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载空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564526 阅读: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8-20 03: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载空调,属于温度调节设备领域。空调包括:壳体、循环系统、冷凝系统、蒸发系统和电气控制驱动系统,循环系统、冷凝系统、蒸发系统和电气控制驱动系统分别安装在壳体内,壳体为流线型结构,所述壳体的顶部和外侧壁上分别设有加强件,所述加强件沿车辆的长度方向布置,循环系统包括卧式压缩机、毛细管、输出管路和输入管路,卧式压缩机和电气控制驱动系统分别与车辆的电源电连接,卧式压缩机通过输出管路与冷凝系统连通,卧式压缩机通过输入管路与蒸发系统连通,蒸发系统通过毛细管与冷凝系统连通,壳体的高度至多为200mm。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限定了车载空调的最大高度,提高了车辆的通过性,减小了车辆在行进时所受到的风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温度调节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载空调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车载空调现在已经十分普及。对于小型车辆,如家用轿车而言,常见的车载空调包括相互连通的循环系统、冷凝系统和蒸发系统,循环系统、冷凝系统和蒸发系统分别安装在发动机舱内,由于发动机舱的空间较大,所以循环系统中的压缩机通常选用较为常见的立式压缩机。但是由于房车和卡车等大型车辆受到车型结构的限制,通常需要将车载空调设置在驾驶室的顶端,如果此时任然选择立式压缩机,将会大大的增加驾驶室的高度,从而导致车辆在行进时会受到很大的风阻,并且由于驾驶室的高度增加,导致车辆无法通过一些限高的道路,降低了车辆的通过性。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的车载空调高度较大无法安装在驾驶室顶部的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载空调。所述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载空调,所述空调包括:壳体、循环系统、冷凝系统、蒸发系统和电气控制驱动系统,所述循环系统、所述冷凝系统、所述蒸发系统和所述电气控制驱动系统分别安装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壳体为流线型结构,所述壳体的顶部和外侧壁上分别设有加强件,所述加强件沿车辆的长度方向布置,所述循环系统包括卧式压缩机、毛细管、输出管路和输入管路,所述卧式压缩机和所述电气控制驱动系统分别与车辆的电源电连接,所述卧式压缩机通过输出管路与所述冷凝系统连通,所述卧式压缩机通过所述输入管路与所述蒸发系统连通,所述蒸发系统通过所述毛细管与所述冷凝系统连通,所述壳体的高度至多为200mm。在本技术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冷凝系统包括第一风扇、支架和冷凝器,所述支架为中空结构,所述第一风扇安装在所述支架的顶端,所述冷凝器安装在所述支架内且位于所述支架的底端,所述第一风扇的入风口朝向所述冷凝器布置,所述第一风扇的出风口与室外连通,所述冷凝器的输入端通过所述输出管路与所述卧式压缩机连通。在本技术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冷凝器为微通道冷凝器。在本技术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冷凝器倾斜布置在所述支架内。在本技术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风扇为轴流式风扇。在本技术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蒸发系统包括第二风扇和蒸发器,所述第二风扇的入风口朝向所述蒸发器布置,所述第二风扇的出风口与室内连通,所述蒸发器的输入端通过所述毛细管与所述冷凝器的输出端连通,所述蒸发器的输出端通过所述输入管路与所述卧式压缩机连通。在本技术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蒸发器的一对侧边上分别设有向外延伸出的翼板,所述第二风扇位于两个所述翼板之间。在本技术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风扇为离心风扇。在本技术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蒸发系统还包括隔热罩,所述隔热罩罩设在所述第二风扇和所述蒸发器外。在本技术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壳体包括外壳和底板,所述外壳安装在所述底板上,所述外壳和所述底板之间构成安装区域空间,所述循环系统、所述冷凝系统、所述蒸发系统和所述电气控制驱动系统分别安装在所述安装区域空间内。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车载空调分为循环系统、冷凝系统、蒸发系统和电气控制驱动系统,循环系统包括卧式压缩机、毛细管、输出管路和输入管路,当空调启动时,车辆的电源为卧式压缩机供电,卧式压缩机将制冷剂加压为高温高压的制冷剂,制冷剂通过输出管道进入冷凝系统中,并在冷凝系统中与常温的空气进行热交换而液化为高压常温的制冷剂,制冷剂通过毛细管节流后气化为低温低压的气态制冷剂并进入蒸发系统,气态制冷剂在蒸发系统内吸收车内空间的热量后再次进入卧式压缩机内循环上述过程,从而不断对车内空间进行降温,由于在本技术中,车载空调配置卧式压缩机,从而降低了车载空调的高度,将循环系统、冷凝系统、蒸发系统和电气控制驱动系统分别安装在高度至多为200mm的壳体内,从而限定了车载空调的最大高度,提高了车辆的通过性。