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力电池高低温试验设备防爆泄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412475 阅读:2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26 04:45
本新型涉及一种动力电池高低温试验设备防爆泄压装置,包括连接柱、泄压活塞、密封环、集液槽及弹性缓冲罩,连接柱为圆柱形结构,其外侧面设连接螺纹,连接柱内设导流道和缓冲道,泄压活塞包括活塞体和调节弹簧,活塞体包括密封柱与端帽,其中密封柱嵌于泄压道内,并通过调节弹簧与泄压道滑动连接,密封柱侧表面上另设至少一条泄压槽,密封环至少一条包覆在连接柱外侧并与动力电池连接,集液槽包覆在连接柱位于动力电池外的部分,弹性缓冲罩包覆在集液槽和泄压活塞外侧。本新型可有效的对动力电池内高压气体及高压气液混合物进行泄压处理,且在泄压过程中,并可对其进行初步泄压,同时具备液体收集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泄压装置,确切地说是一种动力电池高低温试验设备防爆泄压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在随着电动车辆等工具使用量的逐步增加,导致做为主要储能设备的对动力电池需求量也不断增加,同时也对动力电池的使用性能提出了更好的要求,因此为了确保动力电池的使用安全性和稳定性,需要对动力电池进行诸如极端温度条件下的充放电试验、频繁充放电试验等多项试验项目,而在这些试验过程中,尤其是对动力电池进行高低温试验过程中,极易导致动力电池内部的温度发生剧烈变化,温升快温度高,从而造成动力电池内的空气体积膨胀,部分液态物质挥发或蒸发,并最终导致动力电池内的压力过高,如果能对动力电池进行及时泄压,极易造成动力电池发生爆炸,严重威胁使用安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当前主要的处理手段是在动力电池上增设泄压阀,当动力电池内压力达到一定值后,通过泄压阀进行泄压,这种方式虽然有效满足了动力电池泄压的需要,但在使用中发现,由于泄压阀缺少必要的防护措施,因此造成当经过泄压阀进行泄压时,动力电池内部的高压气体或气液混合物高速喷射而出,极易对周边的人员或设备造成损伤,也给动力电池试验及使用安全造成了较大的安全隐患,因此针对这一现状,迫切需要开发一种新型的泄压装置,以满足实际生产使用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动力电池高低温试验设备防爆泄压装置,该新型结构构成简单,安装使用方便,可有效的对动力电池内高压气体及高压气液混合物进行泄压处理,且在泄压过程中,并可对其进行初步泄压,同时具备液体收集作用,从而达到在满足动力电池泄压的同时,另有效防止高压气流及高压气液混合物高速从动力电池内喷出而造成人员受伤或设备损伤现象发生。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种动力电池高低温试验设备防爆泄压装置,包括连接柱、泄压活塞、密封环、集液槽及弹性缓冲罩,连接柱为圆柱形结构,其外侧面设连接螺纹,并通过连接螺纹与动力电池连接,连接柱至少2/3长度部位位于动力电池内,并与动力电池内部腔体连通,连接柱内设导流道和缓冲道,其中导流道位于处于动力电池内部的连接柱内,缓冲道位于处于动力电池外部连接柱内,缓冲道与导流道相互连通,且导流道与动力电池内部腔体连通,缓冲道与动力电池外部连通,泄压活塞包括活塞体和调节弹簧,活塞体包括密封柱与端帽,且密封柱顶端和与端帽相互垂直连接并同轴分布,其中密封柱嵌于泄压道内,并通过调节弹簧与泄压道滑动连接,密封柱侧表面上另设至少一条泄压槽,且泄压槽一端与密封柱底端端面平齐,另一端距离端帽距离不低于密封柱高度的1/4,调节弹簧一端与活塞体的端帽通过螺纹连接并包覆在活塞体的密封柱外侧,另一端与连接柱的缓冲道内壁连接,密封环至少一条包覆在连接柱外侧并与动力电池连接,集液槽为环形槽状结构,包覆在连接柱位于动力电池外的部分,并与连接柱同轴分布,集液槽侧表面上设至少一个应急排气口,弹性缓冲罩包覆在集液槽和泄压活塞外侧并与集液槽构成密闭的腔体结构。进一步的,所述的泄压活塞的密封柱上另设至少一层密封圈,并通过密封圈与泄压道滑动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的导流道至少一条,并与连接柱轴线平行分布或环绕连接柱轴线呈螺旋状分布。进一步的,所述导流道直径为泄压道直径的1/3—1/2。本新型结构构成简单,安装使用方便,可有效的对动力电池内高压气体及高压气液混合物进行泄压处理,且在泄压过程中,并可对其进行初步泄压,同时具备液体收集作用,从而达到在满足动力电池泄压的同时,另有效防止高压气流及高压气液混合物高速从动力电池内喷出而造成人员受伤或设备损伤现象发生。