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输出驱动后除霜负载的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714156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16 23: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公开一种输出驱动后除霜负载的电路,通过分立元器件实现输出驱动后除霜负载的功能,无需再采用专门鼓风机使能的智能低边驱动芯片,大大降低了电路成本;同时采用电压采样模块用于诊断故障状态,还采用反馈电路在短路到地时将场效应管截止使其不导通用于实现短路到地的保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子电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输出驱动后除霜负载的电路
技术介绍
汽车空调是一种汽车空气调节装置,用于把汽车车厢内的温度、湿度、空气清洁度及空气流动调整和控制在最佳状态,为乘员提供舒适的乘坐环境,减少旅途疲劳;为驾驶员提供了良好的工作调节,对确保安全行车起到重要装置的通风装置;一般包括制冷装置、取暖装置和通风换气装置,这种联合装置充分利用了汽车内部有效的空间,结构简单,便于才做,是国际上流行的现代化汽车空调系统。而汽车空调内也会配置除霜系统,除霜系统分为前除霜负载和后除霜负载,而后除霜负载一般采用电热丝加热来达到除霜的目的;但是如今驱动后除霜负载的电路都需要采用专门的智能高边驱动芯片,成本过高,而且无法做到在电路短路到地时对电路进行保护,以防止电路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只需使用分离元件,无需采用专门智能芯片,降低成本的用于输出驱动后除霜负载的电路。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输出驱动后除霜负载的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电路、反馈电路、电压采样模块、端口保护模块、场效应管、限流电阻,所述控制电路连接场效应管的栅极,所述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限流电阻的一端,所述场效应管的漏极与反馈电路、电压采样模块和端口保护模块连接,所述反馈电路还连接到控制电路和电压采样模块,所述电压采样模块还与端口保护模块连接;还包括负载、MCU电压采样端口、VCC电源和MCU输出端口,所述端口保护模块连接到负载,所述电压采样模块连接到MCU电压采样端口,所述限流电阻的另一端连接到VCC电源,所述控制电路和反馈电路连接到MCU输出端口;还包括VDD电源和第二十电阻,所述第二十电阻的一端连接到端口保护模块,所述第二十电阻的另一端连接VDD电源;所述电压采样模块包括第二十一电阻和第四电容,所述第二十一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电容的一端,所述第四电容的一端还连接到MCU电压采样端口,所述第四电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十一电阻的另一端连接到场效应管的漏极和负载;所述控制电路包括第十七电阻、第十电阻、第十八电阻和第一三极管,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到第十电阻的一端,所述第十电阻的另一端与反馈电路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到第十八电阻的一端,所述第十八电阻的另一端连接到场效应管的栅极,所述第十七电阻的一端也连接到场效应管的栅极,所述第十七电阻的另一端还连接到限流电阻的另一端;所述端口保护模块包括第二二极管、第三电容、第十九电阻,所述第三电容的一端连接到负载,所述第三电容的一端还连接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还与第十九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十九电阻的另一端、第二二极管的正极和第三电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反馈电路包括第二三极管、第三三极管、第十一电阻、第十二电阻、第十三电阻、第十四电阻、第十五电阻、第二电容、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到控制电路,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基极连接第二电容的一端,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还连接到第十二电阻的一端,所述第十二电阻的一端还连接到第十一电阻的一端,所述第十二电阻的另一端、第二电容的另一端和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都接地,所述第十一电阻的另一端连接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到第十三电阻的一端,所述第十三电阻的另一端连接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还连接到MCU输出端口,所述第十三电阻的一端还与第十四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十四电阻的另一端与第十五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十五电阻的另一端还与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十五电阻的一端还与第一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连接到场效应管的漏极;所述第二二极管用于防止反向电动势击穿场效应管;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型号为BC807-40,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型号为BC847CW;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型号为BC847CW。本技术通过分立元器件实现输出驱动后除霜负载的功能,无需再采用专门驱动后除霜负载的智能低边驱动芯片,大大降低了电路成本;同时采用电压采样模块用于诊断故障状态,还采用反馈电路在短路到地时将场效应管截止使其不导通用于实现短路到地的保护。本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1)采用分立元器件实现输出驱动后除霜负载功能,无需再采用专门的智能芯片,降低了电路成本;2)采用反馈电路实现短路到地的保护;3)设置端口保护模块用于防止反向电动势击穿场效应管和ESD静电。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模块电路图。