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灸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855620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18 13: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针灸针,包括:针尖(1)以及与所述针尖(1)一体化的针体(2),所述针灸针为同轴结构,自轴心至外依次为内金属轴心(5)、第一绝缘层(6)、外金属层(7)和第二绝缘层(8),所述针尖(1)处裸露出内金属轴心(5)和外金属层(7)。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针灸针为同轴结构,其中,内金属轴心与外金属层从针尖处裸露出来,当针尖刺入肉体之后,与针尖附近的组织构成治疗回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针灸针是一种组织在射频电流作用下自产热型的针灸针,其涂有绝缘材料的针体不会自发产热,只有针尖附近的组织会发热,提高了针灸治疗的精准性和安全性,且制备简单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针灸针
技术介绍
针灸医学是中医疗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将针灸针以一定的角度和深度刺入人体,运用捻转提插手法刺激人体特定穴位以达到治疗效果,无需患者内服药物,无毒副作用。针灸医学历史源远流长,经久不衰,深受人们喜爱,至今仍为人们所用。在针灸治疗过程中,有时人们需要温针或者火针治疗,即需将针体加热以提高治疗效果,传统的温针方法是在针尾加置艾柱,点燃后使其热力通过针身传至体内,传统的火针治疗是先将针体加热再趁热将针快速刺入人体,使针体周围人体组织的温度升高。这两种治疗方法存在的不足是,温度不易控制,易灼伤人体皮肤,操作不方便。在现代针灸治疗中,出现了基于热传导原理的针灸针即外热式和内热式电热针灸针,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传统针灸治疗的不足,但是外热式电热针灸针的外壁附着电加热部件,通过针杆将热量传到人体组织,导致体表外的针杆温度高,易灼烧人体皮肤,且人体组织温升难,而内热式电热针灸针在空心针体内装有电热丝,导致针体外径较大,生产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针灸针,本技术提供的针灸针针体不会自发产热,只有针尖附近的组织会发热,具有良好的精准性和安全性,且制备简单成本低。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针灸针,包括:针尖(1)以及与所述针尖(1)一体化的针体(2),所述针灸针为同轴结构,自轴心至外依次为内金属轴心(5)、第一绝缘层(6)、外金属层(7)和第二绝缘层(8),所述针尖(1)处裸露出内金属轴心(5)和外金属层(7)。优选的,还包括与所述针体(2)的末端相连,并与所述针灸针各层相匹配的射频同轴电缆(10)。优选的,所述射频同轴电缆(10)与所述针灸针通过连接件(4)固定相 连。优选的,所述针尖(1)为圆锥体,所述圆锥体的展开角度为16°~25°,所述针尖(1)的高度为3mm~5mm。优选的,所述针体(2)为圆柱体,所述针体(2)的内金属轴心(5)的长度为20mm~70mm;所述第二绝缘层(8)的长度为10mm~60mm。优选的,所述针体(2)横截面的直径为0.35mm~0.45mm,所述内金属轴心(5)的直径为0.125mm~0.175mm;所述第一绝缘层(6)的厚度为0.01mm~0.025mm;所述外金属层(7)的厚度为0.0625mm~0.0825mm;所述第二绝缘层(8)的厚度为0.01mm~0.025mm。优选的,所述内金属轴心(5)与外金属层(7)独立的选自金、银、铜或非磁性不锈钢材料。优选的,所述针体的内金属轴心(5)的长度≥针体的第一绝缘层(6)的长度≥针体的外金属层(7)的长度≥针体的第二绝缘层(8)的长度。优选的,还包括包覆于所述第二绝缘层(8)外侧的针柄(3)。优选的,所述针灸针处于20℃时的电阻率小于2.83×10-8Ωm。优选的,所述射频同轴电缆(10)与射频电流发生装置相连。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针灸针,包括:针尖(1)以及与所述针尖(1)一体化的针体(2),所述针灸针为同轴结构,自轴心至外依次为内金属轴心(5)、第一绝缘层(6)、外金属层(7)和第二绝缘层(8),所述针尖(1)处裸露出内金属轴心(5)和外金属层(7)。本技术提供的针灸针为同轴结构,其中,内金属轴心与外金属层从针尖处裸露出来,当针尖刺入肉体之后,与针尖附近的组织构成治疗回路。医用射频电流频率大多200khz~750khz,启动射频输出后,针尖处组织内部的极性分子和离子会在射频电流的作用之下高速运动震荡,产生摩擦热,从而达到针尖处组织温升的目的。本技术提供的针灸针是一种组织在射频电流作用下自产热型的针灸针,其涂有绝缘材料的针体不会自发产热,只有针尖附近的组织会发热,提高了针灸治疗的精准性和安全性,且制备简单成本低。另外本技术提供的针灸针结构为同轴型,内部结构简单,便于加工生产,且加热组织的范围可通过改变针尖部分的裸露的内金属轴心和外金属层的面积来调节,提高了针灸治疗的灵活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针灸针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针灸针的针体的横截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针灸针,包括:针尖(1)以及与所述针尖(1)一体化的针体(2),所述针灸针为同轴结构,自轴心至外依次为内金属轴心(5)、第一绝缘层(6)、外金属层(7)和第二绝缘层(8),所述针尖(1)处裸露出内金属轴心(5)和外金属层(7)。