【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图1为本新型结构不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如图1所述的一种动力电池高低温试验设备防爆泄压装置,包括连接柱1、泄压活塞2、密封环3、集液槽4及弹性缓冲罩5,连接柱I为圆柱形结构,其外侧面设连接螺纹,并通过连接螺纹与动力电池6连接,连接柱I至少2/3长度部位位于动力电池6内,并与动力电池6内部腔体连通,连接柱I内设导流道7和缓冲道8,其中导流道7位于处于动力电池6内部的连接柱I内,缓冲道8位于处于动力电池6外部连接柱I内,缓冲道8与导流道7相互连通,且导流道7与动力电池6内部腔体连通,缓冲道8与动力电池6外部连通,泄压活塞2包括活塞体和调节弹簧21,活塞体包括密封柱22与端帽23,且密封柱22顶端和与端帽23相互垂直连接并同轴分布,其中密封柱22嵌于泄压道8内,并通过调节弹簧21与泄压道8滑动连接,密封柱22侧表面上另设至少一条泄压槽24,且泄压槽24—端与密封柱22底端端面平齐,另一端距离端帽23距离不低于密封柱22高度的1/4,调节弹簧21—端与活塞体的端帽23通过螺纹连接并包覆在活塞体的密封柱22外侧,另一端与连接柱I的缓冲道8内壁连接,密封环3至少一条包覆在连接柱I外侧并与动力电池6连接,集液槽4为环形槽状结构,包覆在连接柱I位于动力电池6外的部分,并与连接柱I同轴分布,集液槽4侧表面上设至少一个应急排气口 9,弹性缓冲罩5包覆在集液槽4和泄压活塞外侧并与集液槽4构成密闭的腔体结构。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泄压活塞的密封柱22上另设至少一层密封圈10,并通过密封圈10与泄压道8滑动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导流道7至少一条,并与连接柱I轴线平行分布或环绕连接柱I轴线呈螺旋状分布。本实施例中,所述导流道7直径为泄压道8直径的1/3—1/2。本新型结构构成简单,安装使用方便,可有效的对动力电池内高压气体及高压气液混合物进行泄压处理,且在泄压过程中,并可对其进行初步泄压,同时具备液体收集作用,从而达到在满足动力电池泄压的同时,另有效防止高压气流及高压气液混合物高速从动力电池内喷出而造成人员受伤或设备损伤现象发生。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主权项】1.一种动力电池高低温试验设备防爆泄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力电池高低温试验设备防爆泄压装置包括连接柱、泄压活塞、密封环、集液槽及弹性缓冲罩,所述的连接柱为圆柱形结构,其外侧面设连接螺纹,并通过连接螺纹与动力电池连接,所述的连接柱至少2/3长度部位位于动力电池内,并与动力电池内部腔体连通,所述的连接柱内设导流道和缓冲道,其中所述的导流道位于处于动力电池内部的连接柱内,所述的缓冲道位于处于动力电池外部连接柱内,所述的缓冲道与导流道相互连通,且所述的导流道与动力电池内部腔体连通,所述的缓冲道与动力电池外部连通,所述的泄压活塞包括活塞体和调节弹簧,所述的活塞体包括密封柱与端帽,且密封柱顶端和与端帽相互垂直连接并同轴分布,其中密封柱嵌于泄压道内,并通过调节弹簧与泄压道滑动连接,所述的密封柱侧表面上另设至少一条泄压槽,且泄压槽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动力电池高低温试验设备防爆泄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力电池高低温试验设备防爆泄压装置包括连接柱、泄压活塞、密封环、集液槽及弹性缓冲罩,所述的连接柱为圆柱形结构,其外侧面设连接螺纹,并通过连接螺纹与动力电池连接,所述的连接柱至少2/3长度部位位于动力电池内,并与动力电池内部腔体连通,所述的连接柱内设导流道和缓冲道,其中所述的导流道位于处于动力电池内部的连接柱内,所述的缓冲道位于处于动力电池外部连接柱内,所述的缓冲道与导流道相互连通,且所述的导流道与动力电池内部腔体连通,所述的缓冲道与动力电池外部连通,所述的泄压活塞包括活塞体和调节弹簧,所述的活塞体包括密封柱与端帽,且密封柱顶端和与端帽相互垂直连接并同轴分布,其中密封柱嵌于泄压道内,并通过调节弹簧与泄压道滑动连接,所述的密封柱侧表面上另设至少一条泄压槽,且泄压槽一端与密封柱底端端面平齐,另一端距离端帽距离不低于密封柱高度的1/4,所述的调节弹簧一端与活塞体的端帽通过螺纹连接并包覆在活塞体的密封柱外侧,另一端与连接柱的缓冲道内壁连接,所述的密封环至少一条包覆在连接柱外侧并与动力电池连接,所述的集液槽为环形槽状结构,包覆在连接柱位于动力电池外的部分,并与连接柱同轴分布,所述的集液槽侧表面上设至少一个应急排气口,所述的弹性缓冲罩包覆在集液槽和泄压活塞外侧并与集液槽构成密闭的腔体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中明李吉祥吴静萍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索亚特试验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