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的食用菌液体培养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809728 阅读:1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08 10: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一种改进的食用菌液体培养罐,涉及食用菌生产技术设备领域,包括罐体以及铰接在罐体上方的罐盖,所述罐体由内至外依次设置有内胆层、隔热层和外壳,所述内胆层内壁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和氧气浓度检测仪,所述外壳设置有与所述温度传感器连接的显示屏,所述罐盖上设置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进气口通过气管与氧气瓶连接,所述气管上设置有阀门,所述阀门与氧气浓度检测仪连接,所述内胆层还设置有加热丝,所述加热丝与太阳能供电系统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之处是,结构简单,安全性高,培养效果好,通过太阳能给食用菌液体培养罐供电,节省电资源、环保无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食用菌生产技术设备领域,尤其是一种改进的食用菌液体培养罐
技术介绍
中国的食用菌资源丰富,也是最早栽培、利用食用菌的国家之一,食用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氨基酸,其含量是一般蔬菜和水果的几倍到几十倍,以食用菌为原料生产加工的保健食品、保健饮料、酒及药品大量用于医疗临床及投入保健品市场,因此,食用菌作为一种绿色食品日益受到各国人民的重视当前。以前,条件较为落后时,人们通过将培养液放置于器皿内,然后将器皿放置于室内,对室内控温控湿进行培养,但此方式人工劳动强度大,培育效果不理想,多出现病菌、死菌现象;近年来,出现了多种食用菌液体培养罐,通过模拟食用菌生长环境,给菌丝生长提供一个最佳的营养、温度或供氧量等,培养质量有所提升,效益大增,但使用此类食用菌液体培养罐需要花费大量的电力对食用菌的生存环境进行维护,大面积使用必定会导致国家用电紧张,培养成本增大,降低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改进的食用菌液体培养罐,结构简单,安全性高,培养效果好,通过太阳能给食用菌液体培养罐供电,节
省电资源、环保无污染。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改进的食用菌液体培养罐,包括罐体以及铰接在罐体上方的罐盖,所述罐体由内至外依次设置有内胆层、隔热层和外壳,所述内胆层内壁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和氧气浓度检测仪,所述外壳设置有与所述温度传感器连接的显示屏,所述罐盖上设置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进气口通过气管与氧气瓶连接,所述气管上设置有阀门,所述阀门与氧气浓度检测仪连接,所述内胆层还设置有加热丝,所述加热丝与太阳能供电系统连接,所述太阳能供电系统包括逆变器、可充电电池、控制器和太阳能电池板,所述加热丝、逆变器、可充电电池、控制器和太阳能电池板依次电线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出气口还设置有回流装置,所述回流装置包括入气管、冷凝瓶以及固接在冷凝瓶上的出水管和排气管,所述出气口与入气管连接,所述入气管与冷凝瓶连接,所述出水管与罐盖连接,所述出水管上还设置有单向阀。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罐盖上的安全阀,所述安全阀是脉冲式安全阀。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罐体上的观察窗口,所述观察窗口由铝硅玻璃制作而成。进一步地,所述罐盖与罐体的接合处设置有硅胶密封条。进一步地,所述罐盖上还设置有用于加强密封的螺栓。进一步地,所述内胆层是302不锈钢材质,所述隔热层是酚醛泡沫材质,所述外壳是301不锈钢材质。进一步地,所述氧气瓶上还设置有气压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节约用电:本技术采用太阳能进行供电,培养过程中不需要花费大量的电资源,有效节省电资源,降低培养负担,增大效益,提高积极性;(2)安全、便利:在罐盖上设置有安全阀,有效避免培养罐中由于压力过大而发生爆炸事故,安全性高;在罐体中设置有观察窗口,能直观监控到罐体内食用菌的生长情况,并且观察窗口是使用铝硅玻璃制作而成,耐高温、耐压性好;(3)供氧量充足:在内胆层设置有氧气浓度检测仪,能对内胆中的氧气浓度进行监控,并通过氧气瓶对内胆层中的培养液进行供养,保证食用菌的健康生长。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所述一种改进的食用菌液体培养罐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圆圈部分放大图。