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实施的双回变单回钢管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856757 阅读: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18 16: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高压输变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于实施的双回变单回钢管杆,杆体上依次设有甲、乙、丙组横担,甲组横担两侧分别设有B1、B2节点;乙组横担一侧设有C1、A1节点,另一侧设有C4、A2节点;丙组横担一侧设有C2、C3节点,另一侧设有C5、C6节点,B1、C1、A1、C2、C3节点均设于同侧,B2、C4、A2、C5、C6节点均设于同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益效果:可用于110kV的线路,不需改造原线路的钢管杆,不会长期停电;不需三相跳接,导线横担数量少,施工方便;可降低杆体高度,钢铁使用量少,性价比高;各结构通用性强;两组地线横担垂直布置,可使导线的防雷保护角满足工程规范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高压输变电
,具体涉及一种便于实施的双回变单回钢管杆
技术介绍
在电网建设中,有时需将一条单回架空线路开断,分别π入一新建变电站,以分担电力负荷,优化电网供电系统。对于导线成三角排列的输电线路,在进行π接时,现有的方案是需要对原线路的杆塔进行改造,将三角排列改为垂直排列后,再进行π接,从而造成停电时间长,造价高昂,施工难度大。此外,还有些现有的双回变单回钢管杆采用跳线的方式,将三相线路均跳至垂直方向上的横担,因此需要额外增设三根导线横担和一根地线横担。即使这三根导线横担不设于该钢管杆上,也需要另外在其他结构上设置,施工麻烦,对钢管杆高度要求较高,并增加了钢铁使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不需改造原线路的钢管杆的,可减少导线横担数量的,施工方便的,可降低杆体高度的,钢铁使用量少的,造价低廉的,便于实施的双回变单回钢管杆。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便于实施的双回变单回钢管杆,其包括杆体,杆体在长度方向上依次设有甲组横担、乙组横担和丙组横担,甲组横担两侧分别设有B1节点和B2节点;乙组横担
一侧设有C1节点和A1节点,且另一侧设有C4节点和A2节点;丙组横担一侧设有C2节点和C3节点,且另一侧设有C5节点和C6节点,B1、C1、A1、C2、C3节点均设于同侧,B2、C4、A2、C5、C6节点均设于同侧。可通过本技术将甲变电站的电力输送至乙变电站,同时,在线路中进行π接,π入丙变电站,可用于110kV的线路。具体地说,第一相线路通过B1节点、B2节点进行输送,第二相线路通过C2节点、C5节点进行输送,第三相线路通过C3节点、C6节点进行输送。π接时,只需将线路从远离丙变电站的C2节点跳至上方的C1节点上,再从C1节点上通过A1节点接线至丙变电站;远离丙变电站的C5节点跳至C4节点上,再从C4节点上通过A2节点接线至丙变电站。在进行后期的π接过程中,本技术不需对原线路的钢管杆改造,可通过三角排列的输电线路进行一相跳接,两相直接转向,即可将输电线路的三角排列改为垂直排列以输送至丙变电站,不需改造原线路的钢管杆,不会有长期停电,改造费高昂的缺陷;也不需进行三相同时跳接,进而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可减少额外增设的导线横担数量,施工方便,可用于110kV的线路;杆体高度也可大大降低,减少了钢铁使用量,减少了成本,造价低廉,性价比高。具体地,甲组横担包括两根一端固定于杆体上的J3固定点的第一横担,两根第一横担关于杆体对称,B1节点和B2节点分别设于两根第一横担另一端上;即甲组横担为双侧横担,结构简单,施工方便。具体地,乙组横担包括四根第二横担,各第二横担的一端均固定于杆体上的J1固定点,C1、A1、C4、A2节点分别设于各第二横担的另一端;统一使用四根第二横担来设置C1、A1、C4、A2节点,通用性强,制造施
工方便。进一步地,乙组横担还包括两根第三横担和两根第四横担,一根第三横担固定于C1、A1节点上;另一根第三横担固定于C4、A2节点上;一根第四横担一端与C1、A1节点上的第三横担固定,且另一端与J1固定点固定;另一根第四横担一端与C4、A2节点上的第三横担固定,且另一端与J1固定点固定。两根第三横担和两根第四横担可加强乙组横担的强度和刚度,机械性能好。具体地,丙组横担包括两根第五横担和两根第六横担,各第五横担一端和各第六横担一端均固定于杆体上的J2固定点,C2节点设于一根第五横担的另一端,C5节点设于另一根第五横担的另一端;C3节点设于一根第六横担的另一端,C6节点设于另一根第六横担的另一端;两种横担分别对应不同相的线路,方便辨认,不易接错。进一步地,丙组横担还包括两根第七横担,一根第七横担固定于C2、C3节点上,另一根第七横担固定于C5、C6节点;可加强丙组横担的强度和刚度,机械性能好。具体地,杆体上还设有相互垂直的第一地线横担和第二地线横担,第二地线横担与第一横担平行,第一地线横担、第二地线横担、甲组横担和乙组横担在杆体长度方向上依次设置。第一地线横担用以连接甲、乙变电站,第二地线横担用以连接丙变电站,两组地线横担互相垂直布置于杆身顶部,可使本技术对导线的防雷保护角满足工程规范要求。进一步地,J3固定点和J1固定点的间距、J1固定点和J2固定点的间距均为3米,可满足工程规范要求。优选地,第一横担、第四横担、第五横担和第七横担的长度均为3.2
