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365511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18 19:44
一种热管,可区分成一蒸发段、一绝热段与一冷凝段,其中的绝热段包括一管段部、以及一液体输送结构;管段部具有一顶壁与一底壁,液体输送结构则为实心结构,并与管段部的顶、底壁接触,以与管段部的顶、底壁构成一蒸汽通道,而液体输送结构还区分成一中心部与一外层,且中心部的孔隙率大于外层的孔隙率。外层与中心部连接,使中心部与蒸汽通道相互隔离,如此可达液、汽隔离以及提升热管热传效率功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热传导元件,特别涉及一种内部具有毛细组织及工作流体的热管
技术介绍
按,公知的热管毛细结构以烧结粉末(sinteredpowder)、沟槽(groove)、网目(mesh)或细纤维(finefiber)为主,毛细结构通常分布于一全部或局部腔体内壁。以毛细结构分布于全部腔体内壁而言,制作上以圆形芯棒为主,工艺容易;然而在薄型热管的设计上,由于压扁后的蒸汽空间不足,且易受到热管携带限制的影响,需要增加有效毛细厚度,如此即使压扁厚度小于2mm,热管的热传导性能也会变得很差。而为了改善薄型热管在设计上液、汽空间不足的问题,如美国专利US20070006339、US20100266864、US20120118537分别提出以毛细结构分布于局部腔体内壁的中置结构,此制作上使用非圆形芯棒单边或双边填粉,能改善压扁后毛细回流不足与蒸汽空间不够的问题,但此热管腔体内蒸汽与液体通道仍是直接接触,大大抵销了毛细回流能力,薄型热管性能仍然有待提升。以往为了达到热管内液、汽分离的效果,或以复合毛细结构分离蒸汽与液体通道。如美国专利US7316264与US8453718以沟槽管搭配烧结金属粉末、或沟槽管搭配网目的结构达到热管腔体内液、汽分离的效果。其中,烧结粉末或网目结构主要为隔离蒸汽与液体通道,毛细结构外与腔体内壁沟槽为主要的液体回流通道,毛细结构以内至腔体空间为主要蒸汽通道。此制作上能有效提升热管性能,但以毛细结构分布于全部腔体内壁而言,复合毛细结构在制作上仍不易薄型化。另外,如美国专利US20120111540、US20100319882、US20130168054以非圆形芯棒单边或双边填粉并搭配腔体内壁局部的沟槽结构,来达到热管腔体内液、汽分离的效果,能提升薄型热管性能,但由于是复合毛细结构,薄型热管厚度仍受毛细结构所限制,不易薄型化。在US20120111540、US20100319882、US20130168054中,虽然热管功效仍为液、汽分离结构,但主要液体通道为烧结金属粉末与上、下内壁之间的沟槽结构,而主要蒸汽通道为在热管腔体二侧,此时烧结金属粉末并没有直接隔离效果,仍为次要的液体通道,且直接受到蒸汽影响,进而抵销了此烧结结构的毛细回流能力,影响薄型热管性能。由于电子应用产品发热量的提高,且持续朝可携式、轻薄化、4K影像、4G传输、高附加功能等,多工运算发展等,故公知的薄型热管已无法满足此高热量与高热通量需求。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基于为解决上述问题而针对提升扁平热管性能的毛细结构,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失的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可提供一种热管,其主要提供一毛细结构,该毛细结构的全部或局部具有孔隙率较大的部位、以及孔隙率较小的部位,并通过孔隙率大小的不同来达到液、汽隔离以及提升热管热传效率的效果。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热管,主要区分成一蒸发段、一绝热段与一冷凝段,其中的绝热段包括一管段部、以及一液体输送结构;管段部具有一顶壁与一底壁,液体输送结构则为实心结构,并与管段部的顶、底壁接触,以与管段部的顶、底壁构成一蒸汽通道,而液体输送结构还区分成一中心部与一外层,外层与中心部连接,使中心部与蒸汽通道相互隔离,且中心部的孔隙率大于外层的孔隙率。藉此达到液、汽隔离以及提升热管热传效率的效果。在本专利技术的热管的一个实施方式中,该液体输送结构由泡沫铜、烧结粉末、或以金属网卷曲所构成。在本专利技术的热管的另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该外层与该中心部连接,是指该外层披覆于该中心部外。在本专利技术的热管的另一个实施方式中,该外层介于该中心部与该蒸汽通道之间。在本专利技术的热管的另一个实施方式中,该中心部的孔隙率在含50%以上,而该外层的孔隙率在含40%以下。在本专利技术的热管的另一个实施方式中,该管段部还具有二侧壁,且该液体输送结构介于该二侧壁之间,该液体输送结构与该顶壁、该底壁及该二侧壁共同构成所述蒸汽通道。在本专利技术的热管的另一个实施方式中,该管段部还具有二侧壁,且该液体输送结构与其中一所述侧壁接触。在本专利技术的热管的另一个实施方式中,该液体输送结构为多个,且各所述液体输送结构于该管段部内呈间隔设置。