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厚基岩复合成槽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3766884 阅读:1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28 22: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深厚基岩复合成槽方法,其包括:利用手把钻对深厚基岩进行钻凿处理,以便形成具有间隔的多个主孔;待所有主孔钻凿完之后,利用冲击钻对位于多个主孔之间的深厚基岩依次进行钻劈处理,以便形成与相邻主孔相连通的多个副孔;待多个副孔钻劈完之后,利用方锤对形成的多个主孔和多个副孔进行修孔处理,以便修孔处理后形成其槽壁垂直的方槽。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钻进效率高,基岩成槽时辅助用时少,施工进度快,生产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深厚基岩复合成槽方法
技术介绍
在对地基进行处理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地质条件,如完整坚硬深厚的岩石,该类岩石强度大且深厚,如深厚微风化花岗岩,其岩石强度最大可达132MPa。现有技术中,在对坚硬深厚的岩石进行钻进施工时,都是采用常规冲击钻配十字钻头冲砸的施工方法,采用这种方法,不但钻孔内容易出现卡住钻头的情况,且十字钻的四角经常折断,使得钻进工效极低,施工辅助用时多,施工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深厚基岩复合成槽方法,其钻进效率高,基岩成槽时辅助用时少,施工进度快,生产效率高。为实现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深厚基岩复合成槽方法包括:利用手把钻对深厚基岩进行钻凿处理,以便形成具有间隔的多个主孔;待所有主孔钻凿完之后,利用冲击钻对位于多个主孔之间的深厚基岩依次进行钻劈处理,以便形成与相邻主孔相连通的多个副孔;待多个副孔钻劈完之后,利用方锤对形成的多个主孔和多个副孔进行修孔处理,以便修孔处理后形成其槽壁垂直的方槽。其中,所述手把钻的钻头和所述冲击钻的钻头为摩擦式钻头。优选的,所述摩擦式钻头包括钻柄、其顶端连接所述钻柄底端的钻体,所述钻体包括:其顶端连接所述钻柄底端的本体;设置在所述本体底端的多个磨削组件;设置在所述本体外壁上的用于排出岩粉的多个排浆槽,其每个排浆槽的排浆口与所述多个磨削组件中的两个磨削组件相邻;设置在本体底端的用于分别封闭每个磨削组件一部分的多个弧形体。其中,所述磨削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本体底端的一对第一磨削块;设置于
所述本体底端且位于一对第一磨削块内侧的第二磨削块;其中,所述第二磨削块与所述一对第一磨削块呈Y字形分布。其中,所述本体底部具有至少三个瓣爪,每个所述磨削组件安置于一个瓣爪上。其中,每个所述弧形体设置于所述本体的一个瓣爪的边缘。优选的,每个所述瓣爪上的弧形体的内侧面与该瓣爪上的一对第一磨削块的外侧面分别相接触,以便弧形体封闭一对第一磨削块。其中,所述副孔的长度为所述主孔长度的1/2-4/5。其中,所述第二磨削块的外侧面与所述一对第一磨削块的内侧面之间留有用于与所述排浆口相连通的预留水口。其中,在利用手把钻或冲击钻对深厚基岩进行钻凿处理时,还包括朝钻凿形成的槽内输送泥浆及使槽内泥浆循环的步骤。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深厚基岩复合成槽方法具有如下优点:1)、本实施例的方法,采用手把钻钻取主孔,采用冲击钻钻取副孔,综合了手把钻冲程高、钻进速度快和冲击钻冲击频次高、易于控制孔斜的特点,从而提高钻进效率,加快施工进度,提高生产效率;2)、本实施例的方法中的摩擦式钻头,具有多个磨削组件,通过多个磨削组件采用平面磨削的方式对深厚基岩成槽施工,增大了磨削组件与基岩之间的接触面积,使钻头对基岩的冲击力均匀,在磨削造孔的过程中不易出现卡钻现象,具有造孔纠偏的作用。3)、本实施例的摩擦式钻头,多个磨削组件和多个弧形体之间可以形成蜂窝形的临空面,从而利于钻头对基岩钻进时的成孔破碎,提高钻进工效,加快施工进度;4)、本实施例的摩擦式钻头,在第一磨削块和第二磨削块之间留有预留水口,且预留水口与排浆口相连通,从而使钻头磨削基岩时形成的岩粉甚至磨削块的碎渣会被及时排出而不会积聚于孔底,因此不会在孔底形成较厚的沉淀物,避免沉淀物缓冲钻头的冲击力和钻头对沉淀物进行重复钻进,提高了钻头的钻进工效,提高施工进度;5)、本实施例的摩擦式钻头,弧形体将对应的一对第一磨削块的外侧面封闭,
且弧形体的外径与对应瓣爪的半径相同,因此,可确保钻头钻进基岩造孔时,孔的边缘圆滑而无齿牙阻力,提高钻进时的施工效率,减少修孔的辅助工时,确保工程质量;6)、本实施例的摩擦式钻头,各磨削块由耐磨耐冲击的高强度合金制成,在磨削基岩时不会轻易掉渣或破碎,减少对钻头进行维修、对钻孔进行排渣、修孔的辅助工时,提高钻进工效;7)、本实施例的摩擦式钻头,在钻体或钻头的其它部件设置有吊耳,通过在吊耳内穿设用于牵引钻头的钢丝绳,防止钻头在对基岩进行高速冲击时,出现掉钻情况,提高施工安全与工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摩擦式钻头的主视图;图2是图1所示摩擦式钻头的仰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深厚基岩复合成槽方法的流程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方法中手把钻施工孔位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风管导向架固定于钢丝绳上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中A部分放大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风管导向架结构示意图(未示出连接杆)。