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配器防差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656076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05 10: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配器防差错装置,涉及测量电变量的装置技术领域。所述装置包括测试适配器串行编码模块和测试线缆识别模块,所述测试适配器串行编码模块包括移位寄存器模块、电阻排模块以及开关模块,所述移位寄存器的信号输入端与测试平台SIO模块的相应输出端连接,所述移位寄存器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电阻排模块的输入端以及开关模块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电阻排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开关模块以及测试线缆识别模块连接。所述装置可实现测试适配器的编码及自动识别,消除产生人为差错的可能性,保证测试系统的正常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测量电变量的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适配器防差错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通用自动测试系统技术的发展,测试任务和测试对象的增加,自动测试平台在使用和维护中会出现因人为疏忽而造成的误操作,如差错转接适配器,被测组合/被测电路板、测试电缆等,极有可能会造成被测对象或通用测试平台的损坏。因此,测试系统的防差错功能设计是否完善,是考核自动测试系统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适配器在自动检测平台中主要完成被测对象与ATE系统通用测试接口的接口转换。目前,自动测试系统常用的适配器防差错措施主要有:在转接适配器和被测对象上设置统一醒目的标识;选择不同结构的适配器电缆接口,从物理结构上杜绝适配器与被测对象电缆连接的错误;通过测试软件操作界面给出提示信息,提醒测试人员注意适配器的正确连接。上述几种目前常用的适配器防差错措施并不能完全杜绝差错现象。比如,测试人员将被测对象A正确地连接到适配器上,但是在测试软件操作界面中却错误选择为被测对象B,此时,测试系统会按照被测对象B的测试流程自动运行测试程序、设置测试资源参数等,结果就有可能会导致被测对象和测试平台的损坏,由此可见,单纯依靠简单的被动式防差错设计是不够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适配器防差错装置,所述装置可实现测试适配器的编码及自动识别,消除产生人为差错的可能性,保证测试
系统的正常运行。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适配器防差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测试适配器串行编码模块和测试线缆识别模块,所述测试适配器串行编码模块包括移位寄存器模块、电阻排模块以及开关模块,所述移位寄存器的信号输入端与测试平台SIO模块的相应输出端连接,所述移位寄存器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电阻排模块的输入端以及开关模块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电阻排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开关模块以及测试线缆识别模块连接。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移位寄存器模块包括移位寄存器U1-U4,所述移位寄存器U1-U4使用74HC165型移位寄存器,所述移位寄存器U1-U4的15脚接GND,所述移位寄存器U1-U4的1脚和2脚分别与所述测试平台SIO模块的加载信号输出端以及时钟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测试平台SIO模块的数据输出端与所述移位寄存器U1的9脚连接,所述所述移位寄存器U1的10脚与所述移位寄存器U2的9脚连接,所述移位寄存器U2的10脚与所述移位寄存器U3的9脚连接,所述移位寄存器U3的10脚与所述移位寄存器U4的9脚连接,所述移位寄存器U1的10脚接VCC,所述移位寄存器U1-U4的3-6以及11-14脚为所述移位寄存器模块的信号输出端,所述移位寄存器U1-U4的其它引脚悬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移位寄存器模块还包括电阻R6-R7,所述电阻R6的一端接所述测试平台SIO模块的时钟信号输出端,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7的一端接所述测试平台SIO模块的加载信号输出端,另一端接VCC。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开关模块包括开关组S1-S3,所述电阻排模块包括电阻排R1-R4,所述移位寄存器U1的信号输出端分别与所述开关组S1相应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电阻排R1的一端接VCC,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开关组S1的一端连接,所述开关组S1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排R2的一端接VCC,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开关组S2的一端连接,所述开关组S2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移位寄存器U3的控制输出端一部分与所述开关组S3的控制端连接,另一部分与接插件J1的一部分接插头连接,所述电阻排R3的一端接VCC,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开关组S3的输入端连接以及接插件J1的一部分接插头连接,所述开关组S3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移位寄存器U4的控制输出端与接插件J1的另一部分接插头连接,所述电阻排R4的一端接VCC,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移位寄存器U4的相应控制输出端连接。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测试线缆识别模块包括电阻R21-R2n,所述电阻R21的一端为测试线缆识别模块总的识别电阻值RX的一个接线端,所述电阻R21的另一端依次经电阻R22、…、电阻R2i、…、电阻R2n-1与电阻R2n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n的另一端为测试线缆识别模块总的识别电阻值RX的另一个接线端;电阻R21-R2n的两端设有连接线,用于连接适配器上的插座对应的短路线,n为大于2的自然数,i为大于等于1,小于等于n的自然数。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所述装置通过对适配器进行编码并设计相应的自动编码及识别电路,来自动判断接口适配器是否与被对象进行了正确连接。适配器编码后,能够有效保证检测平台与被测对象的正确
