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靶向治疗膜性肾病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3506168 阅读:2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8-10 14: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靶向治疗膜性肾病的方法,它涉及治疗膜性肾病方法技术领域;使用两亲性高分子的纳米粒子作为药物载体,将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包裹在疏水核内,保证颗粒内的药物分子结构的完整;表面由纳米粒子的亲水层保护;颗粒表面耦联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抗体直接与肾小球基底膜损伤后暴露出的肾小球基底膜抗原结合,封堵蛋白泄漏;将药物输送到肾小球基底膜,与肾小球基底膜抗原相结合,释放出纳米缓释颗粒内包裹的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本发明专利技术有益效果为:它由两亲性高分子形成的纳米粒子作为载体,耦合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具有持续、定向定位、速效、高效和平稳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它涉及治疗膜性肾病方法
;使用两亲性高分子的纳米粒子作为药物载体,将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包裹在疏水核内,保证颗粒内的药物分子结构的完整;表面由纳米粒子的亲水层保护;颗粒表面耦联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抗体直接与肾小球基底膜损伤后暴露出的肾小球基底膜抗原结合,封堵蛋白泄漏;将药物输送到肾小球基底膜,与肾小球基底膜抗原相结合,释放出纳米缓释颗粒内包裹的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为:它由两亲性高分子形成的纳米粒子作为载体,耦合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具有持续、定向定位、速效、高效和平稳的特点。【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治疗膜性肾病方法
,具体涉及。
技术介绍
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 MN)是成人肾病综合征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之一,约占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13.5%,且发病率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80%的患者表现为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NS),30%_40%的患者可见镜下血尿。本病极易发生栓塞并发症,肾静脉血栓发生率可高达40%-50%,是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大多数患者起病时肾功能正常,但有4%_8%的患者存在顽固性腹水、难治性高血压及肾功能不全,甚至需要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且增加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MN是一种免疫介导的肾小球疾病,在光镜下表现为肾小球基底膜弥漫性增厚、固有结构破坏,上皮下免疫复合物沉积,免疫复合物之间新生的基底膜样物质形成钉状突起(钉突);免疫荧光显示IgG、C3沿毛细血管壁呈颗粒状或线状沉积;电镜表现是以上皮下电子致密物沉积和电子致密物之间新生基底膜样物质形成钉状突起为特征。而肾小球基底膜的严重损伤、断裂,使得血管通透性明显增高,大量血浆蛋白由肾小球滤过,在临床上引起严重的非选择性蛋白尿,低白蛋白血症,从而增加患者感染、血栓的风险。目前治疗MN的经典方案是全身使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包括静脉或口服),联合用药可以发挥强大的抗炎、抑制免疫作用,从而减轻基底膜损害,改善肾小球炎症,减少蛋白尿,防止肾组织纤维化。但MN疾病本身主要影响肾脏,全身用药会引起全身性的副作用;其次,大剂量、长时间地使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也会给患者带来诸多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如消化系统溃疡出血,诱发或加重感染,医源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诱发高血压和动脉硬化,骨质疏松、肌肉萎缩、伤口愈合迟缓,继发性糖尿病,骨髓抑制,性腺抑制,严重的肝肾功能损害等。并且,口服给药血药浓度波动大,疗效不平稳。另外,即使进行积极的治疗仍然还有近半数的MN患者疗效不显著,表现为持续性的NS,约15%-30 %的患者会经历一次或多次的复发。表现为持续性NS的患者中有30%-40%在5-10年内进展至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或死于相关并发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它由两亲性高分子形成的纳米粒子作为载体,耦合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具有持续、定向定位、速效、高效和平稳的特点。