R66接电源管理芯片U6的2脚,发光二极管D9的负极通过电阻R67接电源管理芯片U6的1脚,发光二极管D10的负极通过电阻R68接电源管理芯片U6的24脚,发光二极管D11的负极通过电阻R70接电源管理芯片U6的23脚,电源保护芯片U7的6脚通过电阻R61接电源保护芯片U7的7脚、8脚及地,电阻R60的另一端接电容C46、电感L1的一端及电源管理芯片U6的11脚,电容C46的另一端接地,电感L1的另一端接电容C29的一端及电源管理芯片U6的14脚、15脚,电容C29的另一端接电源管理芯片U6的22脚,电源管理芯片U6的4脚接电阻R57的一端及二极管D4的正极,电阻R57的另一端接BAT即电池正极,二极管D4的负极接开关K1的一端及二极管D6的负极,开关K1的另一端接地,电源管理芯片U6的8脚分别接电阻R47、电阻R64的一端,电阻R47另一端接地,电阻R64的另一端通过电阻R63接地,电源管理芯片U6的9脚通过电容C37接地,电源管理芯片U6的16脚、17脚分别接电容C39、电容C38的一端,电源管理芯片U6的18脚、19脚分别接有线输出端口J2的1针、电阻R52、电阻R54的一端、电容C40、电容C41、电容C42、电容C43的一端及电源DC+5V,有线输出端口J2的2针接电阻R53的一端及电阻R54的另一端,电阻R53的另一端接电阻R51的一端及地,电阻R51的另一端接电阻R52的另一端及有线输出端口J2的3针,有线输出端口J2的4针接开关管Q13的漏极、电阻R71、电阻R73的一端,开关管Q13的源极通过电阻R74接地,电源管理芯片U6的7脚、12脚、13脚、25脚、电容C37、电容C38、电容C39、电容C40、电容C41、电容C42、电容C43、电阻R73的另一端均接地,接点TP9接地;电源管理芯片U6的型号为 HE43100,电源保护芯片U7的型号为DS7066。微控制器单元电路连接为:MCU控制芯片U5的6脚分别与检测用电源的测试点TP3、电容C32一端、电源DC+5V连接,电容C32另一端与检测用接地的测试点TP6、电容C31、电容C44一端及地连接,电容C31的另一端接MCU控制芯片U5的7脚,电容C44另一端接电阻R69一端、MCU控制芯片U5的8脚及移动电源管理电路开关管Q13的栅极,电阻R69另一端接电源DC+5V, MCU控制芯片U5的11脚接电阻R72一端,MCU控制芯片U5的13脚接移动电源管理电路移动电源管理电路开关管Q13的源极,MCU控制芯片U5的14脚接电容C33、电阻R58的一端及可控精密稳压源U8的参考极和阴极,电容C33的另一端接可控精密稳压源U8的阳极及地,电阻R58的另一端接电源DC+5V并通过电阻R56接MCU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移动无线充电宝电路,包括充电宝壳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充电宝壳体内的充电宝电路,所述充电宝电路包括移动电源管理电路、微控制器单元电路、无线充电控制电路、无线发射单元电路、电源保护芯片U7、电芯、外接电源USB接口J1、有线输出端口J2、无线充电接收片,所述移动电源管理电路分别与微控制器单元电路、无线充电控制电路、无线发射单元电路、电源保护芯片U7、电芯、外接电源USB接口J1、有线输出端口J2连接,所述微控制器单元电路分别与移动电源管理电路、无线充电控制电路连接,无线充电控制电路与无线发射单元电路连接,所述电芯与电源保护芯片U7连接,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片贴置在充电宝壳体上,无线充电接收片接收无线发射单元电路的磁力线信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无线充电宝电路,包括充电宝壳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充电宝壳体内的充电宝电路,所述充电宝电路包括移动电源管理电路、微控制器单元电路、无线充电控制电路、无线发射单元电路、电源保护芯片U7、电芯、外接电源USB接口J1、有线输出端口J2、无线充电接收片,所述移动电源管理电路分别与微控制器单元电路、无线充电控制电路、无线发射单元电路、电源保护芯片U7、电芯、外接电源USB接口J1、有线输出端口J2连接,所述微控制器单元电路分别与移动电源管理电路、无线充电控制电路连接,无线充电控制电路与无线发射单元电路连接,所述电芯与电源保护芯片U7连接,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片贴置在充电宝壳体上,无线充电接收片接收无线发射单元电路的磁力线信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无线充电宝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电源管理电路连接为:外接电源USB端口J1的1针和5针之间并联电容C27、电容C28,2针接电源负,3针接电源正,4针、5针接地,1针接电源管理芯片U6的20脚、21脚及输入电压正极VDD5V,电源保护芯片U7的1脚、2脚、3脚分别接电容C30的一端及接点TP7即电芯的负极,电容C30的另