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体化软管绞盘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436900 阅读: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30 23: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体化软管绞盘结构,包括软管卷筒、支架、旋转接头和过渡硬管,所述的软管卷筒由轴承可旋转的架设在支架上,在至少一侧的轴承位置设置有旋转接头,旋转接头的一端为旋转端,旋转端位于软管卷筒的筒体内,旋转端与软管卷筒相对固定,所述旋转端随绞盘卷筒转动,旋转接头的另一端为固定端,软管卷筒相对旋转接头的固定端旋转,软管卷筒的筒壁上开口,旋转接头的旋转端上连通有朝向筒壁开口延伸的过渡硬管,过渡硬管与软管卷筒相对固定随软管卷筒转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体化软管绞盘结构可以达到节省成本、保护设备、进一步提高对接、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软管收纳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一体化软管绞盘结构
技术介绍
软管即可以弯曲的管子,某些软管(如帆布管)还可以改变软管的截面形状,软管头即软管接头,用于软管与软管之间对接或者用于软管与供给设备之间对接。现有技术在收纳软管时,一般是用手将软管折叠或者缠绕收纳起来,也有的使用绞盘结构收卷软管。绞盘结构可以实现软管的快速收纳,在需要使用软管时,通过在绞盘卷筒同轴上设置旋转接头,使得已收纳的软管可以与旋转接头连通,在需要将软管与供给设备对接时,可以先将旋转接头与供给设备对接好,使得软管在收纳状态即可与供给设备对接好,避免了要等到软管抽出后才能与供给设备对接,使得软管可以快速对接、对接效率高、对接时间短。但是软管与旋转接头连通一般采用软管,软管与绞盘卷筒外部管道连接不方便(伸入绞盘卷筒中才能对接,并且卷动会对软管造成矩力和拉扯)而且长时间使用易老化、漏液需时常更换、较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一体化软管绞盘结构,解决收纳的软管与供给设备对接时使用软管将收纳的软管与旋转接头连通,作为连通的软管易老化漏水、连接不便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体化软管绞盘结构,包括软管卷筒、支架、旋转接头和过渡硬管,所述的软管卷筒由轴承可旋转的架设在支架上,在至少一侧的轴承位置设置有旋转接头,旋转接头的一端为旋转端,旋转端位于软管卷筒的筒体内,旋转端与软管卷筒相对固定,所述旋转端随软管卷筒转动,旋转接头的另一端为固定端,软管卷筒相对旋转接头的固定端旋转,软管卷筒的筒壁上开口,旋转接头的旋转端上连通有朝向筒壁开口延伸的过渡硬管,过渡硬管与软管卷筒相对固定随软管卷筒转动。软管卷筒作为收纳软管的主体,收纳好的软管盘卷在软管卷筒上;支架作为一体化软管绞盘结构的支撑体,使得软管主体等部件离地,从而可做旋转运动。过渡硬管用来连通软管卷筒上盘卷的软管与外部供给设备的管道。旋转接头用来连接过渡硬管与外部供给设备的管道,既可以保证连续不断向管道输送流体,还可以流体介质相互串通、泄露、外界杂物进入。软管卷筒上开口可以让过渡硬管从软管卷筒内部穿出,方便与软管连接。本技术的软管卷筒的筒内轴心位置设置有轴杆,轴杆的部分为中空并与旋转接头的旋转端连通,其作为所述的朝向筒壁开口延伸的过渡硬管的一部分。轴杆可以由实心轴与中空轴两部分通过焊接、螺栓紧固等方式连接起来组成完整轴杆,也可以将实心轴中部向其一端凿出一段中空部分。本技术的轴杆上设置有导流管,导流管作为过渡硬管的一部分朝向筒壁开口延伸,导流管与轴杆中空的部分相连通。导流管为一段中空的管道,可以通到软管卷筒外部。本技术的导流管与轴杆的中空部分连接成过渡硬管,其连接方式为焊接、丝扣连接或者卡箍连接。焊接也称作熔接、镕接,是一种以加热、高温或者高压的方式接合金属或其他热塑性材料如塑料的制造工艺及技术。丝扣连接,又称螺纹连接,它是通过内外螺纹把管道与管道、管道与阀门连接起来。卡箍连接也叫沟槽连接,起连接密封作用的沟槽连接管件主要有三部分组成:密封橡胶圈、卡箍和锁紧螺栓。位于内层的橡胶密封圈置于被连接管道的外侧,并与预先滚制的沟槽相吻合,再在橡胶圈的外部扣上卡箍,然后用螺栓紧固即可。本技术的的过渡硬管的朝向软管卷筒筒壁开口的一端设置有软管接头。软管接头用于软管卷筒上的软管与过渡硬管方便快速的实现密封连接。本技术一体化软管绞盘结构还包括平挡圈,所述平挡圈设置在软管卷筒的两侧。避免在收纳软管时,软管缠绕到软管卷筒以外的地方,影响软管收纳的效率。本技术一体化软管绞盘结构还包括卷动机构,所述卷动机构与软管卷筒传动连接,所述卷动机构用于驱动软管卷筒相对于绞盘支架旋转。卷动机构的设置可以很轻松的实现软管卷筒相对于绞盘支架旋转,既可以加快软管的收纳效率,又省力。本技术所述卷动机构包括传动机构和驱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与软管卷筒传动连接,所述驱动机构与传动机构传动连接,所述驱动机构通过传动机构带动软管卷筒相对于绞盘支架旋转。传动机构可以为齿轮传动机构、链条传动机构或皮带传动机构,齿轮传动机构包括与软管卷筒同轴设置的传动齿轮和由驱动机构带动转动的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与传动齿轮相啮合;齿轮传动机构包括与软管卷筒同轴设置的传动齿轮和由驱动机构带动转动的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与传动齿轮相啮合,驱动齿轮一般固定在驱动机构的转轴上且与驱动机构同轴设置;链条传动机构包括软管卷筒同轴设置的传动齿轮和由驱动机构带动的驱动齿轮,驱动齿轮与传动齿轮通过套设在驱动齿轮外周和传动齿轮外周的链条传动。