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电力系统自动化
,尤其是涉及一种一体化高电压取能电源。
技术介绍
对配电线路进行在线监测时,其输电线路的电源供给是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实际进行在线监测时,由于采集信号的各种传感器及信号发送单元等都布设在架空线附近,安装高度和安装位置均受到很大限制,因而不可能使用常规电源。而且,由于对上述传感器及信号发送单元等进行供电的电源工作在野外,维修不便,因而通常上述电源均需具备长期免维护功能,则相应对电源的可靠性提出了很高要求。但是,现如今还未出现一种结构简单、接线方便、性能稳定可靠且受外界环境影响小的供电电源。因此,开发出性能良好的特种电源并将其应用于配电线路状态参数在线监测系统,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现如今,配电线路状态参数在线监测系统的供电方法没有一个统一、标准且规范的方法可供遵循,施工操作随意性较大,所采用的供电电源也不统一,并且需要用电设备上安装调压装置等,实际应用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使用操作不便、安装难度大、使用效果较差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一体化高电压取能电源,其结构简单、安装紧凑且性能稳定可靠、使用效果好,能简便、快速完成安装,并且使用寿命长。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一体化高电
压取能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外套管、与供配电线路连接的高压电容器、与所述高压电容器连接的变压器、与变压器的一次侧线圈并接的分压电容器和安装在绝缘外套管内的电子线路板,所述高压电容器与变压器的一次侧线圈连接,所述高压电容器为一个取能电容或由多个所述取能电容串接而成;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一体化高电压取能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外套管(4)、与供配电线路连接的高压电容器、与所述高压电容器连接的变压器(3)、与变压器(3)的一次侧线圈并接的分压电容器(5)和安装在绝缘外套管(4)内的电子线路板(7),所述高压电容器与变压器(3)的一次侧线圈连接,所述高压电容器为一个取能电容(2)或由多个所述取能电容(2)串接而成;所述电子线路板(7)上设置有对所述供配电线路的电压进行实时测量的电压测量电路(8)、所述供配电线路发生落雷事故时对变压器(3)进行保护的防雷保护模块(9)和与变压器(3)的二次侧线圈连接的AC/DC电源模块(10),所述电压测量电路(8)与分压电容器(5)连接,所述防雷保护模块(9)与所述高压电容器连接,所述分压电容器(5)布设在电子线路板(7)上且其位于电子线路板(7)上方;所述高压电容器和变压器(3)均安装在绝缘外套管(4)内,且所述高压电容器、变压器(3)和电子线路板(7)由上至下布设;所述绝缘外套管(4)的内侧底部为由灌封胶填充形成的灌封胶填充结构(11),所述变压器(3)、分压电容器(5)和电子线路板(7)均位于绝缘外套管(4)的内侧底部且三者均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体化高电压取能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外套管(4)、与供配电线路连接的高压电容器、与所述高压电容器连接的变压器(3)、与变压器(3)的一次侧线圈并接的分压电容器(5)和安装在绝缘外套管(4)内的电子线路板(7),所述高压电容器与变压器(3)的一次侧线圈连接,所述高压电容器为一个取能电容(2)或由多个所述取能电容(2)串接而成;所述电子线路板(7)上设置有对所述供配电线路的电压进行实时测量的电压测量电路(8)、所述供配电线路发生落雷事故时对变压器(3)进行保护的防雷保护模块(9)和与变压器(3)的二次侧线圈连接的AC/DC电源模块(10),所述电压测量电路(8)与分压电容器(5)连接,所述防雷保护模块(9)与所述高压电容器连接,所述分压电容器(5)布设在电子线路板(7)上且其位于电子线路板(7)上方;所述高压电容器和变压器(3)均安装在绝缘外套管(4)内,且所述高压电容器、变压器(3)和电子线路板(7)由上至下布设;所述绝缘外套管(4)的内侧底部为由灌封胶填充形成的灌封胶填充结构(11),所述变压器(3)、分压电容器(5)和电子线路板(7)均位于绝缘外套管(4)的内侧底部且三者均灌封于灌封胶填充结构(11)内。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高电压取能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外套管(4)由外侧套管和同轴套装在所述外侧套管内的内部套管组成;所述内部套管的内腔分为电容器安装腔和位于所述电容器安装腔下方且由灌封胶填充结构(11)进行封装的底部封装腔,所述高压电容器装于所述电容器安装腔内,所述变压器(3)、分压电容器(5)和电子线路板(7)均位于所述底部封装腔内;所述电容器安装腔和所述底部封装腔均为圆柱形腔体,所述电容器安装腔的内径小于所述底部封装腔的内径。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体化高电压取能电源,其特征在于:
\t所述绝缘外套管(4)分为上部套管(4-1)和位于上部套管(4-1)正下方的下部套管(4-2),所述上部套管(4-1)的内径小于下部套管(4-2)的内径,所述上部套管(4-1)与下部套管(4-2)内部连通,所述高压电容器布设在上部套管(4-1)内;所述下部套管(4-2)的内侧上部设置有对上部套管(4-1)的底部开口进行封堵的电极板(6),所述高压电容器底部支撑于电极板(6)上;所述变压器(3)位于下部套管(4-2)内且其位于电极板(6)下方,所述电子线路板(7)布设在下部套管(4-2)的内侧下部,所述变压器(3)支撑于电极板(6)与电子线路板(7)之间;所述AC/DC电源模块(10)的电源输出端接有电源输出线;所述电压测量电路(8)的输出端接有电压测量输出线,所述电源输出线和所述电压测量输出线均位于电子线路板(7)下方;所述下部套管(4-2)的内侧下部为灌封胶填充结构(11),所述电源输出线与所述电压测量输出线的内端、电极板(6)、变压器(3)、分压电容器(5)和电子线路板(7)均灌封于灌封胶填充结构(11)内。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体化高电压取能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取能电容(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取能电容(2)由上至下装在上部套管(4-1)内,且相邻两个取能电容(2)之间均垫装有导电垫片(19);多个所述取能电容(2)中位于最上部的取能电容(2)为顶部电容,所述上部套管(4-1)上部装有第一导电螺柱(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之仁,汤怀收,甘兴林,邓显军,高明科,刘佳,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兴汇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