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3783889 阅读: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05 02:31
即使从传感器获取的电梯层站的二维平面分布或三维平面分布相同,在死角区域内的乘客人数也因电梯的控制状态而不同。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梯系统,其对于传感器的死角区域内的乘客人数,基于电梯的控制信息推测所述死角区域内的乘客人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过摄像机或激光器等传感器,高精度地推测电梯层站等特定的区域内的人物的位置和数量的方法。
技术介绍
作为为了推测电梯层站等特定的区域内的人物的位置和数量,检测被人物挡住的其他人物的方法,有日本特开2013-131100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技术。该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以下这样的技术:“本专利技术的人数预测方法包括:取得步骤,通过用传感器检测与规定空间内的规定的二维平面或三维空间中存在的物体的距离,从而取得所述距离的所述二维平面分布或所述三维空间分布;人数预测步骤,将通过所述传感器的检测新取得的所述距离的所述二维平面分布或所述三维空间分布对机械学习了所述规定空间内的人数与所述距离的所述二维平面分布或所述三维空间分布的关系的学习器输入,从所述学习器输出预测人数作为输出值,由此预测所述规定空间内的人数”。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3110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专利文献1记载的技术中,通过进行了机械学习的学习器,将二维平面分布或三维空间分布、与规定空间内的人数一一对应地关联。但是,电梯的层站等空间中,即使从传感器得到的二维平面分布或三维空间分布相同,实际成为死角的空间内的人数也与电梯的控制状态相应地不同。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对于传感器的死角区域内的乘客人数,基于电梯的控制信息推测上述死角区域内的乘客人数。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根据楼层的交通状况和电梯的状态推测死角区域内的乘客人数。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梯系统的概要的模块结构图。图2是表示电梯系统中的层站的状况的图。图3是表示死角区域内人数推测单元的动作的流程图。图4是表示由有无单机通知装置的通知决定的乘客的特性的图。图5是表示由有无单机通知决定的电梯系统中的层站的状况的图。图6是使用检测三维空间的传感器的计算例的说明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用附图说明实施例。【实施例1】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梯系统的概要的模块结构图。轿厢2A、2B、2C被与各轿厢对应的单机控制装置3A、3B、3C控制。在前往多个层的乘客集中的门厅层等的层站中,设置有用于在乘入轿厢之前检测乘客的目的层、作为层站目的层呼叫登记的层站目的层检测装置6,在其他层的层站中设置有层站呼叫装置7。此处,层站目的层检测装置6由层站设置的目的层登记装置、和识别乘客个人或其目的层的传感器、乘客的便携终端、读卡器等构成。另外,在预测乘客拥挤的一个以上的层的层站中,设置有检测层站内的乘客人数和乘客的位置的层站检测装置5。进而,在各层的层站中,设置有用于通知各轿厢到达、和对层站的乘客通知预约状况等的单机通知装置4A、4B、4C,分别被单机控制装置3A、3B、3C控制。控制多台轿厢2A、2B、2C的群管理控制装置1导入来自层站目的层检测装置6的目的层呼叫信息、和来自层站呼叫装置7的层站呼叫信息等门厅信息,并且
从分别控制轿厢2A、2B、2C的各单机控制装置3A、3B、3C导入轿厢位置和运行方向等轿厢信息。群管理控制装置1具有导入上述门厅信息和轿厢信息来进行管理的门厅/轿厢信息管理部101;基于来自门厅/轿厢信息管理部101的信息和日常的交通流量而至少按楼层分别和按方向分别预测交通流量(交通量)的交通流量预测部102;检测由层站检测装置5检测出的层站内的乘客人数的乘客检测部103;计算由层站检测装置5检测出的层站内的死角区域的至少位置和大小的死角区域运算部104;根据由乘客人数检测部103检测出的层站内的乘客人数、由死角区域运算部104计算出的死角区域的位置和大小以及由交通流量预测部102计算出的死角区域的发生层的交通流量、和由门厅/轿厢信息管理部101管理的轿厢信息推测死角区域内的乘客人数的死角区域内人数推测部105;和基于由乘客检测部103检测出的层站内检测出的乘客人数、由死角区域内人数推测部105推测出的死角区域内的推测人数、由交通流量预测部102预测的至少按楼层分别/按方向分别预测的交通流量、由门厅/轿厢信息管理部管理的门厅信息和轿厢信息决定分配轿厢并对分配的轿厢的单机控制装置发送分配信号的分配控制部106。