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调节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3616785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8-30 14: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得到具备风机盘管机组那样小型且能进行蒸汽加湿的空气调节器的空气调节系统。具备:吹出空调用空气的空气调节器;使空调用空气与蒸汽混合的加湿用腔室箱体;和以使空调用空气产生两条旋流并与蒸汽混合的混合机构。混合机构具备:设置为使空调用空气分叉为第一分流空气、第二分流空气和第三分流空气,且通过第一分流空气产生第一旋流的分叉构件;设置为使第三分流空气朝向流至第一旋流的下游区域的第一分流空气并流入的第一引导部;和设置为使第二分流空气与流至第一旋流的下游区域的第三分流空气相错开且相向地流动,从而产生第二旋流的第二引导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设置于办公室或酒店等的房顶并进行空气调节的系统。
技术介绍
在使用蒸汽对空气调节用空气进行加湿时,蒸汽被空调用空气吸收为止所需的蒸发吸收距离较长,因此需要较长较大的加湿空间。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24553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要解决的问题:因此,仅仅通过在房顶板内狭小空间里使用的、如风机盘管机组(fan coil unit)这样的小型空气调节器是难以进行蒸汽加湿的。因此,需要有另一个进行蒸汽加湿的空气调节器,存在空调系统成本升高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手段:本技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具备:吹出空调用空气的空气调节器;在内部使空调用空气与蒸汽混合而对所述空调用空气进行加湿的加湿用腔室箱体;和以使所述空调用空气包围所述蒸汽同时使所述空调用空气产生两条旋流并与所述蒸汽混合的形式、设置于所述加湿用腔室箱体的内部的混合机构。又,也可以是混合机构具备:设置为使所述空调用空气分叉为第一分流空气、第二分流空气和第三分流空气,且通过所述第一分流空气产生第一旋流的分叉构件;设置为使所述第三分流空气朝向流至所述第一旋流的下游区域的所述第一分流空气并流入的第一引导部;和设置为使所述第二分流空气与流至所述第一旋流的下游区域的所述第三分流空气相错开且相向地流动,从而产生第二旋流的第二引导部。根据上述结构的技术,使空调用空气包围蒸汽同时使空调用空气产生两条旋流而与蒸汽混合,因此可促进空调用空气对蒸汽的吸收而增大单位时间的蒸汽吸收量。因此,蒸发吸收距离缩短而实现加湿空间的缩小和加湿用腔室箱体的小型化。又,蒸汽由空调用空气包围而不与加湿用腔室箱体的内表面直接接触,因此不会发生冷凝或结露等,加湿用腔室箱体无需隔热,降低成本。只要将本技术的加湿单元设置于办公室或酒店等狭小空间的房顶板内,并与风机盘管机组等小型空气调节器直接连接或者通过风道连接,便可以进行蒸汽加湿。此外,如果已设有空气调节器,则只需增设加湿单元便可以以低廉的价格进行更新。又,即便是温度和湿度较低的外气,只要进行蒸汽加湿就不存在加湿不足的担忧,通过将外气直接导入至风机盘管机组等小型的空气调节器,则无需另一个进行外气加湿的空气调节器,谋求成本降低。借助于加湿用腔室箱体,使空调用空气的噪声能量通过扩散和反射大幅度衰减,因此最适合酒店等要求静音性的场所,能够进行舒适性优异的空气调节。又,也可以是分叉构件具备:与所述加湿用腔室箱体的内表面部隔着距离设置,并形成了使所述空调用空气通过而分别产生所述第二分流空气、所述第三分流空气、第四分流空气和第五分流空气的四个间隙部的挡壁部;和以使所述空调用空气穿过所述挡壁部而产生所述第一分流空气和所述第一旋流的形式设置于所述挡壁部的开口部。根据上述结构的技术,借助于开口部,可增加通过开口部的空调用空气的风速而提高雷诺数,在开口部的下游区域确实地产生第一旋流,可以将空调用空气与蒸汽混合而进行加湿。此外,仅仅是在挡壁部上设置开口部的简单结构,因此能够以低成本进行制造。又,也可以是第一引导部由与所述第三分流空气碰撞从而使所述第三分流空气的行进方向朝向所述第一旋流的下游区域的第一风向调节板构成;第二引导部由与所述第二分流空气碰撞从而使所述第二分流空气的行进方向朝向与所述第三分流空气相错开且相向的方向的第二风向调节板构成。根据上述结构的技术,通过第一风向调节板和第二风向调节板,可使第二分流空气与第三分流空气相错开且相向从而使空调用空气旋转,从而确实地产生第二旋流,可以将空调用空气与蒸汽混合并进行加湿。此外,仅仅是设置第一风向调节板和第二风向调节板的简单结构,因此无需通过多个构件将加湿用腔室箱体的内部复杂地进行分隔,能够以低成本进行制造。又,也可以是具备以在产生第一旋流的区域排放所述蒸汽的形式设置于所述加湿用腔室箱体的内部的喷雾管。根据上述结构的技术,在产生第一旋流的区域排放蒸汽,因此使空调用空气高效且迅速地吸收蒸汽,增大有效加湿量。又,也可以是还具备向所述喷雾管输送所述蒸汽的电极式蒸汽发生器;所述蒸汽发生器具备使电极间的电压升压的升压变压器。根据上述结构的技术,在电极式蒸汽发生器中例如可以使用100V的电源且400V的电极,因此电极面积大幅度缩小,加湿能力保持不变但谋求加湿器的小型化。因此,也可以设置于办公室或酒店等的房顶板等狭小空间内,可以容易进行蒸汽加湿。又,也可以是还具备在所述喷雾管的上风侧进行加湿的汽化式加湿器;将所述汽化式加湿器的加湿不足部分由所述喷雾管加湿以补充。根据上述结构的技术,主要通过运行成本较少的汽化式加湿器进行加湿并仅将不足部分由蒸汽进行加湿,因此加湿成本极少,而且在低空调负荷时通过蒸汽进行加湿制暖以及低温加湿,从而可以同时实现节能性和舒适性。