皮带传送机构包括与软管卷筒同轴设置的传动凹轮和有驱动机构带动的驱动凹轮,驱动凹轮与传动凹轮通过套设在驱动齿轮与传动齿轮外周的皮带传动。本技术的一体化软管绞盘结构具有如下优点:区别于现有技术,上述方案通过在软管卷筒中设置连接燃管卷筒上收纳的软管与外部供给设备管道的过渡硬管,避免了以往用软管连接时,软管老化漏液腐蚀软管卷筒甚至影响设备使用,软管需要时常更换以及与其他管道对接时不便的问题(如外部设备管道需伸入卷盘卷筒内部才能对接;软管与软管之间的对接不如软管与硬管之间对接简易),达到节省成本、保护设备、进一步提高对接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体化软管绞盘结构一实施例剖面结构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一体化软管绞盘结构一实施例剖面结构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一体化软管绞盘结构一实施例剖面结构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一体化软管绞盘结构一实施例剖面结构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一体化软管绞盘结构一实施例剖面结构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一体化软管绞盘结构一实施例侧面结构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一体化软管绞盘结构;10、支架;11、软管卷筒;110、筒壁开口;12、旋转接头;120、旋转端;121、固定端;13、过渡硬管;130、中空轴;131、导流管;14、软管接头;15、轴杆;16、平挡圈;17、卷动机构;170、传动机构;1700、传动齿轮;171、驱动机构;2、软管。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请参阅图1至图6,本技术所述的一体化软管绞盘结构1,包括软管卷筒11、支架10、旋转接头12和过渡硬管13,所述的软管卷筒11由轴承可旋转的架设在支架10上,在至少一侧的轴承位置设置有旋转接头12,旋转接头12的一端为旋转端120,旋转端120位于软盘卷筒11的筒体内,旋转端120与软管盘卷筒相对固定随软管卷筒转动,旋转接头12的另一端为固定端121,软管卷筒相对旋转接头12的固定端121旋转,软管卷筒的筒壁开口110,旋转接头12的旋转端120上连通有朝向筒壁开口110延伸的过渡硬管13,过渡硬管13与软管卷筒相对固定,所述旋转端120随软管卷筒转动。软管卷筒11作为收纳软管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体化软管绞盘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软管卷筒、支架、旋转接头和过渡硬管,所述的软管卷筒由轴承可旋转的架设在支架上,在至少一侧的轴承位置设置有旋转接头,旋转接头的一端为旋转端,旋转端位于软管卷筒的筒体内,旋转端与软管卷筒相对固定,所述旋转端随软管卷筒转动,旋转接头的另一端为固定端,软管卷筒相对旋转接头的固定端旋转,软管卷筒的筒壁上开口,旋转接头的旋转端上连通有朝向筒壁开口延伸的过渡硬管,过渡硬管与软管卷筒相对固定随软管卷筒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体化软管绞盘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软管卷筒、支架、旋转接头和过渡硬管,所述的软管卷筒由轴承可旋转的架设在支架上,在至少一侧的轴承位置设置有旋转接头,旋转接头的一端为旋转端,旋转端位于软管卷筒的筒体内,旋转端与软管卷筒相对固定,所述旋转端随软管卷筒转动,旋转接头的另一端为固定端,软管卷筒相对旋转接头的固定端旋转,软管卷筒的筒壁上开口,旋转接头的旋转端上连通有朝向筒壁开口延伸的过渡硬管,过渡硬管与软管卷筒相对固定随软管卷筒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软管绞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软管卷筒的筒内轴心位置设置有轴杆,轴杆的部分为中空并与旋转接头的旋转端连通,其作为所述的朝向筒壁开口延伸的过渡硬管的一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体化软管绞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轴杆上设置有导流管,导流管作为过渡硬管的一部分朝向筒壁开口延伸,导流管与轴杆中空的部分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体化软管绞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管与轴杆的中控部分连接成过渡硬管,其连接方式为焊接、丝扣连接或者卡箍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阙彬元张功元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侨龙专用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