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热交换器、控制装置、控制方法及空调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747797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24 05:07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全热交换器、控制装置、控制方法及空调系统,涉及通风系统技术领域,能够在全热交换器进行通风时,通过同一个空气过滤组件对室外空气或室内空气进行净化,包括:内循环组件、本体、及设置于本体内的热交换芯体与空气过滤组件;本体包括新风入口、污风出口,新风出口、污风入口;热交换芯体包括第一热交换风道、第二热交换风道;空气过滤组件一端与新风入口连通,另一端与第一热交换风道连通;当全热交换器处于第一状态时,内循环组件的第三端与第一端连通、第四端与第二端连通,当全热交换器处于第二状态时,内循环组件的第一端与第二端连通、第一端与第三端断开。本发明专利技术用于对空气进行热交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风系统
,尤其涉及一种全热交换器、控制装置、控制方法及空调系统
技术介绍
全热交换器是一种高效节能的空调通风装置,当空调进行室内室外通风时,室内、室外空气通过全热交换器的热交换芯体,使室外空气从室内排出的室内回风中获取热量或者冷量,从而充分利用室内与室外空气间的温差,使室内的温度波动较小。随着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空气污染越来越严重,当室内或室外空气污染严重时,病毒、细菌、二氧化碳、甲醛、烟雾颗粒(如PM2.5)等有害物质不但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有害物质中颗粒较大的粉尘还很容易使全热交换器出现堵塞,因此在全热交换器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对全热交换器进行频繁的清洗或更换,从而使全热交换器的使用寿命与工作效率大大降低。为了避免上述情况发生,全热交换器的室外风入口一般会设置空气过滤装置,对进入全热交换器的室外风进行过滤,从而避免粉尘等有害物质进入全热交换器。近年来一些大都市出现特别严重的雾霾,具体表现为室外空气的PM2.5指数居高不下,引起了人们对于使用空调进行室内室外通风的担忧,针对上述情况,当室外空气污染特别严重时,空调在实际使用中通常会减少或关闭室外通风功能,但随着室内人员活动,室内空气中的病毒、细菌、二氧化碳、烟雾颗粒等有害物质的含量也会逐渐上升,因此需要对室内空气进行净化。现有技术中通常在全热交换器外单独设置室内空气过滤装置,或在全热交换器的室内风入口与室内风出口间设置独立的风道,并在风道内加装空气过滤组件,达到净化室内空气的目的。但上述方案
需要设置独立的室内空气过滤装置,或在全热交换器中设置多个空气过滤组件,以达到在全热交换器进行通风时对室外空气或室内空气进行净化的目的,从而增加了全热交换器的复杂程度,并提高了全热交换器的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提供一种全热交换器、控制装置、控制方法及空调系统,能够在全热交换器进行通风时,通过同一个空气过滤组件对室外空气或室内空气进行净化。为达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全热交换器,包括:本体,本体包括彼此独立的新风入口、新风出口、污风入口、污风出口,且新风出口、污风入口分别与全热交换器的外部连通;热交换芯体,热交换芯体设置于本体内,热交换芯体包括第一热交换风道和第二热交换风道,第一热交换风道的一端与空气过滤组件连通,第一热交换风道的另一端与新风出口连通,第二热交换风道的一端与污风入口连通,第二热交换风道的另一端与污风出口连通;空气过滤组件,空气过滤组件设置于本体内,空气过滤组件一端与新风入口连通,另一端与热交换芯体的第一热交换风道连通;内循环组件,内循环组件的第一端与污风出口连通,内循环组件的第二端与新风入口连通,内循环组件的第三端、内循环组件的第四端分别与全热交换器的外部连通,当全热交换器处于第一状态时,内循环组件的第三端与内循环组件的第一端连通,内循环组件的第四端与内循环组件的第二端连通,当全热交换器处于第二状态时,内循环组件的第一端与内循环组件的第二端连通,内循环组件的第一端与内循环组件的第三端断开。第二方面,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装置,用于控制第一方面中提供的全热交换器,包括:处理模块,处理模块与内循环组件连接,用于获取污染指数,污染指数用于衡量室外空气的污染程度;处理模块还用于,当污染指数小于预设污染指数阈值时,控制内循环组件使内循环组件的第三端与内循环组件的第一端连通、使内循环组件的第四端与内循环组件的第二端连通,从而使全热交换器处于第一状态,当污染指数大于或等于预设污染指数阈值时,控制内循环组件使内循环组件的第一端与内循环组件的第二端连通,使内循环组件的第一端与内循环组件的第三端断开,从而使全热交换器处于第二状态。第三方面,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方法,应用于第二方面中提供的控制装置,包括以下步骤:获取污染指数,污染指数用于衡量室内或室外空气污染程度;当污染指数小于预设污染指数阈值时,控制内循环组件使内循环组件的第三端与内循环组件的第一端连通,使内循环组件的第四端与内循环组件的第二端连通,从而使全热交换器处于第一状态;当污染指数大于或等于预设污染指数阈值时,控制内循环组件使内循环组件的第一端与内循环组件的第二端连通,使内循环组件的第一端与内循环组件的第三端断开,从而使全热交换器处于第二状态。