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清华大学专利>正文

复合材料与混凝土组合结构的梁柱节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759372 阅读:1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26 22: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合材料与混凝土组合结构的梁柱节点,所述复合材料与混凝土组合结构的梁柱节点包括:复合材料管,复合材料管上设有第一开口至第四开口,复合材料管内填充有混凝土层;第一复合材料型材梁,第一复合材料型材梁穿过第一和第二开口;第二和第三复合材料型材梁,第二和第三复合材料型材梁的端部伸入到复合材料管内且与第一复合材料型材梁相连;以及设在复合材料管内的复合材料筋条,复合材料筋条设在第一、第二和第三复合材料型材梁中的至少一个上,复合材料筋条的端部向上和向下伸出。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复合材料与混凝土组合结构的梁柱节点具有传力明确、性能稳定、便于施工、耐久性好、耐腐蚀性好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建筑领域,具体而言,涉及复合材料与混凝土组合结构的梁柱节点
技术介绍
复合材料是由碳纤维、玻璃纤维、芳纶纤维等高性能纤维与树脂基体混合,经过一定的加工工艺复合而成的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管混凝土柱是将混凝土浇入预制的复合材料管中形成,复合材料管对内部混凝土起约束作用,并兼作模板,可以极大地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变形能力,同时混凝土也可防止复合材料管的屈曲破坏。世界各国学者对于复合材料管混凝土的研究进行得比较深入,对于复合材料管约束混凝土的基本受力性能、施工过程中复合材料管的受力性能、长期工作状态下复合材料管混凝土柱的受力性能以及复合材料管中纤维种类和缠绕角度都有研究。其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管混凝土柱受力性能好,施工方便,并具有很好的耐腐蚀性,优势非常明显,因此在结构工程中得到广泛关注,我国已经编制了相应的应用规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复合材料与混凝土组合结构的梁柱节点。根据本技术的复合材料与混凝土组合结构的梁柱节点包括:复合材料管,所述复合材料管上设有相对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以及相对的第三开口和第四开口,所述复合材料管内填充有混凝土层;第一复合材料型材梁,所述第一复合材料型材梁穿过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复合材料型材梁的一部分容纳在所述复合材料管内;第二复合材料型材梁和第三复合材料型材梁,所述第二复合材料型材梁的第一端部通过所述第三开口伸入到所述复合材料管内,所述第三复合材料型材梁的第一端部通过所述第四开口伸入到所述复合材料管内,其中所述第二复合材料型材梁的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一复合材料型材梁相连,所述第三复合材料型材梁的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一复合材料型材梁相连;以及复合材料筋条,所述复合材料筋条设在所述复合材料管内,所述复合材料筋条设在所述第一复合材料型材梁、所述第二复合材料型材梁和所述第三复合材料型材梁中的至少一个上,其中所述复合材料筋条的第一端部向上伸出所述第一复合材料型材梁、所述第二复合材料 型材梁和所述第三复合材料型材梁中的所述至少一个,所述复合材料筋条的第二端部向下伸出所述第一复合材料型材梁、所述第二复合材料型材梁和所述第三复合材料型材梁中的所述至少一个。根据本技术的复合材料与混凝土组合结构的梁柱节点具有传力明确、性能稳定、便于施工、耐久性好、耐腐蚀性好、连接效率高的优点。另外,根据本技术上述的复合材料与混凝土组合结构的梁柱节点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所述复合材料管包括相连的上管和下管,所述上管和所述下管中的一个上设有所述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开口、所述第三开口和所述第四开口,所述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开口、所述第三开口和所述第四开口中的每一个的上端或下端敞开。所述复合材料与混凝土组合结构的梁柱节点进一步包括复合材料曲板,所述复合材料曲板的一部分设在所述上管的内壁面上且其余部分设在所述下管的内壁面上。所述复合材料曲板上设有伸入到所述混凝土层内的肋条。