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纵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728394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19 20: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纵梁结构,属于机械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汽车纵梁在偏置碰撞过程中,纵梁根部对乘员舱的侵入较大,乘员侧的结构稳定性降低,安全性能降低的问题。本汽车纵梁结构,包括纵梁内板与纵梁外板,所述纵梁内板包括伸出部一和安装部一,所述伸出部一和安装部一一体成型,且伸出部一与安装部一弯折连接,所述纵梁外板包括伸出部二和安装部二,所述伸出部二和安装部二一体成型,且伸出部二与安装部二弯折连接,所述纵梁内板和纵梁外板焊接形成腔体结构。本汽车纵梁结构可以提高乘员侧的结构稳定性和安全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机械
,特别涉及一种汽车纵梁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开发的车型中,汽车纵梁结构一般是采用分体式,且通过电焊将纵梁前板和纵梁后板连接,汽车纵梁结构根部搭接在前围板的外侧,极少数的汽车纵梁结构延伸到前围与A柱的搭接区域,这两种结构均需乘员舱内前围与A柱的搭接区域有结构支撑,达到支撑纵梁根部的作用,同时在偏置碰撞时,减少对前围的侵入,但是现在的车型开发中,乘员舱内的支撑结构的强度不满足要求,不能很好的支撑纵梁根部的强度,导致在偏置碰撞过程中,纵梁根部对乘员舱的侵入较大,乘员侧的结构稳定性降低,安全性能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汽车纵梁结构,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能够在偏置碰撞过程中,使汽车纵梁根部对乘员舱的侵入较小,提高汽车纵梁结构的吸能效果。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汽车纵梁结构,包括纵梁内板与纵梁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内板包括伸出部一和安装部一,所述伸出部一和安装部一一体成型,且伸出部一与安装部一弯折连接,所述纵梁外板包括伸出部二和安装部二,所述伸出部二和安装部二一体成型,且伸出部二与安装部二弯折连接,所述纵梁内板和纵梁外板焊接形成腔体结构。通过纵梁内板的伸出部一和安装部一以及纵梁外板的伸出部
二和安装部二能使得纵梁内板与纵梁外板相焊接形成腔体结构,纵梁内板与纵梁外板之间采用点焊的连接方式,操作简单方便,夹具设计简单,大大增强了纵梁内板和纵梁外板的吸能效果,而伸出部一和安装部一弯折连接,伸出部二和安装部二弯折连接能使得汽车纵梁结构能更好的在A柱、前围地板和前围板之间,并与A柱与前围地板和前围板形成一个封闭的腔体,使得纵梁内板和纵梁外板的结构能更好的将能量传递到车身的侧面,同时伸出部一与安装部一一体成型、伸出部二与安装部二一体成型,进一步的加强了纵梁内板和纵梁外板的强度和刚度,同时也提高了纵梁外板和纵梁内板的吸能效果,使得汽车纵梁结构能更好的支撑纵梁根部,使得在偏置碰撞过程中,汽车纵梁根部对乘员舱的侵入较小,提高汽车纵梁结构的吸能效果。在上述的汽车纵梁结构中,所述安装部一与伸出部一连接的一端向安装部一的另一端的宽度逐渐增大,所述安装部二与伸出部二连接的一端向安装部二的另一端的宽度逐渐增大。由于不同车型的前围板、前围地板和A柱的布置都不相同,使得宽度增大的设计需要根据不同的车型作出进一步的设计和匹配的,且随着安装部一和安装部二的形状做出的改变,使得纵梁内板和纵梁外板的吸能效果更好,且能作为前围板的一部分,使得前围可以分块设计,不同区域的结构强度分开实现,能满足能更好的适应于周边件的配合,同时也使得纵梁的吸能效果得到提升。在上述汽车纵梁结构中,所述纵梁内板的两侧向下翻折形成翻边一,所述纵梁外板的两侧向上翻折形成翻边二,所述翻边一与翻边二焊接。翻边一和翻边二焊接,能进一步的实现纵梁内板和纵梁外板之间形成腔体结构,使得纵梁内板和纵梁外板与A柱之间形成一个完整的传力路径,极大的改善了汽车前端的能量传力路径,使
得汽车纵梁结构的传力效果更好。在上述汽车纵梁结构,所述翻边一未与纵梁内板相连接的一侧翻折形成翻边三,所述翻边二未与纵梁外板相连接的一侧形成翻边四,所述翻边三与翻边四抵靠连接。当翻边一与翻边二焊接,翻边三与翻边四相互抵靠,能进一步的稳固纵梁内板和纵梁外板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保证了纵梁内板和纵梁外板的传力路径的完整,进一步的提高了纵梁内板和纵梁外板的吸能效果。在上述的汽车纵梁结构中,所述伸出部一与安装部一呈圆弧过渡,所述伸出部二与安装部二呈圆弧过渡。伸出部一与安装部一、伸出部二与安装部二之间均呈圆弧过渡,使得纵梁内板和纵梁外板的成型方便,同时也能使压力的传输效果更好,从而增强了纵梁内板和纵梁外板的吸能效果。