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提升机专用等速过速2米限速保护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822232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12 04: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矿井提升机的等速过速保护器,具体是一种矿井提升机专用等速过速2米限速保护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等速过速保护器精度低、误动作率高、调试繁琐、使用寿命短的问题。矿井提升机专用等速过速2米限速保护器,包括开关变压器、UC3844BN型开关电源芯片、第一光耦、第二光耦、第三光耦、第四光耦、第一运放、第二运放、第一比较器、第三运放、第四运放、第二比较器、第三比较器、三端稳压芯片、场效应管、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一至第四发光二极管、第一至第十九二极管、第一至第三电位器、第一继电器、第二继电器、电感、保险丝、第一至第四十一电容、第一至第六十四电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矿井提升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矿井提升机的等速过速保护器,具体是一种矿井提升机专用等速过速2米限速保护器
技术介绍
等速过速保护器是矿井提升机控制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直接关系到矿井提升机能否安全、可靠地运行。现有的等速过速保护器主要是采用直流继电器来进行等速过速保护的。然而实践表明,现有的等速过速保护器由于自身结构所限,普遍存在精度低、误动作率高、调试繁琐、使用寿命短的问题,因此其无法有效保证矿井提升机安全、可靠地运行。基于此,有必要专利技术一种全新的等速过速保护器,以解决现有等速过速保护器存在的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等速过速保护器精度低、误动作率高、调试繁琐、使用寿命短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矿井提升机专用等速过速2米限速保护器。本技术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矿井提升机专用等速过速2米限速保护器,包括开关变压器、UC3844BN型开关电源芯片、第一光耦、第二光耦、第三光耦、第四光耦、第一运放、第二运放、第三运放、第四运放、第一比较器、第二比较器、第三比较器、三端稳压芯片、场效应管、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一至第四发光二极管、第一至第十九二极管、第一至第三电位器、第一继电器、第二继电器、电感、保险丝、第一至第四十一电容、第一至第六十四电阻;其中,开关变压器的第一初级线圈的首端通过保险丝与第一二极管的阴极连接;第一二极管的阳极通过电感与正电源端连接;开关变压器的第一初级线圈的尾端与第三二极管的阳极连接;第三二极管的阴极通过第三电阻与开关变压器的第一初级线圈的首端连接;第一发光二极管的阳极通过第一电阻与正电源端连接;第一发光二极管的阴极与负电源端连接;第二电容的两端分别与正电源端和负电源端连接;第一电容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二极管的阳极和负电源端连接;第三电容的两端分别与开关变压器的第一初级线圈的首端和负电源端连接;第四电容的两端分别与开关变压器的第一初级线圈的首端和第三二极管的阴极连接;开关变压器的第二初级线圈的首端通过第四电阻与第四二极管的阳极连接;第四二极管的阴极依次通过第五电阻、第五十五电阻与正电源端连接;开关变压器的第二初级线圈的尾端与负电源端连接;第六电阻的一端通过第五十五电阻与正电源端连接,另一端与负电源端连接;第七电容的两端分别与第四二极管的阴极和负电源端连接;第五电容的两端分别与第四二极管的阴极和负电源端连接;UC3844BN型开关电源芯片的VCC引脚与第四二极管的阴极连接;UC3844BN型开关电源芯片的VCC引脚通过第二电阻与开关变压器的第一初级线圈的首端连接;UC3844BN型开关电源芯片的VCC引脚通过第九电容与负电源端连接;UC3844BN型开关电源芯片的GND引脚与负电源端连接;UC3844BN型开关电源芯片的Comp引脚依次通过第七