所述第一复合材料型材梁、所述第二复合材料型材梁和所述第三复合材料型材梁中的每一个包括两个槽型型材梁,每个所述槽型型材梁包括竖直部、上水平部和下水平部,所述上水平部的端部与所述竖直部的上端相连,所述下水平部的端部与所述竖直部的下端相连,所述上水平部和所述下水平部位于所述竖直部的同一侧,其中所述第一复合材料型材梁、所述第二复合材料型材梁和所述第三复合材料型材梁中的每一个的两个所述槽型型材梁的所述竖直部相连。所述第二复合材料型材梁的所述槽型型材梁的竖直部通过第一角板与所述第一复合材料型材梁的所述槽型型材梁的竖直部相连,所述第三复合材料型材梁的所述槽型型材梁的竖直部通过第二角板与所述第一复合材料型材梁的所述槽型型材梁的竖直部相连。所述第一角板通过螺栓与所述第二复合材料型材梁的所述槽型型材梁的竖直部和所述第一复合材料型材梁的所述槽型型材梁的竖直部相连,所述第二角板通过螺栓与所述第三复合材料型材梁的所述槽型型材梁的竖直部和所述第一复合材料型材梁的所述槽型型材梁的竖直部相连,所述第一角板与所述第二复合材料型材梁的所述槽型型材梁的竖直部之间设有粘结层,所述第一角板与所述第一复合材料型材梁的所述槽型型材梁的竖直部之间设有粘结层,所述第二角板与所述第三复合材料型材梁的所述槽型型材梁的竖直部之间设有粘结层,所述第二角板与所述第一复合材料型材梁的所述槽型型材梁的竖直部之间设有粘结层。每个所述槽型型材梁上设有L型的挡板,所述挡板的第一肢设在所述槽型型材梁的竖直部上,所述挡板的第一肢的高度等于所述槽型型材梁的竖直部的高度,所述挡板的第二 肢的自由端与所述槽型型材梁的上水平部的自由端以及下水平部的自由端平齐,其中所述挡板的第二肢的自由端以及所述槽型型材梁的上水平部的自由端和下水平部的自由端抵靠在所述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开口、所述第三开口和所述第四开口的侧沿上,所述挡板的第一肢与所述槽型型材梁的竖直部之间设有粘结层。所述复合材料与混凝土组合结构的梁柱节点进一步包括上复合材料节点板和下复合材料节点板,所述上复合材料节点板设在所述第一复合材料型材梁的上表面上,所述下复合材料节点板设在所述第一复合材料型材梁的下表面上,所述复合材料筋条由上向下依次穿过所述上复合材料节点板、所述第一复合材料型材梁和所述下复合材料节点板,所述上复合材料节点板与所述第一复合材料型材梁的上表面上之间设有粘结层,所述下复合材料节点板与所述第一复合材料型材梁的下表面之间设有粘结层,所述复合材料筋条与所述上复合材料节点板、所述第一复合材料型材梁和所述下复合材料节点板之间设有粘结层,所述复合材料筋条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的高度均为所述第一复合材料型材梁的高度的一半。所述复合材料管的在其轴向上与所述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开口、所述第三开口和所述第四开口相对的部分的厚度大于所述复合材料管的其余部分的厚度。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复合材料与混凝土组合结构的梁柱节点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复合材料与混凝土组合结构的梁柱节点的爆炸图;图3是图1的沿a-a线的剖视图;图4是图1的沿b-b线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复合材料与混凝土组合结构的梁柱节点10。如图1-图4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复合材料与混凝土组合结构的梁柱节点10包括复合材料管101、第一复合材料型材梁102、第二复合材料型材梁1031、第三复合材料型材梁1032和复合材料筋条104。复合材料管101上设有相对的第一开口1011和第二开口1012以及相对的第三开口1013和第四开口1014,复合材料管101内填充有混凝土层1015。第一复合材料型材梁102穿过第一开口1011和第二开口1012,第一复合材料型材梁102的一部分容纳在复合材料 管101内。第二复合材料型材梁1031的第一端部通过第三开口1013伸入到复合材料管101内,第三复合材料型材梁1032的第一端部通过第四开口1014伸入到复合材料管101内。其中,第二复合材料型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复合材料与混凝土组合结构的梁柱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复合材料管,所述复合材料管上设有相对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以及相对的第三开口和第四开口,所述复合材料管内填充有混凝土层;第一复合材料型材梁,所述第一复合材料型材梁穿过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复合材料型材梁的一部分容纳在所述复合材料管内;第二复合材料型材梁和第三复合材料型材梁,所述第二复合材料型材梁的第一端部通过所述第三开口伸入到所述复合材料管内,所述第三复合材料型材梁的第一端部通过所述第四开口伸入到所述复合材料管内,其