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624931 阅读: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01 17: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背板,背板上设置有差分线,差分线包括正差分线和负差分线,正差分线的两端与负差分线的两端分别对应设置,正差分线的发送侧设置有N1个回流地孔,正差分线的接收侧设置有N2个回流地孔,负差分线的发送侧设置有M1个回流地孔,负差分线的接收侧设置有M2个回流地孔;设置于正差分线的发送侧的N1个回流地孔以及设置于负差分线的发送侧的M1个回流地孔使差分线上传输的差分信号产生的第一电压偏差,与设置于正差分线的接收侧的N2个回流地孔以及设置于负差分线的接收侧的M2个回流地孔使差分信号产生的第二电压偏差相互抵消。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使差分线两侧的电压幅值保持平衡,避免差分线传输的差分信号的幅度发生扭曲,保证差分信号的完整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信号传输
,特别是涉及一种背板
技术介绍
随着信号速率的提高,信号的完整性在信号有效传输中所占的位置越来越重要,其中,信号的完整性是指信号在传输路径上的质量。目前的信号传输中的一类常见信号为差分信号,差分信号由一对差分线来传输,传输差分信号的差分线设置于背板上,由于背板为多层结构,为了保证信号的一贯性,需要在各层上设置回流地孔来作为接地端。由于在差分线的两侧往往需要设置回流地孔,而现有的回流地孔的设置方式不够合理,常常会导致阻抗失配,使差分信号的传输质量差,影响差分信号的完整性,且这种情况对差分信号的影响随着信号速率的提高表现的越为明显。因此,如何解决由于差分线两侧回流地孔的设置不合理而影响差分信号完整性的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背板,其上差分线的两侧设置的若干个回流地孔能够使差分线两侧的电压幅值保持平衡,避免差分线上传输的差分信号的幅度发生扭曲,保证差分信号的完整性,差分信号的传输质量好。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背板,所述背板上设置有差分线,所述差分线包括正差分线以及负差分线,所述正差分线的两端与所述负差分线的两端分别对应设置,其中:所述正差分线的发送侧设置有N1个回流地孔,所述正差分线的接收侧设置有N2个所述回流地孔,所述负差分线的发送侧设置有M1个所述回流地孔,所述负差分线的接收侧设置有M2个所述回流地孔;其中,设置于所述正差分线的发送侧的N1个所述回流地孔以及设置于所
述负差分线的发送侧的M1个所述回流地孔使所述差分线上传输的差分信号产生的第一电压偏差,与设置于所述正差分线的接收侧的N2个所述回流地孔以及设置于所述负差分线的接收侧的M2个所述回流地孔使所述差分信号产生的第二电压偏差相互抵消。优选地,设置于所述正差分线的发送侧的N1个所述回流地孔距离所述正差分线的发送端的长度以及设置于所述正差分线的接收侧的N2个所述回流地孔距离所述正差分线的接收端的长度均不大于预设距离;设置于所述负差分线的发送侧的M1个所述回流地孔距离所述差分线的发送端的长度以及设置于所述负差分线的接收侧的M2个所述回流地孔距离所述差分线的接收端的长度均不大于所述预设距离。优选地,所述预设距离为36mil。优选地,N1与M2相等,N2与M1相等。优选地,N1与M1相等,N2与M2相等。优选地,N1与N2相等。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背板,该背板上的差分线的两侧设置的回流地孔能够使差分线上传输的差分信号在发送侧产生的第一电压偏差与在接收侧产生的第二电压偏差相互抵消,即本专利技术的背板上设置的回流地孔的个数能够使差分线两侧的电压幅值保持平衡,避免了差分线上传输的差分信号的幅度发生扭曲,保证了差分信号的完整性,差分信号的传输质量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现有技术和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背板上设置的回流地孔的位置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另一种背板上设置的回流地孔的位置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另一种背板上设置的回流地孔的位置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核心是提供一种背板,其上差分线的两侧设置的若干个回流地孔能够使差分线两侧的电压幅值保持平衡,避免差分线上传输的差分信号的幅度发生扭曲,保证差分信号的完整性,差分信号的传输质量好。