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廖敢云专利>正文

微型适用立交桥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776820 阅读:693 留言:2更新日期:2016-10-01 00: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微型适用两层立交桥,以十字形交叉结构为建造基础,根据车流量的大小合理设计车道的宽度。而在地势空间有限的条件下,各车道有车辆分离出去的通道时,会有别的车道的车辆合并进来的通道;充分考虑了十字形交叉中主干道与支干道的区别对各车道宽度的要求。该立交桥体积小,全向立体交叉,形式灵活多变,能因地制宜;在占地面积很小的地方就能建造,是彻底解决城市交通拥堵最有效的可行方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城市交通道路结构,特别涉及一种十字形交叉道路实现两层全向立体交通的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为了解决城市交通拥堵,出现了多种立体交通方法,但是总的来说,要不就是层数太多,因此桥体太高,占地面积较大,要不就是层数虽少,但是占地面积不够小;或者就是同一立交桥中,有的车道显得比较拥挤,而有的又显的比较空闲;或者形式单一,无法满足多种特殊情况的要求,而在相互关联的交通结构中,不能彻底解决根本问题。在现代的城市交通结构中,许多地方无法达到其建造对实际占地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城市交通结构提供一种体积很小形式灵活的立交桥,使城市道路完全立体交叉变为现实。以十字形交叉结构或Y字形交叉结构为基础,通过凹形曲折面、一般路平面和凸形曲折面相让,并结合周边条件在交叉中心范围外灵活布置凹形曲折面或是凸形曲折面实现车道的立交。把十字形交叉路的全方向立体交通需要的多层立体交叉分解建造为多处两层立体交叉,整座立交桥中,凸形曲折面上无凸形曲折面,凹形曲折面下无凹形曲折面,从而达到降低整个立交桥的高度。对于车流量较大的直行车道,一律可以行驶在两车道宽的地方,以使一些车辆较少的右转向或左转向部分车道得到充分利用,这是时间上的复用;在整座立交桥的某部分,上层路平面中车辆的行驶方向与下层路平面中车辆的行驶方向相同,或者说在凸形曲折面的下方也许有别的平行车道,在凹形曲折面的上方也许有别的平行车道,实现空间上的复用。或者,在凹形曲折面或凸形曲折面里斜面行驶的过程中,当行驶到一定高度或低度没有达到可以相让的距离前,其行驶方向相同的一般有两车道可以共用一个路面段,结合了各行驶方向车道车流量的不大而对比较空闲行驶车道的利用。在条件允许的地方,通过调整弯度和宽度以充分使空中横跨或地下横穿时有更多的宽度,让更多较大型的车辆也能安全快速通过,达到安全可行的目的。调头车道既可以在一般路平面进行,也可以把调头车道所需要的曲折面与其相近的车道可以连接在一起的部分相连。而由于地势的影响,特别是有高架桥或有地铁的地方,上述中的“把十字形交叉路的全方向立体交通需要的多层立体交叉分解建造为多处两层立体交叉”中,在交叉中心与交叉中心范围外的一至四条路段里的两层立体交叉之间有一段一般路平面的连接,也就是说,把某部分分散建造在离原交叉中心比较远的地段。一座立交桥之中,可根据车流量及地势的影响不建其中某部分车道,而通过别的立交桥到达目的地。两座相邻立交桥之间,可以共用某路段里的两层立体交叉部分。对构成十字形交叉的两条道路中,车流量少的一条支路段里的立交桥中的一车道上可以行驶两方向来的车辆。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是:面向示意图,对一处由纵横两条路构成的十字形交叉,其原交叉处为中,左为西路段,右为东路段,上为北路段,下为南路段。把四条路段分别分成四条大车道,当某路段有车辆分离出去的通道时,或许会有另一车道的车辆可以合并进来的通道。把凹形曲折面和凸形曲折面称为曲折面,根据地势,在四路段上分别建造曲折面实现相让,当有地铁或高架桥等原因的限制时,某路段上的曲折面与原交叉中心或许有一段一般路平面的连接。本立交桥中,在所有的行驶过程中,把基本平行于一般路平面的路段或一般路平面称为平面段,一般地,车辆在变向时所处的路段为平面段;把向上或向下的行驶称为斜行;一般地,斜行过程中没有方向的改变;一般地,所有右转向车道与其
