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雪亮专利>正文

一种移动式千斤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753915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25 20: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移动式千斤顶,属于汽车零配件领域,包括底架和升降组件,升降组件与底架固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调整系统和移动轮,调整系统位于底架的底部,移动轮设置在底架的底部,移动轮与支承面接触,移动轮与调整系统连接,调整系统用于改变底架的高度,调整系统与底架连接。通过调整系统,使用者可以变更千斤顶的承重方式,在非受压状态下,千斤顶通过移动轮与支承面接触,在受压状态下,调整系统改变底架的位置,进而分担轮胎收到的压力,避免移动轮的支架或轮胎受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配件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移动式千斤顶
技术介绍
千斤顶广泛用于车辆维修中,由于千斤顶具备优秀的顶升能力,在遇到车辆故障的情况下能为维修者提供方便,因此,很多汽车都会配备一个千斤顶。由于对承重能力有一定要求,目前的千斤顶通常采用密度较大的合金钢制作而成。市面上的千斤顶种类繁多,但是总体重量都比较大,对于女性或手臂力量较小的人而言,移动千斤顶是非常费力的事情。专利技术人在研究中发现,目前市面上有带有轮子的千斤顶,但是由于轮子的承重能力和千斤顶本体的承重能力存在差别,在工作的过程中,轮子的转轴容易发生塑性变形或断裂,如是气胎轮,受限于体积,承压能力较小,在千斤顶的工作中非常容易发生爆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移动式千斤顶,其目的之一在于提高现有的千斤顶的移动性,其目的之二在于保证现有的移动式千斤顶的轮胎安全。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移动式千斤顶,包括底架和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与所述底架固定,还包括调整系统和移动轮,所述调整系统位于所述底架的底部,所述移动轮设置在所述底架的底部,所述移动轮与支承面接触,所述移动轮与调整系统连接,所述调整系统用于改变所述底架的高度,所述调整系统与所述底架连接。千斤顶对于本身的强度和刚度有很高的要求,因此用料较为厚重、整体结构扎实,因此质量较大,对于手部力量较小或腰部劳损的人而言,移动起来比较费劲。由于千斤顶在大多数情况下均存放在特定的工具箱或者仓库或者汽车的后备箱内,使用时需要先将千斤顶移动到指定区域,再开始使用。通过设置移动轮,提高了千斤顶的移动性,对于女性司机或是身体素质较差的用户来说更加人性化,移动方便。而通过调整系统,使用者可以变更千斤顶的承重方式,在非受压状态下,千斤顶通过移动轮与支承面接触,在受压状态下,调整系统改变底架的位置,进而分担轮胎收到的压力,避免移动轮的支架或轮胎受损。在本技术的较优实施例中,所述调整系统包括复位装置和连接杆,所述移动轮套设于所述连接杆的侧壁,所述移动轮与所述连接杆之间可转动,所述连接杆通过所述复位装置与所述底架连接;所述升降组件支撑重物时,所述底架与支承面之间的距离减少;所述升降组件脱离工作状态时,所述底架在所述复位装置作用下回复到初始状态。利用复位装置作为调整动作的主要控制部件,灵活地改变底架的位置。连接杆作为移动轮的唯一的直接连接的部件,承受移动轮传递过来的力矩,控制两端移动轮的同轴度,移动更平滑。复位装置的复位功能保证了千斤顶在工作结束后立刻回复到移动轮与支承面接触的状态。在本技术的较优实施例中,所述复位装置为弹簧。弹簧具有一个大范围的可选择的弹性系数,且加工工艺成熟,便于加工生产。此外,市面上有多种规格的弹簧用于选择,成本低廉,便于采购。在本技术的较优实施例中,所述复位装置为气缸或液压缸。气缸和液压缸在腔体的密闭条件没有失效的情况下能够提供可靠的回弹力,不容易出现回复力减弱的情况,更加可靠。在本技术的较优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杆为两根,所述移动轮为四个,每个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均连接有一个移动轮。两个连接杆连接四个移动轮,通过四轮固定的方式来维持整个装置的支撑,避免千斤顶在移动时侧翻。在本技术的较优实施例中,所述复位装置为一个,所述调整系统还包括连接件,两根所述连接杆通过所述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复位装置与所述连接件固定。连接件将两个连接杆结合为一个固定结构,复位装置只需要设置一个并与连接件连接即可,简化结构,控制成本。在本技术的较优实施例中,所述复位装置为两个,两个所述连接杆分别与两个所述复位装置连接。两个连接杆分别连接一个复位装置,两个连接杆的升降不必同步,自由度更高,对于路面颠簸的底端能更好地适应。在本技术的较优实施例中,所述底架设置有起升凹槽,所述连接杆位于所述起升凹槽内或所述移动轮位于所述起升凹槽内;当所述复位装置受压时,所述底架的高度降低,直至所述底架的底面与支承面接触,此时所述连接杆抵住或接近所述起升凹槽的顶部。