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鹏民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道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469529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8-05 02: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道闸,旨在提供一种使用方便的新型道闸。它包括使用时埋设于地下的槽体,其中一边铰接于槽体一侧、另一相对边向槽体另一侧延伸构成自由端的第一挡板,铰接于第一挡板自由端、与第一挡板构成折页结构的第二挡板,以及设置于槽体内用于驱动第一挡板转动的升降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安全性高,可靠性强,可有效降低各类道口控制的成本,提高各类车辆的行车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交通设施
,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道闸

技术介绍

目前,机动车道停车线、非机动车停车线、收费站、车将检查站、小区门口以及停车场等各类道口对车辆的行车安全起着重要作用,对机动车、电动车、自行车等车辆而言,由于没有有效的控制方式或控制手段,极易发生车辆闯红灯、占用人行通道等情况发生,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同时此类现象的发生也导致交通混乱,引发交通堵塞。而目前采用的一些道闸结构复杂,使用维护成本高,且无法用于道路的路口使用。目前在一些城市出现了人工采用拦阻带的方式进行各类道口的控制,当红灯时,采用人工牵拉拦阻带将各类道口挡住,而绿灯时放行。该种方式人工成本较高,一个路口需要4人才可完成,且人工作业面临风吹雨淋等情况,长期站立易疲劳。与此同时,人工值守只能在白天进行,且存在安全隐患。对于机动车道停车线、非机动车停车线、收费站、车将检查站、小区门口以及停车场等各类道口而言,亟需一种成本低、可靠性强、通用性好且安全性高的道闸。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了一种可靠性强、安全性高且成本低的新型道闸。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新型道闸,包括使用时埋设于地下的槽体,其中一边铰接于槽体一侧、另一相对边向槽体另一侧延伸构成自由端的第一挡板,铰接于第一挡板自由端、与第一挡板构成折页结构的第二挡板,以及设置于槽体内用于驱动第一挡板转动的升降装置。
优选的是,所述升降装置包括竖直设置于槽体内的第一电动缸;所述第一电动缸的膏体尾端与槽体底部固定连接,活塞杆端部与第一挡板滑动连接,使第一挡板翻转时,活塞杆沿第一挡板滑动。
优选的是,所述升降装置包括两端分别与第一挡板和槽体底部铰接的剪叉机构,以及驱动剪叉机构升降的第二电动缸。
优选的是,所述升降装置包括两端分别与第一挡板和槽体底部铰接的第三电动缸。
优选的是,所述升降装置包括与第一挡板转轴平行、转动设置于槽体内的转轴,驱动转轴转动的电机,以及设置于转轴上、端部与第一挡板滑动连接的转杆。
优选的是,所述第二挡板上相对其与第一挡板铰接的一边设置有滚轮或辊筒。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电动缸的活塞杆通过导槽结构或导杆结构与第一挡板滑动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安全性高,可靠性强,可有效降低机动车道停车线、非机动车停车线、收费站、车将检查站、小区门口以及停车场等各类道口控制的成本,提高各类车辆的行车安全,在确保有序通行的前提下,有效降低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率。且本专利技术可在车辆强行通过或者未及时进行刹车时对车辆进行拦阻减速,消耗车辆的动能,降低车辆造成的危害。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个实施例的拦阻时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放行时的示意图。
图3为本专利技术第二个实施例的拦阻时的示意图。
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三个实施例的拦阻时的示意图。
图5为本专利技术第四个实施例的拦阻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图1-2所示的新型道闸,包括使用时埋设于地下的槽体1,其中一边铰接于槽体1一侧、另一相对边向槽体1另一侧延伸构成自由端的第一挡板2,铰接于第一挡板2自由端、与第一挡板2构成折页结构的第二挡板3,以及设置于槽体1内用于驱动第一挡板2转动的升降装置。