在上述的汽车纵梁结构中,所述纵梁内板与纵梁外板的厚度均小于或等于2.0mm。根据成型的难易及材质,从而确定纵梁内板和纵梁外板的厚度均在此范围内,既能达到吸能效果和与A柱和前围之间的搭接,又能满足简化工艺,使得纵梁内板和纵梁外板的成型更加的简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汽车纵梁结构具有以下优点:1、通过纵梁内板与A柱和前围的支撑形成一个封闭的腔体,耐碰撞性增强,从而能纵梁后端与汽车前围搭接后,成为前围板的一部分,能进一步的实现前围板的分块设计,使得前围板的成型更加简便。2、汽车纵梁与A柱之间形成一个完整的传力路径,极大的改善了前端能量的传力路径,使得汽车纵梁结构能产生更好的吸能效果,使得能量的传输更快。3、汽车前围可以采用分块设计,不同区域的结构强度分开实现,成型简单,要求容易满足,从而使得汽车前围的生产效率提
高。附图说明图1是本汽车纵梁结构的装配图。图2是本汽车纵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汽车纵梁结构的爆炸图。图中,1、纵梁内板;11、伸出部一;12、安装部一;13、翻边一;14、翻边三;2、纵梁外板;21、伸出部二;22、安装部二;23、翻边二;24、翻边四;3、A柱;4、前围地板;5、前围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汽车纵梁结构,包括纵梁内板1与纵梁外板2,汽车包括A柱3、前围地板4和前围板5。具体的说,如图1-3所示,纵梁内板1包括伸出部一11和安装部一12,伸出部一11和安装部一12一体成型,且伸出部一11与安装部一12弯折连接,纵梁外板2包括伸出部二21和安装部二22,伸出部二21和安装部二22一体成型,且伸出部二21与安装部二22弯折连接,纵梁内板1和纵梁外板2相焊接形成腔体结构,安装部一12与伸出部一11连接的一端向安装部一12的另一端的宽度逐渐增大,安装部二22与伸出部二21连接的一端向安装部二22的另一端的宽度逐渐增大,纵梁内板1的两侧向下翻折形成翻边一13,纵梁外板2的两侧向上翻折形成翻边二23,所述翻边一13与翻边二23相互焊接,伸出部一11与安装部一12呈圆弧过渡,伸出部二21与安装部二22呈圆弧过渡,纵梁内板1与纵梁外板2均小于或等于2.0mm,通过纵梁内板1的伸出部一11和安装部一12以及纵梁外板2的伸出部二21和安装部二22
能使得纵梁内板1与纵梁外板2相焊接形成腔体结构,纵梁内板1与纵梁外板2之间采用点焊的连接方式,操作简单方便,夹具设计简单,大大增强了纵梁内板1和纵梁外板2的吸能效果,而伸出部一11和安装部一12弯折连接,伸出部二21和安装部二22弯折连接能使得汽车纵梁结构能更好的在A柱3、前围地板4和前围板5之间,并与A柱3与前围地板4和前围板5形成一个封闭的腔体,使得纵梁内板1和纵梁外板2的结构能更好的将能量传递到车身的侧面,由于不同车型的前围板5、前围地板4和A柱3的布置都不相同,使得宽度增大的设计需要根据不同的车型作出进一步的设计和匹配的,且能作为前围板5的一部分,同时伸出部一11与安装部一12一体成型、伸出部二21与安装部二22一体成型,进一步的加强了纵梁内板1和纵梁外板2的强度和刚度,同时也提高了纵梁外板2和纵梁内板1的吸能效果,使得汽车纵梁结构能更好的支撑纵梁根部的轻度,翻边一13和翻边二23的相互焊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纵梁结构,包括纵梁内板(1)与纵梁外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内板(1)包括伸出部一(11)和安装部一(12),所述伸出部一(11)和安装部一(12)一体成型,且伸出部一(11)与安装部一(12)弯折连接,所述纵梁外板(2)包括伸出部二(21)和安装部二(22),所述伸出部二(21)和安装部二(22)一体成型,且伸出部二(21)与安装部二(22)弯折连接,所述纵梁内板(1)和纵梁外板(2)焊接形成腔体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纵梁结构,包括纵梁内板(1)与纵梁外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内板(1)包括伸出部一(11)和安装部一(12),所述伸出部一(11)和安装部一(12)一体成型,且伸出部一(11)与安装部一(12)弯折连接,所述纵梁外板(2)包括伸出部二(21)和安装部二(22),所述伸出部二(21)和安装部二(22)一体成型,且伸出部二(21)与安装部二(22)弯折连接,所述纵梁内板(1)和纵梁外板(2)焊接形成腔体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纵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一(12)与伸出部一(11)连接的一端向安装部一(12)的另一端的宽度逐渐增大,所述安装部二(22)与伸出部二(21)连接的一端向安装部二(22)的另一端的宽度逐渐增大。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隋军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