并且将壳体设计为流线型,进而减小了车辆在行进时所受到的风阻。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载空调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的侧视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载空调的安装结构剖视图;图中各符号表示含义如下:1-循环系统,11-卧式压缩机,12-毛细管,13-输出管路,14-输入管路,2-冷凝系统,21-第一风扇,22-支架,23-冷凝器,3-蒸发系统,31-第二风扇,32-蒸发器,321-翼板,33-隔热罩,4-电气控制驱动系统,5-壳体,51-外壳,511-第一出风口,52-底板,521-第一进风口,522-第二进风口,523-第二出风口,6-加强件。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实施例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载空调,如图1所示,该空调包括:循环系统1、冷凝系统2、蒸发系统3、电气控制驱动系统4和壳体5,循环系统1、冷凝系统2、蒸发系统3和电气控制驱动系统4分别安装在壳体5内,壳体5为流线型结构,壳体5的顶部和外侧壁上分别设有加强件6,加强件6沿车辆的长度方向布置,(详见图2和3)循环系统1包括卧式压缩机11、毛细管12、输出管路13和输入管路14,卧式压缩机11和电气控制驱动系统4分别与车辆的电源电连接,卧式压缩机11通过输出管路13与冷凝系统2连通,卧式压缩机11通过输入管路14与蒸发系统3连通,蒸发系统3通过毛细管12与冷凝系统2连通,壳体5的高度至多为200mm。本实施例通过将车载空调分为循环系统1、冷凝系统2、蒸发系统3和电气控制驱动系统4,循环系统1包括卧式压缩机11、毛细管12、输出管路13和输入管路14,当空调启动时,车辆的电源为卧式压缩机11供电,卧式压缩机11将制冷剂加压为高温高压的制冷剂,制冷剂通过输出管道13进入冷凝系统2中,并在冷凝系统2中与常温的空气进行热交换而液化为高压常温的制冷剂,制冷剂通过毛细管12节流后气化为低温低压的气态制冷剂并进入蒸发系统3,气态制冷剂在蒸发系统3内吸收车内空间的热量后通过输入管路14再次进入卧式压缩机11内循环上述过程,从而不断对车内空间进行降温,由于在本技术中,车载空调配置卧式压缩机11,从而降低了车载空调的高度,将循环系统1、冷凝系统2、蒸发系统3和电气控制驱动系统4分别安装在高度至多为200mm的壳体5内,从而限定了车载空调的最大高度,提高了车辆的通过性。并且将壳体5设计为流线型,进而减小了车辆在行进时所受到的风阻。可选地,壳体可以包括外壳51和底板52,外壳51安装在底板52上,外壳51和底板52之间构成安装区域空间,循环系统1、冷凝系统2、蒸发系统3和电气控制驱动系统4分别安装在安装区域空间内,从而起到了保护作用。在本实施例中,冷凝系统2包括第一风扇21、支架22和冷凝器23,支架22为中空结构,第一风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载空调,所述空调包括:壳体、循环系统、冷凝系统、蒸发系统和电气控制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系统、所述冷凝系统、所述蒸发系统和所述电气控制驱动系统分别安装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壳体为流线型结构,所述壳体的顶部和外侧壁上分别设有加强件,所述加强件沿车辆的长度方向布置,所述循环系统包括卧式压缩机、毛细管、输出管路和输入管路,所述卧式压缩机和所述电气控制驱动系统分别与车辆的电源电连接,所述卧式压缩机通过输出管路与所述冷凝系统连通,所述卧式压缩机通过所述输入管路与所述蒸发系统连通,所述蒸发系统通过所述毛细管与所述冷凝系统连通,所述壳体的高度至多为200m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载空调,所述空调包括:壳体、循环系统、冷凝系统、蒸发系统和电气控制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系统、所述冷凝系统、所述蒸发系统和所述电气控制驱动系统分别安装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壳体为流线型结构,所述壳体的顶部和外侧壁上分别设有加强件,所述加强件沿车辆的长度方向布置,所述循环系统包括卧式压缩机、毛细管、输出管路和输入管路,所述卧式压缩机和所述电气控制驱动系统分别与车辆的电源电连接,所述卧式压缩机通过输出管路与所述冷凝系统连通,所述卧式压缩机通过所述输入管路与所述蒸发系统连通,所述蒸发系统通过所述毛细管与所述冷凝系统连通,所述壳体的高度至多为200m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系统包括第一风扇、支架和冷凝器,所述支架为中空结构,所述第一风扇安装在所述支架的顶端,所述冷凝器安装在所述支架内且位于所述支架的底端,所述第一风扇的入风口朝向所述冷凝器布置,所述第一风扇的出风口与室外连通,所述冷凝器的输入端通过所述输出管路与所述卧式压缩机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为微通道冷凝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云利侠谢丹韩佳平
申请(专利权)人:博格思众常州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