电阻、第五十五电阻与正电源端连接;第八电容的两端分别与第七电阻的两端连接;UC3844BN型开关电源芯片的Vfb引脚通过第五十五电阻与正电源端连接;UC3844BN型开关电源芯片的Rt/Ct引脚通过第十一电容与负电源端连接;UC3844BN型开关电源芯片的Vref引脚通过第十电容与负电源端连接;第十电阻的两端分别与UC3844BN型开关电源芯片的Rt/Ct引脚和Vref引脚连接;UC3844BN型开关电源芯片的Out引脚通过第八电阻与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第十一电阻的两端分别与场效应管的栅极和负电源端连接;UC3844BN型开关电源芯片的Cun引脚通过第九电阻与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第十二电容的两端分别与UC3844BN型开关电源芯片的Cun引脚和负电源端连接;第十三电阻的两端分别与场效应管的源极和负电源端连接;第十二电阻的两端分别与场效应管的源极和负电源端连接;场效应管的漏极与开关变压器的第一初级线圈的尾端连接;开关变压器的第一次级线圈的首端与第七二极管的阳极连接;第七二极管的阴极作为第一引出端子;开关变压器的第一次级线圈的尾端与负电源端连接;第十五电容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引出端子和负电源端连接;第十八电容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引出端子和负电源端连接;开关变压器的第二次级线圈的首端与第五二极管的阳极连接;第五二极管的阴极与正电源端连接;开关变压器的第二次级线圈的尾端与负电源端连接;三端稳压芯片的输入端通过第四十二电阻与正电源端连接;三端稳压芯片的输出端作为第二引出端子;三端稳压芯片的公共端与负电源端连接;第十三电容的两端分别与正电源端和负电源端连接;第十六电容的两端分别与正电源端和负电源端连接;第三十二电容的两端分别与三端稳压芯片的输入端和负电源端连接;第三十三电容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引出端子和负电源端连接;第三十四电容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引出端子和负电源端连接;第三十电容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引出端子和负电源端连接;第二十八电容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引出端子和负电源端连接;开关变压器的第三次级线圈的首端与第六二极管的阳极连接;第六二极管的阴极通过第二十六电阻与第十二二极管的阳极连接;第六二极管的阴极通过第二十九电阻与第十三二极管的阳极连接;第十二二极管的阴极与第一开关的首端连接;第十三二极管的阴极与第二开关的首端连接;第十四电容的两端分别与第六二极管的阴极和开关变压器的第三次级线圈的尾端连接;第十七电容的两端分别与第六二极管的阴极和开关变压器的第三次级线圈的尾端连接;第六十四电阻的两端分别与第六二极管的阴极和开关变压器的第三次级线圈的尾端连接;第三光耦的正输入端通过第二十七电阻与第一开关的尾端连接;第二十四电容的两端分别与第三光耦的正输入端和负输入端连接;第三光耦的正输出端通过第二十八电阻与第二引出端子连接;第三光耦的负输出端依次通过第三十二电阻、第三十三电阻与负电源端连接;第四光耦的正输入端通过第三十电阻与第二开关的尾端连接;第四光耦的负输入端与开关变压器的第三次级线圈的尾端连接;第二十五电容的两端分别与第四光耦的正输入端和负输入端连接;第四光耦的正输出端通过第三十一电阻与第二引出端子连接;第四光耦的负输出端依次通过第三十六电阻、第三十三电阻与负电源端连接;第二十六电容的两端分别与第三十三电阻的两端连接;第一比较器的正输入端通过第三十三电阻与负电源端连接;第一比较器的负输入端通过第三十五电阻与第二引出端子连接;第一比较器的负输入端通过第三十四电阻与负电源端连接;第二十七电容的两端分别与第三十四电阻的两端连接;第三电位器的活动端和第一固定端均通过第五十七电阻与第一比较器的输出端连接;第三电位器的活动端和第一固定端均通过第五十八电阻与负电源端连接;第三电位器的第二固定端通过第四十九电阻与第二引出端子连接;第三电位器的第二固定端通过第三十九电容与负电源端连接;第三比较器的正输入端通过第五十一电阻与第三电位器的第二固定端连接;第三比较器的正输入端与第十九二极管的阳极连接;第十九二极管的阴极依次通过第五十三电阻、第五十电阻与第二引出端子连接;第三比较器的负输入端通过第四十电容与负电源端连接;第三比较器的输出端通过第五十电阻与第二引出端