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飞虱卵寄生天敌饲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441627 阅读:1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31 16: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稻飞虱卵寄生天敌饲养装置,所述饲养装置包括:培养舱,用于培养供稻飞虱产卵的水稻苗;饲养容器,用于所述水稻苗的生长并用于稻飞虱卵寄生天敌的繁殖;收集管,用于收集所述稻飞虱卵寄生天敌。优选地,所述培养舱和所述饲养容器通过连接垫圈连通,所述连接垫圈从连接环向中心伸出多个柔性管,所述多个柔性管与所述连接环的侧面的外部空间相连通,所述多个柔性管能够与所述饲养容器连通,所述多个柔性管之间形成分隔空间,用于将水稻苗分散固定。所述饲养装置通过精简的构造满足了便捷高效地繁殖稻飞虱卵寄生天敌的需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昆虫饲养装置,尤其是稻飞虱卵寄生天敌饲养装置。
技术介绍
水稻(OryzasativaL.)是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均有种植,是世界一半人口以上的主要粮食来源。然而,水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常遭受几百种昆虫危害。其中,稻飞虱是近几十年来水稻生产过程中的巨大威胁。稻飞虱隶属半翅目飞虱科(Hemiptera:Delphacidae),主要包括:褐飞虱[Nilaparvatalugens],白背飞虱[Sogatellafurcifera(Horváth)]和灰飞虱[Laodelphaxstriatellus(Fallén)],其在水稻整个生长发育时期均可造成危害。近年来,稻飞虱的发生范围和发生数量进一步上升,目前已成为影响我国水稻生产的主要害虫之一。稻飞虱主要以刺吸式口器吸食水稻汁液,消耗养分,造成水稻生长发育减缓、分蘖延迟、秕谷率增加等,还能传播病毒病如水稻草状矮化病(ricegrassystuntTenuivirus,RGSV)、水稻齿叶矮化病(riceraggedstuntOryzavirus,RRSV)、水稻条纹叶枯病(ricestripevirus,RSV)、水稻黑条矮缩病(riceblackstreaked-dwarfvirus,RBSDV)、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southernriceblack-streakeddwarfvirus,SRBSDV)等。目前防治稻飞虱主要采用的是化学防治,但长期大量使用化学农药导致农药残留污染环境、害虫抗药性与再猖獗产生和天敌昆虫伤害等一系列问题。稻飞虱生物防治近年来逐渐被重视,保护和利用稻飞虱自然天敌是控制稻飞虱的持续有效且环保方式。稻飞虱天敌众多,在卵期、若虫期和成虫期均能被捕食或者寄生,天敌在一定时期内可有效控制其的发生,其中卵期寄生天敌的控制作用尤为显著。稻飞虱卵期寄生蜂众多,如稻虱缨小蜂[Anagrusnilaparvatae(PangetWang)]、拟稻虱缨小蜂[A.paranilaparvatae(PangetWang)]、长管稻虱缨小蜂[A.longitubulosus(PangetWang)]、短管稻虱缨小蜂[A.shortitubulosus(PangetWang)]、蔗虱缨小蜂[A.optabilis(Perkins)]和叶蝉寡索赤眼蜂[Oligositanephotettica(Mani)]等。稻飞虱卵寄生蜂是稻飞虱生物防治的优秀材料,完善的室内稻飞虱卵寄生蜂饲养技术可为其生理学、生态学、分子生物学研究和田间实际应用提供有力保障。传统的寄生蜂饲养技术采用水稻营养液培养水稻,并在玻璃指形管中培养水稻及孵育飞虱卵,再通过毛笔(或相应替代品)接入寄生蜂,并用纱网及橡皮圈封住指形管管口,在适当的环境下饲养。其缺点为,不易操作,在饲养过程中寄生蜂容易逃逸,操作过程中极易误伤寄生蜂,指形管由于透气性不好,管壁极易附着水珠而淹死寄生蜂,从而使寄生蜂饲养人工成本消耗巨大,养虫效率低。而且现有技术中也没有合适的昆虫饲养装置以供借鉴,主要是因为稻飞虱卵寄生天敌的饲养涉及水稻、稻飞虱及其天敌这三者的生长环境问题,涉及因素较多,现有技术的饲养装置或方法无法为性能优良的稻飞虱卵寄生天敌饲养装置及方法提供可资借鉴的技术方案。中国专利申请CN103843726A公开了一种人工繁殖蝇蛹佣小蜂的方法,使用笼养方式饲养家蝇成蝇,用含水量65%麦麸作为产卵基料引诱家蝇产卵,将产卵基料的家蝇卵收集饲养得到老龄幼虫,老龄幼虫收集化蛹得到家蝇蛹;在繁殖笼内引入蝇蛹佣小蜂母蜂,并按1:10的数量比将家蝇蛹放于网筛中,再放入繁殖笼内,收集被蝇蛹佣小蜂母蜂寄生的家蝇蛹;将得到的已被寄生的家蝇蛹置于养蜂笼内,待其羽化成蝇蛹佣小蜂时,将蝇蛹佣小蜂从家蝇蛹表面驱逐入收集笼,即可获得蝇蛹佣小蜂。