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端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710847 阅读: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16 12: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即使在电气部件的连接孔的内径有偏差的情况下,也能够稳定地进行连接的连接端子。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连接端子,是插入到在电气部件设置的连接孔,而与电气部件电连接的连接端子,该连接端子具备:基部;导电性的前端部,设置于基部的长度方向的前端,在与长度方向垂直的宽度方向上具有弹性;和保持部,在配置于在前端部的保持位置的状态下,在宽度方向上按压前端部,并且被设置为能够从保持位置向基部的方向沿着前端部滑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连接端子
技术介绍
以往,作为插入在印刷基板的等电气部件设置的连接孔,并与电气部件电连接的连接端子,已知有压接端子(例如参考专利文献1、2)。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51019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3-6951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现有的压接端子具有宽度比连接孔的直径还大的部分。并且,随着压接端子被插入到连接孔,压接端子的宽度宽的部分被连接孔的内壁压缩而变形。根据变形了的部分的反弹力,压接端子被固定于连接孔。然而,在印刷基板等形成的连接孔的内径具有一定的尺寸偏差。因此,在一边被连接孔的内壁按压一边进行插入的类型的压接端子中,当连接孔的内径改变时,在向连接孔插入时产生的对压接端子的负荷也改变。因此,例如在连接孔的内径相对于压接端子的宽度非常小的情况下,在插入时过大的负荷作用于压接端子,有可能导致压接端子弯曲。技术方案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形态中,提供一种连接端子,是插入到在电气部件设置的连接孔,而与电气部件电连接的连接端子,上述连接端子具备:基部;导电性的前端部,设置于基部的长度方向的前端,在与长度方向垂直的宽度方向上具有弹性;和保持部,在配置于在前端部的保持位置的状态下,在宽度方向上按压前端部,并且被设置为能够从保持位置向基部的方向沿着前端部滑动。应予说明,上述专利技术的概要并非列举了本专利技术的全部特征。另外,这些特征群组的变形也应该成为专利技术。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连接端子10的一例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连接端子10的一例的立体图。图3是示出连接端子10的另一例的图。图4是示出连接端子10的一例的示意图。图5是示出将连接端子10插入在电气部件140设置的连接孔142的步骤例子的图。图6是示出连接端子10的另一例的示意图。图7是示出连接端子10的另一例的示意图。图8是示出连接端子10的另一例的示意图。图9是示出作为比较例的压接端子的图。符号的说明10 连接端子12 基部14 前端部16 分离部18 保持部20 挡块140 电气部件142 连接孔210 压接端子212 基部216 分离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说明,但以下的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专利权利要求书所涉及的专利技术。另外,在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特征的全部
组合并不限定为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所必须的。图1和图2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连接端子10的一例的立体图。连接端子10具有基部12、前端部14和保持部18。基部12由铜和/或铝等的导电材料形成。基部12具有例如如圆柱形状或长方体形状等那样沿长度方向延伸而成的形状。在图1中,z轴方向为长度方向。基部12的与前端部14相反一侧的端部,例如与半导体装置的内部布线电连接。前端部14设置在基部12的长度方向的前端。前端部14由铜和/或铝等的导电材料形成,并设置为沿该长度方向延伸。前端部14也可以由与基部12相同的导电材料形成。另外,前端部14可以与基部12一体形成。前端部14的长度可以与基部12为相同程度。前端部14在长度方向的至少一部分的区域中,在与长度方向垂直的宽度方向上具有弹性。在图1中,宽度方向是指与z轴垂直的xy平面内的方向。本例的前端部14如图1和图2所示那样,具有从基部12的前端延伸的相互分离的多个分离部16。本例的各个分离部16设置为以与基部12的前端的连接面作为固定面,根据在宽度方向上的按压力,相对于z轴的倾角能够变化。由此,前端部14在宽度方向上具有弹性。然而,前端部14的形态并不被限定为具有多个分离部16的形态。前端部14可以为在宽度方向上具有弹性,并具有在保持部18处于预定的保持位置时前端部14的最大宽度比固定值小,并且在保持部18处于预定的放开位置时前端部14的最大宽度比固定值大的形状。该固定值例如为插入有前端部14的电气部件的连通孔的内径。应予说明,前端部14的宽度是指在长度方向的各个位置中,与长度方向垂直的xy平面内的宽度中的最大宽度。另外,前端部14的最大宽度是指在长度方向的各个位置中的前端部14的宽度中的最大宽度。另外,具有多个分离部16的前端部14的宽度是指多个分离部16的外侧的宽度。也就是说,当多个分离部16分离时,多个分离部16之间的空间的宽度也包括于前端部14的宽度。另外,保持部18的保持位置是指,例如如图1所示,能够将前端部14的最大宽度最小化的位置。另外,放开位置是指,例如如图2所示,能够将前端部14的最大宽度最大化的位置。放开位置也可以指宽度方向的按压力没有通过保持部18施加到前端部14的位置。例如,放开位置是指在基部12的