子连接;第三比较器的输出端通过第四十一电容与负电源端连接;第三比较器的输出端通过第五十四电阻与第十七二极管的阳极连接;第十七二极管的阴极与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作为第二控制端子;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与负电源端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矿井提升机专用等速过速2米限速保护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开关变压器、UC3844BN型开关电源芯片(U1)、第一光耦(U2)、第二光耦(U4)、第三光耦(U5)、第四光耦(U6)、第一运放(U3A)、第二运放(U3B)、第三运放(U8A)、第四运放(U8B)、第一比较器(U7A)、第二比较器(U10A)、第三比较器(U10B)、三端稳压芯片(U9)、场效应管(Q1)、第一三极管(Q2)、第二三极管(Q3)、第一至第四发光二极管(LED1‑LED4)、第一至第十九二极管(D1‑D19)、第一至第三电位器(RT1‑RT3)、第一继电器(K3)、第二继电器(K4)、电感(L1)、保险丝(F1)、第一至第四十一电容(C1‑C41)、第一至第六十四电阻(R1‑R64);其中,开关变压器的第一初级线圈(TR1A)的首端通过保险丝(F1)与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通过电感(L1)与正电源端连接;开关变压器的第一初级线圈(TR1A)的尾端与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连接;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通过第三电阻(R3)与开关变压器的第一初级线圈(TR1A)的首端连接;第一发光二极管(LED1)的阳极通过第一电阻(R1)与正电源端连接;第一发光二极管(LED1)的阴极与负电源端连接;第二电容(C2)的两端分别与正电源端和负电源端连接;第一电容(C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和负电源端连接; 第三电容(C3)的两端分别与开关变压器的第一初级线圈(TR1A)的首端和负电源端连接;第四电容(C4)的两端分别与开关变压器的第一初级线圈(TR1A)的首端和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连接;开关变压器的第二初级线圈(TR1B)的首端通过第四电阻(R4)与第四二极管(D4)的阳极连接;第四二极管(D4)的阴极依次通过第五电阻(R5)、第五十五电阻(R55)与正电源端连接;开关变压器的第二初级线圈(TR1B)的尾端与负电源端连接;第六电阻(R6)的一端通过第五十五电阻(R55)与正电源端连接,另一端与负电源端连接;第七电容(C7)的两端分别与第四二极管(D4)的阴极和负电源端连接;第五电容(C5)的两端分别与第四二极管(D4)的阴极和负电源端连接;UC3844BN型开关电源芯片(U1)的VCC引脚与第四二极管(D4)的阴极连接;UC3844BN型开关电源芯片(U1)的VCC引脚通过第二电阻(R2)与开关变压器的第一初级线圈(TR1A)的首端连接;UC3844BN型开关电源芯片(U1)的VCC引脚通过第九电容(C9)与负电源端连接;UC3844BN型开关电源芯片(U1)的GND引脚与负电源端连接;UC3844BN型开关电源芯片(U1)的Comp引脚依次通过第七电阻(R7)、第五十五电阻(R55)与正电源端连接;第八电容(C8)的两端分别与第七电阻(R7)的两端连接;UC3844BN型开关电源芯片(U1)的Vfb引脚通过第五十五电阻(R55)与正电源端连接;UC3844BN型开关电源芯片(U1)的Rt/Ct引脚通过第十一电容(C11)与负电源端连接;UC3844BN型开关电源芯片(U1)的Vref引脚通过第十电容(C10)与负电源端连接;第十电阻(R10)的两端分别与UC3844BN型开关电源芯片(U1)的Rt/Ct引脚和Vref引脚连接;UC3844BN型开关电源芯片(U1)的Out引脚通过第八电阻(R8)与场效应管(Q1)的栅极连接;第十一电阻(R11)的两端分别与场效应管(Q1)的栅极和负电源端连接;UC3844BN型开关电源芯片(U1)的Cun引脚通过第九电阻(R9)与场效应管(Q1)的源极连接;第十二电容(C12)的两端分别与UC3844BN型开关电源芯片(U1)的Cun引脚和负电源端连接;第十三电阻(R13)的两端分别与场效应管(Q1)的源极和负电源端连接;第十二电阻(R12)