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强型汽车车底护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658307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05 16: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增强型汽车车底护板,属于汽车零部件加工技术领域,包括本体;本体上设有通风散热孔、落水孔、加强筋;加强筋纵横衔接形成多个凹槽;落水孔设于凹槽内;通风散热孔位于本体的右下方;本体的左右两侧为对称的曲型边缘;所述曲型边缘的内侧设有S型增强筋板;本体的底部设有锯齿对接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增强型汽车车底护板,通过在本体的两侧设置S型增强筋板,提高了本体的强度及韧性,提高了使用寿命;同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具有设计合理、排水便利、散热性能良好,易于更换和维修等特点,具有很大的市场竞争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加工
,具体为一种增强型汽车车底护板
技术介绍
汽车车底护板是安装在车身底部,直接面对地面的起防护作用的护板,其还有一项重要功能是减少汽车在行驶过程中车身下部的空气乱流,从而减少风阻,提高燃油经济性达到节能减排的功效,所以近些年在节能减排的大趋势下,很多汽车主机厂都在增加此类护板,因有了市场的需求所以对此类产品的设备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的发动机下护板一般采用钢制结构。因此高温对钢制下护板的影响不是问题。但对于塑料下护板来说,要求十分严格。发动机下护板与排气管距离仅20mm左右。目前为了减轻汽车的重量、降低汽车制造成本,对于下护板这种辅助部件一般都采用塑料件。传统的汽车车底护板一般采用模具注塑方式一体成型,由于汽车车底护板主要起到保护汽车发动机的作用,而往往汽车在行驶的过程中,速度比较快,在遇到水等冲击的作用时,车底护板往往要受到很大的冲击力,因此在车底护板的中间部位很容易出现断裂的现象,造成发动机收到损伤,影响汽车的使用寿命。同时,又由于汽车底护板与发动机接触,在汽车正常形式的过程中温度较高,因此,汽车下底护板的散热问题也备受广大消费者以及研发人员的关注。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的目的:为了克服以上不足,本技术公开一种结构牢固、强度更高、设计合理的增强型汽车车底护板。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增强型汽车车底护板,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上设有通风散热孔、落水孔、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纵横衔接形成多个与汽车底部结构相吻合的凹槽;所述落水孔设于凹槽内;所述通风散热孔位于本体的右下方,且设于凹槽的内部;所述本体的左右两侧为对称的曲型边缘;所述曲型边缘的内侧设有S型增强筋板;所述本体上半部的边缘上设有车身安装点,下半部的两侧边缘设有左右对称的副车架安装点;所述本体的底部设有锯齿对接结构。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增强型汽车车底护板,结构本体强度大,通过在本体的两侧设置S型增强筋板,提高了汽车底板的韧性,由于汽车在遇到积水路段的时候,底护板会受到积水巨大的冲击力,通过S型增强筋板提高了本体的强度,保证了产品的质量,提高了使用寿命,同时,本体上设有凹槽以及落水孔,有利于护板本体的排水,避免出现腐蚀现象,另外,本体上设有通风散热孔,保证了发动机的通风散热性能,有效的保护了发动机的使用寿命,本体底部的锯齿对接结构保证了本体与车身的固定安装,并且安装方便快捷,节省更换及维修周期,具有很大的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地,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增强型汽车车底护板,所述的S型增强筋板与本体一体加工成型。保证了本体的统一性,结构更加的牢固,消除内部应力,提高使用寿命。进一步地,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增强型汽车车底护板,所述的车身安装点至少设置有4个。进一步地,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增强型汽车车底护板,所述的副车架安装点至少设有6个。进一步地,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增强型汽车车底护板,所述的副车架安装点为椭圆形结构,提高了产品的配合度,有效的提高了产品的通用性,方便安装及更换过程,避免了圆形安装点的局限性,提高了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地,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增强型汽车车底护板,所述的通风散热孔为倒锥形结构,且通风散热孔的底部设有挡风板。通风散热孔目的是有效的将气流倒进发动机的通风位置,通过倒锥形结构配合底部的挡风板,能够有效的起到通风散热效果,保证了发动机的使用寿命。