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郑银磊专利>正文

全程过滤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438409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31 02: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全程过滤水处理装置,内部空间被多路阀阀板分隔为左半区与右半区,左半区与右半区的下部相通;所述阀板上设有第一蝶阀,所述左半区的上部的侧面设有进水口,左半区对应于所述进水口的下方设有楔形过滤网筒;所述楔形过滤网筒内设有第二蝶阀;所述右半区由下至上设有正负电极以及多层叠加复合过滤网(超净过滤),右半区上部设有出水口;所述内部空间的下部连接有排污管,所述楔形过滤网筒的下口连接有排污分管,在排污管上设有电动排污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反洗过程中仍然能够保持循环水的继续供应,无需停机等待,而且反洗下来的杂质能够排出水循环管路之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水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水长期在管道内周而复始循环使用,就会大量滋生菌藻、水垢、铁锈、污泥等大量有害杂质。如空调机组,采暖水管道内壁浸蚀或堵塞,造成系统运行瘫痪。而这些位置维修难度大、维修成本非常高,所以市场都采用水处理器对循环水进行处理(过滤、除垢、杀菌、灭藻),但效果均不是很彻底,过滤时管道压力损失大,除垢、杀菌、灭藻效果不太明显。更重要的是,传统的水处理器,只有过滤净化功能,没有反洗过滤功能,如要反洗,则必须增加旁通管道,其缺点是反洗管道系统水未经过滤处理就回到系统中去,对系统管道的损害是不可预知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程过滤水处理装置,自带反洗功能,能够将反洗管道系统水排出系统外,而且在反冲过程中依旧保持正常的过滤循环水供应。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全程过滤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的内部空间被竖直设置的阀板分隔为左半区与右半区,左半区的下部与右半区的下部越过所述阀板的底端而相通;所述阀板上设有第一蝶阀,所述第一蝶阀常态下闭合;所述左半区的上部的侧面设有进水口,左半区对应于所述进水口的下方设有楔形过滤网筒;所述楔形过滤网筒内设有第二蝶阀,第二蝶阀的高度低于第一蝶阀,且第二蝶阀常态下开启;所述右半区上部设有出水口;所述内部空间的下部连接有排污管,所述楔形过滤网筒的下口通过排污分管与所述排污管相通,在排污管上比排污分管更靠外的位置设有排污阀,所述排污阀常态下闭合。所述的全程过滤水处理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蝶阀、第二蝶阀以及排污阀均为电动阀,并分别与控制箱形成电连接。所述的全程水过滤处理装置,其中:所述楔形过滤网筒由上部的圆形过滤筒与下部的锥形过滤筒相接构成,所述第二蝶阀设置在圆形过滤筒内。所述的全程过滤水处理装置,其中:所述楔形过滤网筒的网眼直径小于3mm。所述的全程过滤水处理装置,其中:所述右半区中设有多层叠加复合过滤网,所述多层叠加复合过滤网是由1.2-1.5mm厚的激光制孔不锈钢板和多层不锈钢过滤网叠合构成。所述的全程过滤水处理装置,其中:所述右半区中在所述多层叠加复合过滤网的下方还设有正负电极,所述正负电极的正极与负极均是钛合金棒。所述的全程过滤水处理装置,其中:所述正负电极的正极与负极之间的距离为20-40mm。所述的全程过滤水处理装置,其中:所述正负电极的正极与负极之间的电压为15-30V。所述的全程过滤水处理装置,其中:所述阀板的两侧安装有将所述第一蝶阀包围的过滤网筒。所述的全程过滤水处理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蝶阀的高度所述阀板上对应于所述进水口的高度位置设有第一蝶阀,常态下闭合;所述多层叠加复合过滤网的位置低于所述第一蝶阀。与现有技术相比较,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在于:本技术在反洗过程中仍然能够保持循环水的继续供应,无需停机等待,而且反洗下来的杂质被排出了水循环管路之外,不会对循环水使用设备带来未知的伤害。附图说明图1所示是本技术提供的全程过滤水处理装置进行过滤工作时的工作原理图;图2所示是本技术提供的全程过滤水处理装置进行反洗过滤工作时的工作原理图。附图标记说明:阀板1;第一蝶阀2;过滤网筒3;进水口4;楔形过滤网筒5;第二蝶阀6;正负电极7;多层叠加复合过滤网8;出水口9;排污管10;排污分管11;控制箱12。