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类育苗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697014 阅读:2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10 21:54
一种贝类育苗池,包括池体,所述池体的一方池壁低于其它方池壁或所述池体的池壁上部设有开口,以形成用于使池内的水定向溢出的溢流口,所述溢流口上设置有用于过滤流出所述溢流口的水体的过滤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育苗池的池体设置溢流口,换水时,可不必每个水池进行虹吸操作,吸出原水后再加入新水,而是直接向水池内注入新水,促使原水流出水池,以此实现水池的换水,操作方便,而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控制水的定向溢出,能避免进行育苗池换水时水池水溢出到相邻的其它水池,造成不同水池的水体混合,从而使不同家系的贝苗相互混淆,不利于科学研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贝类育苗池
技术介绍
在贝类繁育过程中,一般使用长、宽、高各1m左右的水泥池来进行家系构建和选育,该种水泥池一般是露天的或者在水泥池上加有透光或不透光的顶棚,一般只配有一条进水管和一条气管,在使用过程中有诸多不便之处。目前,贝类进行家系构建和选育时,做苗一般都在水泥池内进行,上述水泥池只能给贝苗的生长提供一个装有海水的空间,在投料、换水、光照控制等方面都需要人来进行操作,这就大大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做苗时,需要控制光照强度,目前对这种水泥池光照强度的控制,主要是在水泥池上方覆盖遮光网,进行投料等操作时,掀开遮光网的一角。目前,给水泥池换水的操作过程如下,对每个水泥池进行虹吸,先吸出原水再注入新水,在换水时,稍不留意还会造成一个水泥池的水满溢出流至隔壁水泥池,致使两水泥池的水体混合,造成不同家系的贝苗相互混淆,给科学研究带来诸多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自动化程度高的贝类育苗池,利用本技术的育苗池,换水、投料、光照控制都非常方便。本技术的技术问题通过如下技术方案解决:一种贝类育苗池,包括池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的一方池壁低于其它方池壁或所述池体的池壁上部设有开口,以形成用于使池内的水定向溢出的溢流口,所述溢流口上设置有用于过滤流出所述溢流口的水体的过滤网。所述过滤网拆卸式安装在所述溢流口上,以便可以根据池内贝苗的生长情况更换具有合适网目的过滤网。为了可以方便的控制本技术育苗池的光照强度,所述育苗池还包括用于盖在所述池体上方的池盖,所述池盖内侧安装有作为光源的灯具。所述池盖与升降机构相连,以方便控制池盖的闭合和提起。所述育苗池还设有用于向所述池体内投料的投料管,将所述投料管与培藻池连通后,即可方便的向育苗池内投料。所述育苗池还包括淡水进水管,以调节水池内水体的盐度。所述育苗池还包括了海水进水管和充气管。所述池体的前壁低于池体的其它壁形成溢流口,所述前壁的上端横向向外延伸形成外翻边,沿所述外翻边的底面边缘设有凸棱。外翻边的设置,使池内水溢出时,直接顺着外翻边流到地面上,而不会沿着池壁流下,有利于降低池外壁的腐蚀程度。所述前壁的外表面上横向开有凹槽,所述凹槽靠近所述外翻边设置,所述凹槽内设置有挂钩,方便科研记录卡片等附件的挂放。所述充气管横向安装在所述凹槽内,通过由所述前壁上开孔进入池体内部的连接管与池底的气头相连;所述淡水进水管、海水进水管、投料管沿着所述后壁布置在所述后壁的顶面,出口伸向所述池体内侧悬在所述池体上部。所述池体的底面设有排污口,所述排污口中插装有排污管,所述排污管的上端高出所述溢流口的底边,以便在清洗池体时,可以抽出排污管,使池体内的杂物可以通过池底的排污口排出。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育苗池的池体设置溢流口,换水时,可不必每个水池进行虹吸操作,吸出原水后再加入新水,而是直接向水池内注入新水,促使原水流出水池,以此实现水池的换水,操作方便,而且,本技术可控制水的定向溢出,能避免进行育苗池换水时水池水溢出到相邻的其它水池,造成不同水池的水体混合,从而使不同家系的贝苗相互混淆,不利于科学研究;2)本技术设置池盖,可以阻挡光线和落叶等杂质的进入,并且本技术还在池盖内侧设置灯具,使在进行贝类家系构建和选育时,可方便的调控育苗池的光照强度;本技术还设置用于控制池盖升降的升降机构,使在对池内贝苗进行操作时,可将池盖高高拉起,使工作人员可以更方便的观察和操作;3)本技术设置投料管,将各育苗池的投料管与培藻池连通后,打开阀门,就可为所有育苗池投料,不必每个池子进行人工投喂,投料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育苗池的结构示意图一(池盖未画出);图2为本技术育苗池的结构示意图二。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的贝类育苗池包括池体1和池盖2,池盖2由刷有防锈漆的铁皮制成,覆盖在池体1上方,用于阻挡光线和落叶等杂质进入池体1。