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稻田养鱼用鱼饲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3427608 阅读:1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29 17: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水产养殖用饲料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稻田养鱼用鱼饲料及其制备方法,该鱼饲料采用了多种饲料原料,并将具有高蛋白品质的蚯蚓粪以及含有大量营养元素的牛粪作为原料,将其进行发酵处理后,使得将废弃的牛粪和蚯蚓粪进行回收利用制备成饲料,相比传统用于肥料领域来说,其具有较高的附加值;并且结合蚯蚓粪和牛粪中的营养成分,加入磷酸氢钙、微生物发酵物、玉米、小麦、中药粉、松针等,既能促进鱼的胃肠道正常代谢,使其营养成份能够充分被机体吸收利用,提高饲料转化率,还能增强免疫能力,减少疾病发生,提高鱼肉的品质,且能加快鱼的生长速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产养殖用饲料
,尤其是一种稻田养鱼用鱼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鱼肉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和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维生素、卵磷脂等,可增强记忆、思维和分析能力,延缓脑力衰退,温中益气、暖胃、润肌肤等,是温中补气养生食品,也是我国人民最主要的蛋白质食品来源。在现有技术中,为了能够使得鱼养殖池的建立成本较低,扩大养鱼的利润空间,有大量的研究者开始将鱼的养殖建立成立体养殖方式,并且被广泛引起重视;今年来也有大量的利用稻田养鱼的成功报道,如仅仅利用稻田的水面养鱼,即简单的利用稻田代替池塘进行原始的放养;但由于这种养殖方式缺乏科学合理的管理和投喂料,使得鱼的成活率和抗病性较差,导致产量较低,甚至影响着鱼的肉质;为此,有研究者又进一步的稻田养鱼的模式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处理,如专利申请号为00116054.0的《禾花鱼稻田养殖方法》。但尽管如此,现有技术中对于稻田养鱼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稻田养鱼的模式上,而对于稻田养鱼的过程中,如何将营养供给以及病害防治与养殖模式向结合,来达到改善稻田养鱼品质的目的;也正是基于此,本研究者在现有的稻田养鱼模式的基础上,通过对稻田养鱼过程中需要投放的饲料的配方和制备工艺的调整,使得获得一种稻田养鱼用鱼饲料,该饲料能够有效的结合现有技术中的稻田养鱼模式,达到对鱼进行营养供给和肉质改善,降低病害率,提高成活率,增大利润空间,促进水产养殖产业的快速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稻田养鱼用鱼饲料及其制备方法。具体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稻田养鱼用鱼饲料,其原料成分以重量份计为蚯蚓粪20-30份、牛粪100-200份、中药粉17-27份、青料23-35份、微生物发酵物3-9份、玉米5-11份、小麦2-7份、磷酸氢钙3-5份、松针1-7份。所述的原料成分以重量份计为蚯蚓粪25份、牛粪150份、中药粉22份、青料27份、微生物发酵物6份、玉米9份、小麦5份、磷酸氢钙4份、松针5份。所述的中药粉,其原料成分以重量份计为三七2-7份、海藻11-15份、甘草3-5份、鱼腥草1-5份、侧柏1-3份。所述的中药粉,其原料成分以重量份计为三七5份、海藻13份、甘草4份、鱼腥草3份、侧柏2份。所述的中药粉,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三七在35-50℃的干燥环境下,处理至叶面变黄,成为变黄三七;再将变黄三七放入2-3倍重量、40-50℃的温水中,恒温浸泡10-15h,过滤,收集浸泡三七;再将浸泡三七在45-60℃下干燥至含水量小于8%,粉碎成100-150目细粉,即得三七粉;(2)将海藻和鱼腥草混合后经蒸炒、杀菌后,粉碎成粒径为2.5-4.5nm的细粉,即得初混粉;(3)将甘草洗净,投入2-3倍重量、45-60℃水中浸泡8-15h,然后一起处理成80目以上的甘草浆料,再将甘草浆料沸煮20-30min,过滤,收集甘草滤液;待甘草滤液降至室温后,加入同等体积的乙酸乙酯,搅拌处理25-40min,然后分层、过滤,收集甘草水提液;再将占甘草水提液1/2体积的乙酸乙酯加入到甘草水提液中处理一次,过滤,收集甘草二次水提液;将甘草二次水提液经喷雾干燥,即得甘草粉;(4)将侧柏洗净、滤干,加入到与其重量相等的清水中,煮沸提取1.0-2.5h,过滤,收集侧柏水提液;再向侧柏渣中加入占其原重量1.5-3.0倍的低极性有机溶剂,煮沸提取1.5-3.0h,过滤,收集侧柏低极性有机溶剂提取液;将侧柏水提液与1/2体积的侧柏低极性有机溶剂提取液混合,在0-10℃下静放10-15h,过滤,收集澄清液;再将澄清液与余下的1/2体积的侧柏低极性有机溶剂提取液混合,在50-75℃下浓缩至固形物含量为1.25-1.60mg/10ml的浓缩液;然后向浓缩液中加入占固形物重量20-35%的硅藻土,在45-60℃下搅拌10-18h,过滤,收集处理浓缩液;将处理浓缩液在50-75℃下浓缩成流浸膏,即得侧柏浸膏;(5)将上述制备的三七粉、初混粉、甘草粉、侧柏浸膏混合均匀后,在45-60℃下干燥至含水量小于2%,粉碎,即得中药粉。所述的微生物发酵物是醋酸杆菌、酵母菌、乳酸杆菌中的一种或多种经连续活化后、总有效活菌数在8.1×109cfu/g-9×1012cfu/g的发酵物。