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背板,背板上设置有差分线,差分线包括正差分线以及负差分线,正差分线的两端与负差分线的两端分别对应设置,其中:正差分线的发送侧设置有N1个回流地孔,正差分线的接收侧设置有N2个回流地孔,负差分线的发送侧设置有M1个回流地孔,负差分线的接收侧设置有M2个回流地孔;其中,设置于正差分线的发送侧的N1个回流地孔以及设置于负差分线的发送侧的M1个回流地孔使差分线上传输的差分信号产生的第一电压偏差,与设置于正差分线的接收侧的N2个回流地孔以及设置于负差分线的接收侧的M2个回流地孔使差分信号产生的第二电压偏差相互抵消。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回流地孔造成的差分线阻抗失配的情况随着差分信号的频率(或速率)的提高越为明显,故本专利技术的背板主要用于高频率(或高速率)差分信号(大于25GHz)。例如本专利技术的背板可以为一个12层板,层叠结构为SGSGSPPSGSGS(S为信号层,G为地层,P为电源层),板厚为1.6mm,差分线的阻抗为100欧姆,过孔换层,TOP层进第三信号层出,差分线的线宽为5mil,差分线的线距为12mil,并采用10度走线。当然,本专利技术对差分线的尺寸、背板的具体结构以及信号应用范围不作特别限定。作为优选地,设置于正差分线的发送侧的N1个回流地孔距离正差分线的发送端的长度以及设置于正差分线的接收侧的N2个回流地孔距离正差分线的接收端的长度均不大于预设距离;设置于负差分线的发送侧的M1个回流地孔距离差分线的发送端的长度以及设置于负差分线的接收侧的M2个回流地孔距离差分线的接收端的长度均不大于预设距离。可以理解的是,只有距离差分线的相应端的长度在一定范围内的回流地孔才能够对差分信号产生影响,距离差分线的距离过远的回流地孔不能算作设置于差分线的相应侧。进一步可知,这里的预设距离为36mil。当然,本专利技术对预设距离的具体数值不做限定。作为优选地,N1与M2相等,N2与M1相等。可以理解的是,例如N1=M2=2,N2=M1=4,参见图1所示,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背板上设置的回流地孔的位置示意图;正差分线的发送侧设置有2个回流地孔则相当于正差分线的发送侧有2个寄生电感并联,负差分线的发送侧有4个回流地孔则相当于负差分线的发送侧有4个寄生电感并联,由于并联的寄生电感越多,总电感越小,故正差分线的发送侧的总电感大于负差分线的发送侧的总电感,反映在差分线传输的差分信号的波形上的效果即为加大了正向电压,此时,差分信号的电压变化值为第一电压偏差;同理,正差分线的接收侧相当于有4个寄生电感并联,负差分线的接收侧相当于有2个寄生电感并联,故负差分线的发送侧的总电感大于正差分线的发送侧的总电感,反映在差分线传输的差分信号的波形上的效果即为加大了负向电压,此时,差分信号的电压变化值为第二电压偏差;由于正差分线和负差分线在发送侧的电感差值与负差分线和正差分线在接收侧的电感差值相同,故第一电压偏差与第二电压偏差的绝对值相同,但符号相反。即差分信号的电压幅值可以视为在差分线的发送侧产生了第一电压偏差,发送至接收侧后又在第一电压偏差的基础上产生了第二电压偏差,由于第一电压偏差与第二电压偏差相互抵消,故差分信号的电压幅值不会受到影响而发生扭曲,保证了差分线的信号传输质量,信号完整性好。除以上实施例以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另一种实施例。作为优选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上设置有差分线,所述差分线包括正差分线以及负差分线,所述正差分线的两端与所述负差分线的两端分别对应设置,其中:所述正差分线的发送侧设置有N1个回流地孔,所述正差分线的接收侧设置有N2个所述回流地孔,所述负差分线的发送侧设置有M1个所述回流地孔,所述负差分线的接收侧设置有M2个所述回流地孔;其中,设置于所述正差分线的发送侧的N1个所述回流地孔以及设置于所述负差分线的发送侧的M1个所述回流地孔使所述差分线上传输的差分信号产生的第一电压偏差,与设置于所述正差分线的接收侧的N2个所述回流地孔以及设置于所述负差分线的接收侧的M2个所述回流地孔使所述差分信号产生的第二电压偏差相互抵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上设置有差分线,所述差分线包括正差分线以及负差分线,所述正差分线的两端与所述负差分线的两端分别对应设置,其中:所述正差分线的发送侧设置有N1个回流地孔,所述正差分线的接收侧设置有N2个所述回流地孔,所述负差分线的发送侧设置有M1个所述回流地孔,所述负差分线的接收侧设置有M2个所述回流地孔;其中,设置于所述正差分线的发送侧的N1个所述回流地孔以及设置于所述负差分线的发送侧的M1个所述回流地孔使所述差分线上传输的差分信号产生的第一电压偏差,与设置于所述正差分线的接收侧的N2个所述回流地孔以及设置于所述负差分线的接收侧的M2个所述回流地孔使所述差分信号产生的第二电压偏差相互抵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素华
申请(专利权)人:浪潮北京电子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