又,也可以是还具备使作为所述空调用空气导入的外气与回风混合的混合用腔室箱体,所述混合用腔室箱体具备设置为使回风流入的回风通路、和设置为使所述外气从与所述回风的气流交叉的方向流入所述回风通路的外气通路。根据上述结构的技术,通过混合用腔室箱体使外气与回风交叉而强制地产生湍流,可以促进具有温差的外气与回风的混合。因此,在短距离内实现温度平均的混合空气。因此,混合用腔室箱体变得紧凑,可以防止热交换不均和加湿不均,从而消除空气调节不均的情况而改善舒适性。使用混合用腔室箱体将外气与回风导入至空气调节器中,以此即便是风机盘管机组等小型空气调节器,也能够进行和大型空气处理单元相当的空气调节,从而谋求成本的降低。又,也可以是所述混合用腔室箱体具备阶梯部,所述阶梯部设置为在比所述外气与所述回风交叉的区域靠近上游侧的位置上使所述外气碰撞而扩大所述外气的气流宽度。根据上述结构的技术,通过阶梯部,以扩大外气的气流宽度的状态与回风交叉,从而甚至在混合用腔室箱体的各个角落也都能强制地产生湍流,可以进一步促进外气与回风的混合。因此,可以在更短的距离内形成温度平均的混合空气。因此,进一步使混合用腔室箱体变得紧凑,可以确实地防止热交换不均和加湿不均,从而消除空气调节不均的情况而进一步改善舒适性。此外,混合空气的噪声能量通过阶梯部进行扩散并反射而大幅度衰减。因此,最适合使用于酒店等要求静音性的场所,能够进行舒适性优异的空气调节。又,也可以是具备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形成为如下结构:在空调负荷最大时,使多台所述空气调节器以最大空调能力同时运行,且所述空调负荷每减少相当于一台所述空气调节器的最大空调能力的量,就使一台所述空气调节器停止运行。根据上述结构的技术,根据空调负荷的减少,完全停止不需要运行的空气调节器,因此不存在运行能量的浪费而实现节能。此外,在过渡期间等空调负荷较少时,能够实现空调能力无过量或不足的适温空气调节,能够改善舒适性和节能性。又,也可以是具备通过被供给的所述空调用空气诱导并混合被空调空间的空气后向所述被空调空间吹出的格栅型诱导吹出口。又,也可以是具备通过被供给的所述空调用空气诱导并混合被空调空间的空气后向所述被空调空间吹出的恒速式诱导吹出口。又,也可以是具备通过被供给的所述空调用空气诱导并混合被空调空间的空气后向所述被空调空间吹出,且将诱导混合空气的热向所述被空调空间辐射的诱导辐射单元。根据上述结构的技术,将被空调空间的空气进行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气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吹出空调用空气的空气调节器(23);在内部使所述空调用空气与蒸汽混合而对所述空调用空气进行加湿的加湿用腔室箱体(1);和以使所述空调用空气包围所述蒸汽同时使所述空调用空气产生两条旋流(F、G)并使其与所述蒸汽混合的形式、设置于所述加湿用腔室箱体(1)的内部的混合机构(2)。

【技术特征摘要】
2015.05.15 JP 2015-0996651.一种空气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吹出空调用空气的空气调节器(23);在内部使所述空调用空气与蒸汽混合而对所述空调用空气进行加湿的加湿用腔室箱体(1);和以使所述空调用空气包围所述蒸汽同时使所述空调用空气产生两条旋流(F、G)并使其与所述蒸汽混合的形式、设置于所述加湿用腔室箱体(1)的内部的混合机构(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混合机构(2)具备:设置为使所述空调用空气分叉为第一分流空气(A)、第二分流空气(B)和第三分流空气(C),且通过所述第一分流空气(A)产生第一旋流(F)的分叉构件(3);设置为使所述第三分流空气(C)朝向流至所述第一旋流(F)的下游区域的所述第一分流空气(A)并流入的第一引导部(4);和设置为使所述第二分流空气(B)与流至所述第一旋流(F)的下游区域的所述第三分流空气(C)相错开且相向地流动,从而产生第二旋流(G)的第二引导部(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分叉构件(3)具备:与所述加湿用腔室箱体(1)的内表面部(7)隔着距离设置,并形成了使所述空调用空气通过而分别产生所述第二分流空气(B)、所述第三分流空气(C)、第四分流空气(D)和第五分流空气(E)的四个间隙部(6)的挡壁部(9);和以使所述空调用空气穿过所述挡壁部(9)而产生所述第一分流空气(A)和所述第一旋流(F)的形式设置于所述挡壁部(9)的开口部(10)。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空气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引导部(4)由与所述第三分流空气(C)碰撞从而使所述第三分流空气(C)的行进方向朝向所述第一旋流(F)的下游区域的第一风向调节板(11)构成;第二引导部(5)由与所述第二分流空气(B)碰撞从而使所述第二分流空气(B)的行进方向朝向与所述第三分流空气(C)相错开且相向的方向的第二风向调节板(12)构成。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以在产生第一旋流(F)的区域排放所述蒸汽的形式设置于所述加湿用腔室箱体(1)的内部的喷雾管(13)。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调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木村惠一森田满津雄浦野胜博佐藤英数
申请(专利权)人:木村工机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