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模块散热结构及通讯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791451 阅读:1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06 00:55
本申请提供一种光模块散热结构及通讯设备,其中,光模块散热结构包括散热底座和导风齿,所述导风齿设置在所述散热底座与所述光模块接触面同侧,且所述散热底座的面积大于其与所述光模块的接触面积。所述通讯设备包括光模块和光模块散热结构,所述光模块散热结构为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散热结构,所述散热结构的贴合部与所述光模块表面接触将所述光模块运行所产生的热量导出。本申请在保证光模块安装空间的情况下,通过对散热结构形式的改变,扩大散热范围,确保散热效果提高设备运行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通讯
,特别是涉及一种通讯设备中光模块的散热结构及相应的通讯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光通信的发展,高速率、紧密型的光通信设备成为主流趋势,而100G单槽位光模块属于高速率、紧密型的光通信设备中的核心技术和产品。相较于之前的10G、40G光模块,或者是100G双槽位光模块,100G单槽位光模块拥有的空间更小,功耗更高,传统散热片完全满足不了散热要求。现有的光模块散热结构1如图1所示,现有的光模块散热结构1包括散热底座101和复数个金属导热片102,所述散热底座101为与光模块表面吻合的矩形,复数个金属导热片102垂直于所述散热底座101,位于散热底座101与光模块贴合面的反面。上述光模块散热结构1在实际安装环境中,散热片的高度是受限制的,从而必须缩短金属导热片的长度,这样自然就影响了散热效果。如图2所示,假定100G单槽位光模块2,其和其散热结构1a的整体安装高度A是非常有限的(散热结构1a由散热底座101a和复数个金属散热片组成即采用图1所示的散热结构,此处由于安装空间限制复数个金属散热片将无法放置),仅为100G双槽位光模块3和其散热结构1b(由散热底座101b和复数个金属散热片102b组成即采用图1所示的散热结构)的整体安装高度2A的二分之一。单槽位100G光模块安装散热结构后的高度和双槽位光模块本体高度差不多,这样就导致了单槽位100G光模块散热结构的安装高度G极度有限。如果使用如图1所示的散热结构1a,除去散热底座101a外,几乎没有多余的空间放置复数金属导热片,所以将图1所示的散热结构应用到
100G单槽位光模块2上其散热效果将大打折扣。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的散热结构及采用此散热结构光模块的通讯设备,其目的是在保证光模块空间的情况下,通过对散热结构形式的改变,扩大散热范围,确保散热效果。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一种光模块散热结构包括散热底座和导风齿,所述导风齿设置在所述散热底座与所述光模块接触面同侧,且所述散热底座的面积大于其与所述光模块的接触面积。进一步地,所述散热底座包括贴合部,所述贴合部与所述光模块表面接触;延展部,所述延展部由所述贴合部边缘向外延伸形成;所述导风齿倒挂在所述延展部。进一步地,所述延展部为所述贴合部所有边缘或部分边缘向外延展形成。优选地,所述导风齿至少包括位于所述光模块入风口位置部分。优选地,所述散热底座的厚度等于所述光模块与其上部器件之间的空间高度。进一步地,还包括热量分散结构,所述热量分散结构与所述散热底座固定。进一步地,所述热量分散结构为第一散热管,所述第一散热管敷设在所述散热底座与所述光模块的贴合面的相反面,其位置与所述光模块内热耗最大的器件相对。优选地,所述第一散热管至少包括平行于风向部分。进一步地,所述热量分散结构还包括第二散热管,所述第二散热管敷设于与所述散热底座与所述光模块的贴合面。进一步地,所述热量分散结构还包括导热凸台,其与所述光模块内热耗最大的器件正对。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散热管上部穿过所述导热凸台下部。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通讯设备,包括光模块和光模块散热结构,所述光模块散热结构为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散热结构,所述散热结构的贴合部与所述光模块表面接触将所述光模块运行所产生的热量导出。本专利技术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对散热结构形式的改变,实现了在有限的空间内,达到了最佳散热效果,为日益趋势化的高速率、紧密型光通信的核心器件提供了高效的散热及提高光模块的运行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的光模块散热结构的主视图;其中,1-现有散热结构、101-散热底座、102-散热片。图2是双槽位光模块安装现有散热结构和单槽位光模块安装现有散热结构尺寸对比图;其中,2-单槽位光模块、3-双槽位光模块、1a-单槽位光模块散热结构、101a-散热底座、1b-双槽位光模块散热结构、101b-散热底座、102b-散热片。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光模块散热结构底座示意图;其中,4-本专利技术的散热底座、401-贴合部、402-延展部一、403-延展部二、404-延展部三、405-延展部四。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光模块散热结构底座反面示意图;其中,4a-贴合面的相反面、5-第一散热管。