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脑机箱风扇智能控制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445305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8-01 01: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脑机箱风扇智能控制电路,包括电阻R2、电位器RP1、三极管VT1、电容C1、单向可控硅VS1、二极管D1和双向可控硅VS2,所述电阻R2一端分别连接控制信号Vi和电阻R4,电阻R4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7和单向可控硅VS1的G极,单向可控硅VS1的A极分别连接电位器RP1一端和电位器RP1滑片,电位器RP1另一端分别连接二极管D4正极和三极管VT2集电极,三极管VT2发射极连接电阻R3,三极管VT2基极分别连接二极管D1负极和电阻R1。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电脑机箱风扇智能控制电路利用单片机输出控制信号对风扇电机M两端电压进行调节,能根据电脑机箱内的温度自动调节风扇转速,散热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控制电路,具体是一种电脑机箱风扇智能控制电路。

技术介绍

说到CPU的风扇,其实就是利用它们快速将CPU的热量传导出来并吹到附近的空气中去,降温效果的好坏直接与CPU散热风扇、散热片的品质有关。
笔记本上的硬件设施有很多,散热风扇看似是个不起眼的设备,但是对于笔记本来说却是必不可少的,一旦笔记本风扇出现故障,笔记本就无法流畅的运行,所以对于笔记本风扇的保护,非常必要,现有的一些计算机散热风扇保护器大多只采用稳压电路作为保护电路,安全性较低,而且电路结构较为复杂,体积大;另外大多风扇都是恒速运行,没有根据机箱内CPU温度升高而改变转速的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脑机箱风扇智能控制电路,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脑机箱风扇智能控制电路,包括电阻R2、电位器RP1、三极管VT1、电容C1、单向可控硅VS1、二极管D1和双向可控硅VS2,所述电阻R2一端分别连接控制信号Vi和电阻R4,电阻R4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7和单向可控硅VS1的G极,单向可控硅VS1的A极分别连接电位器RP1一端和电位器RP1滑片,电位器RP1另一端分别连接二极管D4正极和三极管VT2集电极,三极管VT2发射极连接电阻R3,三极管VT2基极分别连接二极管D1负极和电阻R1,二极管D1正极分别连接电阻R2另一端和电容C1,电容C1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1另一端、电阻R3另一端、二极管D2正极、电阻R7另一端和三极管VT1发射极,三极管VT1集电极连接变压器T线圈L1,变压器T线圈L1另一端连接电阻R6,电阻R6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4负极,三极管VT1基极连接电阻R8,电阻R8另一端连接单向可控硅VS1的K极,所述变压器T线圈L2一端连接二极管D3负极,二极管D3正极通过电阻R9连接双向可控硅VS2的G极,双向可控硅VS2的T1极连接220V交流电,220V交流电另一端连接风扇电机M,风扇电机M另一端分别连接双向可控硅VS2的T2极和变压器T线圈L2另一端。
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二极管D2为稳压二极管。
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控制信号Vi来着单片机IO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电脑机箱风扇智能控制电路利用单片机输出控制信号对风扇电机M两端电压进行调节,能根据电脑机箱内的温度自动调节风扇转速,散热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电脑机箱风扇智能控制电路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电脑机箱风扇智能控制电路,包括电阻R2、电位器RP1、三极管VT1、电容C1、单向可控硅VS1、二极管D1和双向可控硅VS2,所述电阻R2一端分别连接控制信号Vi和电阻R4,电阻R4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7和单向可控硅VS1的G极,单向可控硅VS1的A极分别连接电位器RP1一端和电位器RP1滑片,电位器RP1另一端分别连接二极管D4正极和三极管VT2集电极,三极管VT2发射极连接电阻R3,三极管VT2基极分别连接二极管D1负极和电阻R1,二极管D1正极分别连接电阻R2另一端和电容C1,电容C1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1另一端、电阻R3另一端、二极管D2正极、电阻R7另一端和三极管VT1发射极,三极管VT1集电极连接变压器T线圈L1,变压器T线圈L1另一端连接电阻R6,电阻R6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4负极,三极管VT1基极连接电阻R8,电阻R8另一端连接单向可控硅VS1的K极,所述变压器T线圈L2一端连接二极管D3负极,二极管D3正极通过电阻R9连接双向可控硅VS2的G极,双向可控硅VS2的T1极连接220V交流电,220V交流电另一端连接风扇电机M,风扇电机M另一端分别连接双向可控硅VS2的T2极和变压器T线圈L2另一端;所述二极管D2为稳压二极管;所述控制信号Vi来着单片机IO口。
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请参阅图1,在风扇电机M与交流电源之间接入双向可控硅VS2,在VS2G极加触发信号,使其通断,就可以控制供给风扇电机M的平均功率,电路中VT2和C1等组成软启动电路,RP1用于调整输出电压的大小,VT1用于放大触发脉冲信号,R2和D2的作用是使VS1触发脉冲发生电路稳定工作,因此,当来自单片机的控制信号Vi变动时,即可调节风扇电机M的转速。例如,当温度降低时,单片机输出的控制信号Vi为高电平,VS1脉冲产生的起始时间滞后,VS2的导通角变窄,风扇电机M两端电压下降;当温度升高时,单片机输出的控制信号Vi为低电平,VS1脉冲建立时间提前,VS2导通角增大,风扇电机M两端电压上升。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脑机箱风扇智能控制电路,包括电阻R2、电位器RP1、三极管VT1、电容C1、单向可控硅VS1、二极管D1和双向可控硅VS2,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R2一端分别连接控制信号Vi和电阻R4,电阻R4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7和单向可控硅VS1的G极,单向可控硅VS1的A极分别连接电位器RP1一端和电位器RP1滑片,电位器RP1另一端分别连接二极管D4正极和三极管VT2集电极,三极管VT2发射极连接电阻R3,三极管VT2基极分别连接二极管D1负极和电阻R1,二极管D1正极分别连接电阻R2另一端和电容C1,电容C1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1另一端、电阻R3另一端、二极管D2正极、电阻R7另一端和三极管VT1发射极,三极管VT1集电极连接变压器T线圈L1,变压器T线圈L1另一端连接电阻R6,电阻R6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4负极,三极管VT1基极连接电阻R8,电阻R8另一端连接单向可控硅VS1的K极,所述变压器T线圈L2一端连接二极管D3负极,二极管D3正极通过电阻R9连接双向可控硅VS2的G极,双向可控硅VS2的T1极连接220V交流电,220V交流电另一端连接风扇电机M,风扇电机M另一端分别连接双向可控硅VS2的T2极和变压器T线圈L2另一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脑机箱风扇智能控制电路,包括电阻R2、电位器RP1、三极管VT1、电容C1、单向可控硅VS1、二极管D1和双向可控硅VS2,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R2一端分别连接控制信号Vi和电阻R4,电阻R4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7和单向可控硅VS1的G极,单向可控硅VS1的A极分别连接电位器RP1一端和电位器RP1滑片,电位器RP1另一端分别连接二极管D4正极和三极管VT2集电极,三极管VT2发射极连接电阻R3,三极管VT2基极分别连接二极管D1负极和电阻R1,二极管D1正极分别连接电阻R2另一端和电容C1,电容C1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1另一端、电阻R3另一端、二极管D2正极、电阻R7另一端和三极管VT1发射极,三极管VT1集电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娓娓郭素娜袁路路宣峰邱兵涛李名莉焦欣欣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