的两端分别与场效应管(Q1)的源极和负电源端连接;场效应管(Q1)的漏极与开关变压器的第一初级线圈(TR1A)的尾端连接;开关变压器的第一次级线圈(TR1C)的首端与第七二极管(D7)的阳极连接;第七二极管(D7)的阴极作为第一引出端子(VCC1);开关变压器的第一次级线圈(TR1C)的尾端与负电源端连接;第十五电容(C15)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引出端子(VCC1)和负电源端连接;第十八电容(C18)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引出端子(VCC1)和负电源端连接;开关变压器的第二次级线圈(TR1E)的首端与第五二极管(D5)的阳极连接;第五二极管(D5)的阴极与正电源端连接;开关变压器的第二次级线圈(TR1E)的尾端与负电源端连接;三端稳压芯片(U9)的输入端通过第四十二电阻(R42)与正电源端连接;三端稳压芯片(U9)的输出端作为第二引出端子(VCC2);三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矿井提升机专用等速过速2米限速保护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开关变压器、UC3844BN型开关电源芯片(U1)、第一光耦(U2)、第二光耦(U4)、第三光耦(U5)、第四光耦(U6)、第一运放(U3A)、第二运放(U3B)、第三运放(U8A)、第四运放(U8B)、第一比较器(U7A)、第二比较器(U10A)、第三比较器(U10B)、三端稳压芯片(U9)、场效应管(Q1)、第一三极管(Q2)、第二三极管(Q3)、第一至第四发光二极管(LED1-LED4)、第一至第十九二极管(D1-D19)、第一至第三电位器(RT1-RT3)、第一继电器(K3)、第二继电器(K4)、电感(L1)、保险丝(F1)、第一至第四十一电容(C1-C41)、第一至第六十四电阻(R1-R64);其中,开关变压器的第一初级线圈(TR1A)的首端通过保险丝(F1)与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通过电感(L1)与正电源端连接;开关变压器的第一初级线圈(TR1A)的尾端与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连接;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通过第三电阻(R3)与开关变压器的第一初级线圈(TR1A)的首端连接;第一发光二极管(LED1)的阳极通过第一电阻(R1)与正电源端连接;第一发光二极管(LED1)的阴极与负电源端连接;第二电容(C2)的两端分别与正电源端和负电源端连接;第一电容(C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和负电源端连接; 第三电容(C3)的两端分别与开关变压器的第一初级线圈(TR1A)的首端和负电源端连接;第四电容(C4)的两端分别与开关变压器的第一初级线圈(TR1A)的首端和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连接;开关变压器的第二初级线圈(TR1B)的首端通过第四电阻(R4)与第四二极管(D4)的阳极连接;第四二极管(D4)的阴极依次通过第五电阻(R5)、第五十五电阻(R55)与正电源端连接;开关变压器的第二初级线圈(TR1B)的尾端与负电源端连接;第六电阻(R6)的一端通过第五十五电阻(R55)与正电源端连接,另一端与负电源端连接;第七电容(C7)的两端分别与第四二极管(D4)的阴极和负电源端连接;第五电容(C5)的两端分别与第四二极管(D4)的阴极和负电源端连接;UC3844BN型开关电源芯片(U1)的VCC引脚与第四二极管(D4)的阴极连接;UC3844BN型开关电源芯片(U1)的VCC引脚通过第二电阻(R2)与开关变压器的第一初级线圈(TR1A)的首端连接;UC3844BN型开关电源芯片(U1)的VCC引脚通过第九电容(C9)与负电源端连接;UC3844BN型开关电源芯片(U1)的GND引脚与负电源端连接;UC3844BN型开关电源芯片(U1)的Comp引脚依次通过第七电阻(R7)、第五十五电阻(R55)与正电源端连接;第八电容(C8)的两端分别与第七电阻(R7)的两端连接;UC3844BN型开关电源芯片(U1)的Vfb引脚通过第五十五电阻(R55)与正电源端连接;UC3844BN型开关电源芯片(U1)的Rt/Ct引脚通过第十一电容(C11)与负电源端连接;UC3844BN型开关电源芯片(U1)的Vref引脚通过第十电容(C10)与负电源端连接;第十