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晓刚专利>正文

磁吸手机壳、磁吸手机背夹电池及磁吸手机充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743747 阅读:1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23 06: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磁吸手机壳、磁吸手机背夹电池及磁吸手机充电装置,磁吸手机充电装置,包括磁吸手机壳和磁吸手机背夹电池。磁吸手机壳包括手机壳主体,手机壳主体上设置有薄片强力磁铁、充电插头和充电触点;充电插头和充电触点电连接。磁吸手机背夹电池,包括背夹电池壳体,背夹电池壳体内设置有薄片强力磁铁、锂电池、放电电路和充电弹簧针组件;锂电池通过放电电路与充电弹簧针组件连接,所述充电弹簧针组件用于与充电触点连接;所述磁吸手机壳的薄片强力磁铁的数量、位置和磁极与所述吸手机背夹电池的薄片强力磁铁的数量、位置和磁极均对应设置。本发明专利技术于具有充电方式高效、可靠、且取用方便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手机充电
,尤其是涉及一种磁吸手机壳、磁吸手机背夹电池及磁吸手机充电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智能手机发展越来越快,功能越来越多,人们对手机的使用也越来越频繁,但手机的电池容量却是有限的,这就使多数智能手机一到两天必须充电,而大多数手机充电是通过对手机USB插口进行的,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经常的拨插会使充电插口老化,金属弹性降低而损坏,而且充电也不方便。针对上述缺点,专利技术了手机无线充电技术,充电时无须频繁插拔手机插头,充电较为方便,取用也方便。但是,手机无线充电效率低,易发热,充电速度慢。手机无线充电时,充电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如果有错位,则会充电慢或者无法充电。而且,现有大多数手机没有自带充电线圈,需要外接充电线圈及电路,使用较为不便。另外,现有的手机背夹电池基本上都是和手机保护套整合在一起,如果充完电要将背夹电池取掉,较为不便,如果不取掉,则手机使用不方便。现有的手机充电宝,同手机是分离的,如果要给手机充电,需要用USB充电线把手机与充电宝连在一起,连线较为不便,经常拨插会使充电插口老化,金属弹性降低而损坏。中国专利CN 204633356 U(专利名称为:一种便捷可旋转式手机充电磁性接头;申请日为:2015.04.20;)公开了一种便捷可旋转式手机充电磁性接头,包括:手机,副吸附盘,薄膜导线,充电插头,主吸附盘,USB充电线,所述薄膜导线一端与副吸附盘连接,另一端与充电插头连接并且都粘贴固定于手机背部,充电插头插入手机充电口,所述USB充电线一端与主吸附盘连接,另一端与充电器连接,主吸附盘与副吸附盘互相吸合后通电,实现手机充电,该技术只要在手机或者手机壳背部贴一层薄膜电路,就实现了将无线充电跟磁吸附充电两种技术的优点相结合,且成本低廉,适应范围广。中国专利CN 205265750 U(专利名称为:一种具备磁吸连接及无线充电的手机背夹;申请日为:2015.12.14;)公开了一种具备磁吸连接及无线充电的手机背夹,包括:背夹本体、无线充电接收主体、连接线和输出接头,所述无线充电接收主体是符合QI标准的无线充电接收器。所述输出接头为自由活动输出接头,可拆卸连接手机充电接口;在所述背夹本体上,靠近所述输出接头一侧设置有磁吸装置,所述磁吸装置包括磁吸母座和公头,所述磁吸母座连接所述公头,所述公头朝所述背夹本体的内侧突出;在所述母座的内侧设置有环形磁铁。该技术提供一种具备磁吸连接及无线充电的手机背夹,设置有磁吸装置,使得手机在接上手机背夹后,可以无线充电,也可以磁吸充电,磁吸传送数据,且使手机充电由单手就可以完成。中国专利CN 204633356 U提供的一种便捷可旋转式手机充电磁性接头,虽然大体上将无线充电跟磁吸附充电两种技术的优点相结合,但是采用磁吸附充电方式充电时,依然需要将主吸附盘和副吸附盘对齐,不能实现自动吸附。中国专利CN 205265750 U提供的一种具备磁吸连接及无线
充电的手机背夹,虽然也将磁吸连接与无线充电相结合,但是手机背夹依然手机保护套整合在一起,使用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磁吸手机壳、磁吸手机背夹电池及磁吸手机充电装置,既有传统插头充电方式高效、可靠的优点,又有无线充电方式取用方便的优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磁吸手机壳,包括手机壳主体;所述手机壳主体上设置有至少三个薄片强力磁铁、充电插头和充电触点;所述充电插头和充电触点通过导线连接,所述充电插头用于连接手机的充电接口;所述至少三个薄片强力磁铁的磁极交叉分布。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磁吸手机壳还包括用于隔离薄片强力磁铁磁性的隔磁片。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磁吸手机壳还包括用于固定所述充电插头的充电插头支架,所述充电插头支架固定在所述手机壳主体上。进一步地,所述充电插头支架为L型,所述充电插头支架的上部为固定部,所述充电插头支架的下部设置有用于穿设所述充电插头的通孔,所述充电插头突出于所述通孔。充电插头支架的设置,使得充电插头牢固地固定在手机壳主体上,充电插头突出于充电插头支架上的通孔,使得充电插头更方便地插入手机充电插孔内。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磁吸手机背夹电池,包括背夹电池壳体;所述背夹电池壳体内设置有至少三个薄片强力磁铁、锂电池、放电电路和充电弹簧针组件;所述锂电池通过放电电路与充电弹簧针组件连接,所述充电弹簧针组件用于与充电触点连接;所述至少三个薄片强力磁铁的磁极交叉分布;所述背夹电池壳体上设置有供充电弹簧针组件伸出或缩入所述背夹电池壳体的通孔。