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绕线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386727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22 02: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绕线车,一种绕线车,包括支架和安装在支架上的绕线机构,绕线机构包括第一转盘、第二转盘、拉动杆、两根以上的连杆以及和连杆一一对应的翻转块;所述第一转盘的直径小于第二转盘的直径;所述拉动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转盘的轴心固定连接,另一端可滑动的穿过第二转盘的轴心与所述支架连接;所述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转盘可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转盘的端部可转动连接;所述翻转块与所述端部可转动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不仅能够实现长线材的高效率绕线成捆,而且在盘绕成型后能整捆取出,操作便捷,提高长线材的收纳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线材收纳领域,具体说的是一种绕线车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的各种线材卷绕一般由人工一圈一圈收拢实现,这种收纳方式在线材较短使尚可接受,但是一旦线材较长、较重,便需要耗费过多体力,效率也很低,收纳后的每一卷线材大小也无法统一。而后市场上出现的各种绕线设备,虽然能够实现快速的绕线,但只有大型设备类才支持在绕线完成后整卷取出,而大型设备却有不方便车间和现场移动的局限性;现有小型的绕线设备,却只能实现绕线,没办法整卷取出。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即能够实现长线材绕线成捆,又能在绕线完成后整卷取出,从而提高线材收纳速度的小型绕线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绕线车,体积轻巧,能够在绕线完成后整卷取出,显著提高长线材的收纳速度。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绕线车,包括支架和安装在支架上的绕线机构,所述绕线机构包括第一转盘、第二转盘、拉动杆、两根以上的连杆以及和连杆一一对应的翻转块;所述第一转盘的直径小于第二转盘的直径;所述拉动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转盘的轴心固定连接,另一端可滑动的穿过第二转盘的轴心与所述支架连接;所述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转盘可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转盘的端部可转动连接;所述翻转块与所述端部可转动连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能够实现长线材的高效率绕线成捆;同时,又能在绕线完毕后,通过拉动杆一端向内伸缩,联动第一转盘内缩,翻转块和连杆向内收拢,使整捆线材能够通过第一转盘从绕线车上取出,完成一捆线材的捆扎成型;控制拉动杆复位,即可实现翻转块和连杆的复位,操作简便。本专利技术的绕线车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巧,成本低,且操作便捷,能够很好的解决整捆线材取出困难的问题,从而大幅度的提高长线材的收纳速度,以及收纳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绕线车绕线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绕线车的绕线机构取线状态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绕线车的结构示意图。标号说明:1、支架;2、绕线机构;3、拉动杆;4、第一转盘;5、第二转盘;6、连杆;7、翻转块;8、端部;9、收线杆;10、收张手柄;11、第一限位件;12、第二限位件;13、轴承座;14、轴套;16、线头卡座;17、扎带和/或绑带卡座;18、水平度微调机构;19、外圈部分;20、内圈部分;21、支杆;22拉杆;23、连杆销;24、滑槽;25、滑动柱。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本专利技术最关键的构思在于:通过拉动杆与第一转盘连接的一端向内伸缩,联动第一转盘内缩,端部的翻转块和连杆向内收拢,实现线材能够通过第一转盘整捆取出。请参照图1至图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绕线车,包括支架和安装在支架上的绕线机构,所述绕线机构包括第一转盘、第二转盘、拉动杆、两根以上的连杆以及和连杆一一对应的翻转块;所述第一转盘的直径小于第二转盘的直径;所述拉动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转盘的轴心固定连接,另一端可滑动的穿过第二转盘的轴心与所述支架连接;所述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转盘可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转盘的端部可转动连接;所述翻转块与所述端部可转动连接。从上述描述可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的绕线车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巧,成本低,且操作便捷,能够很好的解决整捆线材取出困难的问题,从而大幅度的提高长线材的收纳速度,以及收纳效率,进而提高车间生产效率。进一步的,所述支架包括收线杆,所述拉动杆的所述另一端与所述收线杆可分离连接。