第四方面,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包括第一方面中提供的全热交换器与第二方面中提供的控制装置,以及与权热交换器连通的一个或多个室内机,控制装置与全热交换器连接。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全热交换器、控制装置、控制方法及空调系统,包括本体,热交换芯体、空气过滤组件、内循环组件,当全热交换器向室内引入室外的新风,对室内进行通风时,通过内循环组件将室外新风引入本体的新风入口,使该新风通过空气过滤组件与热交换芯体,并将本体排出的污风通过热交换芯体与内循环组件后排出全热交换器至室内,从而使室外新风经过净化,并与室内污风进行热量交换后排入室内;当全热交换器对室内空气进行净化时,通过内循环组件将本体从污风出口排出的室内空气引入本体的新风入口,从而使室内空气通过空气过滤组件与热交换芯体后排出全热交换器至室内,从而使室内空气经过净化后排入室内,因此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全热交换器在向室内引入室外的新风对室内进行通风,以及对室内空气进行净化时,通过同一个空气过滤组件对室外空气
或室内空气进行净化,从而降低了全热交换器的复杂程度与全热交换器的成本,同时减少了用于清洁空气过滤组件的人力资源消耗,改善了用户体验。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提供的全热交换器的示意性结构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全热交换器的示意性结构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全热交换器的示意性结构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全热交换器的示意性结构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提供的内循环组件的示意性结构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全热交换器的示意性结构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提供的热交换芯体的示意性结构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提供的控制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控制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提供的控制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控制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提供的空调系统的示意性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为了便于清楚描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采用了“第一”、“第二”等字样对功能和作用基本相同的相同项或相似项进
行区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第一”、“第二”等字样并不是在对数量和执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全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包括彼此独立的新风入口、新风出口、污风入口、污风出口,且所述新风出口、污风入口分别与所述全热交换器的外部连通;热交换芯体,所述热交换芯体设置于所述本体内,所述热交换芯体包括第一热交换风道和第二热交换风道,所述第一热交换风道的一端与空气过滤组件连通,所述第一热交换风道的另一端与新风出口连通,所述第二热交换风道的一端与污风入口连通,所述第二热交换风道的另一端与污风出口连通;空气过滤组件,所述空气过滤组件设置于所述本体内,所述空气过滤组件一端与所述新风入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热交换芯体的第一热交换风道连通;内循环组件,所述内循环组件的第一端与所述污风出口连通,所述内循环组件的第二端与所述新风入口连通,所述内循环组件的第三端、所述内循环组件的第四端分别与所述全热交换器的外部连通,当所述全热交换器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内循环组件的第三端与所述内循环组件的第一端连通,所述内循环组件的第四端与所述内循环组件的第二端连通,当所述全热交换器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内循环组件的第一端与所述内循环组件的第二端连通,所述内循环组件的第一端与所述内循环组件的第三端断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包括彼此独立的新风入口、新风出口、污风入口、污风出口,且所述新风出口、污风入口分别与所述全热交换器的外部连通;热交换芯体,所述热交换芯体设置于所述本体内,所述热交换芯体包括第一热交换风道和第二