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同济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隧道虹吸排水系统及其建造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3458076 阅读:1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8-03 16: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隧道虹吸排水系统及其建造方法,该排水系统包括开设在隧道洞壁渗水点并向下倾斜的钻孔、设置在钻孔底部的储水器、与储水器依次连通的虹吸套管、蓄水桶及纵向排水沟,钻孔与铅垂方向的夹角为45‑75°,虹吸套管的一端插入钻孔并与储水器连通,另一端从钻孔处竖直引出,并置于蓄水桶中,虹吸套管的出水口低于储水器40‑60cm;建造时,先钻孔,再放置储水器和蓄水桶,之后将虹吸套管的两端分别插入储水器及蓄水桶中即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及时排出隧道洞壁渗水点附近地下水,且排水过程无需额外提供动力,排水流量和流动过程由水位变化自动控制,有效保证排水通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隧道及地下工程防排水
,涉及一种隧道虹吸排水系统及其建造方法
技术介绍
隧道防排水设计遵循“防、排、截、堵,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现有的防排水结构主要为在喷射混凝土初支护和模筑混凝土二衬之间设置土工无纺布及防水板的柔性防水层,其中,防水板兼做隔离层。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该结构防水板隔离层存在一定的缺陷,例如,在Ⅳ、Ⅴ、Ⅵ级围岩的隧道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围岩中的微小颗粒日积月累,使土工无纺布产生板结现象而无法起到过滤作用,以致隧道衬砌背后的水无法顺畅地流入排水管内。调查发现,大部分隧道衬砌渗水是由于衬砌中设置的排水管不出水,无法满足排水需求,且管内产生泥沙淤积,衬砌背后水对衬砌产生腐蚀作用或隧道衬砌背后蓄积水量增多,水压增高,致使在衬砌质量薄弱处渗水或开裂。申请公布号为CN102635402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隧道洞壁渗水处置的下倾钻孔虹吸排水法,该方法具体为:在隧道洞壁渗水点钻探形成下倾钻孔,钻孔的孔口与孔底相对高差小于8m;虹吸排水管的一端插入孔底储水管,把孔底储水管连同虹吸排水管插入钻孔底部;虹吸排水管的另一端插入导流管的储水槽中;围岩入渗的地下水进入下倾钻孔引起孔内水位上升,发生虹吸过程,虹吸排水管将钻孔内的地下水实时排出到导流管中,导流管再把水导入隧道的排水沟内流出隧道。上述专利公布的技术方案中,通过疏而非堵的方式治理渗漏,避免了地下水渗漏范围的扩散,不会产生衬砌防渗层破坏而产生不良的后果。与上述专利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改进及技术效果如下:1)专利CN102635402A没有明确指出施工虹吸管的钻孔角度及施工位置,给实际施工中造成不便,而本专利技术中使用钻孔角度45-75°,竖直引出,设置方式简单易行;2)专利CN102635402A中虹吸管材料及设置参数不明确,而本专利技术中虹吸管采用PU管,钻孔打设长度为1.8m,距隧道洞壁渗水点的隧道横剖面自洞底以上1.2m高度的边墙处,处理渗漏水方式更方便易行,且PU管造价合理经济,节约渗漏水处置成本;3)专利CN102635402A中出水口使用集水槽,使得虹吸作用排出的集水不易沿排水沟流出,可能影响虹吸作用的持续进行,易产生虹吸作用失效,而本专利技术采用虹吸管出水口处排水沟内放置塑料桶,另在塑料桶上0.1-0.2m处开设排水孔,使得虹吸过程排水能及时流出,也在因出水口水量不足虹吸作用真空难以维持时,能及时适当补水,保证虹吸作用的顺利进行,工作简单、易操作;4)专利CN102635402A中钻孔方式不明确,本专利技术采用气腿式手风钻,施工方便易操作;5)专利CN102635402A中虹吸管出水段过短,另接导流管,两者连接处易发生漏水漏气现象,不利于虹吸作用的持续进行,而本专利技术中,虹吸管直接引出到出水口塑料桶中,避免了因为虹吸管漏水漏气影响虹吸作用的持续性,使得隧道渗漏水处理效果更加显著;6)本专利技术虹吸管采用聚氯乙烯管外套PU管,耐久性良好,有利于虹吸作用的长时间进行,同时节约了虹吸管材料更换成本,保证了虹吸管的使用年限。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能够及时排出隧道洞壁渗水点附近地下水且便于施工的隧道虹吸排水系统及其建造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隧道虹吸排水系统,该排水系统包括开设在隧道洞壁渗水点并向下倾斜的钻孔、设置在钻孔底部的储水器、与储水器依次连通的虹吸套管、蓄水桶及纵向排水沟,所述的钻孔与铅垂方向的夹角为45-75°,所述的虹吸套管的一端插入钻孔并与储水器连通,另一端从钻孔处竖直引出,并置于蓄水桶中,所述的虹吸套管的出水口低于储水器40-60cm。所述的钻孔开设在隧道洞壁渗水点的隧道横剖面边墙处,并且所述的钻孔高于隧道洞底1.0-1.5m。所述的钻孔的直径为35-45mm,长度为1.2-2.0m。所述的虹吸套管包括至少两根虹吸管以及套设在虹吸管外侧的保护套管。所述的虹吸管为PU虹吸管,该PU虹吸管的公称直径为1/8-3/8英寸。