一端接电源管理芯片U7的4脚及电阻R62的一端,电阻R62的另一端分别接电容C35、电容C36、电阻R60的一端、电源管理芯片U6的10脚、接点TP8即电芯的正极及发光二极管D8、发光二极管D9、发光二极管D10、发光二极管D11的正极及BAT即电芯的正极,电容C35、电容C36另一端接地,发光二极管D8的负极通过电阻R66接电源管理芯片U6的2脚,发光二极管D9的负极通过电阻R67接电源管理芯片U6的1脚,发光二极管D10的负极通过电阻R68接电源管理芯片U6的24脚,发光二极管D11的负极通过电阻R70接电源管理芯片U6的23脚,电源保护芯片U7的6脚通过电阻R61接电源保护芯片U7的7脚、8脚及地,电阻R60的另一端接电容C46、电感L1的一端及电源管理芯片U6的11脚,电容C46的另一端接地,电感L1的另一端接电容C29的一端及电源管理芯片U6的14脚、15脚,电容C29的另一端接电源管理芯片U6的22脚,电源管理芯片U6的4脚接电阻R57的一端及二极管D4的正极,电阻R57的另一端接BAT即电芯正极,二极管D4的负极接开关K1的一端及二极管D6的负极,开关K1的另一端接地,电源管理芯片U6的8脚分别接电阻R47、电阻R64的一端,电阻R47另一端接地,电阻R64的另一端通过电阻R63接地,电源管理芯片U6的9脚通过电容C37接地,电源管理芯片U6的16脚、17脚分别接电容C39、电容C38的一端,电源管理芯片U6的18脚、19脚分别接有线输出端口J2的1针、电阻R52、电阻R54的一端、电容C40、电容C41、电容C42、电容C43的一端及电源DC+5V,有线输出端口J2的2针接电阻R53的一端及电阻R54的另一端,电阻R53的另一端接电阻R51的一端及地,电阻R51的另一端接电阻R52的另一端及有线输出端口J2的3针,有线输出端口J2的4针接开关管Q13的漏极、电阻R71、电阻R73的一端,开关管Q13的源极通过电阻R74接地,电源管理芯片U6的7脚、12脚、13脚、25脚、电容C37、电容C38、电容C39、电容C40、电容C41、电容C42、电容C43、电阻R73的另一端均接地,接点TP9接地;电源管理芯片U6的型号为 HE43100,电源保护芯片U7的型号为DS7066。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无线充电宝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控制器单元电路连接为:MCU控制芯片U5的6脚分别与检测用电源的测试点TP3、电容C32一端、电源DC+5V连接,电容C32另一端与检测用接地的测试点TP6、电容C31、电容C44一端及地连接,电容C31的另一端接MCU控制芯片U5的7脚,电容C44另一端接电阻R69一端、MCU控制芯片U5的8脚及移动电源管理电路开关管Q13的栅极,电阻R69另一端接电源DC+5V, MCU控制芯片U5的11脚接电阻R72一端,MCU控制芯片U5的13脚接移动电源管理电路移动电源管理电路开关管Q13的源极,MCU控制芯片U5的14脚接电容C33、电阻R58的一端及可控精密稳压源U8的参考极和阴极,电容C33的另一端接可控精密稳压源U8的阳极及地,电阻R58的另一端接电源DC+5V并通过电阻R56接MCU控制芯片U5的19脚及移动电源管理电路二极管D6的正极,MCU控制芯片U5的18脚接移动电源管理电路电阻R71的另一端, MCU控制芯片U5的20脚接电阻R55、电阻R76的一端,电阻R55的另一端接电源DC+5V, MCU控制芯片U5的3脚接地,电阻R59一端接电源DC+5V,电阻R59另一端接发光二极管D7的正极及电阻R41的一端,电阻R41的另一端接地,发光二极管D7的负极接发光二极管D12的正极及MCU控制芯片U5的5脚,发光二极管D12的负极通过电阻R75接地,接点TP5接MCU控制芯片U5的8脚;MCU控制芯片U5 型号为MB95F564。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无线充电宝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管理模块电路连接为:充电控制芯片U2的1脚接电阻R14、电阻R10的一端,电阻R10的另接一端充电控制芯片U2的40脚及微控制器单元电路MCU控制芯片U5的16脚,电阻R14的另一端接电阻R15、电阻R19、电容C14的一端,电阻R15另一端接充电控制芯片U2的2脚及电容C11的一端,电容C11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19的另一端接接充电控制芯片U2的6脚及电阻R21一端,电容C14的另一端接电容C15的一端及地,电容C15的另一端通过电阻R22接电阻R21的另一端及充电控制芯片U2的7脚,充电控制芯片U2的8脚一路通过电容C16接地,另一路通过电阻R27接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滨鄂凌霄李立章嘉瑞邵礼斌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中环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