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851928 阅读:1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18 01: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池,包括壳体、与壳体封装的盖板组件、及位于壳体和盖板组件形成的容纳空间内的极芯、电解液;所述壳体包括至少一端开口的壳体本体及防水透气膜,所述壳体本体上具有通孔,所述防水透气膜封装所述通孔,能随时将电池中产生的少量气体排出电池外,防止电池发鼓,提高电池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壳体及含有此电池壳体的电池。
技术介绍
锂离子电池可以作为混合动力车和纯电动车的核心部件之一,日益为汽车厂家和电池厂家所重视。锂离子电池的电解液为有机体系,水对电池存在较大的破坏,水会与电解质锂盐反应成HF ,HF会破坏SEI膜,引起二次成膜,导致电池性能降低,水分含量也会引起电池中产生的气体增加,使电池的内压增加,危害电池的安全性,水分的增加会多消耗电池中的活性物质,使电池容量下降,因此,锂离子电池一般密封较好,金属盖板和金属壳体无缝焊接,注塑胶体绝缘密封等,然后通过在电池盖板上设置防爆阀,当电池过充或滥用时内部压力超过安全阈值而启动此防爆阀来释放电池内部气体。如CN203312401U公开了一种具有防爆功能的电池装置,包括一密封电池外壳,在所述密封电池外壳上设置有一用于防水透气的双向透气阀;所述双向透气阀包括一带中空孔的螺杆,并在所述螺杆的端部设置有一带容纳腔的凸台,所述螺杆的中空孔穿过所述凸台的容纳腔而设,并在所述凸台的容纳腔内对应所述中空孔的位置设置有一用于防水透气的微孔膜层,可以增强密封性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组安全性,以解决密封性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组因某种意外操作导致内部极芯发生剧烈反应时,因其内部大量气体积聚和温度上升发生燃烧或爆炸的安全性隐患,但其仍是对防爆阀做的改进,仍然集中在危险发生时,但电池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也会产生一些气体,这些气体会造成电池发鼓,影响电池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能随时将电池中产生的少量气体排出电池外,防止电池发鼓,提高电池性能的电池壳体及电池。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池壳体,包括至少一端开口的壳体本体及防水透气膜,所述壳体本体上具有通孔,所述防水透气膜封装所述通孔。优选,防水透气膜覆盖所述通孔,周边与所述壳体本体熔接。优选,壳体本体相对的两端开口,所述壳体本体具有相对的两主平面及位于所述两主平面之间的与两主平面密封连接的相对的两侧平面,所述通孔位于侧平面上。优选,所述通孔距离开口端10-30mm。优选,防水透气膜贴合在壳体本体内表面。优选,通孔的大小为19mm2-177 mm2。优选,防水透气膜为厚度为1-100微米的聚四氟乙烯膜或者聚氨酯膜。优选,通孔的个数为一到两个。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电池,包括壳体、与壳体封装的盖板组件、及位于壳体和盖板组件形成的容纳空间内的极芯、电解液; 其中壳体为上述电池壳体。根据本技术的电池壳体,通过在电池壳体上设置防水透气膜,可以将电池的实际应用中由于高温、高压或水分的影响而产生的少量气体及时排除电池外,不会引起电池发鼓,影响电池性能发挥,特别是防微杜渐,进一步保证了电池的安全性能,且本技术的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不需要占用多余的空间,且防水透气膜能保证气体分子透过,电解液不外漏,且保证了电池的密封,水分也不会进入。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盖板组件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盖板组件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壳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结构示意图。其中,1、防水透气膜;2、电极端子;3、盖板本体;31、主体部;32、安装部;33、电极孔;34、通孔;35、安装孔;4、电池盖板组件;5、电池;6、电池壳体;7、壳体本体。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本技术的主要改进之处在于电池上设置防水透气膜1。