电阻(R10)的两端分别与UC3844BN型开关电源芯片(U1)的Rt/Ct引脚和Vref引脚连接;UC3844BN型开关电源芯片(U1)的Out引脚通过第八电阻(R8)与场效应管(Q1)的栅极连接;第十一电阻(R11)的两端分别与场效应管(Q1)的栅极和负电源端连接;UC3844BN型开关电源芯片(U1)的Cun引脚通过第九电阻(R9)与场效应管(Q1)的源极连接;第十二电容(C12)的两端分别与UC3844BN型开关电源芯片(U1)的Cun引脚和负电源端连接;第十三电阻(R13)的两端分别与场效应管(Q1)的源极和负电源端连接;第十二电阻(R12)的两端分别与场效应管(Q1)的源极和负电源端连接;场效应管(Q1)的漏极与开关变压器的第一初级线圈(TR1A)的尾端连接;开关变压器的第一次级线圈(TR1C)的首端与第七二极管(D7)的阳极连接;第七二极管(D7)的阴极作为第一引出端子(VCC1);开关变压器的第一次级线圈(TR1C)的尾端与负电源端连接;第十五电容(C15)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引出端子(VCC1)和负电源端连接;第十八电容(C18)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引出端子(VCC1)和负电源端连接;开关变压器的第二次级线圈(TR1E)的首端与第五二极管(D5)的阳极连接;第五二极管(D5)的阴极与正电源端连接;开关变压器的第二次级线圈(TR1E)的尾端与负电源端连接;三端稳压芯片(U9)的输入端通过第四十二电阻(R42)与正电源端连接;三端稳压芯片(U9)的输出端作为第二引出端子(VCC2);三端稳压芯片(U9)的公共端与负电源端连接;第十三电容(C13)的两端分别与正电源端和负电源端连接;第十六电容(C16)的两端分别与正电源端和负电源端连接;第三十二电容(C32)的两端分别与三端稳压芯片(U9)的输入端和负电源端连接;第三十三电容(C33)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引出端子(VCC2)和负电源端连接;第三十四电容(C34)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引出端子(VCC2)和负电源端连接;第三十电容(C30)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引出端子(VCC2)和负电源端连接;第二十八电容(C28)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引出端子(VCC2)和负电源端连接;开关变压器的第三次级线圈(TR1D)的首端与第六二极管(D6)的阳极连接;第六二极管(D6)的阴极通过第二十六电阻(R26)与第十二二极管(D12)的阳极连接;第六二极管(D6)的阴极通过第二十九电阻(R29)与第十三二极管(D13)的阳极连接;第十二二极管(D12)的阴极与第一开关的首端(K1-1)连接;第十三二极管(D13)的阴极与第二开关的首端(K2-1)连接;第十四电容(C14)的两端分别与第六二极管(D6)的阴极和开关变压器的第三次级线圈(TR1D)的尾端连接;第十七电容(C17)的两端分别与第六二极管(D6)的阴极和开关变压器的第三次级线圈(TR1D)的尾端连接;第六十四电阻(R64)的两端分别与第六二极管(D6)的阴极和开关变压器的第三次级线圈(TR1D)的尾端连接;第三光耦(U5)的正输入端通过第二十七电阻(R27)与第一开关的尾端(K1-2)连接;第二十四电容(C24)的两端分别与第三光耦(U5)的正输入端和负输入端连接;第三光耦(U5)的正输出端通过第二十八电阻(R28)与第二引出端子(VCC2)连接;第三光耦(U5)的负输出端依次通过第三十二电阻(R32)、第三十三电阻(R33)与负电源端连接;第四光耦(U6)的正输入端通过第三十电阻(R30)与第二开关的尾端(K2-2)连接;第四光耦(U6)的负输入端与开关变压器的第三次级线圈(TR1D)的尾端连接;第二十五电容(C25)的两端分别与第四光耦(U6)的正输入端和负输入端连接;第四光耦(U6)的正输出端通过第三十一电阻(R31)与第二引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瑞峰张清正李艳怀宫建忠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新富升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山西新富升机器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