预定的位置。保持部18可以具有包围连接端子10的xy平面上的外周的闭合的环形。并且,前端部14贯通保持部18的环形的内侧。但是,保持部18的形状不限定于闭合的环形。只要保持部18具有能够将前端部14的最大宽度维持在比固定值小的状态(例如图1的状态)的强度即可。保持部18可以为环形的一部分被断开的形状。保持部18可以由导电材料形成,也可以由树脂材料形成。在由导电材料形成保持部18的情况下,连接端子10和电气部件的连接孔之间的电流路径增加,因此电特性改善。另外,在由树脂材料形成保持部18的情况下,在保持部在前端部14滑动时,能够抑制前端部14的磨擦损耗,因此连接端子10的可靠性改善。保持部18设置为能够从保持位置朝向基部12的方向,沿着前端部14滑动到放开位置。如上所述,图2示出对各个分离部16的按压力减弱,保持部18被配置在前端部14的最大宽度成为比固定值大的状态的放开位置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各个分离部16以在长度方向上的至少一部分的领域中,在各个分离部16之间的宽度方向上的距离以随着离开基部12而增加的方式而形成。在本例中,前端部14在保持部18被配置于放开位置的状态下,宽度随着从基部12的前端朝向前端部14的前端而增加。在图2的例子中,各个分离部16在长度方向上以直线状延伸,因此随着从基部12的前端朝向前端部14的前端,宽度均匀地增加。在其他例子中,各个分离部16也可以具有在长度方向以曲线状延伸的区域。该曲线可以是相对于外周侧为凸的曲线,也可以是相对于外周侧为凹的曲线。另一方面,如图1所示,当保持部18位于预定的保持位置时,各个分离部16被向宽度方向内侧按压,变形为与z轴大致平行的状态。在本例中,在保持部18配置于保持位置的状态下,遍及长度方向的整个领域,前端部14的宽度保持一定。应予说明,在保持部18被配置于预定的保持位置的状态下,前端部14的在xy平面上的外形可以与基部12的外形相同。另外,在保持部18被配置于保持位置的状态下,在长度方向的前端部14的至少一部分区域中,分离部16之间的在宽度方向上的距离可以保持一定。在本例子中,当保持部18在保持位置时,遍及长度方向的整个区域,分离部16之间的距离保持一定。保持部18的保持位置可以在前端部14的前端附近。例如保持位置比前端部14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央更靠近前端部14的前
端侧。当处于图1所示的状态的连接端子10被从电气部件的背面插入连接孔时,在插入的同时,保持部18被电气部件的背面向基部12的方向按压,保持部18滑动。当保持部18如图2所示移动到放开位置时,由于对前端部14的宽度方向的按压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是插入到在电气部件设置的连接孔,而与所述电气部件电连接的连接端子,所述连接端子具备:基部;导电性的前端部,设置于所述基部的长度方向的前端,在与所述长度方向垂直的宽度方向上具有弹性;和保持部,在配置于在所述前端部的保持位置的状态下,在宽度方向上按压所述前端部,并且被设置为能够从所述保持位置向所述基部的方向沿着所述前端部滑动。

【技术特征摘要】
2015.03.06 JP 2015-0442031.一种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是插入到在电气部件设置的连接孔,而与所述电气部件电连接的连接端子,所述连接端子具备:基部;导电性的前端部,设置于所述基部的长度方向的前端,在与所述长度方向垂直的宽度方向上具有弹性;和保持部,在配置于在所述前端部的保持位置的状态下,在宽度方向上按压所述前端部,并且被设置为能够从所述保持位置向所述基部的方向沿着所述前端部滑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部,从所述保持位置到放开位置滑动,在所述保持部位于所述放开位置的情况下的所述前端部的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的最大宽度,比在所述保持部位于所述保持位置的情况下的所述前端部的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的最大宽度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部具有从所述基部的前端延伸的相互分离的多个分离部,在所述保持部被配置于所述放开位置的状态下的各个分离部之间的所述宽度方向的距离,比在所述保持部被配置于所述保持位置的状态下的各个分离部之间的所述宽度方向的距离大。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部具有供上述前端部贯通的环形。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部具有三个以上的所述分离部。6.根据要求2或3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还具备:挡块,在所述保持部滑动到所述放开位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矶崎诚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