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崔延松专利>正文

一种适于平原河网地区水土保持的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717644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17 17: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于平原河网地区水土保持的构造,包括沿河道坡顶顺水流横向、河道坡面迎水体纵向设置相互连通的导流沟;横向导流沟底部向预沉池方向呈降坡形式;纵向导流沟沿河道坡面迎水体方向设置,下端连接沉淤井;在坡顶横向导流沟与坡面纵向导流沟结合处设置正方体预沉池,预沉池相邻两个面连接汇流沟,上部与导流沟顶部水平;在河道边岸水体中设置沉淤井;在护坡作业面设置植草模、现浇混凝土格埂或铺设自锁生态工字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可以避免河道断流清淤、破坏河床生态系统;实现淤泥原位还坡,淤泥资源得到再生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平原河网地区水土保持的构造。技术背景平原河网地区水土流失的主要方式是降雨径流携带地表泥质,汇流进入河道;平原河网地区的河道多为中小型河道,其特点是坡缓、窄浅,河底极易产生面上淤积;平原河网地区的河道坡面一般是自然植被型,涵养水土能力较低,随着河坡径流加快,边坡水土流失是河底产生沉淤的主要来源。河道清淤一般采用断流挖淤、外运的作业方式;平原河网地区由于河道断面小,产淤量少,使得传统的断流挖淤、外运的作业方式存在较高的工程投资;小型河道生态系统脆弱,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易受断流挖淤作业方式的干扰、破坏。平原河网地区水土保持的技术目标体现在:河底沉淤能够实现原位还坡,淤泥资源得到再生利用;河道坡面通过生态护坡处理,能够减轻水土流失;避免断流清淤,实施常态清淤,维持河道生态系统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合理,构造性能好的适于平原河网地区水土保持的构造。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适于平原河网地区水土保持的构造,其特征是:包括沿河道坡顶顺水流横向、河道坡面迎水体纵向设置相互连通的导流沟;横向导流沟底部向预沉池方向呈降坡形式,坡度在5°~9°之间;纵向导流沟沿河道坡面迎水体方向设置,下端连接沉淤井;在坡顶横向导流沟与坡面纵向导流沟结合处设置正方体预沉池,预沉池相邻两个面连接汇流沟,上部与导流沟顶部水平;预沉池容积与沉淤井容积比在1︰20~1︰30之间;在河道边岸水体中设置沉淤井;在护坡作业面设置植草模、现浇混凝土格埂或铺设自锁生态工字砖。所述沉淤井包括底座,底座上安装束淤沉淀段,束淤沉淀段上安装溢水调节段;底座为混凝土预制圆台;束淤沉淀段、溢水调节段均为混凝土预制圆柱形管状结构;在溢水调节段的壁上设置溢水孔,溢水孔为内向斜孔,即斜孔的上端位于壁的外侧,斜孔的下端位于壁的内侧;底座、束淤沉淀段、溢水调节段通过结合端的凹凸槽结构进行连接。本技术结构合理,可以避免河道断流清淤、破坏河床生态系统;实现淤泥原位还坡,淤泥资源得到再生利用;河道坡面通过生态护坡处理,减少水土流失。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施工流程图。图3是沉淤井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沉淤井的立体分解图。具体实施方式一种适于平原河网地区水土保持的构造,包括沿河道坡顶顺水流横向、河道坡面迎水体纵向设置相互连通的导流沟;横向导流沟1底部向预沉池方向呈降坡形式,坡度在5°~9°之间;纵向导流沟2沿河道坡面迎水体方向设置,下端连接沉淤井4;在坡顶横向导流沟与坡面纵向导流沟结合处设置正方体预沉池3,预沉池相邻两个面连接汇流沟,上部与导流沟顶部水平;预沉池容积与沉淤井容积比在1︰20~1︰30之间;在河道边岸水体中设置沉淤井;在护坡作业面5设置植草模、现浇混凝土格埂或铺设自锁生态工字砖。所述沉淤井包括底座9,底座上安装束淤沉淀段10,束淤沉淀段上安装溢水调节段11;底座为混凝土预制圆台;束淤沉淀段、溢水调节段均为混凝土预制圆柱形管状结构;在溢水调节段的壁上设置溢水孔12,溢水孔为内向斜孔,即斜孔的上端位于壁的外侧,斜孔的下端位于壁的内侧;底座、束淤沉淀段、溢水调节段通过结合端的凹凸槽13结构进行连接。护坡作业面施工时,通过清杂、平整工序处理后,设置植草模、现浇混凝土格埂或铺设自锁生态工字砖,完成护坡作业面施工;吸淤、干化施工时,使用潜水泥桨泵6将沉淤井中的淤泥吸送到压电移动式淤泥脱水装置中进行脱水干化处理;脱水干化后的淤泥通过带式传送装置输送至河道坡面预先施工完成的护坡作业面5;生态护坡8施工时,对输送至植草模、混凝土格埂或自锁生态工字砖中的淤泥平整后,在淤泥上层布设种植土,在种植土上铺设生态草毯或在种植土中掺拌生态草籽,完成生态护坡8施工。沉淤井底座高度低于河道死水位以下15cm-20cm,束淤沉淀段高度低于河道常水位以下35cm-45cm,溢水调节段高度低于河道最高水位以下20cm-25cm。沉淤井中的淤泥使用潜水泥桨泵吸淤直接送入移动式淤泥脱水装置7进行干化处理,干化脱水后的淤泥直接输送至河道坡面作为护坡土质基础,实现淤泥资源原位再生利用。沉淤井容积选择与水土流失量、布局密度、河道水位等因素相关,选择原则是先按200m-300m确定井距,然后根据河道水位确定沉淤井高度,再根据水土流失量确定沉淤井容积。淤泥原位再生利用方式是通过设置植草模或现浇混凝土格埂,形成生态植物生长的营养基,营造生态植物生长环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适于平原河网地区水土保持的构造,其特征是:包括沿河道坡顶顺水流横向、河道坡面迎水体纵向设置相互连通的导流沟;横向导流沟底部向预沉池方向呈降坡形式,坡度在5°~9°之间;纵向导流沟沿河道坡面迎水体方向设置,下端连接沉淤井;在坡顶横向导流沟与坡面纵向导流沟结合处设置正方体预沉池,预沉池相邻两个面连接汇流沟,上部与导流沟顶部水平;预沉池容积与沉淤井容积比在1︰20~1︰30之间;在河道边岸水体中设置沉淤井;在护坡作业面设置植草模、现浇混凝土格埂或铺设自锁生态工字砖。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于平原河网地区水土保持的构造,其特征是:包括沿河道坡顶顺水流横向、河道坡面迎水体纵向设置相互连通的导流沟;横向导流沟底部向预沉池方向呈降坡形式,坡度在5°~9°之间;纵向导流沟沿河道坡面迎水体方向设置,下端连接沉淤井;在坡顶横向导流沟与坡面纵向导流沟结合处设置正方体预沉池,预沉池相邻两个面连接汇流沟,上部与导流沟顶部水平;预沉池容积与沉淤井容积比在1︰20~1︰30之间;在河道边岸水体中设置沉淤井;在护坡作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延松宋成武周风扬张允良陶晓东樊明策
申请(专利权)人:崔延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