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自然充氧和生物净化技术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411669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26 03: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自然充氧和生物净化技术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上述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用于处理污水管流入的污水,包括外圈、内圈、沉淀池、调节池、第一泵、隔板、旋转布水管、CRI填料区和集水管,沉淀池和调节池均位于外圈与内圈之间,沉淀池和调节池通过隔板分开,污水能够从沉淀池流进调节池,第一泵位于调节池内;旋转布水管、CRI填料区和集水管均位于内圈内,旋转布水管位于CRI填料区的上方,集水管埋设于CRI填料区的下方,旋转布水管包括主管和支管,支管能够转动连接于主管上,支管上开设有通孔。上述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加工制作简单、便于运输安装;整个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只为第一泵提供动力,因此,污水净化的能耗较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技术介绍
人工快渗(Constructed Rapid Infiltrat1n,简称CRI)技术是在土地快速渗滤系统和生物膜系统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与一般的快速渗滤污水土地处理工艺不同,CRI技术对土地快渗技术做了全面的强化和提高,采用渗透性良好的CRI介质,以湿干交替的运行方式,使污水在自上而下流经填料过程中发生综合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反应,使污染物得以去除。人工快速渗滤系统处理方法具有处理效果好、建设运营成本低、能耗少等优点,但是也存在当污水处理规模非常小的情况下使用时,特别是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住户相对分散、局部集中,统一收集所有生活污水难度大,同时地处偏远且技术力量薄弱,长期存在建设施工不方便、管理运行不科学等客观问题。然而,传统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存在加工制作复杂、运输安装困难和能耗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存在加工制作复杂、运输安装困难和能耗大的问题,提供一种基于自然充氧和生物净化技术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种基于自然充氧和生物净化技术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用于处理污水管流入的污水,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圈、内圈、沉淀池、调节池、第一栗、隔板、旋转布水管、CRI填料区和集水管,所述沉淀池和所述调节池均位于所述外圈与所述内圈之间,所述沉淀池和所述调节池通过所述隔板分开,污水能够从所述沉淀池流进所述调节池,所述第一栗位于所述调节池内;所述旋转布水管、所述CRI填料区和所述集水管均位于所述内圈内,所述旋转布水管位于所述CRI填料区的上方,所述集水管埋设于所述CRI填料区的下方,所述旋转布水管包括主管和支管,所述支管能够转动连接于所述主管上,所述支管上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一栗与所述旋转布水管连接;当污水通过所述第一栗栗入所述旋转布水管时,所述支管相对于所述主管转动。上述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污水进入沉淀池沉淀,污水中的悬浮物沉淀于沉淀池底,污水从沉淀池流进调节池,第一栗将调节池内的污水栗入旋转布水管,支管相对于主管转动,使污水通过通孔洒入CRI填料区,污水经过CRI填料区的填料层和微生物共同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作用下,处理后的污水最终由集水管的收集后排出,整个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基于自然充氧和生物净化技术于一体,污水在洒入CRI填料区的过程中自然充氧,避免了安装曝气系统进行充氧,从而使污水处理装置的整体结构简单且集成度高,所以加工制作简单;整个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所以便于运输安装;整个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只需为第一栗提供动力,因此,污水净化的能耗较低。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还包括出水槽和出水管,所述出水槽位于所述外圈与所述内圈之间,且所述出水槽通过所述隔板分别与所述沉淀池和所述调节池隔开,所述出水管与所述集水管通过所述出水槽连通,污水经过出水槽的再次沉淀,提高污水的净化效果。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还包括污泥干化池,所述污泥干化池位于所述外圈与所述内圈之间,所述污泥干化池通过所述隔板设置于所述沉淀池的顶部,所述污泥干化池的底部设置有滤水层,可以定期将沉淀池内的污泥通过栗或人工或其他方式搬到污泥干化池内进行干化,污泥中的水分经过滤水层进行分离,污泥干化后变成干泥,定期清理即可,方便清理。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旋转布水管还包括转动接头,所述主管通过所述转动接头连接于所述支管上,使所述支管能够相对于所述主管转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孔的数目有多个,多个所述通孔均匀分布于所述支管上,当污水通过第一栗栗入旋转布水管时,支管相对于主管转动,使污水经过通孔均匀洒入CRI填料区,从而提高污水的净化效果。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旋转布水管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固定于所述内圈的顶部,所述主管固定于所述支架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集水管呈十字交叉状,所述集水管开设有多个集水孔,有利于提尚污水的集成效果。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所述集水孔均匀分布于所述集水管上,使集水管更好地集成CRI填料区的污水。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还包括多个种植区和多个可移动的盖板,多个所述种植区分别通过所述隔板设置于所述沉淀池和所述调节池的上方,且多个所述种植区与多个所述盖板间隔设置,利用植物对污泥进一步净化,同时可以美化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沉淀池和所述调节池均开设有通气孔,使所述沉淀池与所述调节池分别通过相应的所述通气孔与外界连通,使污水经过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处理后无异味。【附图说明】图1为一实施例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俯视图;图2为图1所示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A-A线剖视图;图3为图2所示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B-B线剖视图;图4为图1所示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C-C线剖视图;图5为图1所示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旋转布水管的局部放大图;图6为图1所示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仰视图;图7为图6所示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集水管的局部放大图;图8为图1所示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D-D线剖视图;图9为图1所示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E-E线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首选实施例。但是,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如图1所示,一实施例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I用于处理污水管(图中未示出)流入的污水。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I可以应用于城镇居民小区、高速公路服务区、农村、风景名胜点、学校、酒店和机场等处处理污水。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I呈圆柱状。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I包括外圈1、内圈30和隔板40,外圈1与内圈30之间设置有进水管11、沉淀池12、调节池13、第一栗14、出水管15和出水槽16,污水管通过进水管11连通沉淀池12,沉淀池12和调节池13通过隔板40分开。可以理解,进水管11可以省略,污水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注入沉淀池12 ο污水能够从沉淀池12流进调节池13,具体地,可以在沉淀池12和调节池13之间的隔板40上开设有溢流孔(图中未示出)或其他结构使污水自动从沉淀池12溢入调节池13。第一栗14位于调节池13内。内圈30设有旋转布水管32、CRI (Constructed Rapid Inf iltrat1n,人工快渗)填料区34和集水管36。旋转布水管32位于CRI填料区34的上方,集水管36埋设于CRI填料区34的下方。如图2所示,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内圈30还包括承托层37,承托层37设置于CRI填料区34的下方,集水管36埋设于承托层37内。旋转布水管32包括主管322和支管324,支管324能够转动连接于主管32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自然充氧和生物净化技术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用于处理污水管流入的污水,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圈、内圈、沉淀池、调节池、第一泵、隔板、旋转布水管、CRI填料区和集水管,所述沉淀池和所述调节池均位于所述外圈与所述内圈之间,所述沉淀池和所述调节池通过所述隔板分开,污水能够从所述沉淀池流进所述调节池,所述第一泵位于所述调节池内;所述旋转布水管、所述CRI填料区和所述集水管均位于所述内圈内,所述旋转布水管位于所述CRI填料区的上方,所述集水管埋设于所述CRI填料区的下方,所述旋转布水管包括主管和支管,所述支管能够转动连接于所述主管上,所述支管上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一泵与所述旋转布水管连接;当污水通过所述第一泵泵入所述旋转布水管时,所述支管相对于所述主管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波孙明利黄鑫林明薛丹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深港产学研环保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滨州市深港环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