连接,防止出现因人为操作原因而造成被测系统或自动测试系统受损,提高测试系统的安全性和检测效率。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原理框图;图2是本技术中测试适配器串行编码模块的原理图;图3是本技术中测试线缆识别模块的原理图;图4是串行识别码数据读出时序;图5是电缆编码设计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适配器防差错装置,以实现测试适配器的编码及自动识别,消除产生人为差错的可能性,保证测试系统的正常运行。判断测试适
配器与被测对象是否进行了正确的连接,需要对测试适配器和每一个被测对象都进行编码,使经过编码后的适配器与经过编码后的被测对象一一对应,所以测试适配器的编码与被测对象的编码是一体的。为了便于计算机读取数据和设计的简单化,以及与现有装备的统一,测试适配器编码采用二进制编码实现。考虑到编码的位数对测试资源的占用,根据现有武器类别和装备型号的数量以及将来装备发展的趋势,将适配器的编码位数设计为20位,按“装备类别码+装备型号码+适配器码”的格式进行编码。其中,D19~D14位为武器类别编码,D13~D8位为装备型号编码,D7~D0位为适配器编码。装备类别和装备型号进行统一编码,分别在01~60范围内编码;适配器码在01~99范围内进行编码。测试适配器防差错装置包括测试适配器串行编码模块和测试适配器线缆识别模块,如图1所示,所述测试适配器串行编码模块包括移位寄存器模块、电阻排模块以及开关模块,所述移位寄存器的信号输入端与测试平台SIO模块的相应输出端连接,所述移位寄存器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电阻排模块的输入端以及开关模块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电阻排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开关模块以及测试线缆识别模块连接。其中,测试适配器串行编码模块主要完成测试适配器的二进制编码,测试适配器线缆识别模块主要完成适配器测试电缆的主动识别。移位寄存器模块输出并行数据控制开关模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适配器防差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测试适配器串行编码模块和测试线缆识别模块,所述测试适配器串行编码模块包括移位寄存器模块、电阻排模块以及开关模块,所述移位寄存器的信号输入端与测试平台SIO模块的相应输出端连接,所述移位寄存器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电阻排模块的输入端以及开关模块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电阻排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开关模块以及测试线缆识别模块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配器防差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测试适配器串行编码模块和测试线缆识别模块,所述测试适配器串行编码模块包括移位寄存器模块、电阻排模块以及开关模块,所述移位寄存器的信号输入端与测试平台SIO模块的相应输出端连接,所述移位寄存器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电阻排模块的输入端以及开关模块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电阻排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开关模块以及测试线缆识别模块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配器防差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位寄存器模块包括移位寄存器U1-U4,所述移位寄存器U1-U4使用74HC165型移位寄存器,所述移位寄存器U1-U4的15脚接GND,所述移位寄存器U1-U4的1脚和2脚分别与所述测试平台SIO模块的加载信号输出端以及时钟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测试平台SIO模块的数据输出端与所述移位寄存器U1的9脚连接,所述移位寄存器U1的10脚与所述移位寄存器U2的9脚连接,所述移位寄存器U2的10脚与所述移位寄存器U3的9脚连接,所述移位寄存器U3的10脚与所述移位寄存器U4的9脚连接,所述移位寄存器U1的10脚接VCC,所述移位寄存器U1-U4的3-6脚以及11-14脚为所述移位寄存器模块的信号输出端,所述移位寄存器U1-U4的其它引脚悬空。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配器防差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位寄存器模块还包括电阻R6-R7,所述电阻R6的一端接所述测试平台SIO模块的时钟信号输出端,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7的一端接所述测试平台SIO模块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锦崔少辉王成史连艳柳鹏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械工程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