通过在底架的底部设置起升凹槽,提供了连接杆或移动轮在底架移动时的可用空间,避免底架在下降过程中与连接杆或移动轮产生干涉。在本技术的较优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杆穿过所述起升凹槽,所述移动轮位于所述起升凹槽的外侧,所述起升凹槽的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连接杆的直径,所述起升凹槽的宽度与所述连接杆的直径之差为0~10mm。起升凹槽的宽度与连接杆的直径差别较小,仅仅是等于或略微大于连接杆的宽度。通过特别设置的宽度,可以限制连接杆在水平方向上的移动,当使用者移动千斤顶时,连接杆的方位相对而言更稳定。在本技术的较优实施例中,所述移动轮位于所述起升凹槽内,所述起升凹槽的宽度大于所述移动轮的直径,所述起升凹槽的宽度与所述连接杆的直径之差为15-50mm。当移动轮位于起升凹槽内时,起升凹槽的宽度与连接杆的直径差别较小,仅仅是略微大于连接杆的宽度。通过特设设置的宽度,可以限制移动轮在水平方向上的移动,当使用者移动千斤顶时,连接杆的方位相对而言更稳定。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移动轮,提高了千斤顶的移动性,对于女性司机或是身体素质较差的用户来说更加人性化,
移动方便。而通过调整系统,使用者可以变更千斤顶的承重方式,在非受压状态下,千斤顶通过移动轮与支承面接触,在受压状态下,调整系统改变底架的位置,进而分担轮胎收到的压力,避免移动轮的支架或轮胎受损。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移动式千斤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剖面图;图3为图1在受压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的左视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移动式千斤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的剖视图。附图标记汇总:底架100;起升凹槽101;升降组件200;移动轮300;调整系统400;连接杆410;连接件420;弹簧430;支承面500。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厚度”、“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移动式千斤顶,包括底架和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与所述底架固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调整系统和移动轮,所述调整系统位于所述底架的底部,所述移动轮设置在所述底架的底部,所述移动轮与支承面接触,所述移动轮与调整系统连接,所述调整系统用于改变所述底架的高度,所述调整系统与所述底架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式千斤顶,包括底架和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与所述底架固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调整系统和移动轮,所述调整系统位于所述底架的底部,所述移动轮设置在所述底架的底部,所述移动轮与支承面接触,所述移动轮与调整系统连接,所述调整系统用于改变所述底架的高度,所述调整系统与所述底架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千斤顶,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系统包括复位装置和连接杆,所述移动轮套设于所述连接杆的侧壁,所述移动轮与所述连接杆之间可转动,所述连接杆通过所述复位装置与所述底架连接;所述升降组件支撑重物时,所述底架与支承面之间的距离减少;所述升降组件脱离工作状态时,所述底架在所述复位装置作用下回复到初始状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式千斤顶,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装置为弹簧。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式千斤顶,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装置为气缸或液压缸。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式千斤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为两根,所述移动轮为四个,每个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均连接有一个移动轮。6.根据权利要求5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雪亮
申请(专利权)人:王雪亮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