参见图1,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针灸针的结构示意图。图1中,1为针尖,2为针体,3为针柄,4为连接件,5为内金属轴心,6位第一绝缘层,7位外金属层,8为第二绝缘层,9为防滑凸点,10为射频同轴电缆,11为射频同轴电缆接头。本技术提供的针灸针包括针尖(1)以及与所述针尖(1)一体化的针体(2),即,所述针尖(1)和针体(2)的各层材质相同且针尖(1)与所述针体(2)的各层为一体化结构。所述针尖(1)设置于所述针体(2)的一端,二者形成针灸针的主体结构。所述针灸针为同轴结构,自轴心至外依次为内金属轴心(5)、第一绝缘层(6)、外金属层(7)和第二绝缘层(8)。具体参见图2,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针灸针的针体的横截面示意图。图2中,5为内金属轴心,6位第一绝缘层,7位外金属层,8为第二绝缘层。在本技术中,所述针尖(1)处裸露出内金属轴心(5)和外金属层(7)。当针尖刺入肉体之后,裸露出的内金属轴心(5)和外金属层(7)与针尖附近的组织构成治疗回路,同时,组织在射频电流作用下可以自产热,而涂有绝缘材料的针体不会自发产热,从而可以提高针灸治疗的精准性和安全性。本技术对所述针尖(1)的形状并没有特殊限制,方便刺入人体即可。在本技术中,所述针尖(1)的形状优选为圆锥体,可以减小刺针时的阻力。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圆锥体的展开角度优选为16°~25°,更优选为18°~22°,在本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圆锥体的展开角度为20°。所述针尖(1)的高度优选为3mm~5mm,更优选为3.5mm-4.5mm。在本技术中,所述针体(2)优选为圆柱体,所述针体(2)的长度为所述针体(2)的内金属轴心(5)的长度,优选为20mm~70mm,更优选为30mm~50mm。所述第二绝缘层(8)的长度优选为10mm~60mm,更优选为15mm~55mm。所述针体(2)横截面的直径为0.35mm~0.45mm,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针体(2)横截面的直径为0.35mm,在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例中,针体(2)横截面的直径为0.40mm,在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例中,针体(2)横截面的直径为0.45mm。本技术所述内金属轴心(5)的直径优选为0.125mm~0.175mm,所述内金属轴心(5)的直径为针灸针针体(2)处的内金属轴心的直径。在本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内金属轴心(5)的直径为0.125mm;在本技术的另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内金属轴心(5)的直径为0.150mm;在本技术的另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内金属轴心(5)的直径为0.175mm。本技术所述第一绝缘层(6)的厚度优选为0.01mm~0.025mm;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针灸针,其特征在于,包括:针尖(1)以及与所述针尖(1)一体化的针体(2),所述针灸针为同轴结构,自轴心至外依次为内金属轴心(5)、第一绝缘层(6)、外金属层(7)和第二绝缘层(8),所述针尖(1)处裸露出内金属轴心(5)和外金属层(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针灸针,其特征在于,包括:针尖(1)以及与所述针尖(1)一体化的针体(2),所述针灸针为同轴结构,自轴心至外依次为内金属轴心(5)、第一绝缘层(6)、外金属层(7)和第二绝缘层(8),所述针尖(1)处裸露出内金属轴心(5)和外金属层(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灸针,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针体(2)的末端相连,并与所述针灸针各层相匹配的射频同轴电缆(1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针灸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射频同轴电缆(10)与所述针灸针通过连接件(4)固定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灸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尖(1)为圆锥体,所述圆锥体的展开角度为16°~25°,所述针尖(1)的高度为3~5mm。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针灸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针体(2)为圆柱体,所述针体(2)的内金属轴心(5)的长度为20mm~70mm;所述第二绝缘层(8)的长度为20mm~70mm。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晓燕邱本胜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