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所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使用两亲性高分子的纳米粒子作为药物载体,将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包裹在疏水核内,保证颗粒内的药物分子结构的完整;表面由纳米粒子的亲水层保护;颗粒表面耦联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抗体直接与肾小球基底膜损伤后暴露出的肾小球基底膜抗原结合,封堵蛋白泄漏;将药物输送到肾小球基底膜,与肾小球基底膜抗原相结合,释放出纳米缓释颗粒内包裹的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采用上述结构后,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为:1.修复肾小球基底膜,减少肾小球基底膜损伤后的蛋白流失,阻止大量蛋白泄漏;2.该颗粒与肾小球基底膜结合形成的复合物成为机械屏障,阻挡血浆蛋白的漏出;3.主动靶向治疗:耦联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识别肾小球基底膜抗原,直接与暴露出肾小球基底膜抗原的断裂基底膜相结合,治疗病变的肾小球基底膜;4.药物在局部发挥作用,迅速达到治疗浓度,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5.纳米缓释技术,持续缓慢释放药物,有助于达到稳定的血压浓度,减少用药次数;6.纳米包裹,保护药物,防止颗粒被循环物质降解或清除,增强药物的稳定性;7.局部用药,减少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全身用药的副作用及脏器的损害;8.静脉输注,简单、方便,提高患者依从性;9.增强疗效,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10.提高MN的治愈率,还能节约患者家庭的医疗支出。【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治疗方法说明图。附图标记说明: A-肾小球基底膜抗原;B-纳米缓释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C-增厚断裂的肾小球基底膜;D-钉突;E-毛细血管管腔;F-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如图1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它使用两亲性高分子的纳米粒子作为药物载体,将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包裹在疏水核内,保证颗粒内的药物分子结构的完整;表面由纳米粒子的亲水层保护,防止药物被循环物质降解、清除,还能起到增加药物包封率和载药量的效果;颗粒表面耦联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F,该抗体可直接与肾小球基底膜损伤后暴露出的肾小球基底膜抗原A直接结合,起到封堵蛋白泄漏的作用。这样既能减少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全身用药的副作用;又能直接将药物输送到肾小球基底膜,与肾小球基底膜抗原A相结合,缓慢释放出纳米缓释颗粒内包裹的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增加药物浓度的稳定性,局部靶向长效持续发挥药物作用,抑制基底膜免疫反应,阻止免疫复合物的进一步生成,防止基底膜的进一步的断裂,修复已损害的基底膜,减少肾小球基底膜损伤后的蛋白流失,解决口服和传统的全身用药时血药浓度随用药时间大幅波动,以及药物广泛副作用等问题。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工作原理为:它使用两亲性高分子纳米技术包裹药物(如图中B处所示),不但能达到封堵肾小球基底膜损伤处蛋白泄漏,局部用药减少全身用药毒副作用的目的,还能避免药物被循环中的物质或肝巨噬细胞清除、吞噬,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延长药物作用时间,减少药物用量。而在纳米颗粒表面耦合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F(如图中F处所示),能使药物直接与肾小球基底膜相结合,使纳米缓释药物靶向缓慢释放,达到稳定的药物浓度,具有持续、定向定位、速效、高效和平稳的特点。MN患者的肾小球基底膜由于受到免疫复合物的攻击而弥漫性增厚、受损、断裂(如图中C处所示),钉突D形成(如图中D处所示),从而暴露出肾小球基底膜抗原A(如图中A处所示)。基底膜结构的破坏及断裂使得毛细血管管腔内皮通透性改变(如图中E处所示),大量血浆蛋白由此漏出。对肺泡结构完整的膜性肾病患者静脉注入包裹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纳米缓释颗粒,经过血液循环,颗粒表面的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F将主动识别肾小球基底膜抗原A,并在与肾小球基底膜抗原A相结合稳定后,缓慢持续不间断地释放出颗粒内的药物,从而直接作用在肾小球基底膜,抑制基底膜内免疫反应,阻止免疫复合物的进一步生成,防止基底膜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靶向治疗膜性肾病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它使用两亲性高分子的纳米粒子作为药物载体,将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包裹在疏水核内,保证颗粒内的药物分子结构的完整;表面由纳米粒子的亲水层保护;颗粒表面耦联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抗体直接与肾小球基底膜损伤后暴露出的肾小球基底膜抗原结合,封堵蛋白泄漏;将药物输送到肾小球基底膜,与肾小球基底膜抗原相结合,释放出纳米缓释颗粒内包裹的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高四王丽娟黄天伦占锦峰杨萍萍周宝琴张哲栋邹红红付书芳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