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合物混凝土固体绝缘输电线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483984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8-06 10: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聚合物混凝土固体绝缘输电线路,所述输电线路包括中空导电管和包覆在所述中空导电管外部的防护体,所述中空导电管内充有冷却介质;所述输电线路上设有热交换站;所述热交换站包括内部充有耐高温绝缘液体的集液箱体和安装在所述集液箱体内的金属热交换管;所述输电线路贯穿所述集液箱体,并通过对接固定套管与所述集液箱体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输电线路极大节约了输电设备成本,提升了输电容量和可靠性,可与电信线缆、输油输气管道同走廊或同隧道共建,对未来能源输送通道建设和城市基础建设布局具有重大意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聚合物混凝土固体绝缘输电线路,所述输电线路包括中空导电管和包覆在所述中空导电管外部的防护体,所述中空导电管内充有冷却介质;所述输电线路上设有热交换站;所述热交换站包括内部充有耐高温绝缘液体的集液箱体和安装在所述集液箱体内的金属热交换管;所述输电线路贯穿所述集液箱体,并通过对接固定套管与所述集液箱体固定。本技术提供的输电线路极大节约了输电设备成本,提升了输电容量和可靠性,可与电信线缆、输油输气管道同走廊或同隧道共建,对未来能源输送通道建设和城市基础建设布局具有重大意义。【专利说明】一种聚合物混凝土固体绝缘输电线路
本技术涉及一种输电线路,具体讲涉及一种可余热利用的低成本聚合物混凝土固体绝缘输电线路。
技术介绍
随着电网“西电东送、南北互供、全国联网”和“全球能源互联网”战略的实施,面临输电线路容易受到自然天气的影响,以及跨江输电走廊的紧张、城市电网发展面临的土地资源紧张和环境协调性发展等问题,需要发展大容量、环境影响小、远距离、高可靠、与城市环境发展相协调的输电设备。目前,气体绝缘金属封闭输电线路GIL(gas_insulatedmetal enclosedtransmiss1n line)采用SF6或其它气体绝缘、外壳与导体同轴布置的高电压、大电流、长距离电力传输设备,这种输电线路具有输电容量大、占地少、布置灵活、可靠性高、维护量小、寿命长、环境影响小的显著优点。与架空线和电力电缆相比,气体绝缘金属封闭输电线路GIL优势包括:(I)输送容量大,目前世界上单回500kV气体绝缘金属封闭输电线路GIL的输送容量已能达到4000MVA;与电缆相比因分布电容小,即使长距离输电也不需无功补偿;(2)占地紧凑而且环境影响小,500kV双回路气体绝缘金属封闭输电线路GIL的走廊宽度只需3m,可采用隧道或地埋方式;(3)损耗低,其中电介质损耗可以忽略不计,整体结构散热效果好;(4)低电磁场,因为导体电流在外壳中感应出同等反向电流,所以气体绝缘金属封闭输电线路GIL外部电磁场可以忽略不计;(5)高安全性,即使气体绝缘金属封闭输电线路GIL内部发生绝缘故障,故障电弧会被限制在壳内不会影响外部。气体绝缘金属封闭输电线路GIL适用于发电厂或变电站的大容量出线和联络线,难以推广到建设架空线地区采用的隧道、竖井或斜井通道的输电、输电走廊紧张的城市中心大负荷供电、以及气候或环境恶劣地区的输电。气体绝缘金属封闭输电线路GIL技术难以推广的主要阻碍在于气体绝缘金属封闭输电线路GIL采用SF6气体绝缘,SF6气体价格昂贵且对温室效应贡献较大。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的成本低,散热性好的输电线路来替代气体绝缘金属封闭输电线路GIL。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输电线路。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聚合物混凝土固体绝缘输电线路,所述输电线路包括中空导电管和包覆在所述中空导电管外部的防护体,所述中空导电管内充有冷却介质;其改进之处在于:所述输电线路上设有热交换站;所述热交换站包括内部充有耐高温绝缘液体的集液箱体和安装在所述集液箱体内的金属热交换管;所述输电线路贯穿所述集液箱体,并通过对接固定套管与所述集液箱体固定。优选的,所述金属热交换管包括镶嵌在所述集液箱体侧壁上的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与集液箱体外的供热管两端相连通;所述供热管敷设于居民区。优选的,所述对接固定套管为分别固定在所述集液箱体两侧的锥形套管;所述输电线路与所述锥形套管同轴固定;所述集液箱体内的输电线路段无防护体。进一步,所述供热管上设有流量指示器;所述供热管与所述金属热交换管的连接部位设置有温度计和压力表。