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城市生活垃圾渗沥液处理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698265 阅读: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11 02: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城市生活垃圾渗沥液处理设备。该设备包含“(A/O)2组合式膜生化反应系统”和“反渗透系统”;(A/O)2组合式膜生化反应系统是一个采用了低循环多级脱氮工艺的膜生物反应器,该系统结合了分级硝化、反硝化、多源水质调整和超滤/微滤膜出水分离等环节。反渗透膜系统利用反渗透膜的致密膜特性,截留大部分离子与全部悬浮物质,将生化处理无法降解的有机物和其他小分子物质进一步分离。该设备具有水质适应性强、处理负荷大、处理效率高、设施占地小、综合能耗低、出水水质稳定等特点,该设备同样适用于有机物浓度高、氨氮及总氮浓度高、出水要求严的废水处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城市生活垃圾渗沥液处理设备
技术介绍
渗沥液(又称渗滤液)是在城市固体废物填埋的过程中,由于压实和微生物的作用,垃圾中所含的污染物将随水分溶出,并与降雨、径流的等一起形成。渗沥液是垃圾填埋过程中产生的二次污染,可使地面水体缺氧、水质恶化、富营养化,威胁饮用水和工农业用水水源,使地下水丧失利用价值,有机污染物进入食物链将直接威胁人类健康。由于渗沥液不同于一般废水,其特征表现在:有机污染负荷高、水质极为复杂、氨氮浓度极高、碳氮比失衡,是垃圾处理中最重要的末端污染源,其处理难度大。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针对渗沥液污染物控制专项标准提出后处理工艺不断研究更新,但受制于投资与技术条件,处理出水难降解有机物及总氮浓度一直难以得到有效控制,且处理过程中的二次污染也成为技术发展的一个难题。对于渗沥液的处理,物理化学方法处理成本较高,不适于大水量垃圾渗滤液的处理,因此目前垃圾渗滤液主要是采用生物法。《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物控制标准》(GB16889-2008)于2008年4月颁布施行,对于填埋场污染物排放限制有很高要求,国内外对于垃圾渗沥液达标处理技术没有统一认识,各种思路与应用都处于尝试与探索阶段,大多研究单位对于现有工程的改造多采用增加处理环节或增加深度处理设备的方式,而由于对工艺掌握及处理设备不够成熟完善,导致设施重复建设、过分依赖国外专利设备、系统运行不稳定、维护不便等问题,最终造成渗沥液处理厂单位建设成本过高,运行成本难以控制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城市生活垃圾渗沥液处理设备。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基本思路是,该设备包含“(A/O)2组合式膜生化反应系统”和“反渗透系统”;(A/O)2组合式膜生化反应系统是一个采用了低循环多级脱氮工艺的膜生物反应器,该系统结合了分级硝化、反硝化、多源水质调整和超滤/微滤膜出水分离等环节,利用生化处理、分级脱氮的方式,配合了适应水质变化的全流程综合调质系统,采用超滤/微滤膜分离,保证了活性污泥不会随出水流失,同时能保证后续反渗透膜处理系统进水的水质稳定性。反渗透膜系统利用反渗透膜的致密膜特性,截留大部分离子与全部悬浮物质,将生化处理无法降解的有机物和其他小分子物质进一步分离,保证渗沥液处理稳定达到本项目排放标准,真正意义削减了填埋场对外部环境污染,达到相关环境保护要求。该工艺具有水质适应性强、处理负荷大、处理效率高、设施占地小、综合能耗低、出水水质稳定等特点,该工艺不仅针对渗沥液处理有稳定达标的处理效果,同样适用于有机物浓度高、氨
氮及总氮浓度高、出水要求严的废水处理。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以强化生物处理为基础,反渗透膜深度处理为出水把关的渗沥液处理设备,有效应对渗沥液水质复杂多变的问题,高效、低能耗地实现渗沥液达标处理。根据垃圾渗沥液的性质及标准要求,在《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物控制标准》(GB16889-2008)实施后,针对新标准中高浓度有机污染物、含氮化合物的完整去除以及产品水的脱色成为了渗沥液处理的一大重点与难点。该设备处理渗沥液的主要工艺步骤为:1、多源水质调整系统:包括入水调配系统与外界营养剂投加系统。通过在对调节池内不同时期的渗沥液按不同比例进行混合调质,使得进水水质能保持在一个较稳定的区间,提高了处理入水的可生化性;另一方面,根据水质变化,在工艺全流程设置了包括水温、酸碱度、C/N/P调配、生化性调整的综合调配系统,保证了后续生化系统的高效和稳定运行。并有效地降低了渗沥液处理投资和运行成本,减少了系统建设投资。2、低循环分级脱氮的高负荷活性污泥处理:采用具有高污泥浓度、低硝酸盐循环的分级脱氮组合式膜生化反应系统。