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热管,包括一管体、以及一毛细组织;其中,管体具有一顶壁与一底壁,而毛细组织设于管体内,且毛细组织具有一为实心的液体输送结构,液体输送结构与管体的顶、底壁接触,以与管体的顶、底壁构成一蒸汽通道,而液体输送结构还区分成一中心部与一外层,外层与中心部连接,使中心部与蒸汽通道相互隔离,且中心部的孔隙率大于外层的孔隙率。藉此达到液、汽隔离以及提升热管热传效率的效果。在本专利技术的热管的一个实施方式中,该管体区分成一蒸发段、一绝热段与一冷凝段,且该毛细组织还具有一第一毛细部与一第二毛细部,所述第一毛细部与所述第二毛细部分别连接于该液体输送结构的两端。在本专利技术的热管的另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毛细部的孔隙率小于或等于该外层的孔隙率,而所述第二毛细部的孔隙率则大于或等于该中心部的孔隙率。在本专利技术的热管的另一个实施方式中,该中心部的孔隙率在含50%以上,而该外层的孔隙率在含40%以下。在本专利技术的热管的另一个实施方式中,该毛细组织由泡沫铜、烧结粉末、或以金属网卷曲所构成。在本专利技术的热管的另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该外层与该中心部连接,是指该外层披覆于该中心部外。在本专利技术的热管的另一个实施方式中,该外层介于该中心部与该蒸汽通道之间。在本专利技术的热管的另一个实施方式中,该管体还具有二侧壁,且该液体输送结构界于该二侧壁之间,以于该液体输送结构的二侧处分别构成一所述蒸汽通道。在本专利技术的热管的另一个实施方式中,该管段部还具有二侧壁,且该液体输送结构与其中一所述侧壁接触。在本专利技术的热管的另一个实施方式中,该液体输送结构为多个,且各该液体输送结构于该管段部内呈间隔设置。通过本专利技术的热管,能有效利用所述液体输送结构达到蒸汽通道与液体回流有效隔离的效果。通过本专利技术热管,更可在热管薄型化后,降低携带限制的影响,进而使薄型热管更易制作,且其热传导性也能更加优越。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内部构造示意图。图2为图1的2-2断面剖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内部构造示意图。图4为根据图2的第二实施例示意图。图5为根据图2的第三实施例示意图。图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热管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热管,该热管区分成一蒸发段、一绝热段与一冷凝段,该绝热段包括:一管段部,具有一顶壁与一底壁;以及一液体输送结构,为实心结构,该液体输送结构与该顶壁及该底壁接触,并与该顶壁及该底壁构成至少一蒸汽通道,该液体输送结构区分成一中心部与一外层,该外层与该中心部连接,且该中心部的孔隙率大于该外层的孔隙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管,该热管区分成一蒸发段、一绝热段与一冷凝段,该绝热段
包括:
一管段部,具有一顶壁与一底壁;以及
一液体输送结构,为实心结构,该液体输送结构与该顶壁及该底壁接触,
并与该顶壁及该底壁构成至少一蒸汽通道,该液体输送结构区分成一中心部
与一外层,该外层与该中心部连接,且该中心部的孔隙率大于该外层的孔隙
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其中该液体输送结构由泡沫铜、烧结粉
末、或以金属网卷曲所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其中所述该外层与该中心部连接,是指
该外层披覆于该中心部外。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其中该外层介于该中心部与该蒸汽通道
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其中该中心部的孔隙率在含50%以上,
而该外层的孔隙率在含40%以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其中该管段部还具有二侧壁,且该液体
输送结构介于该二侧壁之间,该液体输送结构与该顶壁、该底壁及该二侧壁
共同构成所述蒸汽通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其中该管段部还具有二侧壁,且该液体
输送结构与其中一所述侧壁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其中该液体输送结构为多个,且各所述
液体输送结构于该管段部内呈间隔设置。
9.一种热管,包括:
一管体,具有一顶壁与一底壁;以及
一毛细组织,设于该管体内,且该毛细组织具有一为实心的液体输送结
构,该液体输送结构与该顶壁及该底壁接触,并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世霖陈秋恭王体军
申请(专利权)人: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