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东华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防渗透湿建筑用非织造布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3399081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23 23: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渗透湿建筑用非织造布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的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渗透湿建筑用非织造布,其特征在于,包括由防渗层和结构层组成的双层复合纤网;所述的防渗层为由93wt%~95wt%细旦聚酯纤维和7wt%~5wt%低熔点聚酯纤维经混合和梳理而成的纤维网;所述的结构层是由粗旦聚酯纤维经梳理、交叉铺网和牵伸后得到的纤维网;所述的防渗层和结构层通过水刺缠结复合,所述的防渗层经拒水整理,所述的结构层经亲水整理。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防渗透湿建筑用非织造布采用可回收再利用聚酯纤维为原料,具有原料来源广,成本低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渗透湿建筑用非织造布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非织造布及其制备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优良强柔性和耐划破性,既防渗又透湿的建筑用非织造布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房屋建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绿色建筑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建筑渗漏已成为除建筑结构外影响建筑质量的第二大因素,是民众反映最强烈、建筑工程质量投诉最多的工程问题。建筑防水防渗是一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影响到人们的生活环境和居住安全,关系到民生幸福指数与社会和谐。目前市场上防水防渗材料的种类很多,以沥青和水泥为主的防水防渗材料具有抗温耐冻、抗化学腐蚀等优点,但其透气性和延伸性有待提高;聚氨酯防水涂料由于其防水性能好、易于施工等特点成为国内外防水界的青睐对象,但聚氨酯在潮湿环境下的强度有待提高。专利CN103358625A专利技术了一种防水布料由纺粘非织造布和防水涂层组成,纺粘非织造布由涤纶和丙纶纤维混纺而成,防水涂层为PVC树脂、合成橡胶或者纳米防水防油剂组成,具有良好的防水等级和强力特性,但因其丙纶纤维的加入及纺粘法的原因使得基布的耐光耐热性能变差,透湿性差。CN103276857A专利技术了一种防水透气膜,采用的原料为高密度的纺粘聚乙烯非织造布,其具有良好的防水特性,优良的强度、划破性能,采用纺粘法的技术透湿透气性有待提高。俄罗斯研究出一种屋面防水透湿材料,采用的是纺粘法生产的聚丙烯非织造布与聚合物薄膜相结合的防水透湿材料,具有良好的防水特性,但其成本相对较高,无纺布与膜的结合使得材料的透湿性稍差。综上所述,目前国内外市场上的传统防水防渗透湿材料缺乏非织造布所具备的强柔性、延展性良好的特征,非织造防水防渗透湿材料利用纺粘法制备的非织造布与聚合物膜相结合的方式制备,其透湿性相对较差,且其成本相对较高;因此利用可回收利用的聚酯纤维为原料,开发具有优良的强柔性、优良耐划破性、淋水等级高、良好透湿性、成本相对较低等优点的建筑用非织造布具有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优良的强柔性、优良耐划破性、淋水等级高、良好透湿性、成本相对较低等优点的建筑用非织造布,以克服现有技术制备的建筑用防渗透湿材料耐划破性差、透湿性差、成本高等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上述防渗透湿建筑用非织造布的制备方法。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渗透湿建筑用非织造布,其特征在于,包括由防渗层和结构层组成的双层复合纤网;所述的防渗层为由93wt%~95wt%细旦聚酯纤维和7wt%~5wt%低熔点聚酯纤维经混合和梳理而成的纤维网;所述的结构层是由粗旦聚酯纤维经梳理、交叉铺网和牵伸后得到的纤维网;所述的防渗层和结构层通过水刺缠结复合,所述的防渗层经拒水整理,所述的结构层经亲水整理。优选地,所述的防渗层的面密度为30~50克/平方米,所述的结构层的面密度为60克/平方米。优选地,所述的防渗层的细旦聚酯纤维的长度为38~45毫米,线密度为1.5~1.67分特;低熔点聚酯纤维的长度为51毫米,线密度为2分特,皮层熔融温度为190℃,所述的结构层的粗旦聚酯纤维的长度为51~64毫米,线密度为3.33~3.5分特。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的防渗透湿建筑用非织造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别成型防渗层和结构层,将防渗层和结构层进行水刺复合,烘干后进行热轧处理,对防渗层进行单面拒水整理,对结构层进行单面亲水整理,卷绕,得到防渗透湿建筑用非织造布。优选地,所述的防渗层的成型方法包括:将细旦聚酯纤维和低熔点聚酯纤维依次进行开松混合、梳理、交叉铺网及牵伸得到纤维网。优选地,所述的结构层的成型方法包括:将粗旦聚酯纤维依次进行开松、梳理、交叉铺网及牵伸得到纤维网。优选地,所述的水刺复合的具体步骤包括:将防渗层和结构层按防渗层在上、结构层在下的方式叠合喂入水刺系统,按双网夹持正面预水刺、第一道正面水刺、第二道反面水刺、第三道正面水刺、第四道反面水刺、抽吸脱水的顺序进行水刺缠结复合,得到复合水刺坯布。更优选地,所述的预水刺的刺头压力为30bar,第一道正面水刺压力为84~98bar,第一道反面水刺压力为115~135bar,第二道正面水刺压力为136~160bar,第二道反面水刺压力为110~130bar,抽吸压力为200~220bar。