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智能化漏电综合保护器的双电源处理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750569 阅读: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24 13: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漏电保护器技术领域,一种应用于智能化漏电综合保护器的双电源处理电路,由变压器TR1、三相交流电输出端、漏电断路器输出端H、互感器、整流桥、开关管Q1、稳压芯片、电阻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压器TR1的初级分别与三相交流电输出端A相、漏电断路器输出端H连接,所述变压器TR1的次级分别与镇流桥BR4的交流输入端连接;所述互感器包括第1互感器L1、第2互感器L2、第3互感器L3,所述整流桥包括第1整流桥BR1、第2整流桥BR2、第3整流桥BR3、第4整流桥BR4,所述稳压芯片包括第1稳压芯片U1、第2稳压芯片U2。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双电源处理电路,能够在断路器内部有负载电流流过的时候产生感应电流,为断路器电源电路提供能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漏电保护器
,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智能化漏电综合保护器的电源处理电路。
技术介绍
漏电断路器是电路中漏电电流超过预定值时能自动动作的开关。为了能让漏电断路器内部的各组成部分正常工作,需要在其内部设置一个电源转换处理电路。现有产品的电源转换处理电路结构简单,且只采用变压器降压的方式供电,加大了电源的损耗和供电的局限性。普通变压器降压式的供电只在断路器启动的时候供电,当变压器因长期使用发热失效时,漏电保护器就会因电源损坏而停止智能保护功能,从而引起故障,发生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于智能化漏电综合保护器的双电源处理电路,能够在断路器内部有负载电流流过的时候产生感应电流,为断路器电源电路提供能量,有效解决因降压变压器失效引起断路器没有电源供电而停止工作的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应用于智能化漏电综合保护器的双电源处理电路,由变压器TR1、三相交流电输出端、漏电断路器输出端H、互感器、整流桥、开关管Q1、稳压芯片、电阻组成;所述变压器TR1的初级分别与三相交流电输出端A相、漏电断路器输出端H连接,所述变压器TR1的次级分别与镇流桥BR4的交流输入端连接。所述互感器包括第1互感器L1、第2互感器L2、第3互感器L3,所述第1互感器L1、第2互感器L2、第3互感器L3的初级分别与三相交流电A相、B相、C相和漏电断路器的输出端H连接,所述第1互感器L1、第2互感器L2、第3互感器L3的次级分别与镇流桥BR1、BR2、BR3的交流输入端连接。所述整流桥包括第1整流桥BR1、第2整流桥BR2、第3整流桥BR3、第4整流桥BR4,所述第1整流桥BR1、第2整流桥BR2、第3整流桥BR3的交流输入端分别与第1互感器L1、第2互感器L2、第3互感器L3的次级连接,所述第1整流桥BR1、第2整流桥BR2、第3整流桥BR3的直流输出端与第一稳压芯片U1的第3脚VI连接,所述第4整流桥BR4的交流输入端与变压器TR1的次级连接,所述第4整流桥BR4的直流输出端与开关管Q1的第3脚连接。所述开关管Q1的第1脚与第二稳压芯片U2的第3脚VI连接,所述开关管Q1的第2脚与第4电阻R4的一端连接,所述开关管Q1的第3脚与镇流桥BR4的直流输出端连接。所述稳压芯片包括第1稳压芯片U1、第2稳压芯片U2,所述第1稳压芯片U1的第1脚VO与第五电阻R5的一端连接,所述第1稳压芯片U1的第2脚GND与地连接,所述第1稳压芯片U1的第3脚VI与第1整流桥BR1、第2整流桥BR2、第3整流桥BR3的直流输出端连接;所述第2稳压芯片U2的第1脚VO与第六电阻R6的一端连接,所述第2稳压芯片U2的第2脚GND与地连接,所述第2稳压芯片U2的第3脚VI与开关管Q1的第1脚连接。所述电阻包括第1电阻R1、第2电阻R2、第3电阻R3、第4电阻R4、第5电阻R5、第6电阻R6,所述第1电阻R1的一端和第2电阻R2的一端分别与第3电阻R3的一端连接,所述第1电阻R1的另一端与第4整流桥BR4的直流输出端连接,所述第2电阻R2的另一端与地连接,所述第3电阻R3的另一端与单片机控制模块MCU的第23脚RA1连接,所述第4电阻R4的一端与开关管Q1的第2脚连接,所述第4电阻R4的另一端与单片机控制模块MCU的第24脚RAD连接,所述第5电阻R5的一端与第1稳压芯片U1的第1脚VO连接,所述第5电阻R5的另一端和第6电阻R6的一端连接,并与单片机控制模块MCU的第22脚RA2连接。所述稳压芯片U1、U2的型号为LM7805。所述单片机控制模块MCU的型号为PIC18F67K9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采用双电源处理电路,结构简单,设计互感器能够在断路器内部有负载电流流过的时候产生感应电流,可以在变压器降压电路启动后关闭电压输出,改用三相电流的电流感应供电,从而实现了自供电,使漏电断路器电源功耗最低;可以有效解决因降压变压器失效引起断路器没有电源供电而停止工作的问题,为断路器电源电路持续提供能量;同时采用无源供电方式给断路器持续供电,减少了电源干扰带来的单片机指令干扰,有效提高了断路器供电的可靠性、抗干扰性和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单片机控制模块MCU的引脚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图1、图2,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根据图1、图2,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应用于智能化漏电综合保护器的双电源处理电路,由变压器TR1、三相交流电输出端、漏电断路器输出端H、互感器、整流桥、开关管Q1、稳压芯片、电阻组成;所述变压器TR1的初级分别与三相交流电输出端A相、漏电断路器输出端H连接,所述变压器TR1的次级分别与镇流桥BR4的交流输入端连接。