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扭转梁后桥横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819337 阅读:1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11 03: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汽车扭转梁后桥横梁,所述后桥横梁包括形成开口的两侧边,以及连接两侧边的横梁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本体的剖面呈圆周半径约在31.0~40.6mm的半圆形结构。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此种结构的后桥横梁不但结构简单,且经过分析,其重量相比原型有所下降。经过CAE分析,其性能满足要求,且最大应力较原型横梁降低了约30%,这很好的满足了经济车型的技术要求和成本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扭转梁后桥横梁
技术介绍
如图1所示为传统后桥横梁总成的结构示意图。其通过后桥横梁1连接两端纵臂21和22,通过纵臂21和22前端的衬套管3压装橡胶衬套后实现与车身之间的连接,用纵臂21和22后端的轴颈连接板4实现与车轮的连接,用弹簧座支架5配合螺旋弹簧(未图示出)、减振器支架6配合减振器(未图示出)实现与车身的软性连接以达到减振和支撑车身重量的作用。其整体结构简单紧凑,相比多连杆式的独立悬架及众多连杆,其占用空间较小,可以将更多的空间用于布置后排空间和行李舱,可有效降低车底板的高度。并且其设计难度、研究开发成本、生产制造成本等相比独立悬架也有更大优势,所以扭转梁后桥被广泛的应用在中低端家用轿车及低端的SUV上。上述总成结构中的后桥横梁1为板材型的开口横梁,具体请参见图2所示。图3给出了图2中该开口横梁中心截面的剖视图,由此可以看出,该截面为带两平行边11和12的并且之间呈V型连接部10的结构,该横梁工艺简单、价格低,但是为了达到性能目标,其板材较厚,为5.8mm,重量较重。2016年1月授权公告的一专利技术名称为:汽车扭转梁后桥横梁(中国技术专利公告号:CN204955997U),其结构也与图3比较类似,其板材型的开口横梁的两侧边的翻边向外翻折,并中央的连接部呈V型,该结构使得汽车扭转梁后桥横梁的板厚较传统的厚度减薄0.4mm,但,虽然重量有所改善,但仍然存在制程上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应当理解,本公开以上的一般性描述和以下的详细描述都是示例性和说明性的,并且旨在为如权利要求所述的本公开提供进一步的解释。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中心截面改进的后桥横梁,采用U形或近似半圆形的截面,并同时采用整体翻边结构,实现重量下降,并且提升了扭转性能。本技术公开了汽车扭转梁后桥横梁,所述后桥横梁包括形成开口的两侧边,以及连接两侧边的横梁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本体的剖面呈圆周半径为31.0~40.6mm的半圆形结构。较佳的,本技术所述的汽车扭转梁后桥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扭转后桥横梁为一板材型的开口横梁,开口两侧边各设有一翻边。较佳的,本技术所述的汽车扭转梁后桥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桥横梁的中部较其两侧端部高,呈拱形状。较佳的,本技术所述的汽车扭转梁后桥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的壁厚约4.6-5.0mm。较佳的,本技术所述的汽车扭转梁后桥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的两侧边采用整体翻边。附图说明下面,参照附图,对于熟悉本
的人员而言,从对本技术的详细描述中,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显而易见。图1是传统后桥横梁总成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后桥横梁1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A-A’剖面的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后桥横梁1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中B-B’剖面的剖视图;图6是图4中后桥横梁1的主视图;图7是图6的仰视图;图8是应用本技术的后桥横梁总成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后桥横梁2――纵臂3――衬套管4――轴颈连接板5――弹簧座支架6――减振器支架10――横梁本体11――第一侧边12――第二侧边21――第一纵臂22――第二纵臂具体实施方式请同时结合图4和5所示,前者是本技术一个立体图,后者是其B-B’剖视图。本技术的后桥横梁1同样采用一板材型的开口横梁结构,开口两侧形成两平行的第一侧边11和第二侧边12,两侧边11和12之间的横梁本体10的横断面采用U型或近似半圆形的结构,该半圆形的圆周半径R约在31.0~40.6mm,该板材的壁厚约4.6~5.0mm。上述横梁本体10的截面设计旨在更加有效利用横梁材料。上述结构的后桥横梁1通过将横梁本体10的横断面的弯曲圆角做大,使整个结构接近半圆形,经分析发现此结构的扭转性能远高于原型结构,并且新设计的横梁上最大应力较原型下降了约30%。采用上述改进后的新横梁工艺简单,且材料厚度可下降为4.6~5.0mm,比原型薄,重量比原型轻了约11%,且性能达到目标。此外,由于横梁边缘即第一侧边11和第二侧边12容易产生应力集中,可能导致整个横梁开裂。所以,在重量满足的情况下,将后桥横梁1进行了整体翻边处理,即将第一侧边11和第二侧边12向外侧翻边,见图5和所示7,由此,不但可以有效降低翻边处的应力集中,延长横梁寿命,同时对于后桥的扭转性能也有小幅提升。通过CAE分析,发现后桥横梁1中间部分应力小,两端应力大,所以按照应力分布将后桥横梁做1的顶部设计成拱形轮廓,由此降低了后桥横梁1的重量,见图6所示。图8为将本技术的汽车扭转梁后桥横梁总成之后的结构示意图。与图1类似,本技术的后桥横梁1在组装时,通过后桥横梁1连接两端纵臂21和22,通过纵臂21和22前端的衬套管3压装橡胶衬套后实现与车身之间的连接,用纵臂21和22后端的轴颈连接板4实现与车轮的连接,用弹簧座支架5配合螺旋弹簧(未图示出)、减振器支架6配合减振器(未图示出)实现与车身的软性连接以达到减振和支撑车身重量的作用。综上所述,采用本技术此种结构的后桥横梁不但结构简单,且经过分析,其重量相比原型有所下降。经过CAE分析,其性能满足要求,且最大应力较原型横梁降低了约30%,这很好的满足了经济车型的技术要求和成本要求。现在将详细参考附图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现在将详细参考本公开的优选实施例,其示例在附图中示出。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本技术采用的横梁本体10的横截面在此较佳实施例中采用的是半圆形,如果采用类似该半圆形的U形结构也落入本技术的技术思想之中。在任何可能的情况下,在所有附图中将使用相同的标记来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分。此外,尽管本公开中所使用的术语是从公知公用的术语中选择的,但是本公开说明书中所提及的一些术语可能是申请人按他或她的判断来选择的,其详细含义在本文的描述的相关部分中说明。此外,要求不仅仅通过所使用的实际术语,而是还要通过每个术语所蕴含的意义来理解本公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汽车扭转梁后桥横梁,所述后桥横梁包括形成开口的两侧边,以及连接两侧边的横梁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本体的剖面呈圆周半径为31.0~40.6mm的半圆形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汽车扭转梁后桥横梁,所述后桥横梁包括形成开口的两侧边,以及连接两侧边的横梁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本体的剖面呈圆周半径为31.0~40.6mm的半圆形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扭转梁后桥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扭转后桥横梁为一板材型的开口横梁,开口两侧边各设有一翻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闵海军朱毅丞钱丹辉王裕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汇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