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光模块散热结构底座正面示意图;其中,4b-贴合面、6-导风齿、7-第二散热管、8-导热凸台。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光模块散热结构与光模块空间相对关系图;其中,4-本专利技术的散热底座、6-导风齿、9-光模块、10-周围器件。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和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本申请的核心是通过将散热结构的散热片(导风齿)设置在散热底座与光模块接触面同侧,为了满足导风齿的设置位置,要求所述散热底座的面积大于其与所述光模块的接触面积。此技术方案的优点是降低散热结构对安装空间高度的要求,同时由于散热片(导风齿)不再占用光模块与其上部器件之间的空间,为加厚散热底座提供可能,从而实现在满足安装空间要求的情况下,提高了散热效率。具体实施参见图3、图4及图5,一种光模块散热结构,包括散热底座4和导风齿6,所述导风齿6设置在所述散热底座与所述光模块9接触面同侧,且所述散热底座的面积大于其与所述光模块的接触面积。本实施例中,散热底座4包括与所述光模块表面接触的贴合部401;以及倒挂导风齿6的延展部,所述延展部由所述贴合部401边缘向外延伸形成,通常情况下,导风齿6与延展部所在面垂直。所述延展部为所述贴合部401所有边缘或部分边缘向外延展形成。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延展部包括延展部一402、延展部二403、延展部三404、延展部四405。其中,展部一402和延展部四405为贴合部401左右两侧边缘向外延伸形成,延展部二403和延展部三404为贴合部401前边缘部分向外延伸形成。实施例仅为说明延展部和贴合部的位置关系,并不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形成限制。导风齿的作用是将光模块产生的热量通过散热底座4传递过来的热量迅速导向光模块周围的空气,使导风齿周围的热空气与周围冷空气充分接触,从而实现迅速散热,因此,虽然导风齿的设置位置不受限制,但是所述导风齿至少包括位于所述光模块入风口位置部分,且为了达到更好的散热效果,最好位于出风口的上风口位置(风向流动方向如图4和图5中箭头所示从入风口流向出风口,其中箭尾为入风口,箭头为出风口)。其中,第一散热管5、第二散热管7和导热凸台8都是为了将光模块内部热耗最大的器件产生的热量均匀地传导出去,导热凸台8是为了增加接触,第一散热管5、第二散热管7是为了热量分布均匀,避免发生局部温度过高的情况发生。上述散热结构的散热过程为:通过与模块接触的贴合部将光模块运行产
生的热量迅速导出,并传递至导风齿6,导风齿6将散热底座4传递过来的热量迅速导向光模块周围的空气,导风齿周围的热空气与周围冷空气充分接触,从而实现迅速散热。由于本申请中将散热片(导风齿)设置在散热底座与光模块接触面同侧,光模块与其上部器件之间的空间将会有盈余,散热底座主要是将光模块内产生的热量导出,其厚度直接决定导热效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模块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散热底座和导风齿,所述导风齿设置在所述散热底座与所述光模块接触面同侧,且所述散热底座的面积大于其与所述光模块的接触面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模块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散热底座和导风齿,所述导风齿设置在所述散热底座与所述光模块接触面同侧,且所述散热底座的面积大于其与所述光模块的接触面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模块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底座包括贴合部,所述贴合部与所述光模块表面接触;延展部,所述延展部由所述贴合部边缘向外延伸形成;所述导风齿倒挂在所述延展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模块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延展部为所述贴合部所有边缘或部分边缘向外延展形成。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模块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齿至少包括位于所述光模块的入风口位置部分。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模块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底座的厚度等于所述光模块与其上部器件之间的空间高度。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模块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热量分散结构,所述热量分散结构与所述散热底座固定。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模块散热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梅君瑶熊斌鲁进孟祥泉
申请(专利权)人: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