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冷系统用4排2流路蒸发器的管路流程设计方案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3321237 阅读:1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11 02: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制冷系统用4排2流路蒸发器的管路流程设计方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蒸发器内设置竖直方向设置四排管,每排八根管,蒸发器左侧面,四排管的第一行管口与第二行分别连接,第三行管口与第四行分别连接,第五行管口与第六行分别连接,第七行管口与第八行分别连接,所述蒸发器的右侧面,四排管第一行管的第二排管和第三排管相连接,第二行管口与第三行分别连接,第四行管口的第一排和第二排相连接,并且第三排与第四排相连接,之后的五、六、七、八行与一、二、三、四行完全一样,第一排管的第一行管口和第五行管口分别与出口相连接,第四排管的第一行管口和第五行管口分别与入口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避免由于制冷剂进出口距离较近,且制冷剂进口与出口的温度存在较大的温差而引起的逆向导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一种制冷系统用蒸发器的管路流程设计方案,具体的说是一种4排2流路蒸发器流程布置方案。
技术介绍
对蒸发器的研究比较复杂,影响因素也很多,管内制冷剂在换热过程中要进行相变过程,由过冷、饱和和过热三个阶段组成,既要保证蒸发器内部所需的两相制冷剂,又要保证出口的过热度不能太大,这样制冷剂在管内的流动性能和换热性能都将非常复杂;蒸发器中对于换热均匀和制冷剂流动均匀有较高的要求,然而复杂的管路排布必定或影响制冷剂的流动状态和换热性能;蒸发器管路排布的形式多种多样,没有较为统一的标准去描述这一规律,再加上蒸发器管路排布理论计算较复杂,具有湿度的空气在通过低温蒸发器的时候会在蒸发器表面结霜,模型难建立,较精确的控制方程很难找到,这又将蒸发器的管路排布难度大大增加。当蒸发器换热面积确定后,流程优化是提高蒸发器换热效率的重要方式。研究结果表明:在蒸发器效率方面,叉流式蒸发器>逆流式蒸发器>顺流式蒸发器;对于蒸发器入口两相混合状态,出口过热状态,最好采用U字形连接,依靠重力使制冷剂由高向低流动,减少流动阻力,降低压降损失;对于蒸发器,出口过热度较大,增大出口与入口之间的距离,避免产生逆向导热;尽量采用复杂流路,利用管路连接使制冷剂分离或合并,对于蒸发器最好采用少进多出的布置方式。因此通过合理的管路布置实现蒸发器制冷剂侧等阻力和均匀传热温差是实现蒸发器效率提高的重要措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流动阻力小,换热效率高的制冷系统用蒸发器的管路流程设计方案。本技术是一种制冷系统用4排2流路蒸发器的管路流程设计方案,能够减少流动阻力,降低压降损失,提高换热效率,适合推广和应用。本技术一种制冷系统用4排2流路蒸发器的管路流程设计方案,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蒸发器内设置竖直方向设置四排管,每排八根管,上述管两端的管口分别于蒸发器的左侧面和右侧面排列;蒸发器左侧面,四排管的第一行管口与第二行分别连接,第三行管口与第四行分别连接,第五行管口与第六行分别连接,第七行管口与第八行分别连接,所述蒸发器的右侧面,四排管第一行管的第二排管和第三排管相连接,第二行管口与第三行分别连接,第四行管口的第一排和第二排相连接,并且第三排与第四排相连接,之后的五、六、七、八行与一、二、三、四行完全一样,四排管第五行管的第二排管和第三排管相连接,第六行管口与第七行分别连接,第八行管口的第一排和第二排相连接,并且第三排与第四排相连接,第一排管的第一行管口和第五行管口分别与出口相连接,第四排管的第一行管口和第五行管口分别与入口相连接,最终达到提高换热量的效果。本技术具有以下技术效果:1.本技术与传统蒸发器流路排布相比,此技术通过管路流路的设计,能够避免由于制冷剂进出口距离较近,且制冷剂进口与出口的温度存在较大的温差而引起的逆向导热,对于蒸发器而言,入口制冷剂为气液两相状态,出口为过热状态,入口采用U型布置方式可以使两相制冷剂依靠重力作用从入口流向出口,减少流动阻力,降低压降损失。实现蒸发器换热效率的提高。2.通过对普通蒸发器与U字型蒸发器的EVAP-COND软件模拟对比,新型4排2流路U字型蒸发器流程布置方案的换热量明显要大于普通蒸发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流路布置优化后的管路排布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本技术4排2流路蒸发器流程布置方案的连接方式和管路编号如图1所示,蒸发器竖直方向设置四排管,每排八根管,上述管两端的管口分别于蒸发器的左侧面和右侧面排列;蒸发器的左侧面排列四排管,每排八根管,从上向下编号依次为1号到32号,1号管与2号管相连,3号管与4号管相连,5号管与6号管相连,7号管与8号管相连,9号管与10号管相连,11号管与12号管相连,13号管和14号管相连,15号管与16号管相连,17号管与18号管相连,19号管与20号管相连,21号管与22号管相连,23号管与24号管相连,25号管与26号管相连,27号管与28号管相连,29号管与30号管相连,31号管和32号管相连。蒸发器的右侧面排列四排管,每排八根管,从上向下编号依次为1'号到32'号,2'号管与3'号管相连,4'号管与12'号管相连,6'号管与7'号管相连,8'号管与16'号管相连,9'号管与17'号管相连,10'号管与11'号管相连,14'号管与15'号管相连,13'号管与21'号管相连,18'号管与19'号管相连,20'号管与28'号管相连,22'号管与23'号管相连,24'号管与32'号管相连,26'号管与27'号管相连,30'号管与31'号管相连。1'号管和5'号管分别与出口相连,25'号管和29'号管分别与入口相连。各支路的管号连接如下:第一条支路的管号连接为:25'-25-26-26'-27'-27-28-28'-20'-20-19-19'-18'-18-17-17'-9'-9-10-10'-11'-11-12-12'-4'-4-3-3'-2'-2-1-1',第二条支路的管号连接为:29'-29-30-30'-31'-31-32-32'-24'-24-23-23'-22'-22-21-21'-13'-13-14-14'-15'-15-16-16'-8'-8-7-7'-6'-6-5-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制冷系统用4排2流路蒸发器的管路流程设计方案,其特征是,蒸发器竖直方向设置四排管,每排八根管,上述管两端的管口分别于蒸发器的左侧面和右侧面排列;蒸发器左侧面,四排管的第一行管口与第二行分别连接,第三行管口与第四行分别连接,第五行管口与第六行分别连接,第七行管口与第八行分别连接;所述蒸发器的右侧面,四排管第一行管的第二排管和第三排管相连接,第二行管口与第三行分别连接,第四行管口的第一排和第二排相连接,并且第三排与第四排相连接,四排管第五行管的第二排管和第三排管相连接,第六行管口与第七行分别连接,第八行管口的第一排和第二排相连接,并且第三排与第四排相连接,第一排管的第一行管口和第五行管口分别与出口相连接,第四排管的第一行管口和第五行管口分别与入口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冷系统用4排2流路蒸发器的管路流程设计方案,其特征是,蒸
发器竖直方向设置四排管,每排八根管,上述管两端的管口分别于蒸发器的左
侧面和右侧面排列;蒸发器左侧面,四排管的第一行管口与第二行分别连接,
第三行管口与第四行分别连接,第五行管口与第六行分别连接,第七行管口与
第八行分别连接;所述蒸发器的右侧面,四排管第一行管的第二排管和第三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志利臧润清刘一夫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商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