图中:1—罐体,11—内胆层,111—温度传感器,112—氧气浓度检测仪,12—隔热层,13—外壳,131—显示屏,2—罐盖,21—进气口,22—出气口,23—安全阀,24—螺栓,3—气管,31—阀门,4—氧气瓶,41—气压表,5—加热丝,6—太阳能供电系统,61—逆变器,62—可充电电池,63—控制器,64—太阳能电池板,7—回流装置,71—入气管,72—冷凝瓶,73—出水管,731—单向阀,74—排气管,8—观察窗口,9—密封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所示,本技术一种改进的食用菌液体培养罐,包括罐体1以及铰接在罐体1上方的罐盖2,罐体1由内至外依次设置有内胆层11、隔热层12和外壳13,内胆层11内壁设置有温度传感器111和氧气浓度检测仪112,外壳13设置有与温度传感器111连接的显示屏131,通过显示屏131可以直观看到内胆层11内的温度,罐盖2上设置有进气口21和出气口22,进气口21通过气管3与氧气瓶4连接,气管3上设置有阀门31,阀门31与氧气浓度检测仪112连接,浓度检测仪112用于监控内胆层11内的氧气浓度,当氧气浓度低于浓度检测仪112设定最低值时,浓度检测仪112将信息传递至阀门31,阀门31开启,对内胆层11内输入氧气,当氧气浓度高于浓度检测仪112设定最高值时,浓度检测仪112将信息传递至阀门31,阀门31关闭,停止输气,保持内胆层11中的氧气恒定在设定区间,有利于食用菌的生长。内胆层11还设置有加热丝5,加热丝5与太阳能供电系统6连接,太阳能供电系统6包括逆变器61、可充电电池62、控制器63和太阳能电池板64,加热丝5、逆变器61、可充电电池62、控制器63和太阳能电池板64依次电线连接,太阳能电池板64接收太阳能,传输至控制器63,控制器63将太阳能转为电能并传输至可充电电池62进行充电,控制器63同时对可充电电池62电量有监控作用,当可充电电池62充满电时,则停止充电,然后逆变器61将可充电电池62的电能转化为交流电给加热丝5供电,对培养液进行加热或保温,使用太阳能供电系统6能节省培养食用菌的用电。在出气口22设置有回流装置7,如图2所示,回流装置7包括入气管71、冷凝瓶72以及固接在冷凝瓶72上的出水管73和排气管74,出气口22与入气管71连接,入气管71与冷凝瓶72连接,出水管73与罐盖2连接,出水管73上还设置有单向阀731,用于防止水汽从出水管73进入,当内胆层11中的高温蒸汽经由出气口22、入气管71进入到冷凝瓶72后,由于冷凝瓶72设置于食用菌液体培养罐外,温度较低,当高温蒸汽接触到冷凝瓶72时遇冷,凝结成水珠,通过出水管73回流至内胆层11中,有利于锁定培养液中的有益成分不外流,同时,剩余气体再从排气管74排出,因为没有附带水蒸气,不容易对人造成烫伤。在罐盖2上设置有安全阀23,安全阀23是脉冲式安全阀,当内胆层11中的气压过大时,能将气体排出,避免发生爆炸事故,在罐体1上设置有观察窗口8,用于对食用菌生长的观察,同时,观察窗口8由铝硅玻璃制作而成,具有耐高温、耐压性能。在罐盖2与罐体1的接合处设置有硅胶密封条9,罐盖2上还设置有用于加强密封的螺栓24,都是用于加强罐盖2与罐体1之间的密封。在本实施例中,内胆层11是302不锈钢材质,隔热层12是酚醛泡沫材质,外壳13是301不锈钢材质。在氧气瓶4上还设置有气压表41,用于监控氧气瓶4内氧气的剩余量。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进的食用菌液体培养罐,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以及铰接在罐体上方的罐盖,所述罐体由内至外依次设置有内胆层、隔热层和外壳,所述内胆层内壁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和氧气浓度检测仪,所述外壳设置有与所述温度传感器连接的显示屏,所述罐盖上设置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进气口通过气管与氧气瓶连接,所述气管上设置有阀门,所述阀门与氧气浓度检测仪连接,所述内胆层还设置有加热丝,所述加热丝与太阳能供电系统连接,所述太阳能供电系统包括逆变器、可充电电池、控制器和太阳能电池板,所述加热丝、逆变器、可充电电池、控制器和太阳能电池板依次电线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进的食用菌液体培养罐,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以及铰接在罐体上方的罐盖,所述罐体由内至外依次设置有内胆层、隔热层和外壳,所述内胆层内壁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和氧气浓度检测仪,所述外壳设置有与所述温度传感器连接的显示屏,所述罐盖上设置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进气口通过气管与氧气瓶连接,所述气管上设置有阀门,所述阀门与氧气浓度检测仪连接,所述内胆层还设置有加热丝,所述加热丝与太阳能供电系统连接,所述太阳能供电系统包括逆变器、可充电电池、控制器和太阳能电池板,所述加热丝、逆变器、可充电电池、控制器和太阳能电池板依次电线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的食用菌液体培养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口还设置有回流装置,所述回流装置包括入气管、冷凝瓶以及固接在冷凝瓶上的出水管和排气管,所述出气口与入气管连接,所述入气管与冷凝瓶连接,所述出水管与罐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润阳薛文啸黄穗香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泓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