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584982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8-24 14: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桩,包括设置于地面下的壳体和设置于壳体内的升降充电模块,壳体顶面还设有用于将壳体密封的斜翻盖板,斜翻盖板一侧底面与壳体顶面铰接,升降充电模块包括充电装置和用于带动充电装置从壳体顶部出入的升降装置,升降装置还连接设有用于控制升降装置的工作状态的控制模块。在工作过程中,首先将斜翻盖板打开,然后控制模块会控制升降充电模块内的升降装置升起,从而带动充电装置从壳体顶部升起,到达地面之上的预定位置,然后可进行充电工作,当充电工作完成后,控制装置在再次控制升降装置回落,将充电装置带入壳体内部,然后斜翻盖板闭合即可,该产品在不工作时进入地下,从而大大节省了地上面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动汽车充电
,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桩
技术介绍
随着国家对新能源环境和新能源越来越重视,从而导致目前市场上新能源电动汽车的规模不断扩大,但是随着电动汽车的规模扩大,也导致了一些问题,比如电动汽车需要电力的支撑,因此充电桩的设置也越来越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在一线二线城市中,充电桩的设置势必需要占用一定的地上面积,造成充电场地上面积减少,车位也相应减少,并且现有的充电桩通常也是露天设置,也容易导致充电桩在长时间的露天情况下,出现进水、磕碰等情况,从而导致充电桩损坏的情况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桩,设置于地下,当需要使用时,才会升出地上,并且也避免了长时间露天设置,进一步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和维护成本。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桩,包括设置于地面下的壳体和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升降充电模块,所述壳体顶面还设有用于将所述壳体密封的斜翻盖板,所述斜翻盖板一侧底面与所述壳体顶面铰接,所述升降充电模块包括充电装置和用于带动所述充电装置从所述壳体顶部出入的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还连接设有用于控制所述升降装置的工作状态的控制模块。优选地,所述控制模块还包括无线控制器,所述无线控制器还与所述充电装置连接,所述无线控制器用于发送和接受无线信号,且还可以控制充电装置的工作状态。优选地,还包括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的盖板开合装置,所述盖板开合装置包括一端与所述斜翻盖板底面铰接,另一端与所述壳体内壁铰接的电动推杆。优选地,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底部固接设置于所述壳体底面且与所述壳体底面垂直设置的导杆和可沿所述导杆上下移动的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底部还设有用于带动所述安装座移动的驱动模块。优选地,所述驱动模块包括对称设置于所述安装座底部两侧的涡轮丝杠升降机和设置于两侧所述涡轮丝杠升降机中间的电动机,电动机通过旋转螺母与两侧所述涡轮丝杠升降机连接,所述涡轮丝杠升降机的升降部与所述安装座底部固接。优选地,所述充电装置包括底部固接设置于所述安装座顶面的充电安装板和设置于所述充电安装板顶部的充电器。优选地,所述充电器包括固接设置于所述充电安装板顶部的悬挂式充电壳和设置于所述悬挂式充电壳底部的充电枪,所述充电器与所述无线控制器连接。优选地,所述悬挂式充电壳内还设有自动绕线装置,所述自动绕线装置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电动汽车充电桩,包括设置于地面下的壳体和设置于壳体内的升降充电模块,并且壳体的顶部还设有密封壳体用的斜翻盖板,在不工作时,斜翻盖板将壳体有效的密封,避免雨水的进入,并且又因为不工作时,产品在设置于地下,也从而避免了对产品产生磕碰的情况发生。在工作过程中,首先将斜翻盖板打开,然后控制模块会控制升降充电模块内的升降装置升起,从而带动充电装置冲壳体顶部向上升起,到达地面之上的预定位置,然后可进行充电工作,当充电工作完成后,控制装置在再次控制升降装置的回落,将充电装置带入壳体内部,然后斜翻盖板闭合即可。因为该产品在不工作时,可实现进入地下,从而大大节省了地上面积。当需要使用时,才会升出地上,也避免了长时间露天设置,从而也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和维护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电动汽车充电桩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电动汽车充电桩中壳体和斜翻盖板开合后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电动汽车充电桩中升降装置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电动汽车充电桩充电装置结构示意图。附图中,1为壳体,2为斜翻盖板,31为涡轮丝杠升降机,32为安装座,33为导杆,34为电动机,35为旋转螺母,41为合页,42为盖板开合装置,51为充电安装板,52为悬挂式充电壳,53为充电枪。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看图1、图2、图3和图4,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电动汽车充电桩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电动汽车充电桩中壳体和斜翻盖板开合后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电动汽车充电桩中升降装置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电动汽车充电桩充电装置结构示意图。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桩,包括设置于地面下的壳体
