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艾奔专利>正文

一种手术床固定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471217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8-05 04: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手术床固定套,特征是睡靠上方有背靠,背靠上方有枕头,背靠、睡靠两侧有靠手,睡靠底端两侧角有固定脚板,固定脚板通过支撑固定在睡靠底端两侧,固定套套入固定脚板,固定套两侧有第一扎带、第一包块、第二包块和第二扎带,第一粘带在第一包块袋口边沿上,第二粘带在第二包块袋口边沿上,第一包块、第一扎带缝制在固定套一侧边,第二包块、第二扎带缝制在固定套另一侧边。优点是:结构简单,制造容易,省工省料,成本低,安全可靠,减轻产妇痛苦,安装使用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手术床固定套,特征是睡靠上方有背靠,背靠上方有枕头,背靠、睡靠两侧有靠手,睡靠底端两侧角有固定脚板,固定脚板通过支撑固定在睡靠底端两侧,固定套套入固定脚板,固定套两侧有第一扎带、第一包块、第二包块和第二扎带,第一粘带在第一包块袋口边沿上,第二粘带在第二包块袋口边沿上,第一包块、第一扎带缝制在固定套一侧边,第二包块、第二扎带缝制在固定套另一侧边。优点是:结构简单,制造容易,省工省料,成本低,安全可靠,减轻产妇痛苦,安装使用方便。【专利说明】一种手术床固定套
本技术属于妇产医疗器械类,尤其是一种手术床固定套。
技术介绍
现有报道的医院使用的手术器具中为固定病人肢体也有用布带加垫布,把病人肢体固定于床缘上,利于手术顺利进行的方法。上述多种手术床具,是通过布带打结把病人捆在床缘上。这种方法防滑,过紧可损伤肢体,过松又不利于固定手术。现有妇产科使用的手术器械用途单一,病人肢体固定多是人工固定产妇于产床上,容易造成不稳定因素,不利于手术。现有的公开号1:CN101612085 A 20091230,名称:台面可移动手术台,包括床架座,可与床架座相对移动的活动支架,齿条固定在床架座上,在活动支架上设有传动轴,在传动轴的一端固定有一蜗杆,另一端固定有一摇把,设有与蜗杆相嗤合的斜齿轮,斜齿轮与齿条相啮合,其结构简单,蜗杆传动具有自锁性能,保证在不摇动情况下手术台面的固定状态,传动过程平稳。这种采用锅轮锅杆传动,解决平稳和固定状态,有自锁性,关键专利技术点是传动问题。公开号2:CN201420694466 20141104,名称:一种妇产科手术床,该妇产科手术床包括手术床本体,手术床上设有床板,该床板由上床板和下床板铰链而成,下床板的长度大于上床板的长度,下床板固定在手术床上,上床板与手术床之间设有升降装置,手术床边设有与升降装置相连接的升降旋钮,手术床的床腿底部设有滚轮。其靠电动升降推杆,床板铰链连接,还安装有滚轮,解决手术床升降问题,作为辅助妇女生产问题和动手术时方便调节手术台上下升降平稳问题。其结构造价高,制造不方便,维修困难,其用途、功能、技术特征等与本案没有相同之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多用途。易于产妇手术的固定方便,不伤人体,简单实用,制造容易,安装使用方便,减少人工劳力提高稳定因素,没有增加痛苦,成本低,原料易取,省料高效的一种手术床固定套及其工艺方法。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样的,一种手术床固定套,包括枕头、背靠、靠手、睡靠、支撑、固定脚板、固定套、手术口、第一扎带、第一包边、第二包边、第二扎带、第一粘带、第一包块、第二包块、第二粘带、套袋腔、套袋开口、固定套底块、底边、上边、交口线,其特征在于睡靠(4)上方有背靠(2),背靠(2)上方有枕头(I),背靠(2)、睡靠(4)两侧有靠手(3),睡靠(4)底端两侧角有固定脚板(6),固定脚板(6)通过支撑(5)固定在睡靠(4)下方两侦U,固定套(7)套入固定脚板(6),固定套(7)两侧有第一扎带(9)、第一包边(10)、第二包边(11)和第二扎带(12),第一粘带(13)在第一包块(14)边沿上,第二粘带(16)在第二包块(15)边沿上,第一扎带(9)、第一包边(10)和第一包块(14)缝制在固定套(7)—侧边,第二扎带(12)、第二包边(11)和第二包块(15)缝制在固定套(7)另一侧边,第一包块(14)、第一包块(15)与固定套底块(71)围合成固定套(7)。第一扎带(9)、第一包边(10)端部缝制在固定套(7)外一侧边。第二扎带(12)、第二包边(11)端部缝制在固定套(7)另外一侧边。固定套(7)的固定套底块(71)与第一包块(14)、第二包块(15)圈围合形成内空的固定套(7)有套袋腔(17),并由第一粘带(13)、第二粘带(16)搭扣封口。