中所述第二复合材料型材梁的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一复合材料型材梁相连,所述第三复合材料型材梁的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一复合材料型材梁相连;以及复合材料筋条,所述复合材料筋条设在所述复合材料管内,所述复合材料筋条设在所述第一复合材料型材梁、所述第二复合材料型材梁和所述第三复合材料型材梁中的至少一个上,其中所述复合材料筋条的第一端部向上伸出所述第一复合材料型材梁、所述第二复合材料型材梁和所述第三复合材料型材梁中的所述至少一个,所述复合材料筋条的第二端部向下伸出所述第一复合材料型材梁、所述第二复合材料型材梁和所述第三复合材料型材梁中的所述至少一个。...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材料与混凝土组合结构的梁柱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复合材料管,所述复合材料管上设有相对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以及相对的第三开口和第四开口,所述复合材料管内填充有混凝土层;第一复合材料型材梁,所述第一复合材料型材梁穿过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复合材料型材梁的一部分容纳在所述复合材料管内;第二复合材料型材梁和第三复合材料型材梁,所述第二复合材料型材梁的第一端部通过所述第三开口伸入到所述复合材料管内,所述第三复合材料型材梁的第一端部通过所述第四开口伸入到所述复合材料管内,其中所述第二复合材料型材梁的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一复合材料型材梁相连,所述第三复合材料型材梁的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一复合材料型材梁相连;以及复合材料筋条,所述复合材料筋条设在所述复合材料管内,所述复合材料筋条设在所述第一复合材料型材梁、所述第二复合材料型材梁和所述第三复合材料型材梁中的至少一个上,其中所述复合材料筋条的第一端部向上伸出所述第一复合材料型材梁、所述第二复合材料型材梁和所述第三复合材料型材梁中的所述至少一个,所述复合材料筋条的第二端部向下伸出所述第一复合材料型材梁、所述第二复合材料型材梁和所述第三复合材料型材梁中的所述至少一个。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材料与混凝土组合结构的梁柱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材料管包括相连的上管和下管,所述上管和所述下管中的一个上设有所述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开口、所述第三开口和所述第四开口,所述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开口、所述第三开口和所述第四开口中的每一个的上端或下端敞开。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材料与混凝土组合结构的梁柱节点,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复合材料曲板,所述复合材料曲板的一部分设在所述上管的内壁面上且其余部分设在所述下管的内壁面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材料与混凝土组合结构的梁柱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材料曲板上设有伸入到所述混凝土层内的肋条。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材料与混凝土组合结构的梁柱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复合材料型材梁、所述第二复合材料型材梁和所述第三复合材料型材梁中的每一个包括两个槽型型材梁,每个所述槽型型材梁包括竖直部、上水平部和下水平部,所述上水平部的端部与所述竖直部的上端相连,所述下水平部的端部与所述竖直部的下端相连,所述 上水平部和所述下水平部位于所述竖直部的同一侧,其中所述第一复合材料型材梁、所述第二复合材料型材梁和所述第三复合材料型材梁中的每一个的两个所述槽型型材梁的所述竖直部相连。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合材料与混凝土组合结构的梁柱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复合材料型材梁的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鹏王杰张枭杨健翔
申请(专利权)人:清华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