具体实施方式专利技术人对常见深厚基岩成槽施工时遇到的问题进行不断研究,发现现有技术中钻进效率低的主要原因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深厚基岩的岩体完整致密强度极高,岩体中裂隙少,钻头的冲凿力由基岩整体均匀传递,钻进效率低;2)采用单一种类如十字钻进行造孔,钻头磨损掉块、掉渣严重,碎铁块、铁渣重量大,积聚于孔底,难以浮渣和排渣,形成较厚的沉淀,缓冲了钻头的冲击力;3)焊钻头、修孔、排碴等铺助工作用时多,影响工效。针对上述原因,专利技术人改进现有技术中应用的钻头,由现有技术的十字钻钻头改为本专利技术的摩擦面式及水口改焊法形成的摩擦式钻头,并且,对现有技术中采用一种钻进行钻进造孔的施工方法进行改进,采用手把钻和冲击钻复合成槽的施工方法,对深厚基岩进行成槽施工。如图3所示,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深厚基岩复合成槽方法的流程图,由图3可知,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利用手把钻对深厚基岩进行钻凿处理,以便形成具有间隔的多个主孔;待所有主孔钻凿完之后,利用冲击钻对位于多个主孔之间的深厚基岩依次进行钻劈处理,以便形成与相邻主孔相连通的多个副孔;待多个副孔钻劈完之后,利用方锤对形成的多个主孔和多个副孔进行修孔处理,以便修孔处理后形成其槽壁垂直的方槽。具体的,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对深厚基岩的岩层进行成槽施工前,对槽段长度进行合理划分,并合理划分副孔的长度及其与主孔之间的长度,以便提高施工进度。其中,在划分时,根据槽段长度,选取副孔的长度为主孔长度的1/2-4/5,比如,如图4所示,当槽段长度为600米时,布置4个主孔M和三个副孔N,每个主孔M长度为1米,位于两边的两个主孔M之间的副孔N长度为0.65米,即,副孔长度为主孔长度的13/20,而位于中间的两个主孔M之间的副孔N的长度为0.7米,即,该副孔长度为主孔长度的7/10。当然,也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槽段长度及副孔长度的划分方法。步骤2、在对槽段划分完成后,采用手把钻(如CK-1800型手把钻)对深厚基岩的岩体进行依次排孔钻凿处理,以便形成具有一定间隔的多个主孔。其中,采用手把钻钻取主孔,可以利用手把钻冲程高、钻进速度快的优点,比冲击钻更快的在岩层上钻取多个主孔。在采用手把钻对深厚基岩进行钻凿处理时,可以朝钻凿形成的槽内输送泥浆,并使槽内泥浆不断循环,以便钻凿时形成的钻渣等物体不会沉淀在孔底形成沉淀物,避免钻头对孔底的沉淀物进行重复钻进,从而提高施工效率。步骤3、在手把钻施工完成多个主孔后,安排冲击钻(如CZ-50型冲击钻)就位,采用冲击钻对相邻主孔之间的岩体进行钻劈处理以便形成副孔。由于岩体在钻凿完主孔之后,相邻主孔之间形成类似工字型的岩体结构,因此,若再继续采用手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深厚基岩复合成槽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利用手把钻对深厚基岩进行钻凿处理,以便形成具有间隔的多个主孔;待所有主孔钻凿完之后,利用冲击钻对位于多个主孔之间的深厚基岩依次进行钻劈处理,以便形成与相邻主孔相连通的多个副孔;待多个副孔钻劈完之后,利用方锤对形成的多个主孔和多个副孔进行修孔处理,以便修孔处理后形成其槽壁垂直的方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深厚基岩复合成槽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利用手把钻对深厚基岩进行钻凿处理,以便形成具有间隔的多个主孔;待所有主孔钻凿完之后,利用冲击钻对位于多个主孔之间的深厚基岩依次进行钻劈处理,以便形成与相邻主孔相连通的多个副孔;待多个副孔钻劈完之后,利用方锤对形成的多个主孔和多个副孔进行修孔处理,以便修孔处理后形成其槽壁垂直的方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把钻的钻头和所述冲击钻的钻头为摩擦式钻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式钻头包括钻柄、其顶端连接所述钻柄底端的钻体,所述钻体包括:其顶端连接所述钻柄底端的本体;设置在所述本体底端的多个磨削组件;设置在所述本体外壁上的用于排出岩粉的多个排浆槽,其每个排浆槽的排浆口与所述多个磨削组件中的两个磨削组件相邻;设置在本体底端的用于分别封闭每个磨削组件一部分的多个弧形体。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磨削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本体底端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斌夏洪华赵瑞峰韩拥军季海元陈谋泽李明宇孙红涛李国保李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电基础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