中国专利申请CN104756960A公开了一种大斑黄小蜂饲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从水稻田采集健康的各龄期稻纵卷叶螟幼虫及成虫;成虫交配后将雌虫转移到水稻苗上产卵,幼虫自由在叶片上孵化;从采集的大斑黄小蜂寄生幼虫及大斑黄小蜂的蛹装入指形管中,等大斑黄小蜂成虫羽化出来后用蜂蜜水喂养;将大斑黄小蜂雌雄虫配对,然后将大斑黄小蜂转移到养虫笼中,让其寄生稻纵卷叶螟幼虫,然后将稻纵卷叶螟幼虫收回到指形管中,保湿培养,直至大斑黄小蜂老熟幼虫爬离稻纵卷叶螟幼虫。收集大斑黄小蜂幼虫,保湿培养,待其化蛹。中国专利申请CN104996366A公开了一种螟赤眼蜂高效繁殖方法,收集米蛾卵将其粘于纸板上制成卵卡;将稻螟赤眼蜂种蜂与米蛾卵卡按1:10~14的比例置于暗室,并将种蜂羽化寄生环境温度调至23‐25℃,湿度70%‐80%;待卵卡90%以上被蜂种寄生后,按照蜂种与卵卡1:6~10的比例再次添加新鲜米蛾卵卡,适当升高暗室温度至25‐28℃,湿度不变;待卵卡90%以上被蜂种寄生后,按照蜂种与卵卡1:3~7的比例第三次添加新鲜米蛾卵卡,此次卵卡上喷施蔗糖营养液,继续繁殖。以上现有技术无法为高效便捷的稻飞虱卵寄生天敌饲养装置及方法提供可资借鉴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稻飞虱卵寄生天敌饲养装置,以满足便捷高效地繁殖稻飞虱卵寄生天敌的需要。本技术提供的稻飞虱卵寄生天敌饲养装置包括:培养舱,该培养舱的顶部具有敞口,该培养舱用于培养供稻飞虱产卵的水稻苗;饲养容器,该饲养容器具有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与所述培养舱的敞口相连通,所述容纳空间用于所述水稻苗的生长并用于稻飞虱卵寄生天敌的繁殖,所述饲养容器设置有收集口;收集管,该收集管具有开口端,该开口端设置为能够与所述饲养容器的收集口连通,该收集管用于从所述收集口收集所述稻飞虱卵寄生天敌;其中,所述饲养容器和所述收集管都具有可透光性。根据本技术所述的饲养装置,优选地,所述培养舱和所述饲养容器通过连接垫圈连通。根据本技术所述的饲养装置,优选地,所述连接垫圈的连接环具有上凹槽和下凹槽,所述上凹槽用于卡入所述饲养容器的下端口,所述下凹槽用于卡入所述培养舱顶部的所述敞口。根据本技术所述的饲养装置,优选地,所述连接垫圈从连接环向中心伸出多个柔性管,所述多个柔性管与所述连接环的侧面的外部空间相连通,所述多个柔性管设置为能够与所述饲养容器连通,所述多个柔性管之间形成分隔的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稻飞虱卵寄生天敌饲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饲养装置包括:培养舱,该培养舱的顶部具有敞口,该培养舱用于培养供稻飞虱产卵的水稻苗;饲养容器,该饲养容器具有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与所述培养舱的敞口相连通,所述容纳空间用于所述水稻苗的生长并用于稻飞虱卵寄生天敌的繁殖,所述饲养容器设置有收集口;收集管,该收集管具有开口端,该开口端设置为能够与所述饲养容器的收集口连通,该收集管用于从所述收集口收集所述稻飞虱卵寄生天敌;其中,所述饲养容器和所述收集管都具有可透光性。

【技术特征摘要】
1.稻飞虱卵寄生天敌饲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饲养装置包
括:
培养舱,该培养舱的顶部具有敞口,该培养舱用于培养供稻飞虱
产卵的水稻苗;
饲养容器,该饲养容器具有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与所述培养
舱的敞口相连通,所述容纳空间用于所述水稻苗的生长并用于稻飞虱
卵寄生天敌的繁殖,所述饲养容器设置有收集口;
收集管,该收集管具有开口端,该开口端设置为能够与所述饲养
容器的收集口连通,该收集管用于从所述收集口收集所述稻飞虱卵寄
生天敌;
其中,所述饲养容器和所述收集管都具有可透光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饲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舱和
所述饲养容器通过连接垫圈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饲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垫圈
的连接环具有上凹槽和下凹槽,所述上凹槽用于卡入所述饲养容器的
下端口,所述下凹槽用于卡入所述培养舱顶部的所述敞口。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饲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垫
圈从连接环向中心伸出多个柔性管,所述多个柔性管与所述连接环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清松李云河彭于发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