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磁吸手机背夹电池还包括充电电路和用于给所述锂电池充电的USB充电插孔,所述USB充电插孔通过充电电路与所述锂电池连接。充电电路和USB充电插孔的设置,使得在所述锂电池内的电量耗完时,能及时给所述锂电池补充电量进一步地,所述放电电路还包括放电开关,所述放电开关设置在背夹电池壳体上。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磁吸手机充电装置,包括磁吸手机壳和磁吸手机背夹电池;所述磁吸手机壳,包括手机壳主体,所述手机壳主体上设置有至少三个薄片强力磁铁、充电插头和充电触点;所述充电插头和充电触点电连接,所述充电插头用于连接手机的充电接口;所述至少三个薄片强力磁铁的磁极交叉分布;所述磁吸手机背夹电池,包括背夹电池壳体,所述背夹电池壳体内设置有至少三个薄片强力磁铁、锂电池、放电电路和充电弹簧针组件;所述锂电池通过放电电路与充电弹簧针组件连接,所述充电弹簧针组件用于与充电触点连接;所述至少三个薄片强力磁铁的磁极交叉分布;所述背夹电池壳体上设置有供充电弹簧针组件伸出或缩入所述背夹电池壳体的通孔;所述磁吸手机壳的薄片强力磁铁的数量、位置和磁极与所述磁吸手机背夹电池的薄片强力磁铁的数量、位置和磁极均对应设置。进一步地,所述磁吸手机壳,还包括用于隔离薄片强力磁铁磁性的隔磁片。进一步地,所述磁吸手机背夹电池,还包括充电电路和用于给所述锂电池充电的USB充电插孔,所述USB充电插孔通过充电电路与所述锂电池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磁吸手机壳、磁吸手机背夹电池及磁吸手机充电装置具有以下优点:1、具有充电方便,不损坏手机充电接口以及保护手机的优点;2、结合了现有技术中背夹电池和充电宝的优点,携带方便,体积小,不使用时可以轻松分离,不影响手机正常使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磁吸手机壳的爆炸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磁吸手机背夹电池的爆炸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磁吸手机充电装置的爆炸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磁吸手机充电装置的磁极对应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磁吸手机充电装置的自动吸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磁吸手机充电装置充电时的示意图。附图标记:1-磁吸手机壳; 2-磁吸手机背夹电池;3-薄片强力磁铁;11-手机壳主体; 12-充电触点;13-隔磁片; 14-充电插头支架;15-充电插头;21-锂电池;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磁吸手机壳,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机壳主体;所述手机壳主体上设置有至少三个薄片强力磁铁、充电插头和充电触点;所述充电插头和充电触点通过导线连接,所述充电插头用于连接手机的充电接口;所述至少三个薄片强力磁铁的磁极交叉分布。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磁吸手机壳,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机壳主体;所述手机壳主体上设置有至少三个薄片强力磁铁、充电插头和充电触点;所述充电插头和充电触点通过导线连接,所述充电插头用于连接手机的充电接口;所述至少三个薄片强力磁铁的磁极交叉分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吸手机壳,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隔离薄片强力磁铁磁性的隔磁片。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吸手机壳,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固定所述充电插头的充电插头支架,所述充电插头支架固定在所述手机壳主体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吸手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插头支架为L型,所述充电插头支架的上部为固定部,所述充电插头支架的下部设置有用于穿设所述充电插头的通孔,所述充电插头突出于所述通孔。5.一种磁吸手机背夹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背夹电池壳体;所述背夹电池壳体内设置有至少三个薄片强力磁铁、锂电池、放电电路和充电弹簧针组件;所述锂电池通过放电电路与充电弹簧针组件连接,所述充电弹簧针组件用于与充电触点连接;所述至少三个薄片强力磁铁的磁极交叉分布;所述背夹电池壳体上设置有供充电弹簧针组件伸出或缩入所述背夹电池壳体的通孔。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磁吸手机背夹电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充电电路和用于给所述锂电池充电的USB充电插孔,所述USB充电插孔通过充电电路与所述锂电池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晓刚
申请(专利权)人:李晓刚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