图2为本技术的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见图1至图2,一种输出驱动后除霜负载的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电路、反馈电路、电压采样模块、端口保护模块、场效应管M1、限流电阻R7,所述控制电路连接场效应管M1的栅极,所述场效应管M1的源极连接限流电阻R7的一端,所述场效应管M1的漏极与反馈电路、电压采样模块和端口保护模块连接,所述反馈电路还连接到控制电路和电压采样模块,所述电压采样模块还与端口保护模块连接;还包括负载、MCU电压采样端口、VCC电源和MCU输出端口,所述端口保护模块连接到负载,所述电压采样模块连接到MCU电压采样端口,所述限流电阻R7的另一端连接到VCC电源,所述控制电路和反馈电路连接到MCU输出端口;还包括VDD电源和第二十电阻R20,所述第二十电阻R20的一端连接到端口保护模块,所述第二十电阻R20的另一端连接VDD电源;所述电压采样模块包括第二十一电阻R21和第四电容C4,所述第二十一电阻R21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电容C4的一端,所述第四电容C4的一端还连接到MCU电压采样端口,所述第四电容C4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十一电阻R21的另一端连接到场效应管M1的漏极和负载;所述控制电路包括第十七电阻R17、第十电阻R10、第十八电阻R18和第一三极管Q1,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到第十电阻R10的一端,所述第十电阻R10的另一端与反馈电路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到第十八电阻R18的一端,所述第十八电阻R18的另一端连接到场效应管M1的栅极,所述第十七电阻R17的一端也连接到场效应管M1的栅极,所述第十七电阻R17的另一端还连接到限流电阻R7的另一端;所述端口保护模块包括第二二极管D2、第三电容C3、第十九电阻R19,所述第三电容C3的一端连接到负载,所述第三电容C3的一端还连接到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还与第十九电阻R19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十九电阻R19的另一端、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和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接地;所述反馈电路包括第二三极管Q2、第三三极管Q3、第十一电阻R11、第十二电阻R12、第十三电阻R13、第十四电阻R14、第十五电阻R15、第二电容C2、第一二极管D1,所述第三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接到控制电路,所述第三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第二电容C2的一端,所述第二电容C2的一端还连接到第十二电阻R12的一端,所述第十二电阻R12的一端还连接到第十一电阻R11的一端,所述第十二电阻R12的另一端、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和第三三极管Q3的发射极都接地,所述第十一电阻R11的另一端连接到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输出驱动后除霜负载的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电路、反馈电路、电压采样模块、端口保护模块、场效应管(M1)、限流电阻(R7),所述控制电路连接场效应管(M1)的栅极,所述场效应管(M1)的源极连接限流电阻(R7)的一端,所述场效应管(M1)的漏极与反馈电路、电压采样模块和端口保护模块连接,所述反馈电路还连接到控制电路和电压采样模块,所述电压采样模块还与端口保护模块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输出驱动后除霜负载的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电路、反馈电路、电压采样模块、端口保护模块、场效应管(M1)、限流电阻(R7),所述控制电路连接场效应管(M1)的栅极,所述场效应管(M1)的源极连接限流电阻(R7)的一端,所述场效应管(M1)的漏极与反馈电路、电压采样模块和端口保护模块连接,所述反馈电路还连接到控制电路和电压采样模块,所述电压采样模块还与端口保护模块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出驱动后除霜负载的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负载、MCU电压采样端口、VCC电源和MCU输出端口,所述端口保护模块连接到负载,所述电压采样模块连接到MCU电压采样端口,所述限流电阻(R7)的另一端连接到VCC电源,所述控制电路和反馈电路连接到MCU输出端口。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出驱动后除霜负载的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VDD电源和第二十电阻(R20),所述第二十电阻(R20)的一端连接到端口保护模块,所述第二十电阻(R20)的另一端连接VDD电源。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输出驱动后除霜负载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采样模块包括第二十一电阻(R21)和第四电容(C4),所述第二十一电阻(R21)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电容(C4)的一端,所述第四电容(C4)的一端还连接到MCU电压采样端口,所述第四电容(C4)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十一电阻(R21)的另一端连接到场效应管(M1)的漏极和负载。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出驱动后除霜负载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包括第十七电阻(R17)、第十电阻(R10)、第十八电阻(R18)和第一三极管(Q1),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到第十电阻(R10)的一端,所述第十电阻(R10)的另一端与反馈电路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到第十八电阻(R18)的一端,所述第十八电阻(R18)的另一端连接到场效应管(M1)的栅极,所述第十七电阻(R17)的一端也连接到场效应管(M1)的栅极,所述第十七电阻(R17)的另一端还连接到限流电阻(R7)的另一端。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建勇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普瑞均胜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