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元件用镀Sn材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638626 阅读:1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03 04:13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作为连接器、端子等的导电性弹簧材料具有低拔插性和良好的表面光泽的镀Sn材料,其特征在于,该镀Sn材料在铜或铜合金条的基体材料上具有实施了回流焊处理的Sn镀层,其中,回流焊Sn镀层由上侧的Sn层和下侧的Cu-Sn合金层构成,Sn镀层的厚度为0.2~0.8μm,镀Sn材料的轧制直角方向的表面粗糙度Ra为0.05μm以下,RSm为20μm以下,露出到最表面的Cu-Sn合金层的面积比为5~40%,从表面观察时的所述露出的Cu-Sn合金层的晶粒直径为3μm以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适合用作电子元件,特别是连接器、端子等的导电性弹簧材料的镀Sn材料。
技术介绍
作为端子、连接器等的导电性弹簧材料,使用实施了Sn镀敷的铜或铜合金条(以下,称为“镀Sn材料”)。一般,镀Sn材料通过以下工序制造:在连续镀敷作业线进行脱脂以及酸洗后,通过电镀法形成Cu基底镀层,接着通过电镀法形成Sn层,最后实施回流焊处理,使Sn层熔融。近年来,由于电子/电气元件的电路数增大,正在推进将电气信号供给至电路的连接器的多极化。镀Sn材料因其柔软性而在连接器的触点采用使插头和插座粘连的Gas tight(气密)构造,因此与由镀金等构成的连接器相比,每一极的连接器的插入力较高。因此造成了因连接器多极化而产生的连接器插入力的增大的问题。例如,在汽车组装生产线中,嵌合连接器的作业目前大部分由人工进行。如果连接器的插入力变大,则会在组装生产线给作业者造成负担,直接导致作业效率的降低。由此,强烈希望降低镀Sn材料的插入力。此外,一般,在端子、连接器的组装生产线中,设置有用于检测表面缺陷的检测器,其通过在端子表面照射光并检测此反射光来检测缺陷。因此,为了高精度地检测缺陷,要求端子的表面光泽高,即导电性弹簧材料的表面光泽高。一般的镀Sn材料在对铜合金按顺序电镀Cu、Sn之后,通过进行回流焊处理,使Sn层熔融,从母材到表面具有按Cu层、Cu-Sn合金层、Sn层顺序的构造,能够获得高的表面光泽。作为用于降低连接器的插入力的方法,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技术:预先对Cu-Ni-Si系铜合金实施粗糙化处理,之后,按顺序电镀Cu、Sn,进行240~360℃、1~12秒的回流焊处理,由此使Sn系表面层的平均厚度为0.4~1.0μm
以下,使Cu-Sn合金层的一部分露出到最表面,将Cu的一部分置换成Ni以及Si,使得Cu-Sn合金层的表面粗糙度Ra为0.3μm以上,Rvk为0.5μm以上,从而实现低拔插性。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如下技术:对Cu-Ni-Si系铜合金按顺序电镀Cu、Sn,进行240~360℃、1~12秒的回流焊处理,由此将Cu-Sn合金层的Cu的一部分置换成Ni以及Si,使得Cu-Sn合金层的表面粗糙度Rvk大于0.2μm,使Cu-Sn合金层露出到最表面,其面积比为10~40%,Sn系表面层的平均厚度为0.2~0.6μm,从而实现低拔插性。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如下技术:使按Cu、Sn的顺序实施了电镀的铜合金在300~900℃的回流焊炉内通过3~20秒,从母材到表面减少Cu浓度,使Sn或Sn合金部分分散到Cu-Sn合金层中,从而兼具低拔插性以及高耐热性。在专利文献4中公开了如下技术:对Cu-Ni-Si系铜合金进行按顺序电镀Cu、Sn,升温至240~360℃,保持6~12秒,之后骤冷的回流焊处理,由此将Cu-Sn合金层的Cu的一部分置换成Ni以及Si,使得Cu-Sn合金层的粗糙度峰度Rku大于3,使Cu-Sn合金层露出到最表面,其面积比为10~40%,Sn系表面层的平均厚度为0.2~0.4μm,从而兼具低拔插性以及高耐热性。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208878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5263435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第5355935号公报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13-049909号公报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如上所述,对于降低端子、连接器的插入力,使Cu-Sn合金层的一部分露出到镀Sn材料的最表面是有效的。但是,如果Cu-Sn合金层露出到最表面,则镀Sn材料的表面粗糙度增大,不能获得良好的表面光泽,因此不容易在端子、连接器的组装生产线中进行表面缺陷的检测。在本专利技术人所知的范围内并未找