套袋定位距(19)两侧是可展开袋口的第一包块(14)、第二包块(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是:结构简单,制造容易,省工省料,成本低,安全可靠,减轻产妇痛苦,安装使用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床本体结构装配主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床本体安装本技术装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本装置固定套的主视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本装置固定套的后视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本装置固定套第一包边第一包块第二包边第二包块展开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本装置固定套按图4拉合套袋状态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本装置固定套解开套袋状态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的按图3的右视不意图。图9为本技术的按图6的掉转180度的示意图。图1O为本技术的按图7的掉转180度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的固定套安装在固定脚板上尚未包转时的状态的主视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的按图11的右视示意图。图13为本技术的固定套安装在固定脚板上尚未包转时的使用状态的后视示意图。图14为本技术的按图2的右视示意图。附图标记:枕头(1)、背靠(2)、靠手(3)、睡靠(4)、支撑(5)、固定脚板(6)、固定套(7)、手术口(8)、第一扎带(9)、第一包边(10)、第二包边(11)、第二扎带(12)、第一粘带(13)、第一包块(14)、第二包块(15)、第二粘带(16)、套袋腔(17)、套袋开口(18)、固定套底块(71)、套袋定位距(19)、底边(20)、上边(21)、交口线(2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1,睡靠(4)底端有固定脚板(6),固定脚板(6)套入有固定套(7),睡靠(4)上方安装有背靠(2)用活页或铰接方式连接,可相对上下掀起,背靠(2)上方安装有枕头(1),枕头(I)为套筒式插入在背靠(2)上方,可调节上下移动。背靠(2)、睡靠(4)的两侧边有靠手(3)作为支承手部用。固定套(7)由固定套底块(71)、第一包块(14)、第二包块(15)圈合成,第一包块(14)的第一粘带(13)、第二包块(15)的第二粘带(16)搭扣整合封口形成固定套(7),固定套(7)有套袋腔(17)。固定套(7)的第一包块(14)、第二包块(15)是从套袋定位距(19)两侧端的交角点到上边(21)两端交角点之间的活动页式布块,在第一包块(14)边沿上装有第一粘带(13),在第二包块(15)边沿有第二粘带(16)。固定套底块(71)与第一包块(14)、第二包块(15)圈围成的套袋腔(17)套入固定脚板(6),第一包边(10)、第二包边(11)缝制在固定套底块(71)的两侧边,第一包边(10)、第二包边(11)可绕固定套底块(71)包转。第一扎带(9)、第二扎带(12)的端头缝制在固定套(7)两侧边,第一扎带(9)、第二扎带(12)可绕固定套底块(71)包转捆扎。固定套(7)的第一包块(14)、第二包块(15)的底边交接有一小段I?50厘米的套袋定位距(19),套袋定位距(19)至固定套(7)的底边(20)之间有一个约I?60厘米距离的封口距离,作为套入固定脚板(6)时定位固定用。实施例2,第一包块(14)、第二包块(15)与固定套(7)围合成一个封口的袋形,有套袋腔(17),而省去作为单独外包作用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手术床固定套,包括枕头、背靠、靠手、睡靠、支撑、固定脚板、固定套、手术口、第一扎带、第一包边、第二包边、第二扎带、第一粘带、第一包块、第三包块、第二粘带、套袋腔、套袋开口、固定套底块、底边、上边、交口线,其特征在于睡靠(4)上方有背靠(2),背靠(2)上方有枕头(1),背靠(2)、睡靠(4)两侧有靠手(3),睡靠(4)底端两侧角有固定脚板(6),固定脚板(6)通过支撑(5)固定在睡靠(4)下方两侧,固定套(7)套入固定脚板(6),固定套(7)两侧有第一扎带(9)、第一包边(10)、第二包边(11)和第二扎带(12),第一粘带(13)在第一包块(14)边沿上,第二粘带(16)在第二包块(15)边沿上,第一扎带(9)、第一包边(10)和第一包块(14)缝制在固定套(7)一侧边,第二扎带(12)、第二包边(11)和第二包块(15)缝制在固定套(7)另一侧边,第一包块(14)、第一包块(15)与固定套底块(71)围合成固定套(7)。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艾奔袁兴卫梁春芳龙丹伶
申请(专利权)人:李艾奔袁兴卫梁春芳龙丹伶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