狭缝式刮刀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347504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14 23: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狭缝式刮刀结构,包括:本体,具有内侧,其包括:凹槽;第一结合部邻接凹槽一侧;狭缝部邻接凹槽另一侧,其中第一结合部凸出于狭缝部平面;以及第一刮刀部,邻接狭缝部的一侧;盖体,具有内侧,其包括:板体部;以及第二结合部邻接板体部的一侧,第二结合部连接第一结合部;第二刮刀部邻接板体部的另一侧,第二刮刀部的位置对应于第一刮刀部;气压通孔设置于本体上,且连通于凹槽,用以连接气压连接件来输入气压;以及侧盖单元,组合连接于本体及盖体的侧边,用以使板体部与凹槽之间形成储墨空间,并且使狭缝部与板体部之间形成出墨狭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狭缝式刮刀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刮刀结构,特别涉及一种狭缝式刮刀结构,其具有储墨空间与刮刀相结合,并且利用气压辅助作为推动油墨的动力,使油墨能经由一出墨狭缝出墨,以达到直接供墨的效果。
技术介绍
现代越来越重视环保与轻便,减少纸张的使用是全球阻止地球暖化的共同目标。近年来,电子产业应用了很多的印刷技术来制造电子产品,例如以印刷技术来制造电子元件、在电路板上印刷线路,或者是在贴合工艺中执行涂布油墨或浆料的步骤。在众多的印刷技术中,网版印刷(ScreenPrinting)技术已被广泛地应用在各种物品的表面加工上。现有网版印刷工艺中,油墨的部分大多是将油墨先上墨于网布上,再以回墨刀均匀覆墨在须印刷的范围,此工艺动作称为覆墨。接着再调整合适的离版间距并配合适当的刮刀攻击角角度、速度、下压力方能进行网版印刷。为了完成图形转印,刮刀与网版需形成一攻击角度,由此角度建立起向下的分量,与油墨卷动(Pastroll)的力量,使油墨可以藉这两个力量产生填墨的动作,然后再由刮刀的尖锐端将油墨沾附于基材上然而,现有刮刀技术的问题点包括:印压控制困难,常需因应不同的油墨黏度、网布密度、印刷解析度而调整,如刮刀角度、刮印速度、离版间距…等印刷参数。另一则是攻击角(Attack)角度不穏定,当印刷条件必须增加下压量时,较软的刮胶会变形,因部分压力遭刮胶变形而吸收,进而影响攻击角,使印刷更不稳定。最后则是溶剂型油墨在覆墨的同时会增加油墨与空气接触的表面积,会让油墨的溶剂加速挥发,使油墨越来越黏,越来越难印。因此,便有需要提供一种刮刀结构,能够解决前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狭缝式刮刀结构,其藉由储墨空间与弧形形状的刮刀相结合,并且利用气压辅助作为推动油墨的动力,使油墨能经由一出墨狭缝出墨而达到直接供墨的效果,藉此隔绝油墨与空气直接接触,使得网版印刷过程中墨料不易快速挥发干涸,另外刮刀的出墨狭缝的间隙,应用在精细线路印刷的效果极佳。刮刀为弧形形状的特殊设计让网布可完整包覆,故实际印刷过程不会产生刮刀变形进而影响攻击角等因素,使印刷更加稳定。本专利技术狭缝式刮刀结构,适用于网版印刷,包括:本体,具有内侧,其包括:凹槽;第一结合部邻接凹槽一侧;狭缝部邻接凹槽另一侧,其中第一结合部凸出于狭缝部平面;以及第一刮刀部,邻接狭缝部的一侧;盖体,具有内侧,其包括:板体部;以及第二结合部邻接板体部的一侧,第二结合部连接第一结合部;第二刮刀部邻接板体部的另一侧,第二刮刀部的位置对应于第一刮刀部;气压通孔设置于本体上,且连通于凹槽,用以连接气压连接件来输入气压;以及侧盖单元,组合连接于本体及盖体的侧边,用以使板体部与凹槽之间形成储墨空间,并且使狭缝部与板体部之间形成出墨狭缝。本专利技术狭缝式刮刀结构,其藉由储墨空间与弧形形状的第一及第二刮刀部相结合,因此在细线路印刷的部分,既使有油墨渗出,弧形形状刮刀仍然可以进行刮印的动作,不仅省去工艺中回墨的动作,也使得在细线路印刷部分所呈现出来的线径更加精细。另外,本专利技术由储墨槽设计,避免油墨曝露于空气中,加快了溶剂的挥发。而本专利技术是将储墨槽与刮刀作结合,隔绝空气以防止油墨挥发。接着,利用气压压力辅助作为推动动力,使油墨能经由出墨狭缝藉出墨,达到直接供墨的效果,直接转印图形。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附图说明图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狭缝式刮刀结构的组合立体示意图;图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狭缝挤出式刮刀结构的分解立体示意图;图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本体与盖体结合的立体示意图;图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狭缝挤出式刮刀结构的剖视示意图;图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狭缝式刮刀结构的剖视示意图;图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实施例的狭缝式刮刀结构的剖视示意图;图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再一实施例的狭缝式刮刀结构的剖视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1狭缝式刮刀结构10本体11第一结合部12凹槽13狭缝部15第一刮刀部15a、15b第一刮印表面20盖体21板体部212第二结合部25第二刮刀部25a、25b第二刮印表面30储墨空间31出墨狭缝32长条状间隙35侧盖单元35a第一侧盖35b第二侧盖40气压通孔41气压连接件50气囊60狭缝宽度调整垫片70网版印刷W宽度W1垂直距离W2厚度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下文将配合所附图示,作详细说明如下:图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狭缝式刮刀结构的组合立体示意图,图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狭缝挤出式刮刀结构的分解立体示意图,图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本体与盖体结合的立体示意图,图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狭缝挤出式刮刀结构的剖视示意图。