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转接充电座及电源连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608828 阅读: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8-29 01: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智能转接充电座及电源连接装置,智能转接充电座,包括母座、公座及DC电源传输线,母座适于装配在电源装置上以从电源装置上取电,且母座上设有第一触点组,公座上设有用于与第一触点组对应的第二触点组,第一触点组和第二触点组中的至少一组具有磁性,以使第一触点组可与第二触点组相吸合,当第一触点组与第二触点组吸合时,公座接收母座传输的电能;DC电源传输线与公座相连以将电能传输至电子设备。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磁性吸附作用实现公座和母座之间的电性连接,使得连接操作简单方便。同时,其结构简单,可以确保可电性连接更加可靠,使用寿命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源
,特别涉及一种智能转接充电座及电源连接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电子科技业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及成长中,我们周边的物品也渐渐都走向电子化,为使用者带来更多的便利性及更为人性化的使用性。现今,充斥于日常生活中的电子产品种类也随之增加,如手机、笔记本电脑、智能穿戴设备等。电子产品多半都有相对应的电源适配器,利用该数据线将电子产品与电源适配器连接,即可为电子产品充电,此外,除了电源适配器以外,电子产品通过数据线从电脑的USB接口或电源排插等电源装置上充电。无论是电源适配器、电脑或电源排插等电源装置,都需要将数据线的USB插头与电源适配器、电脑或电源排插等电源装置上的USB接口连接。众所周知,USB插头与USB接口之间的连接必须要对准插入,而且在插入前要分辨正反方向,所以,对于用户而言,其操作非常繁琐不便。此外,这种对接插入方式由于插入的力度,角度,插拔次数等因素,容易造成USB接口与USB插头接触不良,甚至是USB接口、数据线上的USB插头损坏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智能转接充电座。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该智能转接充电座的电源连接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一方面,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智能转接充电座,包括:母座,所述母座适于装配在电源装置上以从所述电源装置上取电,且所述母座上设有第一触点组;公座,所述公座上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一触点组对应的第二触点组,所述第一触点组和第二触点组中的至少一组具有磁性,以使所述第一触点组可与第二触点组相吸合,当所述第一触点组与所述第二触点组吸合时,所述公座接收所述母座传输的电能;DC电源传输线,所述DC电源传输线与所述公座相连以将所述电能传输至电子设备。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智能转接充电座,母座上设有第一触点组,公座上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一触点组对应吸合的第二触点组,当所述第一触点组与所述第二触点组吸合时接收所述母座传输的电能,如此,使用时可以公座上第二触点组和母座上的第一触点组吸合,在将DC电源传输线连接至电子设备即可为电子设备充电。本专利技术利用磁性吸附作用实现公座和母座之间的电性连接,使得连接操作简单方便。同时,其结构简单,可以确保可电性连接更加可靠,使用寿命长。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上述实施例智能转接充电座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母座具有一顶面,所述第一触点组设置于所述顶面,所述公座具有一与所述顶面相适配的底面,所述第二触点组设置于所述底面。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顶面和底面均为平面。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触点组低于所述顶面,所述第二触点组高于所述底面。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触点组包括一第一正极触点及至少两个第一负极触点,所述至少两个第一负极触点布置在所述第一正极触点的周围;所述第二触点组包括用于与第一正极触点吸合的一第二正极触点及用于与所述至少两个第一负极触点一一对应吸合的至少两个第二负极触点,所述至少两个第二负极触点布置在所述第二正极触点的周围。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负极触点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负
极触点对称布置于所述第一正极触点的两侧;所述第二负极触点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负极触点对称布置于所述第二正极触点的两侧。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正极触点包括嵌设于所述母座内的第一磁性件及覆盖于所述第一磁性件上的第一正极片;所述第一负极触点包括嵌设于所述母座内的第二磁性件及覆盖于所述第二磁性件上的第一负极片;所述第二正极触点包括嵌设于所述公座内的第三磁性件及覆盖于所述第三磁性件上的第二正极片;所述第二负极触点包括嵌设于所述公座内的第四磁性件及覆盖于所述第四磁性件上的第二负极片。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DC电源传输线包括线体及电源插头,所述线体的一端与所述公座相连,所述线体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源插头相连,所述电源插头适于所述电子设备上的充电接口相连。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触点组和/或第二触点组为具有弹性的构件。另一方面,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电源连接装置,包括:电源装置,用以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如上所述的智能转接充电座,所述智能转接充电座的母座装设于所述电源装置上。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智能转接充电座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智能转接充电座的分解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智能转接充电座中公座和母座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母座10;第一触点组11;第一正极触点111;第一负极触点112;公座20;第二触点组12;第二正极触点211;第二负极触点212;DC电源传输线30;线体301;电源插头302。本专利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
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参照图1至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转接充电座,包括母座10、公座20及DC电源传输线30。具体的,母座10适于装配在电源装置上以从所述电源装置上取电,且所述母座10上设有第一触点组11。也就是说,在具体应用中,母座10是安装在电源装置上的,例如可以是嵌设在电源装置上,也可以使插接在电源装置上,还可以与电源装置的形成为一体。电源装置可以是电源适配器、电源插排、插座、电脑主机电源等等。需要说明的是,母座10的结构和形状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母座10作为第一触点组11的载体,只要能够安装第一触点组11即可。作为优选地,母座10可以采用塑胶材质。公座20上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一触点组11对应的第二触点组12,所述第一触点组11和第二触点组12中的至少一组具有磁性,以使所述第一触点组11可与第二触点组12相吸合,当所述第一触点组11与所述第二触点组12吸合时,所述公座20接收所述母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智能转接充电座,其特征在于,包括:母座,所述母座适于装配在电源装置上以从所述电源装置上取电,且所述母座上设有第一触点组;公座,所述公座上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一触点组对应的第二触点组,所述第一触点组和第二触点组中的至少一组具有磁性,以使所述第一触点组可与第二触点组相吸合,当所述第一触点组与所述第二触点组吸合时,所述公座接收所述母座传输的电能;DC电源传输线,所述DC电源传输线与所述公座相连以将所述电能传输至电子设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转接充电座,其特征在于,包括:母座,所述母座适于装配在电源装置上以从所述电源装置上取电,且所述母座上设有第一触点组;公座,所述公座上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一触点组对应的第二触点组,所述第一触点组和第二触点组中的至少一组具有磁性,以使所述第一触点组可与第二触点组相吸合,当所述第一触点组与所述第二触点组吸合时,所述公座接收所述母座传输的电能;DC电源传输线,所述DC电源传输线与所述公座相连以将所述电能传输至电子设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转接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母座具有一顶面,所述第一触点组设置于所述顶面,所述公座具有一与所述顶面相适配的底面,所述第二触点组设置于所述底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转接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面和底面均为平面。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转接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点组低于所述顶面,所述第二触点组高于所述底面。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智能转接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点组包括一第一正极触点及至少两个第一负极触点,所述至少两个第一负极触点布置在所述第一正极触点的周围;所述第二触点组包括用于与第一正极触点吸合的一第二正极触点及用于与所述至少两个第一负极触点一一对应吸合的至少两个第二负极触点,所述至少两个第二负极触点布置在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伟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百事泰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