所述的微生物发酵物是由醋酸杆菌、酵母菌、乳酸杆菌分别经连续活化的发酵物按照(0.1-0.15)∶(2-2.5)∶(0.2-0.3)的重量比例混合而成,其总有效活菌数在8.1×109cfu/g-9×1012cfu/g。所述的青料是黑麦草、紫云英、苜蓿叶、玉米苗、杂草中的一种或多种,当为两种以上时,各组分的配比为等份或其它比例。所述的青料是经70-90℃处理1-3h后,常温阴干至水分为1-6%的青草。具体还提供稻田养鱼用鱼饲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蚯蚓粪、牛粪混合均匀后,加入磷酸氢钙和微生物发酵物,并采用搅拌速度为100-300r/min搅拌20-30min,再将其送入发酵池中,调整温度为60-80℃,pH值为3.5-7,湿度为55-80%发酵处理20-30天,并且每隔3天翻抛一次,待发酵完成后,向其中加入松针和中药粉混合均匀,得到初混物;(2)将玉米、小麦混合研磨并过150-300目的筛,取筛底料,将筛底料与占其重量10-28%的清水,搅拌均匀,再经膨化处理,得膨化料;然后再向膨化料中加入占其重量30-40%的水,搅匀成浆料;(3)取步骤(2)制备获得的浆料的一半,将其与步骤(1)获得的初混物混合,并将其搅拌混合均匀,再将其送入造粒机中造粒,并将颗粒在温度为25-33℃的环境中放置1-3天后,再将其置于湿度为80-90%的环境中,控制温度为1-5℃放置1-3h,再将剩余的一半浆料均匀喷涂在颗粒表面,再采用温度为55-60℃烘干至水分含量为5%,即得稻田养鱼用鱼饲料。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体现在:本专利技术的鱼饲料采用了多种饲料原料,并将具有高蛋白品质的蚯蚓粪以及含有大量营养元素的牛粪作为原料,将其进行发酵处理后,使得将废弃的牛粪和蚯蚓粪进行回收利用制备成饲料,相比传统用于肥料领域来说,其具有较高的附加值;并且结合蚯蚓粪和牛粪中的营养成分,加入磷酸氢钙、微生物发酵物、玉米、小麦、中药粉、松针等,既能促进鱼的胃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稻田养鱼用鱼饲料,其特征在于,其原料成分以重量份计为蚯蚓粪20‑30份、牛粪100‑200份、中药粉17‑27份、青料23‑35份、微生物发酵物3‑9份、玉米5‑11份、小麦2‑7份、磷酸氢钙3‑5份、松针1‑7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稻田养鱼用鱼饲料,其特征在于,其原料成分以重量份
计为蚯蚓粪20-30份、牛粪100-200份、中药粉17-27份、青料23-35份、
微生物发酵物3-9份、玉米5-11份、小麦2-7份、磷酸氢钙3-5份、松针
1-7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稻田养鱼用鱼饲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原料成分以重量份计为蚯蚓粪25份、牛粪150份、中药粉22份、青料
27份、微生物发酵物6份、玉米9份、小麦5份、磷酸氢钙4份、松针5
份。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稻田养鱼用鱼饲料,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中药粉,其原料成分以重量份计为三七2-7份、海藻11-15份、甘
草3-5份、鱼腥草1-5份、侧柏1-3份。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稻田养鱼用鱼饲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中药粉,其原料成分以重量份计为三七5份、海藻13份、甘草4份、鱼
腥草3份、侧柏2份。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稻田养鱼用鱼饲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中药粉,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三七在35-50℃的干燥环境下,处理至叶面变黄,成为变
黄三七;再将变黄三七放入2-3倍重量、40-50℃的温水中,恒温浸泡
10-15h,过滤,收集浸泡三七;再将浸泡三七在45-60℃下干燥至含水
量小于8%,粉碎成100-150目细粉,即得三七粉;
(2)将海藻和鱼腥草混合后经蒸炒、杀菌后,粉碎成粒径为
2.5-4.5nm的细粉,即得初混粉;
(3)将甘草洗净,投入2-3倍重量、45-60℃水中浸泡8-15h,然
后一起处理成80目以上的甘草浆料,再将甘草浆料沸煮20-30min,过

\t滤,收集甘草滤液;待甘草滤液降至室温后,加入同等体积的乙酸乙
酯,搅拌处理25-40min,然后分层、过滤,收集甘草水提液;再将占
甘草水提液1/2体积的乙酸乙酯加入到甘草水提液中处理一次,过滤,
收集甘草二次水提液;将甘草二次水提液经喷雾干燥,即得甘草粉;
(4)将侧柏洗净、滤干,加入到与其重量相等的清水中,煮沸
提取1.0-2.5h,过滤,收集侧柏水提液;再向侧柏渣中加入占其原重
量1.5-3.0倍的低极性有机溶剂,煮沸提取1.5-3.0h,过滤,收集侧柏低
极性有机溶剂提取液;将侧柏水提液与1/2体积的侧柏低极性有机溶
剂提取液混合,在0-10℃下静放10-15h,过滤,收集澄清液;再将澄
清液与余下的1/2体积的侧柏低极性有机溶剂提取液混合,在50-75℃
下浓缩至固形物含量为1.25-1.60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洪李良玉曹英伟魏文燕李毅王恒程东进张小丽杨马陈霞陈健邱永秀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市农林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