池盖2内侧设有若干根作为光源的灯管21,以调节贝苗的光照强度。池盖2与升降机构相连,升降机构用于控制池盖2的闭合和提起,以便在需要时,可方便的将池盖2高高挂起,方便工作人员进行操作和观察。本实施例中,升降机构由尼龙绳31和定滑轮32组成,尼龙绳与池盖2相连。池体1为由砖和石灰垒砌而成的方形结构的水泥池,其前壁11高度低于后壁12,前壁11和后壁12之间通过直角梯形状的两侧壁13相连,直角梯形状侧壁13的上底与前壁11相连,下底与后壁12相连,直角梯形状侧壁13的斜腰构成后壁12、前壁11高度差的过渡面,不过前壁11高度低于直角梯形状侧壁13的上底高度,以形成用于使池内的水定向溢出的溢流口,以使水池内水满溢出时,可通过此口溢出而外流,不会混入相邻的其它水池中。溢流口上设置有用于过滤流出溢流口的水体的过滤网14,防止贝苗顺水流流出水池。过滤网14拆卸式安装在溢流口上,以便根据池内贝苗的生长情况更换具有合适网目的过滤网14。育苗池还包括淡水进水管15、海水进水管16、投料管17、充气管18,其中,淡水进水管15、海水进水管16、投料管17沿着池体1后壁12布置在后壁12的顶面,出口伸向池体1内侧悬在池体1上部,各管体上还分别设有水阀。充气管18的安装方式将下下文讲到。下面先介绍下淡水进水管15、海水进水管16、投料管17各管体的作用。海水进水管16用于与海水沉淀消毒池相连,淡水进水管15用于与淡水水源连通,各育苗池的投料管17可通过软管与培藻池连通。在对育苗池内的贝苗进行操作时,可通过升降机构将池盖2高高拉起,打开海水进水管16的水阀,沉淀消毒后的海水就可流进水池,水满之后则会沿着水池的前壁11溢出,实现水池水体的交换,过滤网14可使水池内的水流出而使水池中贝苗留在水池内部;当需要对贝苗进行投喂时,通过水泵将培藻池内的藻液输送到投料管17,打开投料管17上的水阀,藻液就会流入水池实现自动投料;淡水进水管用于向水池内注入淡水,以调节育苗池水体的盐度。池体1上端横向向外延伸形成外翻边19,沿外翻边19的底面边缘设有凸棱,该凸棱呈“倒三角”状,使池内水溢出时,直接顺着外翻边19流到地面上,而不会沿着池壁流下,有利于降低池外壁的腐蚀程度。前壁11的外表面上横向开有凹槽,凹槽靠近外翻边19设置,凹槽内设置有爆炸螺栓钢丝钩111,上述外翻边19形成了罩于凹槽上方的盖子,可防止水进入凹槽,使凹槽保持干燥,所以非常适合用于放置一些常用的附件,如悬挂用于科研记录的卡片或用来固定绳子。上文中提到的充气管18横向安装在凹槽内,如图2所示,充气管18用于为水池内的水体增氧,它通过由前壁11上开孔进入池体内部的连接管与池体池底的气头相连,连接管上设有气阀。图2中连接管、气头、气阀均为画出。池体1的底面还设有排污口,排污口中插装有排污管112,排污管112的上端高出溢流口的底边,以便在清洗池体时,可以抽出排污管112,使池体内的杂物可以方便的通过池底的排污口排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贝类育苗池,包括池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的一方池壁低于其它方池壁或所述池体的池壁上部设有开口,以形成用于使池内的水定向溢出的溢流口,所述溢流口上设置有用于过滤流出所述溢流口的水体的过滤网;所述育苗池还包括用于盖在所述池体上方的池盖,所述池盖内侧安装有作为光源的灯具;所述育苗池还设有用于向所述池体内投料的投料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贝类育苗池,包括池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的一方池壁低于其它方池壁或所述池体的池壁上部设有开口,以形成用于使池内的水定向溢出的溢流口,所述溢流口上设置有用于过滤流出所述溢流口的水体的过滤网;所述育苗池还包括用于盖在所述池体上方的池盖,所述池盖内侧安装有作为光源的灯具;所述育苗池还设有用于向所述池体内投料的投料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贝类育苗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网拆卸式安装在所述溢流口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贝类育苗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池盖与升降机构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贝类育苗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育苗池还包括淡水进水管。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贝类育苗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育苗池还包括了海水进水管和充气管。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贝类育苗池,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松喻达辉范嗣刚刘宝锁苏家齐郭奕惠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