进一步地,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增强型汽车车底护板,所述的挡风板呈倾斜状,倾斜方向与汽车行驶方向一致。便于发动机结构的通风散热。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增强型汽车车底护板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增强型汽车车底护板,结构本体强度大,通过在本体的两侧设置S型增强筋板,提高了汽车底板的韧性,由于汽车在遇到积水路段的时候,底护板会受到积水巨大的冲击力,通过S型增强筋板提高了本体的强度,保证了产品的质量,提高了使用寿命,同时,本体上设有凹槽以及落水孔,有利于护板本体的排水,避免出现腐蚀现象,另外,本体上设有倒锥形的通风散热孔,并且底部设有倾斜的挡风板,保证了发动机的通风散热性能,有效的保护了发动机的使用寿命,本体底部的锯齿对接结构保证了本体与车身的固定安装,并且安装方便快捷,节省更换及维修周期;同时具有很大的市场竞争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增强型汽车车底护板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本体、2-通风散热孔、3-落水孔、4-加强筋、5-凹槽、6-曲型边缘、7-S型增强筋板、8-车身安装点、9-副车架安装点、10-锯齿对接结构、21-挡风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描述,本实施例只限于说明本技术,并不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实施例1: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增强型汽车车底护板,如图1所示,包括本体1以及设在本体1上的通风散热孔2、落水孔3、加强筋4;所述加强筋4纵横衔接形成多个与汽车底部结构相吻合的凹槽5;其中每个凹槽5内设有落水孔3;所述通风散热孔2共有两个,并排位于本体1的右下方,且设于凹槽5的内部;所述通风散热孔2为倒锥形结构,且通风散热孔2的底部设有挡风板21,挡风板21呈倾斜状,倾斜方向与汽车行驶方向一致;所述本体1的左右两侧为对称的曲型边缘6;所述曲型边缘6的内侧设有与本体1一体加工成型的S型增强筋板7;所述本体1上半部的边缘上设有四个车身安装点8,下半部的两侧边缘设有左右对称的副车架安装点9,每侧设有3个,且副车架安装点9为椭圆形结构,提高了适用范围;所述本体1的底部设有锯齿对接结构10,方便与车身结构固定对接。实施例2: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增强型汽车车底护板,如图1所示,包括本体1以及设在本体1上的通风散热孔2、落水孔3、加强筋4;所述加强筋4纵横衔接形成多个与汽车底部结构相吻合的凹槽5;其中每个凹槽5内设有落水孔3;所述通风散热孔2共有两个,并排位于本体1的右下方,且设于凹槽5的内部;所述通风散热孔2为倒锥形结构,且通风散热孔2的底部设有挡风板21,挡风板21呈倾斜状,倾斜方向与汽车行驶方向一致;所述本体1的左右两侧为对称的曲型边缘6;所述曲型边缘6的内侧设有与本体1一体加工成型的S型增强筋板7;所述本体1上半部的边缘上设有车身安装点8,下半部的两侧边缘设有左右对称的副车架安装点9,且副车架安装点9为椭圆形结构,提高了适用范围;所述本体1的底部设有锯齿对接结构10,方便与车身结构固定对接。优选地,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增强型汽车车底护板,如图1所示的车身安装点8至少设置有4个,且左右对称;副车架安装点9至少设有6个,左右对称分布。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增强型汽车车底护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1);所述本体(1)上设有通风散热孔(2)、落水孔(3)、加强筋(4);所述加强筋(4)纵横衔接形成多个与汽车底部结构相吻合的凹槽(5);所述落水孔(3)设于凹槽(5)内;所述通风散热孔(2)位于本体(1)的右下方,且设于凹槽(5)的内部;所述本体(1)的左右两侧为对称的曲型边缘(6);所述曲型边缘(6)的内侧设有S型增强筋板(7);所述本体(1)上半部的边缘上设有车身安装点(8),下半部的两侧边缘设有左右对称的副车架安装点(9);所述本体(1)的底部设有锯齿对接结构(1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增强型汽车车底护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1);所述本体(1)上设有通风散热孔(2)、落水孔(3)、加强筋(4);所述加强筋(4)纵横衔接形成多个与汽车底部结构相吻合的凹槽(5);所述落水孔(3)设于凹槽(5)内;所述通风散热孔(2)位于本体(1)的右下方,且设于凹槽(5)的内部;所述本体(1)的左右两侧为对称的曲型边缘(6);所述曲型边缘(6)的内侧设有S型增强筋板(7);所述本体(1)上半部的边缘上设有车身安装点(8),下半部的两侧边缘设有左右对称的副车架安装点(9);所述本体(1)的底部设有锯齿对接结构(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强型汽车车底护板,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文武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英利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