优选的,所述防护体包括由内至外依次包覆在所述导电管外部的导体屏蔽层、绝缘层、绝缘屏蔽层、阻水层和金属外壳。进一步,所述导电管为铜管。进一步,所述阻水层为用铜、铝或铅中的任意一种材料制成的金属护套。进一步,所述阻水层与所述金属外壳之间设有半导电聚乙烯护套。优选的,所述冷却介质为绝缘油。进一步,输电线路的高压端和低压端分别设有固定绝缘套管,所述输电线路的高压端引线和低压端引线经所述固定绝缘套管引出。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显著进步:I)本技术提供的输电线路在线路上设置了热交换站,可对输电线路中的导电管和冷却液进行预热利用,节省了成本,提升了输电线路的输电容量和可靠性,节约了能源,有利于环境保护。2)本技术提供的输电线路可与电信线缆、输油输气管道同走廊或同隧道共建,对未来能源输送通道建设和城市基础建设布局具有重大意义。【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输电线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输电线路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其中1-固定绝缘套管;2-绝缘层;3-金属外壳;4-中空导电管;5-热交换站;6_耐高温绝缘液体;7-冷却介质;8-对接固定套管;9-金属热交换管;10-温度计;11-压力表;12-供热管;13-流量指示器;14-居民区;15-导体屏蔽层;16-绝缘屏蔽层;17-阻水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为了彻底了解本技术实施例,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结构。显然,本技术实施例的施行并不限定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习的特殊细节。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技术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方式。本技术提供的输电线路的整体结构如图1所示:所述输电线路包括中空导电管4和包覆在所述中空导电管4外部的防护体,所述中空导电管4内充有冷却介质7;所述输电线路上设有热交换站5;所述热交换站5用所述冷却介质7和所述中空导电管4发出的热量加热金属热交换管9中的水,并将加热后的水输送至居民区14供用户使用。所述热交换站5包括内部充有耐高温绝缘液体6的集液箱体和安装在所述集液箱体内的金属热交换管9;所述金属热交换管9包括镶嵌在所述集液箱体侧壁上的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与集液箱体外的供热管12两端相连通;所述供热管12敷设于居民区14,用于为用户提供热水;所述输电线路贯穿所述集液箱体,并通过对接固定套管8与所述集液箱体固定;所述对接固定套管8为分别固定在所述集液箱体两侧的锥形套管;所述输电线路与所述锥形套管同轴固定;所述集液箱体内的输电线路段无防护体。所述供热管12上设有流量指示器13,用于记录每个用户的用水量;所述供热管12与所述金属热交换管9的连接部位设置有温度计10和压力表11;所述温度计10用于监测所述供热管12内的水温、所述压力表11用于监测所述供热管12内的水压。图1中通过余热利用的方式,利用输电线路内部导体发出的热量,在热交换站5内部通过导体内部冷却介质7以及导体与外部耐高温绝缘液体6进行热交换,将热量传递给耐高温绝缘液体6,同时耐高温绝缘液体6将金属热交换管9进行加热,金属热交换管9将内部的水加热,热水供居民区14内用户使用。如图2所示:所述防护体包括由内至外依次包覆在所述导电管外部的导体屏蔽层15、绝缘层2、绝缘屏蔽层16、阻水层17和金属外壳3。以35kV输电线路为例,所述导体屏蔽层15的厚度为1.3mm-l.5m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聚合物混凝土固体绝缘输电线路,所述输电线路包括中空导电管和包覆在所述中空导电管外部的防护体,所述中空导电管内充有冷却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电线路上设有热交换站;所述热交换站包括内部充有耐高温绝缘液体的集液箱体和安装在所述集液箱体内的金属热交换管;所述输电线路贯穿所述集液箱体,并通过对接固定套管与所述集液箱体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辉陈江波蔡胜伟尹晶郭慧浩邵苠峰何妍周翠娟陈程程婷吴雄孟涛高正平淩俊斌朱丝丝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江苏省电力公司电力经济技术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