热交换风道,所述第一热交换风道的一端与空气过滤组件连通,所述第一热交换风道的另一端与新风出口连通,所述第二热交换风道的一端与污风入口连通,所述第二热交换风道的另一端与污风出口连通;空气过滤组件,所述空气过滤组件设置于所述本体内,所述空气过滤组件一端与所述新风入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热交换芯体的第一热交换风道连通;内循环组件,所述内循环组件的第一端与所述污风出口连通,所述内循环组件的第二端与所述新风入口连通,所述内循环组件的第三端、所述内循环组件的第四端分别与所述全热交换器的外部连通,当所述全热交换器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内循环组件的第三端与所述内循环组件的第一端连通,所述内循环组件的第四端与所述内循环组件的第二端连通,当所述全热交换器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内循环组件的第一端与所述内循环组件的第二端连通,所述内循环组件的第一端与所述内循环组件的第三端断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全热交换器还包括:旁通组件,所述旁通组件设置于所述本体内,所述旁通组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空气过滤组件连通,所述旁通组件的第二端与所述新风出口连通,当所述旁通组件处于换热状态时,所述旁通组件的第一端与所述旁通组件的第二端断开,当所述旁通组件处于旁通状态时,所述旁通组件的第一端与所述旁通组件的第二端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旁通组件包括旁通风道以及旁通开关阀;所述旁通风道一端与所述空气过滤组件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新风出口连
\t通,所述旁通开关阀设置于所述旁通风道内,当所述旁通组件处于换热状态时,所述旁通开关阀关闭,当所述旁通组件处于旁通状态时,所述旁通开关阀开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循环组件的第一端以可拆卸的方式与所述污风出口连接,所述内循环组件的第二端以可拆卸的方式与所述新风入口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循环组件包括内循环风道、内循环开关阀以及进风单向阀;所述内循环组件的第一端、所述内循环组件的第二端,所述内循环组件的第三端、所述内循环组件的第四端分别与所述内循环风道连通,所述内循环开关阀设置于内循环风道中,所述内循环组件的第一端及所述内循环组件的第三端位于所述内循环开关阀的一侧,所述内循环组件的第二端及所述内循环组件的第四端位于所述内循环开关阀的另一侧;所述进风单向阀设置于所述内循环组件的第四端,当空气由所述内循环组件的第四端流入所述内循环风道时,所述进风单向阀开启,当空气由所述内循环组件的内循环风道流入内循环组件的第四端时,所述进风单向阀关闭;当所述全热交换器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内循环开关阀将所述内循环组件的第一端与所述内循环组件的第三端连通,所述内循环开关阀将所述内循环组件的第二端与所述内循环组件的第四端连通;当所述全热交换器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内循环开关阀将所述内循环组件的第一端与所述内循环组件的第二端连通,所述内循环组件将所述内循环组件的第一端与所述内循环组件的第三端断开。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全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芯体的截面为六边形、菱形或正方形。7.一种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权利要求1-6中所述的全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模块,所述处理模块与内循环组件连接,用于获取污染指数,所述污染指数用于衡量室内或室外空气的污染程度;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当所述污染指数小于预设污染指数阈值时,控制内循环组件使所述内循环组件的第三端与所述内循环组件的第一端连通、使所述内循环组件的第四端与所述内循环组件的第二端连通,从而使所述全热交换器处于第一状态,当所述污染指数大于或等于预设污染指数阈值时,控制所述内循环组件使所述内循环组件的第一端与所述内循环组件的第二端连通,使所述内循环组件的第一端与所述内循环组件的第三端断开,从而使所述全热交换器处于第二状态。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还包括:室外温度传感器,所述室外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室外温度值;所述处理模块与所述室外温度传感器以及旁通组件分别连接,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获取室内温度值,并计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永王天鸿卢广宇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