对组合式膜生化反应系统的各功能单元处理负荷的分配进行了优化调整,同时有机地整合了各循环回流系统,使生化系统能根据水质变化实施动态的控制管理,既满足不同条件下的脱氮要求,又能尽可能地节约药耗与电耗,并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循环、曝气及冷却等系统的设备配置和能耗;与多源水质调整系统配合,结合合理的单元处理负荷分配,在保证系统在水质波动大、入水营养物失衡严重的情况下能发挥各阶段生化系统功能并降低营养剂消耗。出水膜分离单元利用超滤/微滤膜分离对生化池内污水进行泥水分离,绝大部分悬浮物被膜截留形成污泥,污泥回流生化系统循环利用或排至脱水系统脱水后处置;膜处理出水清液中悬浮物浓度可低于5mg/L、浊度低于1、SDI低于15(污水指标),满足反渗透深度处理系统进水要求。3、反渗透膜深度处理系统:采用反渗透膜作为生化处理出水的深度处理工艺,对于生化处理无法完全去除的难降解有机污染物与总氮,通过优化组合的反渗透膜系统可得到进一步净化,将污染物截留于浓缩液中,保证系统出水稳定达标,出水达到标准要求。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1)根据污水反硝化脱氮效率与水质环境的关系,通过多源水质调整的方式,在反应器中创造出能实现高效反硝化作用的环境,通过高污泥浓度的生化系统设计,于入水总氮极高的情况下,在较小的反应池容实现高效脱氮。与传统的活性污泥系统对比,反应池容减少一半以上。2)针对入水总氮极高的水质现状,在设计中采用分级硝化反硝化脱氮的设置,在较低的硝酸盐循环量下通过复合式的分级硝化反硝化系统的处理实现总氮的高效去除,在相同的脱氮率要求下,系统循环量仅为单级硝化反硝化系统的1/4;3)采用了“生化+膜”处理为基础的设计思路,利用生化处理手段经济、彻底地转化降解主要污染物,同时采用膜法作为深度处理单元弥补生化处理的局限性,保障最终出水稳定达标。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城市生活垃圾渗沥液处理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过滤器,2-过滤器,3-过滤器,4-搅拌器,5-曝气系统,51-鼓风机,52-曝气机,6-回流泵,20-垃圾填埋堆体,30-垃圾渗滤液调节库,11-水质均衡池,12-反硝化池,13-硝化池,14-后续硝化池,15-末端氧化池,16-超滤/微滤膜分离系统,17-反渗透系统。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本设备的净化渗沥液的基本工艺流程为:1、通过水质均衡池将填埋场内来自垃圾堆体、调节库及其他不同来源的污水按比例混合,并通过搅拌器将投加的药剂、营养剂等进行搅拌混合,形成预处理污水。2、对预处理污水采用由反硝化、硝化、后反硝化、末端氧化、膜分离组成的(A/O)2组合式膜生化反应系统进行两级脱氮除碳处理,形成膜生化处理出水。3、通过反渗透系统对膜生化处理出水进行深度处理,使出水达标。如图1所示,本设备净化渗沥液的具体流程步骤如下:1、垃圾渗沥液分别来自垃圾填埋堆体20、垃圾渗滤液调节库30及垃圾处理设施其他区域的高浓度污水通过管道输送,分别进入过滤器1、过滤器2、过滤器3进行初步过滤,过滤器出水进入水质均衡池11混合。根据日常监测数据,调整各种不同来源渗沥液的入水比例。2、根据池内混合水质C/N/P与pH情况,通过中央控制系统实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城市生活垃圾渗沥液处理设备,包括依次连接设置的过滤器、水质均衡池、反硝化池、硝化池、后续反硝化池、末端氧化池、超滤/微滤膜分离系统、反渗透系统,其特征在于:渗沥液污水源连接水质均衡池,渗沥液污水源和水质均衡池之间设有过滤器;水质均衡池排水口连接反硝化池入水口,反硝化池排水口连接硝化池入水口;硝化池通过回流泵连接反硝化池,硝化池排水口连接后续反硝化池,后续反硝化池排水口连接末端氧化池入水口,末端氧化池排水口连接超滤/微滤膜分离系统,末端氧化池与超滤/微滤膜分离系统之间设有回流通道;超滤/微滤膜分离系统排水口连接反渗透系统;通过反渗透系统处理后,能使出水达标排放。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城市生活垃圾渗沥液处理设备,包括依次连接设置的过滤器、水质均衡池、反硝化池、硝化池、后续反硝化池、末端氧化池、超滤/微滤膜分离系统、反渗透系统,其特征在于:渗沥液污水源连接水质均衡池,渗沥液污水源和水质均衡池之间设有过滤器;水质均衡池排水口连接反硝化池入水口,反硝化池排水口连接硝化池入水口;硝化池通过回流泵连接反硝化池,硝化池排水口连接后续反硝化池,后续反硝化池排水口连接末端氧化池入水口,末端氧化池排水口连接超滤/微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昭阳汤克敏吴惠鹏袁维芳沈建兵汤俊陈娟娟张伟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环境保护工程研究设计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