米,第二横担和第六横担的长度均为4.5米,第三横担的长度为6.4米;即四根第二横担和两根第三横担构成关于杆体对称的两组等腰直角三角形,而J1固定点为共同的垂足点,第四横担为垂直于底边第三横担的高;两根第五横担、两根第六横担和两根第七横担构成关于杆体对称的两组等腰直角三角形,而J2固定点为共同的腰角点。结构简单,施工方便,四种不同的横担可相互组合成不同的横担组,通用性强。本技术的线路中的丙变电站可位于线路另一侧,即本技术的丙变电站可在甲、乙变电站线路两侧择一设置,第一相线路通过B1节点、B2节点进行输送,第二相线路通过C2节点、C5节点进行输送,第三相线路通过C3节点、C6节点进行输送。π接时,只需将线路从远离丙变电站的C3节点跳至上方的A1节点上,再从A1节点上通过C1节点接线至丙变电站;远离丙变电站的C6节点跳至A2节点上,再从A2节点上通过C4节点接线至丙变电站。其他结构同技术。综上所述,本技术适用于不同方向的π接线路,通用性强,施工方便。本技术的一种便于实施的双回变单回钢管杆的有益效果是:1.在进行后期的π接过程中,本技术不需改造原线路的钢管杆,不会有长期停电,改造费高昂的缺陷;也不需进行三相同时跳接,进而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可减少额外增设的导线横担数量,施工方便;杆体高度也可大大降低,减少了钢铁使用量,减少了成本,造价低廉,性价比高;甲组横担为双侧横担,结构简单;各结构通用性强,施工方便;2.两根第三横担和两根第四横担可加强乙组横担的强度和刚度,两根第七横担可加强丙组横担的强度和刚度,机械性能好;3.两组地线横担互相垂直布置于杆身顶部,可使本技术对导线的
防雷保护角满足工程规范要求;4.四种不同的横担可相互组合成不同的横担组,通用性强;5.本技术适用于不同方向的π接线路,通用性强,施工方便。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便于实施的双回变单回钢管杆的三维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一的三维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一的线路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二的三维示意图;图5是实施例二的线路示意图。其中:1.杆体,101.J1固定点,102.J2固定点,103.J3固定点;2.甲组横担,201.B1节点,202.B2节点,203.第一横担;3.乙组横担,301.C1节点,302.A1节点,303.C4节点,304.A2节点,305.第二横担,306.第三横担,307.第四横担;4.丙组横担,401.C2节点,402.C3节点,403.C5节点,404.C6节点,405.第五横担,406.第六横担,407.第七横担;5.第一地线横担;6.第二地线横担。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便于实施的双回变单回钢管杆,其特征在于:包括杆体(1),所述杆体(1)在长度方向上依次设有甲组横担(2)、乙组横担(3)和丙组横担(4),所述甲组横担(2)两侧分别设有B1节点(201)和B2节点(202);所述乙组横担(3)一侧设有C1节点(301)和A1节点(302),且另一侧设有C4节点(303)和A2节点(304);所述丙组横担(4)一侧设有C2节点(401)和C3节点(402),且另一侧设有C5节点(403)和C6节点(404),所述B1、C1、A1、C2、C3节点(201、301、302、401、402)均设于同侧,所述B2、C4、A2、C5、C6节点(202、303、304、403、404)均设于同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实施的双回变单回钢管杆,其特征在于:包括杆体(1),所述杆体(1)在长度方向上依次设有甲组横担(2)、乙组横担(3)和丙组横担(4),所述甲组横担(2)两侧分别设有B1节点(201)和B2节点(202);所述乙组横担(3)一侧设有C1节点(301)和A1节点(302),且另一侧设有C4节点(303)和A2节点(304);所述丙组横担(4)一侧设有C2节点(401)和C3节点(402),且另一侧设有C5节点(403)和C6节点(404),所述B1、C1、A1、C2、C3节点(201、301、302、401、402)均设于同侧,所述B2、C4、A2、C5、C6节点(202、303、304、403、404)均设于同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实施的双回变单回钢管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杆体(1)上设有J3固定点(103),所述甲组横担(2)包括两根一端固定于杆体(1)上的J3固定点(103)的第一横担(203),两根第一横担(203)关于杆体(1)对称,所述B1节点(201)和B2节点(202)分别设于两根第一横担(203)另一端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实施的双回变单回钢管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杆体(1)上设有J1固定点(101),所述乙组横担(3)包括四根第二横担(305),各第二横担(305)的一端均固定于杆体(1)上的J1固定点(101),所述C1、A1、C4、A2节点(301、302、303、304)分别设于各第二横担(305)的另一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便于实施的双回变单回钢管杆,其特征在于:所述乙组横担(3)还包括两根第三横担(306)和两根第四横担(307),一根第三横担(306)固定于C1、A1节点(301、302)上;另一根第三横担(306)固定于C4、A2节点(303、304)上;一根第四横担
\t(307)一端与C1、A1节点(301、302)上的第三横担(306)固定,且另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方琪罗龙云
申请(专利权)人:苏文电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