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是本技术提供的多级过滤水处理装置进行过滤工作时的工作原理图,其中:装置整体呈立式罐状,内部空间被竖直的阀板1分隔为左半区与右半区,左半区与右半区的下部相通,所述阀板1上设有第一蝶阀2,所述第一蝶阀2常态下闭合;所述阀板1的两侧安装有将所述第一蝶阀2包围的过滤网筒3;所述左半区的上部的侧面设有进水口4,左半区对应于所述进水口4的下方设有楔形过滤网筒5,所述楔形过滤网筒5由上部的圆形过滤筒与下部的锥形过滤筒相接构成,所述圆形过滤筒内设有第二蝶阀6,所述第二蝶阀6常态下开启;从进水口4进入左半区的循环水在阀板1的阻挡下向下过滤,经过所述楔形过滤网筒5的过滤之后,越过阀板1下端进入右半区的下部;在所述右半区中由下至上设有正负电极7以及多层叠加复合过滤网8,所述多层叠加复合过滤网8的位置低于所述第一蝶阀2;进入右半区的下部的循环水首先在正负电极7的作用下,进行强效除垢、杀菌、灭藻处理;然后经过多层叠加复合过滤网8的层层过滤,进入右半区上部并通过上部的出水口9流出。由图1可知,循环水在进入水处理装置的左半区之后,先向下流过楔形过滤网筒5,所述楔形过滤网筒5的网眼直径小于3mm,可将循环水中直径超过3mm的杂质(如铁渣、铁锈、水垢等)过滤掉;之后,循环水越过阀板1下端,进入右半区下部,与正负电极7发生反应,一方面将水中的钙镁杂质通过水垢的形式排出系统之外,另一方面形成带有正负电位的离子水。采用正电位的酸化电位水并电解氯化钠,形成低浓度但有效氯的水,对系统水进行强效除垢杀菌、灭藻处理;接下来,循环水再穿过所述多层叠加复合过滤网8,所述多层叠加复合过滤网8是由1.2-1.5mm厚的激光制孔不锈钢板和多层不锈钢过滤网叠合构成,在保证流速的同时,能够将循环水中微小杂质过滤掉;最后,经过多级过滤的循环水从右半区上部的出水口9流出,以供循环使用。可见,本实用新型依次循环具有多级过滤处理,过滤、除垢、杀菌、灭藻一次完成,过滤效率高,过滤效果好,管道系统压力损失低,降低了水处理设备在运行时频繁启动排污时间,节能减排,能够很好地保护用水设备。至于楔形过滤网筒5中清理出来的杂质、由正负电极7处理形成的水垢以及被多层叠加复合过滤网8清理出来的微小杂质均等待在反洗过程中排出装置外。为此,在罐体下凹状底部的最低处连接有排污管10,而且,所述锥形过滤筒的下口还通过排污分管11与所述排污管10相通,在排污管10上比排污分管11更靠外的位置设有排污阀(未予图示),所述排污阀常态下闭合。至于所述反洗过程,如图2所示,第一蝶阀2开启,而第二蝶阀6关闭,排污阀开启,此时从进水口4进入装置内的循环水分为三路:其中一路循环水在经过过滤网筒3的过滤后,通过开启的第一蝶阀2穿过阀板1进入右半区上部,并从出水口9流出,以保持循环水的持续供应;另一路在经过过滤网筒3的过滤后,通过开启的第一蝶阀2穿过阀板1进入右半区上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全程过滤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的内部空间被竖直设置的阀板分隔为左半区与右半区,左半区的下部与右半区的下部越过所述阀板的底端而相通;所述阀板上设有第一蝶阀,所述第一蝶阀常态下闭合;所述左半区的上部的侧面设有进水口,左半区对应于所述进水口的下方设有楔形过滤网筒;所述楔形过滤网筒内设有第二蝶阀,第二蝶阀的高度低于第一蝶阀,且第二蝶阀常态下开启;所述右半区上部设有出水口;所述内部空间的下部连接有排污管,所述楔形过滤网筒的下口通过排污分管与所述排污管相通,在排污管上比排污分管更靠外的位置设有排污阀,所述排污阀常态下闭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程过滤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装置的内部空间被竖直设置的阀板分隔为左半区与右半区,左半区的下部与右半区的下部越过所述阀板的底端而相通;所述阀板上设有第一蝶阀,所述第一蝶阀常态下闭合;
所述左半区的上部的侧面设有进水口,左半区对应于所述进水口的下方设有楔形过滤网筒;所述楔形过滤网筒内设有第二蝶阀,第二蝶阀的高度低于第一蝶阀,且第二蝶阀常态下开启;
所述右半区上部设有出水口;
所述内部空间的下部连接有排污管,所述楔形过滤网筒的下口通过排污分管与所述排污管相通,在排污管上比排污分管更靠外的位置设有排污阀,所述排污阀常态下闭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程过滤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蝶阀、第二蝶阀以及排污阀均为电动阀,并分别与控制箱形成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程过滤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楔形过滤网筒由上部的圆形过滤筒与下部的锥形过滤筒相接构成,所述第二蝶阀设置在圆形过滤筒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程过滤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楔形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银磊
申请(专利权)人:郑银磊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