所述的保护套管为聚氯乙烯管,该聚氯乙烯管的公称直径为1/2-1英寸。所述的储水器为聚氯乙烯储水器,该聚氯乙烯储水器的长度为50-80cm,外径为38-42mm。所述的蓄水桶的直径为15-30cm,高度为25-30cm,设置在纵向排水沟中,并且所述的蓄水桶上设有排水孔,该排水孔的高度为0.1-0.2m,方便蓄水桶内集水适时排出。一种隧道虹吸排水系统的建造方法,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在隧道洞壁渗水点的隧道横剖面自洞底以上1.0-1.5m高度的边墙处,按与铅垂方向成45-75°,采用钻孔器斜向钻探一个直径为35-45mm,长度为1.2-2.0m的钻孔;步骤S2:在钻孔的底部放置储水器,并在纵向排水沟中设置蓄水桶;步骤S3:将虹吸套管的一端插入钻孔并与储水器连通,另一端从钻孔处竖直引出,并置于蓄水桶中即可。其中,步骤S1所述的钻孔器为气腿式手风钻或内燃凿岩机。在虹吸套管安放完成后,采用喷雾器从虹吸管出水口向钻孔内逆向灌水,使得虹吸管中充满水,实现初始虹吸;使虹吸管保持有水状态,在钻孔的孔口周围用防水密封材料将钻孔封闭,防止钻孔外气体进入钻孔,保持钻孔内部空气处于负压状态;在虹吸管出水口处安装一个流量控制水表,便于监控出水量。所述的防水密封材料优选土工布。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隧道洞壁渗水点附近的地下水自然渗流到钻孔内,汇集于储水器中,储水器水位上升后,钻孔内气压增大,促使储水器中的水沿着虹吸管流入蓄水桶中,即发生虹吸过程,直到钻孔内气压恢复到之前的负压状态为止;蓄水桶中的水积累到预定高度后经排水孔流入纵向排水沟并沿着纵向排水沟排出隧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特点:1)采用虹吸套管防排水,避免了衬砌背后因水流使土工无纺布产生板结现象而导致排水不畅或衬砌薄弱处渗水开裂,提高了隧道衬砌混凝土的耐久性;2)排水过程无需额外提供动力,隧道虹吸排水流量和流动过程由水位变化自动控制;3)用在Ⅳ、Ⅴ、Ⅵ级围岩隧道、硬质岩石隧道富水段、节理裂隙发育段和断层构造处,可以适应隧道围岩地下水位变化,有效实现围岩深部地下水的及时排出,保证排水通畅;4)施工方法简单,成本低,破坏坡面范围小,维修养护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中隧道虹吸排水系统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1中虹吸套管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说明:1—钻孔、2—储水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隧道虹吸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排水系统包括开设在隧道洞壁(7)渗水点并向下倾斜的钻孔(1)、设置在钻孔(1)底部的储水器(2)、与储水器(2)依次连通的虹吸套管(4)、蓄水桶(5)及纵向排水沟(6),所述的钻孔(1)与铅垂方向的夹角为45‑75°,所述的虹吸套管(4)的一端插入钻孔(1)并与储水器(2)连通,另一端从钻孔(1)处竖直引出,并置于蓄水桶(5)中,所述的虹吸套管(4)的出水口低于储水器(2)40‑60c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虹吸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排水系统包括开设在隧道洞壁(7)
渗水点并向下倾斜的钻孔(1)、设置在钻孔(1)底部的储水器(2)、与储水器
(2)依次连通的虹吸套管(4)、蓄水桶(5)及纵向排水沟(6),所述的钻孔(1)
与铅垂方向的夹角为45-75°,所述的虹吸套管(4)的一端插入钻孔(1)并与储水
器(2)连通,另一端从钻孔(1)处竖直引出,并置于蓄水桶(5)中,所述的虹
吸套管(4)的出水口低于储水器(2)40-60c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虹吸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钻孔
(1)开设在隧道洞壁(7)渗水点的隧道横剖面边墙处,并且所述的钻孔(1)高
于隧道洞底1.0-1.5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隧道虹吸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钻孔
(1)的直径为35-45mm,长度为1.2-2.0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虹吸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虹吸
套管(4)包括至少两根虹吸管(3)以及套设在虹吸管外侧的保护套管(8)。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隧道虹吸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虹吸
管(3)为PU虹吸管,该PU虹吸管的公称直径为1/8-3/8英寸。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隧道虹吸排水系统,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建聪金彩虹
申请(专利权)人:同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