方向相同时的左边相邻车道为同一行驶路面;一般地,并行转向的车辆中,体型较小的车辆行驶在体型较大的车辆的内侧,即转向半径小的一侧。以十字形交叉结构为建造基础,由原十字形交叉中心的两层立体交叉及其四路段里的两层立体交叉构成。从北往西的右转向车道经过的方位为从北到西,经过的行驶路面为上层;从北往南的直行车道经过的方位为从北到中到南,经过的行驶路面为从下层到上层;从北往东的左转向车道经过的方位为从北到中到南到东,经过的行驶路面为从下层到上层;从北往北的调头车道经过的方位为从北到北,经过的行驶路面为上层;从东往北的右转向车道经过的方位为从东到北,经过的行驶路面为下层;从东往西的直行车道经过的方位为从东到中到西,经过的行驶路面为从上层到下层;从东往南的左转向车道经过的方位为从东到中到西到南,经过的行驶路面为从上层到下层;从东往东的调头车道经过的方位为从东到东,经过的行驶路面为下层;从南往东的右转向车道经过的方位为从南到东,经过的行驶路面为上层;从南往北的直行车道经过的方位为从南到中到北,经过的行驶路面为从下层到上层;从南往西的左转向车道经过的方位为从南到中到北到西,经过的行驶路面为从下层到上层;从南往南的调头车道经过的方位为从南到南,经过的行驶路面为上层;从西往南的右转向车道经过的方位为从西到南,经过的行驶路面为下层;从西往东的直行车道经过的方位为从西到中到东,经过的行驶路面为从上层到下层;从西往北的左转向车道经过的方位为从西到中到东到北,经过的行驶路面为从上层到下层;从西往西的调头车道经过的方位为从西到西,经过的行驶路面为下层。或者,从北往西的右转向车道经过的方位为从北到西,经过的行驶路面为下层;从北往东的左转向车道经过的方位为从北到西到中到东,经过的行驶路面为从下层到上层;从北往南的直行车道经过的方位为从北到中到南,经过的行驶路面为从上层到下层;从北往北的调头车道经过的方位为从北到北,经过的行驶路面为上层;从东往北的右转向车道经过的方位为从东到北,经过的行驶路面为上层;从东往南的左转向车道经过的方位为从东到北到中到南,经过的行驶路面为从上层到下层;从东往西的直行车道经过的方位为从东到中到西,经过的行驶路面为从下层到上层;从东往东的调头车道经过的方位为从东到东,经过的行驶路面为下层;从南往东的右转向车道经过的方位为从南到东,经过的行驶路面为下层;从南往西的左转向车道经过的方位为从南到东到中到西,经过的行驶路面为从下层到上层;从南往北的直行车道经过的方位为从南到中到北,经过的行驶路面为从上层到下层;从南往南的调头车道经过的方位为从南到南,经过的行驶路面为上层;从西往南的右转向车道经过的方位为从西到南,经过的行驶路面为上层;从西往北的左转向车道经过的方位为从西到南到中到北,经过的行驶路面为从上层到下层;从西往东的直行车道经过的方位为从西到中到东,经过的行驶路面为从下层到上层;从西往西的调头车道经过的方位为从西到西,经过的行驶路面为下层;或者,从北往西的右转向车道经过的方位为从北到西,经过的行驶路面为从下层到上层;从北往东的左转向车道经过的方位为从北到中到东,经过的行驶路面为上层;从北往南的直行车道经过的方位为从北到中到东到中到南,经过的行驶路面为从上层到下层到上层;从北往北的调头车道经过的方位为从北到北,经过的行驶路面为下层;从东往北的右转向车道经过的方位为从东到北,经过的行驶路面为下层;从东往西的直行车道经过的方位为从东到中到南到中到西,经过的行驶路面为从下层到上层;从东往南的左转向车道经过的方位为从东到中到南,经过的行驶路面为下层;从东往东的调头车道经过的方位为从东到东,经过的行驶路面为一般路平面;从南往东的右转向车道经过的方位为从南到东,经过的行驶路面为从下层到上层;从南往西的左转向车道经过的方位为从南到中到西,经过的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立交桥,以十字形交叉结构为建造基础,由原十字形交叉中心的两层立体交叉及其四路段里的两层立体交叉构成,其特征是,所有右转向车道与其方向相同时的左边相邻车道为同一行驶路面。

【技术特征摘要】
2015.06.30 CN 20152046049411.一种立交桥,以十字形交叉结构为建造基础,由原十字形交叉中心的两层立体交叉及其四路段里的两层立体交叉构成,其特征是,所有右转向车道与其方向相同时的左边相邻车道为同一行驶路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交桥,其特征是,有且仅有两种未进入立交桥前不同行驶方向的车辆进入立交桥后在方向相同时共用同一行驶路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交桥,其特征是,组成十字形交叉结构的东、西路段双向行驶路面宽度与南、北路段双向行驶路面宽度的比例是8比8或8比6或8比4或6比6或6比4或4比4。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交桥,其特征是,所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敢云
申请(专利权)人:廖敢云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2条评论
  • 来自[中国移动] 2019年01月17日 22:00
    具体视频和更多细节请关注订阅号:i-999999-i
    5
  • 来自[贵州省贵阳市联通] 2018年08月07日 22:24
    我慎重声明,此图不是此发明的,这是对发明者的极为不尊重行为!!
    5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