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明春专利>正文

一种救援引路智能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790128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05 20: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救援引路智能机器人,包括保护壳、工作区和履带,保护壳顶部设有记录仪,记录仪的下方设有红外人体识别感应器,红外人体识别感应器的下方设有语音器,保护壳与工作区连接,工作区包括次级控制模组,次级控制模组与初级控制模组连接,初级控制模组通过反馈系统分别与障碍物检测传感器和红外人体识别感应器连接,反馈系统与语音器和方向控制器连接,工作区包括急救盒,工作区两侧分别设有活动肢,两个活动肢的底端均设有消防喷水口,工作区的底部设有旋转座,旋转座与若干履带连接,履带均设有钢弹簧,钢弹簧通过万向接头活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在危险发生时,带领人员迅速从最安全的通道逃离,外表简洁小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子智能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救援引路智能机器人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许多东西都趋向人工智能化,第一代的机器人是一种“遥控操作器”。第二代的机器人是一种按人事先编好的程序对机器人进行控制,使其自动重复完成某种操作的方式。第三代机器人是智能机器人,它是利用通过各种传感器、测量器等来获取环境的信息,然后利用智能技术进行识别、理解、推理并最后作出规划决策,能自主行动实现预定目标的高级机器人。机器人的诞生地在美国,1962年美国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当人们遇到危险,消防人员无法实施救援时,机器人就可以派上用场,它们不惧怕恶劣的环境,不存在生命危险。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公开一种救援引路智能机器人,包括保护壳、工作区和履带,所述保护壳顶部设有记录仪,所述记录仪的下方设有红外人体识别感应器,所述红外人体识别感应器的下方设有语音器,所述保护壳与所述工作区连接,所述工作区包括次级控制模组,所述次级控制模组与初级控制模组连接,所述初级控制模组通过反馈系统分别与障碍物检测传感器和所述红外人体识别感应器连接,所述反馈系统与所述语音器和方向控制器连接,所述工作区包括急救盒,所述工作区两侧分别设有活动肢,两个所述活动肢的底端均设有消防喷水头,所述工作区的底部设有旋转座,所述旋转座与若干所述履带连接,所述履带均设有钢弹簧,所述钢弹簧之间通过万向接头活动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工作区上设有气体检测器。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方向控制器与所述履带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保护壳为隔热材料构成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可以在危险发生时,带领人员从最安全的通道逃离,外表简洁小巧,底部设置的若干履带,通过万向接头和钢弹簧连接,在探路救援时,方便越过障碍物,自由穿梭,急救盒在危险发生时,其中储蓄的药物器材可以发挥作用,活动肢底端的消防喷水口可以对火源灭火,记录仪和气体检测器便于危险情况的记录分析,工作区中的初级控制模组和次级控制模组对接收到的信息处理并向反馈系统反馈,从而智能机器人再对检测到的人或物做出相应对策,保护壳可以有效保护智能机器人,防止损坏。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智能机器人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智能机器人工作的原理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智能机器人消防喷水口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智能机器人履带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4所示,本技术公开一种救援引路智能机器人,包括保护壳1、工作区2和履带3,保护壳1顶部设有记录仪4,记录仪4的下方设有红外人体识别感应器5,红外人体识别感应器5的下方设有语音器6,保护壳1与工作区2连接,工作区2包括次级控制模组7,次级控制模组7与初级控制模组8连接,初级控制模组8通过反馈系统9分别与障碍物检测传感器10和红外人体识别感应器5连接,反馈系统9与语音器6和方向控制器11连接,工作区2包括急救盒12,工作区2两侧分别设有活动肢13,两个活动肢13的底端均设有消防喷水口14,工作区2的底部设有旋转座15,旋转座15与若干履带3连接,履带3均设有钢弹簧16,钢弹簧16之间通过万向接头17活动连接。进一步的,工作区2上设有气体检测器18。方向控制器11与履带3连接。保护壳1为隔热材料构成的。 具体的,工作时,机器人通过障碍物检测传感器10和红外人体识别感应器5收集信息,信息传输到反馈系统9,再传至初级控制模组8,初级控制模组8和次级控制模组7对信息分析判断,再传至反馈系统9,反馈系统9接收命令,对语音器6和方向控制器11再发出命令,期间感受到热源,机器人可以利用消防喷水口14灭火,保证逃生通道的畅通无阻。最后,气体检测器18收集气体,并对其进行检测,可以将数值结果导出,方便分析事故原因,方向控制器11对方向控制,从而快速带领人员逃离。本技术可以在危险发生时,带领人员从最安全的通道逃离,外表简洁小巧,底部设置的若干履带3,通过万向接头17和钢弹簧16连接,在探路救援时,方便越过障碍物,自由穿梭,急救盒12在危险发生时,其中储蓄的药物器材可以发挥作用,活动肢13底端的消防喷水口14可以对火源灭火,记录仪4和气体检测器18便于危险情况的记录分析,工作区2中的初级控制模组8和次级控制模组7对接收到的信息处理并向反馈系统9反馈,从而智能机器人再对检测到的人或物做出相应对策,保护壳1可以有效保护智能机器人,防止损坏。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救援引路智能机器人,包括保护壳、工作区和履带,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壳顶部设有记录仪,所述记录仪的下方设有红外人体识别感应器,所述红外人体识别感应器的下方设有语音器,所述保护壳与所述工作区连接,所述工作区包括次级控制模组,所述次级控制模组与初级控制模组连接,所述初级控制模组通过反馈系统分别与障碍物检测传感器和所述红外人体识别感应器连接,所述反馈系统与所述语音器和方向控制器连接,所述工作区包括急救盒,所述工作区两侧分别设有活动肢,两个所述活动肢的底端均设有消防喷水口,所述工作区的底部设有旋转座,所述旋转座与若干所述履带连接,所述履带均设有钢弹簧,所述钢弹簧之间通过万向接头活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救援引路智能机器人,包括保护壳、工作区和履带,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壳顶部设有记录仪,所述记录仪的下方设有红外人体识别感应器,所述红外人体识别感应器的下方设有语音器,所述保护壳与所述工作区连接,所述工作区包括次级控制模组,所述次级控制模组与初级控制模组连接,所述初级控制模组通过反馈系统分别与障碍物检测传感器和所述红外人体识别感应器连接,所述反馈系统与所述语音器和方向控制器连接,所述工作区包括急救盒,所述工作区两侧分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明春
申请(专利权)人:杨明春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