到能够获得低拔插性和良好的表面光泽的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课题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作为连接器、端子等的导电性弹簧材料具有低拔插性和良好的表面光泽的镀Sn材料。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人进行深入研究的结果,发现了为了获得低拔插性和良好的表面光泽,将露出到镀Sn材料的最表面的Cu-Sn合金层的晶粒直径细微化是有效的。如果通过回流焊处理使Cu-Sn合金层露出到镀Sn材料的最表面,则Cu-Sn合金层的截面形状为圆顶状,因此通过回流焊处理而熔融的Sn沿Cu-Sn合金层的形状发生流动,回流焊处理后的镀Sn材料的表面粗糙度增加,表面光泽恶化。因此,通过使露出的Cu-Sn合金层的晶粒直径细微化,能够减轻通过回流焊处理而产生的Sn层的流动,获得低拔插性和良好的表面光泽。即,本专利技术如下:(1)一种镀Sn材料,其特征在于,在铜或铜合金条的基体材料上具有实施了回流焊处理的Sn镀层,其中,回流焊Sn镀层由上侧的Sn层和下侧的Cu-Sn合金层构成,Sn镀层的厚度为0.2~0.8μm,镀Sn材料的轧制直角方向的表面粗糙度Ra为0.05μm以下,RSm为20μm以下,露出到最表面的Cu-Sn合金层的面积比为5~40%,从表面观察时的所述露出的Cu-Sn合金层的晶粒直径为3μm以下。(2)根据(1)所述的镀Sn材料,其中,在铜或铜合金条的基体材料上覆盖有Cu基底镀层、或Ni基底镀层、或将Ni以及Cu按该顺序进行了层叠的Ni/Cu双层基底镀层,在该基底镀层上具有回流焊Sn镀层。(3)一种镀Sn材料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铜或铜合金条的基体材料上,在形成Sn镀层或按顺序形成Cu、Sn镀层后,通过回流焊处理,在基体材料上隔着Cu-Sn合金层形成Sn层,使所述Cu镀层的厚度为0~0.5μm,所述Sn镀层的厚度为0.5~1.5μm,在所述回流焊处理中以温度400~600℃加热1~30秒后,喷雾出20~90℃的冷却水,接着投入至20~90℃的水槽。(4)一种镀Sn材料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铜或铜合金条的基体材料上按顺序形成Ni、Cu、Sn镀层后,通过回流焊处理,在基体材料上覆盖Ni基底镀层或Ni/Cu双层基底镀层,隔着Cu-Sn合金层形成Sn层,使所述Ni镀层的厚度为0.05~3μm,所述Cu镀层的厚度为0.05~0.5μm,所述Sn镀层的厚度为0.5~1.5μm,在所述回流焊处理中以温度400~600℃加热1~30秒后,喷雾出20~90℃的冷却水,接着投入至20~90℃的水槽。(5)一种电子元件,其具备(1)或(2)所述的镀Sn材料。专利技术的效果本专利技术的镀Sn材料特别是在使用于汽车以及电子元件等的端子的情况下,接合时的插入力较低,能高精度地实施端子组装时的表面检查。附图说明图1是镜面反射率测定方法的说明图。图2是动摩擦系数测定方法的说明图。图3是触头顶端的加工方法的说明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镀Sn材料的SEM反射电子像。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镀Sn材料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如果预先没有特别说明,在本专利技术中%表示质量%。(1)基体材料的组成作为成为镀Sn材料的基体材料的铜条,能使用纯度99.9%以上的韧铜、无氧铜,此外,作为铜合金条,能根据所要求的强度、导电性,使用公知的铜合金。作为公知的铜合金,能列举例如Cu-Sn-P系合金、Cu-Zn系合金、Cu-Ti系合金、Cu-Ni-Si系合金、Cu-Sn-Zn系合金、Cu-Zr系合金等。(2)Sn镀层在铜或铜合金条的表面形成有实施了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46/201610102853.html" title="电子元件用镀Sn材料原文来自X技术">电子元件用镀Sn材料</a>

【技术保护点】
一种镀Sn材料,其特征在于,在铜或铜合金条的基体材料上具有实施了回流焊处理的Sn镀层,回流焊Sn镀层由上侧的Sn层和下侧的Cu‑Sn合金层构成,Sn镀层的厚度为0.2~0.8μm,镀Sn材料的轧制直角方向的表面粗糙度Ra为0.05μm以下,RSm为20μm以下,露出到最表面的Cu‑Sn合金层的面积比为5~40%,从表面观察时的所述露出的Cu‑Sn合金层的晶粒直径为3μm以下。

【技术特征摘要】
2015.02.24 JP 2015-0342391.一种镀Sn材料,其特征在于,在铜或铜合金条的基体材料上具有实施了回流焊处理的Sn镀层,回流焊Sn镀层由上侧的Sn层和下侧的Cu-Sn合金层构成,Sn镀层的厚度为0.2~0.8μm,镀Sn材料的轧制直角方向的表面粗糙度Ra为0.05μm以下,RSm为20μm以下,露出到最表面的Cu-Sn合金层的面积比为5~40%,从表面观察时的所述露出的Cu-Sn合金层的晶粒直径为3μm以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镀Sn材料,其中,在铜或铜合金条的基体材料上覆盖有Cu基底镀层、或Ni基底镀层、或将Ni以及Cu按该顺序进行了层叠的Ni/Cu双层基底镀层,在该基底镀层上具有回流焊Sn镀层。3.一种镀Sn材料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铜或铜合金条的基体材料上,在形成Sn镀层或按顺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长野真之山崎浩崇中谷胜哉
申请(专利权)人:JX金属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