所述互感器包括第1互感器L1、第2互感器L2、第3互感器L3,所述第1互感器L1、第2互感器L2、第3互感器L3的初级分别与三相交流电A相、B相、C相和漏电断路器的输出端H连接,所述第1互感器L1、第2互感器L2、第3互感器L3的次级分别与镇流桥BR1、BR2、BR3的交流输入端连接。所述整流桥包括第1整流桥BR1、第2整流桥BR2、第3整流桥BR3、第4整流桥BR4,所述第1整流桥BR1、第2整流桥BR2、第3整流桥BR3的交流输入端分别与第1互感器L1、第2互感器L2、第3互感器L3的次级连接,所述第1整流桥BR1、第2整流桥BR2、第3整流桥BR3的直流输出端与第一稳压芯片U1的第3脚VI连接,所述第4整流桥BR4的交流输入端与变压器TR1的次级连接,所述第4整流桥BR4的直流输出端与开关管Q1的第3脚连接。所述开关管Q1的第1脚与第二稳压芯片U2的第3脚VI连接,所述开关管Q1的第2脚与第4电阻R4的一端连接,所述开关管Q1的第3脚与镇流桥BR4的直流输出端连接。所述稳压芯片包括第1稳压芯片U1、第2稳压芯片U2,所述第1稳压芯片U1的第1脚VO与第五电阻R5的一端连接,所述第1稳压芯片U1的第2脚GND与地连接,所述第1稳压芯片U1的第3脚VI与第1整流桥BR1、第2整流桥BR2、第3整流桥BR3的直流输出端连接;所述第2稳压芯片U2的第1脚VO与第六电阻R6的一端连接,所述第2稳压芯片U2的第2脚GND与地连接,所述第2稳压芯片U2的第3脚VI与开关管Q1的第1脚连接。所述电阻包括第1电阻R1、第2电阻R2、第3电阻R3、第4电阻R4、第5电阻R5、第6电阻R6,所述第1电阻R1的一端和第2电阻R2的一端分别与第3电阻R3的一端连接,所述第1电阻R1的另一端与第4整流桥BR4的直流输出端连接,所述第2电阻R2的另一端与地连接,所述第3电阻R3的另一端与单片机控制模块MCU的第23脚RA1连接,所述第4电阻R4的一端与开关管Q1的第2脚连接,所述第4电阻R4的另一端与单片机控制模块MCU的第24脚RAD连接,所述第5电阻R5的一端与第1稳压芯片U1的第1脚VO连接,所述第5电阻R5的另一端和第6电阻R6的一端连接,并与单片机控制模块MCU的第22脚RA2连接。所述稳压芯片U1、U2的型号为LM7805。所述单片机控制模块MCU的型号为PIC18F67K9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应用于智能化漏电综合保护器的双电源处理电路,由变压器TR1、三相交流电输出端、漏电断路器输出端H、互感器、整流桥、开关管Q1、稳压芯片、电阻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压器TR1的初级分别与三相交流电输出端A相、漏电断路器输出端H连接,所述变压器TR1的次级分别与镇流桥BR4的交流输入端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智能化漏电综合保护器的双电源处理电路,由变压器TR1、三相交流电输出端、漏电断路器输出端H、互感器、整流桥、开关管Q1、稳压芯片、电阻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压器TR1的初级分别与三相交流电输出端A相、漏电断路器输出端H连接,所述变压器TR1的次级分别与镇流桥BR4的交流输入端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智能化漏电综合保护器的双电源处理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互感器包括第1互感器L1、第2互感器L2、第3互感器L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智能化漏电综合保护器的双电源处理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互感器L1、第2互感器L2、第3互感器L3的初级分别与三相交流电A相、B相、C相和漏电断路器的输出端H连接,所述第1互感器L1、第2互感器L2、第3互感器L3的次级分别与镇流桥BR1、BR2、BR3的交流输入端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智能化漏电综合保护器的双电源处理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桥包括第1整流桥BR1、第2整流桥BR2、第3整流桥BR3、第4整流桥BR4。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智能化漏电综合保护器的双电源处理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整流桥BR1、第2整流桥BR2、第3整流桥BR3的交流输入端分别与第1互感器L1、第2互感器L2、第3互感器L3的次级连接,所述第1整流桥BR1、第2整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梦全刘依柱方生勇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创美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