如图2和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池盖板组件4,包括盖板本体3及防水透气膜1;一般盖板本体3上设有用于安装电极端子2贯穿盖板本体3的电极孔33,本技术在盖板本体3上还设有通孔34,然后防水透气膜1封装所述通孔34,能够实现电池防水密封且透气,可以将电池实际应用中由于高温、高压或水分的影响而产生的少量气体及时排除电池外,防微杜渐,且结构简单易实现。电池盖板组件4上的其他部件,本技术没有限制,可以采用现有的各种结构,例如,盖板本体3上还可以设置防爆阀,用于解决在意外操作导致内部极芯发生剧烈反应时,因其内部大量气体积聚和温度上升发生燃烧或爆炸的安全性隐患等,一般防爆阀启动后电池不能再使用。一般盖板本体3上还设有注液孔,以方便在电池封装后将电解液通过该注液孔注入电池内。注液、化成后通过钢珠或其他封口部件将注液孔封口,以形成电池内部完全密闭的空间。电池盖板组件4用于封装壳体,其上的其他部件在此不再赘述。防水透气膜1能保证气体分子透过,电解液不外漏,且保证了电池的密封,水分也不会进入。本技术具体优选将防水透气膜1覆盖所述通孔34,周边与所述盖板本体3熔接来封装上述通孔34,实现较好的密封。具体的防水透气膜1本技术为聚四氟乙烯膜(ePTFE膜)或者聚氨酯膜(PU膜),厚度一般为1-100微米,具体可以为20-100微米,大小一般以稍大于通孔34,可以覆盖通孔34,又预留有可以与盖板本体3熔接的熔接边。防水透气膜1可以位于盖板本体3封装电池后外漏的外表面即上表面也可以位于盖板本体3封装电池后位于电池内部的内表面即下表面,优选位于电池内部的内表面上。本技术具体还可以优选盖板本体3包括主体部31及安装部32,所述电极孔33位于所述主体部31上,所述主体部31上还设有安装孔35,所述安装部32封装所述安装孔35;所述安装部32上具有所述通孔34,所述防水透气膜1覆盖所述通孔34,周边与所述安装部32密封连接。即盖板本体3由两部分组成,可以先将具有高分子特性的防水透气膜1熔接在小的安装部32上,盖板本体3与电极端子2、电极端子2与极芯,盖板本体3与壳体组装后再组装此熔接有防水透气膜1的安装部32,不仅简单易实现,特别是防止了熔接对电池其他部件的影响,也防止了电池组装过程中其他步骤对防水透气膜1的影响。进一步具体的安装部32可以通过焊接封装在主体部31上,例如安装部32位于所述安装孔35内,周边与主体部31无缝焊接,具体的主体部31与安装部32之间还可以垫上密封圈等密封。安装部32的形状本技术没有限制,例如可以如图2为方形,也可以如图3为圆形,大小没有限制,一般比防水透气膜1稍大,具体的,如图2,采用边长15mm的方形铝片,在方形铝片的中心具有直径为5mm的通孔34。通孔34与防水透气膜1结合排除实际应用中高温、高压或水分的影响而产生的少量气体,一般通孔34的大小为19mm2-177 mm2,具体可以为直径5-15mm的圆孔。通孔34的个数本技术没有限制,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对应的封装的防水透气膜1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优选,通孔34的个数为一到两个,也可以为若干小孔,对应的防水透气膜1为一到两个覆盖上述通孔的膜,通孔34的形状本技术没有限制,可以为任意形状,例如方形、圆形等。电池盖板组件4还包括电极端子2,与电池内部极芯电连接,用于引出电池内部电流,一般电极端子2穿过所述电极孔33与盖板本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池,包括壳体、与壳体封装的盖板组件、及位于壳体和盖板组件形成的容纳空间内的极芯、电解液;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至少一端开口的壳体本体及防水透气膜,所述壳体本体上具有通孔,所述防水透气膜封装所述通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包括壳体、与壳体封装的盖板组件、及位于壳体和盖板组件形成的容纳空间内的极芯、电解液;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至少一端开口的壳体本体及防水透气膜,所述壳体本体上具有通孔,所述防水透气膜封装所述通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透气膜覆盖所述通孔,周边与所述壳体本体熔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本体相对的两端开口,所述壳体本体具有相对的两主平面及位于所述两主平面之间的与两主平面密封连接的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兴锋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比亚迪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