1和设置于所述壳体1内的升降充电模块,所述壳体1顶面还设有用于将所述壳体1密封的斜翻盖板2,所述斜翻盖板2一侧底面与所述壳体1顶面铰接,所述升降充电模块包括充电装置和用于带动所述充电装置从所述壳体1顶部出入的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还连接设有用于控制所述升降装置的工作状态的控制模块。其中,斜翻盖板2通过合页41与壳体1顶面铰接,当然还可以使其它的铰接方式。其中,因为要减少对地上面积的占用,因此通常壳体1的顶部与地面的水平面保证持平,然后将斜翻盖板2予箱体密封闭合以后,斜翻盖板2会略微高于地面,从而给用户带来一定的提示,使用户可知该地面底部设有电动汽车充电桩。当然,也可以将壳体1在此下移,使斜盖盖板2与壳体1顶部密封闭合后,斜盖盖板的水平高度与地面的水平高度保持一致。其中,因为通常产品设置于停车场处,为了进一步便于人员对产品的寻找,可在斜翻盖板2顶部设置指示标志。其中,在不工作时,斜翻盖板2将壳体1有效的密封,避免雨水的进入,并且又因为不工作时,产品在设置于地下,也从而避免了对产品产生磕碰的情况发生。在工作过程中,首先将斜翻盖板2打开,然后控制模块会控制升降充电模块内的升降装置升起,从而带动充电装置冲壳体1顶部向上升起,到达地面之上的预定位置,然后可进行充电工作,当充电工作完成后,控制装置在再次控制升降装置的回落,将充电装置带入壳体1内部,然后斜翻盖板2闭合即可。因为该产品在不工作时,可实现进入地下,从而大大节省了地上面积。当需要使用时,才会升出地上,也避免了长时间露天设置,从而也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和维护成本。为了进一步提高上述实施例,所述控制模块还包括无线控制器,所述无线控制器还与所述充电装置连接,所述无线控制器用于发送和接受无线信号,且还可以控制充电装置的工作状态。无线控制装置可实现通过移动设备对产品的控制,比如人员可以通过移动设备上的
APP向无线控制器发出控制信号,从而控制升降装置和充电装置的工作状态。当然,其中,无线控制器也可以检测充电装置的工作情况,当充电装置将电动汽车的电力充满后,可通过无线控制器向移动设备上发送提醒或者也可以通过移动设备向无线控制器发送命令,时刻检测电动汽车的充电情况,从而再次时刻反馈给移动设备中。当用户需要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时,可通过移动设备中的APP检测周边距离最近的产品,然后确定选定该产品。这是产品中的无线控制器会与移动设备一直保持无线连接,当无线控制器检测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桩,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地面下的壳体(1)和设置于所述壳体(1)内的升降充电模块,所述壳体(1)顶面还设有用于将所述壳体(1)密封的斜翻盖板(2),所述斜翻盖板(2)一侧底面与所述壳体(1)顶面铰接,所述升降充电模块包括充电装置和用于带动所述充电装置从所述壳体(1)顶部出入的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还连接设有用于控制所述升降装置的工作状态的控制模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桩,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地面下的壳体(1)和设置于所述壳体(1)内的升降充电模块,所述壳体(1)顶面还设有用于将所述壳体(1)密封的斜翻盖板(2),所述斜翻盖板(2)一侧底面与所述壳体(1)顶面铰接,所述升降充电模块包括充电装置和用于带动所述充电装置从所述壳体(1)顶部出入的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还连接设有用于控制所述升降装置的工作状态的控制模块。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还包括无线控制器,所述无线控制器还与所述充电装置连接,所述无线控制器用于发送和接受无线信号,且还可以控制充电装置的工作状态。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汽车充电桩,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的盖板开合装置(42),所述盖板开合装置(42)包括一端与所述斜翻盖板(2)底面铰接,另一端与所述壳体(1)内壁铰接的电动推杆。4.如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动汽车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底部固接设置于所述壳体(1)底面且与所述壳体(1)底面垂直设置的导杆(33)和可沿所述导杆(33)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涛秦奋李题印俞伟勇胡伟陈双同崔金栋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凯达电力建设有限公司国网浙江杭州市余杭区供电公司东北电力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