其中,所述升降装置包括竖直设置于槽体1内的第一电动缸4;所述第一电动缸4的膏体尾端与槽体1底部固定连接,活塞杆端部与第一挡板2滑动连接,使第一挡板2翻转时,活塞杆沿第一挡板2滑动。所述第一电动缸4的活塞杆通过导槽结构或导杆结构与第一挡板2滑动连接。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二挡板3上相对其与第一挡板2铰接的一边设置有滚轮或辊筒(图中未示出)。
使用时,槽内沿行车道的停车线方向埋设于地面内,其上端与路面齐平,当红灯亮或触发控制按钮时,通过相应的控制器控制第一电动缸的活塞杆伸出,带动第一挡板向上翻转,实现拦阻;而当绿灯亮或再次触发控制按钮时时,第一电动缸的活塞杆缩回,带动第一挡板向下翻转,实现放行。
实施例二
图3所示的新型道闸,包括使用时埋设于地下的槽体1,其中一边铰接于槽体1一侧、另一相对边向槽体1另一侧延伸构成自由端的第一挡板2,铰接于第一挡板2自由端、与第一挡板2构成折页结构的第二挡板3,以及设置于槽体1内用于驱动第一挡板2转动的升降装置。
其中,所述升降装置包括两端分别与第一挡板2和槽体1底部铰接的剪叉机构5,以及驱动剪叉机构5升降的第二电动缸6。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二挡板3上相对其与第一挡板2铰接的一边设置有滚轮或辊筒(图中未示出)。
使用时,槽内沿行车道的停车线方向埋设于地面内,其上端与路面齐平,当红灯亮或触发控制按钮时,通过相应的控制器控制第二电动缸动作并驱动剪叉机构伸出,带动第一挡板向上翻转,实现拦阻;而当绿灯亮或再次触发控制按钮时,第二电动缸动作并驱动剪叉机构缩回,带动第一挡板向下翻转,实现放行。此过程中剪叉机构随第一挡板的翻转会有偏转。此过程中第一电动缸活塞杆的端部与第一挡板发生相对滑动。
实施例三
图4所示的新型道闸,包括使用时埋设于地下的槽体1,其中一边铰接于槽体1一侧、另一相对边向槽体1另一侧延伸构成自由端的第一挡板2,铰接于第一挡板2自由端、与第一挡板2构成折页结构的第二挡板3,以及设置于槽体1内用于驱动第一挡板2转动的升降装置。
其中,所述升降装置包括两端分别与第一挡板2和槽体1底部铰接的第三电动缸7。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二挡板3上相对其与第一挡板2铰接的一边设置有滚轮或辊筒(图中未示出)。
使用时,槽内沿行车道的停车线方向埋设于地面内,其上端与路面齐平,当红灯亮或触发控制按钮时,通过相应的控制器控制第三电动缸的活塞杆伸出,带动第一挡板向上翻转,实现拦阻;而当绿灯亮或再次触发控制按钮时,第三电动缸动的活塞杆缩回,带动第一挡板向下翻转,实现放行。此过程中第三电动缸随第一挡板的翻转会有偏转。
实施例四
图5所示的新型道闸,包括使用时埋设于地下的槽体1,其中一边铰接于槽体1一侧、另一相对边向槽体1另一侧延伸构成自由端的第一挡板2,铰接于第一挡板2自由端、与第一挡板2构成折页结构的第二挡板3,以及设置于槽体1内用于驱动第一挡板2转动的升降装置。
其中,所述升降装置包括与第一挡板2转轴平行、转动设置于槽体1内的转轴8,驱动转轴8转动的电机9,以及设置于转轴8上、端部与第一挡板2滑动连接的转杆10。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二挡板3上相对其与第一挡板2铰接的一边设置有滚轮或辊筒(图中未示出)。
使用时,槽内沿行车道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道闸,其特征在于:包括使用时埋设于地下的槽体,其中一边铰接于槽体一侧、另一相对边向槽体另一侧延伸构成自由端的第一挡板,铰接于第一挡板自由端、与第一挡板构成折页结构的第二挡板,以及设置于槽体内用于驱动第一挡板转动的升降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道闸,其特征在于:包括使用时埋设于地下的槽体,其中一边铰接于槽体一侧、另一相对边向槽体另一侧延伸构成自由端的第一挡板,铰接于第一挡板自由端、与第一挡板构成折页结构的第二挡板,以及设置于槽体内用于驱动第一挡板转动的升降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道闸,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装置包括竖直设置于槽体内的第一电动缸;所述第一电动缸的膏体尾端与槽体底部固定连接,活塞杆端部与第一挡板滑动连接,使第一挡板翻转时,活塞杆沿第一挡板滑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道闸,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装置包括两端分别与第一挡板和槽体底部铰接的剪叉机构,以及驱动剪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鹏民
申请(专利权)人:杨鹏民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