更优选地,所述的烘干温度为110~120℃,经过烘箱的速度为69~114m/min。优选地,所述的热轧温度为192℃,热轧速度为76-125m/min,热压处理时防渗层接触光辊,结构层接触橡胶辊,热轧处理后,低熔点聚酯纤维皮层熔融形成致密的防渗层。优选地,所述的对防渗层进行单面拒水整理的具体步骤包括:采用刮涂的方式在防渗层上施加拒水整理剂,所述的拒水整理剂按重量百分比包括:TG-521B助剂9.1%~10.7%,TF-601H助剂2%,去离子水87.3%~88.9%,带液率为133%~143%,在170℃~180℃烘干2~4min。优选地,所述的对结构层进行单面亲水整理的具体步骤包括:采取刮涂的方式在结构层上施加亲水整理剂,所述的亲水整理剂按重量百分比包括:TF-629C助剂0.1%~0.2%,TF-601H助剂2%,去离子水97.8%~97.9%,带液率为121%~135%,在170~180℃烘干2~4min。优选地,所述的卷绕速度为83~138米/分钟。优选地,所述的防渗透湿建筑用非织造布的面密度为90~110g/m2,纵横向拉伸强力为324~368N/5cm,划破强力为123~145N,淋水等级为4~5级,透湿特性为2876~3251g/(m2·d)。本专利技术的建筑用非织造布自上而下依次为防渗层、结构层,防渗层采用细旦聚酯纤维与低熔点聚酯纤维经热熔处理可形成致密的结构,结构层采用粗旦聚酯纤维为整个非织造布提供强力,纤维缠结后可形成相对较大的孔隙,亲水整理可提高材料的透湿特性。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开松、梳理及水刺、烘干设备都为非织造布现有设备,水刺后烘干及拒水整理后烘干都减少了卷绕程序,提高了生产效率。本专利技术选择用于制备防渗透湿建筑用非织造布双层纤网的原料,保证制成的非织造布具有优良的强柔性;设计非织造布双层复合的结构,能够保证材料的耐划破性和透湿特性的需求。设计非织造布各层纤网的成形方式及后整理技术,尽可能利用现有非织造设备,并提高生产效率。与现有技术比较,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如下:(1)本专利技术的防渗透湿建筑用非织造布采用可回收再利用聚酯纤维为原料,具有原料来源广,成本低的特点。(2)本专利技术防渗透湿建筑用非织造布采用不同细度纤维原料双层复合结构设计,双层都采用交叉铺网方式,降低了纤网的纵横向强力比,提高了材料的强力特性和耐划破性能。(3)本专利技术防渗透湿建筑用非织造布采用水刺工艺,对防渗层进行拒水整理,对结构层进行亲水整理,保证拒水层上的液态水能快速流到排水管,亲水面的液态水不会渗透到拒水面,拒水面的湿气能通过亲水层的抽吸作用快速导出散发到大气中,双层孔隙大小不同对透湿提供了动力作用;保持室内干爽舒适的环境,符合现代绿色建筑的需求。(4)本专利技术防渗透湿建筑用非织造布所述工序均可采用现有非织造设备完成,水刺烘干后与拒水整理烘干后均减少了卷绕工序,提高了生产效率。(5)本专利技术的防渗透湿建筑用非织造布具有优良强柔性、耐划破性、淋水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防渗透湿建筑用非织造布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渗透湿建筑用非织造布,其特征在于,包括由防渗层(1)和结构层(2)组成的双层复合纤网;所述的防渗层(1)为由93wt%~95wt%细旦聚酯纤维和7wt%~5wt%低熔点聚酯纤维经混合和梳理而成的纤维网;所述的结构层(2)是由粗旦聚酯纤维经梳理、交叉铺网和牵伸后得到的纤维网;所述的防渗层(1)和结构层(2)通过水刺缠结复合,所述的防渗层(1)经拒水整理,所述的结构层(2)经亲水整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渗透湿建筑用非织造布,其特征在于,包括由防渗层(1)和结构层(2)组成的双层复合纤网;所述的防渗层(1)为由93wt%~95wt%细旦聚酯纤维和7wt%~5wt%低熔点聚酯纤维经混合和梳理而成的纤维网;所述的结构层(2)是由粗旦聚酯纤维经梳理、交叉铺网和牵伸后得到的纤维网;所述的防渗层(1)和结构层(2)通过水刺缠结复合,所述的防渗层(1)经拒水整理,所述的结构层(2)经亲水整理;其制备方法包括:分别成型防渗层(1)和结构层(2),将防渗层(1)和结构层(2)进行水刺复合,烘干后进行热轧处理,热轧处理后,低熔点聚酯纤维熔融形成致密的防渗层,对防渗层进行单面拒水整理,对结构层进行单面亲水整理,卷绕,得到防渗透湿建筑用非织造布;所述的对防渗层进行单面拒水整理的具体步骤包括:采用刮涂的方式在防渗层上施加拒水整理剂,所述的拒水整理剂按重量百分比包括:TG-521B助剂9.1%~10.7%,TF-601H助剂2%,去离子水87.3%~88.9%,带液率为133%~143%,在170℃~180℃烘干2~4min。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渗透湿建筑用非织造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渗层(1)的面密度为30~50克/平方米,所述的结构层(2)的面密度为60克/平方米。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渗透湿建筑用非织造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渗层(1)的细旦聚酯纤维的长度为38~45毫米,线密度为1.5~1.67分特;低熔点聚酯纤维的长度为51毫米,线密度为2分特,皮层熔融温度为190℃,所述的结构层(2)的粗旦聚酯纤维的长度为51~64毫米,线密度为3.33~3.5分特。4.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防渗透湿建筑用非织造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别成型防渗层(1)和结构层(2),将防渗层(1)和结构层(2)进行水刺复合,烘干后进行热轧处理,对防渗层进行单面拒水整理,对结构层进行单面亲水整理,卷绕,得到防渗透湿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靳向煜吕青吴海波王洪黄晨刘嘉炜
申请(专利权)人:东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