本专利技术的狭缝式刮刀结构1可适用于网版印刷70,但不限于此。请参阅图1至图4,狭缝式刮刀结构1包括:本体10及盖体20。本体10内侧具有凹槽12、邻接凹槽12一侧的第一结合部11及邻接凹槽12另一侧的狭缝部13,且狭缝部13的一侧邻接第一刮刀部15。也就是说,狭缝部13的一侧是邻接第一刮刀部15,狭缝部13的另一侧是邻接该凹槽12。第一结合部11及狭缝部13可为相同材料(例如金属)一体成形所制造。第一刮刀部15可为高分子材料所制造。请再参阅图4,上述第一结合部11及狭缝部13具有平面,第一结合部11的平面与狭缝部13的平面之间具有一垂直距离W1,且第一结合部11的平面高于狭缝部13的平面,也就是说,第一结合部11凸出于狭缝部13的平面。盖体20与本体10结合,盖体20内侧具有板体部21及第二结合部212,板体部21的一侧邻接第二结合部212,板体部21的另一侧邻接第二刮刀部25,其中第二结合部212组合连接第一结合部11,而第二刮刀部25的位置会对应第一刮刀部15的位置。板体部21及第二结合部212也可为相同材料(例如金属)一体成形所制造。第二刮刀部25也可为高分子材料所制造。如上述,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刮刀部15具有第一刮印表面15a,第一刮印表面15a为弧形面,第二刮刀部25具有对应于第一刮印表面15a的第二刮印表面25a,第二刮印表面为弧形面。且第一刮印表面15a及第二刮印表面25a的组合具有半圆弧表面。另外,本体10设置有气压通孔40,且连通于凹槽12,用以连接气压连接件41来输入气压,使储存于储墨空间30的油墨可以藉由气压来推动输出,因此气压的压力值主要是对应油墨的黏度。例如,高黏度的油墨须用高压力值的气压来推动输出,而低黏度的油墨则须用低压力值的气压来推动输出,如此以控制油墨适当的输出量。请再参阅图3及图4,狭缝式刮刀结构1更包括侧盖单元35,其组合连接于本体10及盖体20的侧边,详细而言,侧盖单元35包括第一及第二侧盖35a、35b分别组合连接于本体10及盖体20的二侧侧边,藉此侧盖单元35、板体部21与凹槽12之间形成储墨空间30,并且侧盖单元35、狭缝部13与板体部21之间形成出墨狭缝31。在本实施例中,侧盖单元35可藉由螺丝(图未示)将本体10及盖体20锁固在一起,以完成狭缝式刮刀结构1的组合。如上述,在一实施例中,板体部21可具有另一凹槽(图未示),其对应于凹槽12,当第一结合部11与第二结合部212组合连接时,凹槽与另一凹槽会形成较大的储墨空间30。上述中,因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狭缝式刮刀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狭缝式刮刀结构,适用于网版印刷,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本体,具有一内侧,其包括:一凹槽;一第一结合部,邻接该凹槽一侧;及一狭缝部,邻接该凹槽另一侧,其中该第一结合部凸出于该狭缝部平面;一第一刮刀部,邻接该狭缝部的一侧;一盖体,具有一内侧,其包括:一板体部;及一第二结合部,邻接该板体部的一侧,该第二结合部连接该第一结合部;一第二刮刀部,邻接该板体部的另一侧,该第二刮刀部的位置对应于该第一刮刀部;一气压通孔,设置于该本体上,且连通于该凹槽,用以连接一气压连接件来输入一气压;以及一侧盖单元,组合连接于该本体及该盖体的侧边,用以使该板体部与该凹槽之间形成一储墨空间,并且使该狭缝部与该板体部之间形成一出墨狭缝。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狭缝式刮刀结构,适用于网版印刷,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本体,具有一内侧,其包括:一凹槽;一第一结合部,邻接该凹槽一侧;及一狭缝部,邻接该凹槽另一侧,其中该第一结合部凸出于该狭缝部平面;一第一刮刀部,邻接该狭缝部的一侧;一盖体,具有一内侧,其包括:一板体部;及一第二结合部,邻接该板体部的一侧,该第二结合部连接该第一结合部;一第二刮刀部,邻接该板体部的另一侧,该第二刮刀部的位置对应于该第一刮刀部;一气压通孔,设置于该本体上,且连通于该凹槽,用以连接一气压连接件来输入一气压;以及一侧盖单元,组合连接于该本体及该盖体的侧边,用以使该板体部与该凹槽之间形成一储墨空间,并且使该狭缝部与该板体部之间形成一出墨狭缝;一狭缝宽度调整垫片,其位于该第二结合部与该第一结合部之间,用以调整该出墨狭缝的宽度。2.一种狭缝式刮刀结构,适用于网版印刷,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本体,具有一内侧,其包括:一凹槽;一第一结合部,邻接该凹槽一侧;及一狭缝部,邻接该凹槽另一侧,其中该第一结合部凸出于该狭缝部平面;一第一刮刀部,邻接该狭缝部的一侧;一盖体,具有一内侧,其包括:一板体部;及一第二结合部,邻接该板体部的一侧,该第二结合部连接该第一结合部;一第二刮刀部,邻接该板体部的另一侧,该第二刮刀部的位置对应于该第一刮刀部;一气压通孔,设置于该本体上,且连通于该凹槽,用以连接一气压连接件来输入一气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冠志林崇田伏和中
申请(专利权)人:财团法人金属工业研究发展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