由上述可知,收线杆与拉动杆固定的时候,拉动杆作为旋转轴使用,通过收线杆的摇转带动拉动杆旋转,进而驱动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旋转,实现长线材的收纳成捆;收线杆与拉动杆分离,能够通过操作拉动杆向第二转盘方向内缩,使翻转块和连杆向内收拢,使整捆线材能够通过第一转盘从绕线车上取出,完成一捆线材的捆扎成型,实现收线和取线;同时,可分离结构还能方便绕线车整体打包运输。进一步的,所述支架包括收线杆和收张手柄;所述收张手柄一端与所述拉动杆的所述另一端可转动相连;所述收线杆上设有第一限位件,所述收张手柄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限位件相适配的第二限位件。由上述描述可知,收线杆能通过第一限位件和收张手柄上的第二限位件以卡合限位等方式进行固定,从而防止收张手柄在收线过程中脱落,影响线材的绕线成捆。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限位件为分度销,所述第二限位件为卡口。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转盘或第二转盘上设有线头卡座。进一步的,所述线头卡座为下压式快速夹,所述下压式快速夹设有对应不同线径的压口。由上述可知,第一转盘或第二转盘上设置有线头卡座,用于固定线材,方便绕线;采用下压式快速夹,其设有对应不同线径的压口,用于固定不同直径的线材,提高对不同线材的兼容性。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转盘或第二转盘上设有扎带和/或绑带卡座。由上述描述可知,第一转盘或第二转盘上还设有用于放置固定捆扎完毕后的线材的扎带或魔术贴或绳索,方便在捆扎完毕后直接取用,以提高线材绕线成捆的效率。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转盘的端部为放射性的伞骨结构。由上述可知,设计第二转盘的端部为镂空结构的伞骨结构,配合第一转盘端部上由翻转块构成的镂空伞骨结构,能够在线材盘绕完成后,将扎带从伞骨以及连杆之间的空隙中穿过,捆扎固定线材,保证盘绕好的整捆线材不散乱开,更方便整齐的取出;同时,又能镂空伞骨结构还能减轻绕线车的整体重量,进一步轻巧化。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转盘上设有与所述拉动杆连接的水平度微调机构,用于调整所述第一转盘与第二转盘的平行度。由上述可知,本专利技术的绕线车在第一转盘内侧还设计有能够调节与第二转盘之间平行度的水平度微调机构,消除因机械加工误差导致的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之间的平行度误差,使收张动作更加平顺。进一步的,所述连杆为12根。由上述描述可知,翻转块和连杆在第一转盘上分布均匀,既能很好的阻挡长线材在收线过程中不会滑出,又能确保取线过程中很好的内缩,缩小档线盘的直径,更好的取线。进一步的,所述支架还包括轴承座和轴套;所述拉动杆穿过所述轴套和轴承座。由上述描述可知,通过轴承座和轴套加强固定拉动杆与支架,同时又能使拉动杆的更好的转动。进一步的,所述支架还包括安装在底部的滑动轮。由上述描述可知,本专利技术的绕线车设置滑动轮,便于绕线车的移动。进一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绕线车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绕线车,包括支架和安装在支架上的绕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机构包括第一转盘、第二转盘、拉动杆、两根以上的连杆以及和连杆一一对应的翻转块;所述第一转盘的直径小于第二转盘的直径;所述拉动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转盘的轴心固定连接,另一端可滑动的穿过第二转盘的轴心与所述支架连接;所述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转盘可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转盘的端部可转动连接;所述翻转块与所述端部可转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绕线车,包括支架和安装在支架上的绕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
绕线机构包括第一转盘、第二转盘、拉动杆、两根以上的连杆以及和连杆一一
对应的翻转块;所述第一转盘的直径小于第二转盘的直径;
所述拉动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转盘的轴心固定连接,另一端可滑动的穿过
第二转盘的轴心与所述支架连接;所述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转盘可转动连接,
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转盘的端部可转动连接;所述翻转块与所述端部可转动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绕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收线杆,
所述拉动杆的所述另一端与所述收线杆可分离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绕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收线杆和
收张手柄;所述收张手柄一端与所述拉动杆的所述另一端可转动相连;
所述收线杆上设有第一限位件,所述收张手柄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限位件相
适配的第二限位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绕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件为分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剑涛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雷迪奥视觉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