此处,交通流量预测部102存储各层和各方向的交通模式。然后,判定当前的交通状况接近过去的哪一种交通模式的特征,基于结果预测交通流量。或者,也可以按时刻和星期几存储各层和各方向的交通流量,基于当前是星期几/当前的时刻预测交通流量。另外,也可以将上述预测组合。它们的预测结果是基于日常的电梯的使用状况而预测的。由乘客检测部103、死角区域运算部104、和死角区域内人数推测部105构成层站人数推测部,该层站人数推测部推测包括死角区域的层站内的总乘客人数。分配控制部106基于由该层站人数推测部推测的层站内的总乘客人数进行适当的轿厢分配。本实施例中,基于死角区域的大小、电梯的日常的交通流量、和从前一次出发的轿厢出发起的经过时间,推测死角区域内包括的乘客人数。图2是表示本实施例中的层站的状况的图。层站中设置有层站检
测装置5。本实施例中,设层站检测装置5是检测关于层站内的水平方向的二维平面分布的激光测域传感器。基于层站检测装置5输出的信号,乘客检测部103从检测区域A1中检测出4位乘客8。该检测例如能够通过用激光测域传感器以平均的腰部的高度在水平方向上探索,将预先决定的规定范围内的宽度的物体视为乘客而检测乘客。另外,死角区域运算部104计算因4位乘客8而产生的死角区域A2的大小、位置、形状。另外,图2中,实际上存在3位乘客9,但因为4位乘客8对于层站检测装置5形成了死角区域A2,所以是不能够检测出3位乘客9的状况。图3是表示死角区域内人数推测部105的动作的流程图。死角区域内人数推测部105周期性地、或者根据来自分配控制部106的请求工作。该推测是死角区域的推测,因此不存在死角的情况下无需使其工作。该情况下,以传感器5检测出的人数P1作为位于门厅的人数,分配控制部106决定轿厢的分配。在步骤FC101中,检查是否已推测死角区域A2内的人数,未推测的情况下前进至步骤FC103,已推测的情况下前进至步骤FC102。在步骤FC102中,死角区域内人数推测部105检测死角区域A2是否发生了变化,发生了变化的情况下前进至步骤FC103,未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认为已推测的死角区域A2内的人数不变并结束。此处,死角区域的变化,意即将周期性地或者根据分配控制部106的请求相应地多次工作时、上一次工作时的死角区域的位置/大小/形状发生了变化的情况,或者检测出进入或离开死角区域的乘客的情况视为死角区域发生了变化。接着,在步骤FC103中,死角区域内人数推测部105取得乘客检测部103检测出的层站的检测区域A1内的乘客人数作为P1。在接下来的步骤FC104中,死角区域内人数推测部105计算进入死角区域A2内的最大人数P2。此处,计算P2时,至少考虑死角区域A2的大小。例如,死角区域A2是2米见方的正方形的情况下,死角区域的面积是4平方米。设乘客每人所需的面积是0.5平方米时,设死角区域A2内最多进入8位乘客,设P2=8。此处仅考虑了死角区域A2的大小,但也可以考虑死角区域A2的形状。该情况下,即使死角区域A2的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电梯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梯系统,其包括检测电梯层站内的乘客人数和乘客的位置的传感器,所述电梯系统的特征在于:包括死角区域乘客人数推测部,其基于电梯的控制信息推测所述传感器的死角区域内的乘客人数。

【技术特征摘要】
2015.03.10 JP 2015-0466161.一种电梯系统,其包括检测电梯层站内的乘客人数和乘客的位置的传感器,所述电梯系统的特征在于:包括死角区域乘客人数推测部,其基于电梯的控制信息推测所述传感器的死角区域内的乘客人数。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预测电梯系统的交通流量的交通流量预测部,所述死角区域乘客人数推测部基于预测的所述交通流量推测所述死角区域内的乘客人数。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的控制信息包括从轿厢自所述电梯层站出发起经过的时间,基于所述预测交通流量与从前一次轿厢出发起经过的时间的积推测所述死角区域内的乘客人数。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交通流量预测部存储电梯的运行信息,基于存储的所述电梯的运行信息预测所述交通流量。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交通流量预测部基于存储的所述电梯的运行信息中的、与当前的电梯的运行状况或运行时段的相似度高的运行信息,预测所述交通流量。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死角区域乘客人数推测部基于所述死角区域的面积和每个乘客所需的面积推测所述死角区域内的乘客人数。7.如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西田武央前原知明羽鸟贵大星野孝道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